○闫 晓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的一项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工程,是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说到底是要回应老百姓关切的问题,开展方式应当具备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性。百姓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个人社会化的过 程。
符号互动理论侧重于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社会。该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种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符号互动理论作为一个着眼于社会微观现象研究的中层次理论,它关注的是自我的社会性质、社会互动的维持等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现“符号意义的创造和交换”的。个人通过参与集体行动,融入他们所在的集体,通过构建一张富含情感的社会关系网络,在给群体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更多的关心,有更高的感受性以及对群体产生更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文基于符号互动理论的视角,从“意义—符号—互动”三重维度来探讨它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启示。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民心工程、铸魂工程。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通过强化价值引领,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培育主流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文化滋养精神信仰,在向上向善的人文环境中凝聚共识、温润人心;在立德树人的主旋律中建设人民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是在追寻文化意义的同时,实现文化的教化功能,在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中,使人民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自己的观念,在实践中巩固新的文明意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文化符号的一个主要功能,在于能够具体说明感官方面那些抽象的和无法表达的东西。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组织载体,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到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在发挥着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同时,作为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场所,更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人民群众的思想中留下“印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符号性场所被赋予了文化的意义,它是整合各方力量资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指挥中心,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中心,是用科学理论指引美好生活的传播中心,更是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创新智慧中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需要整合各方资源,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活动的依托,全国各地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因地制宜,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原则使现有各级各类资源“活起来”,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突出文明实践的功能定位,强化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设施,鼓励探索创新,促进功能融合,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以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资源的最大效能。浙江省蒲江县按照“中心+基地”的思路,充分整合城乡文化站、艺术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妇女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友善优雅大讲堂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建成具备“八有”标准的主题实践基地。还有一些试点地区探索整合信息资源,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志愿者服务体系、文化礼堂体系建设,实现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结构联动共建、集中发力,有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建大建强,迈向更高水平。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重在实践,贵在行动。各地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凝聚群众。只有真正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急人民群众之所急,忧人民群众之所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真情暖人心、以服务聚民意,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受到人民群众的拥 戴。
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是政党获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重要方面。实现群众对政府良好的政治信任,党的群众路线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之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求“人民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只有在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中了解社情民意,才能真正实现“供需对接”,真正为人民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精神困惑。张家港市金港镇袁家桥村为了畅通收集群众需求的渠道,在文化礼堂专门设置了“民生茶馆”,村“两委”班子以志愿者的身份轮流担任“民生观察员”,在“民生茶馆”同村民群众“喝茶话家常、沟通聊心事”,进行零距离对话和现场服务,轻松自然的氛围让群众把平时不想讲、不愿讲的问题讲出来。因此,“民生茶馆”成为了干群之间的一座“连心桥”,村干部成了群众眼里雪中送炭的“暖心人”。“民生茶馆”的做法特别值得学习和借鉴。“喝茶话家常、沟通聊心事”中蕴含的平等对话和理性协商是实现主动信任、重启公共空间、拓展民主价值的可行路径。重庆市荣昌区探索创新建立了“十指连心”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制度,采取市管领导重点访、部门干部定期访、镇街干部普遍访、村社干部经常访的方式,收集群众需求,串联着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情感和信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就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群众、让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走进基层,既打通思想理论传播地理上、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还打通心理上、道理上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拓展理论宣传宣讲的有效载体,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政治职责。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党的科学理论的传播中心,要让理论传播润物无声,推动党的科学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必须坚持“变”与“不变”的原则。“不变”就是要把准目标定位,把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与人民心连心”的科学理论主题,紧紧把握“人民性”这一党的创新理论的最鲜明品格,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认清是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拥护百年大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变。“变”的是要创新理论宣传宣讲的方法、路径、载体,统筹运用资源,组建宣传宣讲人才队伍,使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境体验、情感交流相结合,找准理论和群众实际的结合点,聚焦群众思想关切,用党的创新理论为群众解疑释惑,回应群众生产生活实际诉求。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创新局的一个重大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一项重大改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依靠群众力量,群策群治、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智慧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县(市、区、旗)、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协同各方力量,在增强群众凝聚力和社会动员力中,实现了理论宣传普及创新、引导群众践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志愿服务机制创新以及与融媒体中心结合的“两个中心”互融互通创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坚持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紧密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扎根基层,团结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大胆实践、有效创新,带领群众唱响主旋律、画好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同心圆。
互动体验可以激发群众的情感认同。有时一种经验是深刻而动人的,以至于它的各种情绪特性可以伸展、渗透,可以弥散,充斥到它周围及有关的所有事物当中。
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城市雕塑、主题公园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类文化场所,在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同时,更多地突显其精神引领。精神价值的意义使群众在“彼时彼地”的参观学习,不是向群众讲好文化故事的单向度过程,而是一个情境与情感双向体验与互动的过程,会发生情绪体验、思想洗礼、心灵交融的复杂的反应,而最终导向“情感共鸣”。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一项铸魂工程,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以阵地为依托,以阵地空间为基础来实现具体、生动的情境与情感的互动与体验。在阵地建设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努力创建具有文明气息的场景空间,不仅使其成为蕴含文明精神的符号性场所,而且赋予这些场景空间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
文明实践是具体的、是生动的、是有意义的,更是“表达的”。“我的诗意的中国,正穿过风雨苍茫奔向辽阔的海洋……”是书香弥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朗读亭里传出的声音;“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是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的初心和使命;“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千秋相传”,是来自红色记忆陈列馆的声音;“我家故事我来讲”,古民居变身“新课堂”;厚植“文明土壤”,品味新时代文明实践“微家”里的“家味道”……此外还有“小院讲堂”“幸福巴士”“大巴党校”“民生茶馆”“网格屋场”等,这些场所使群众在情境体验与场景互动的过程中实现情绪的蔓延、情感的升华。这些被赋予文化意涵的符号性场所成为创造丰富文化意义的公共空间。在这个“公共空间”内,场景体验与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嵌入的文化意义旨在改变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在观念塑造中影响社会生活,进而重构社会秩序。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人心工程,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开展方式是志愿服务。志愿者作为温暖与爱心的象征,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人与人实现互动、唤起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志愿者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理论政策宣讲者、文化文艺服务者、助学支教者、科学知识普及者、专业技能培训者等) ,进行社会互动(宣传、教授、帮扶、合作、互助等) ,建立一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这种志愿服务过程中的社会互动,交织着多种关系,其中的每一种关系,因其自身具体的形式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志愿者与群众之间通常也存在着角色互换,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互助与帮扶,就是个体自我映照、自我塑造、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种互动关系中,彼此从对方评价中实现自己的内化社会价值标准、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化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他人的评价”有时会对自我的认识产生一种正向的、积极的作用,这源于一种获得积极自我评价的动机,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积极的评价性自我感 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强化价值引领中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着力点,挖掘基层凡人善举,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抗疫先锋等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表扬公示各行各业先进人物。这种“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育身边人”的做法,有利于引导个人身心“崇德向善”,在形成“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取向和“关怀你我、守望相助”的邻里互动中,营造“学有榜样、行有示范、争当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
语言是认同或者身份的象征符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音”,浓重的乡音背后是深厚的故土情怀和身份认同。“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蕴藏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有着共同文化基础的同乡人的亲切感情。通常,有着共同文化基础或者在相同或相似的文化环境中成长、生活的人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也有着更高的关于认同的自我感知。而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在其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服务群众和凝聚群众。只有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坚持需求导向,主动问需于民,才能打通联系群众、真正走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各级党委肩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功能定位,真正实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凝聚群众”。党群沟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有效且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效能的重要基础。在党群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党员干部与群众直接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党员干部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语言开展群众工作,这是有大学问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有学者曾经指出,群众路线中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来”“去”都要建立在干部与群众之间有共享之处才能成立,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如果说“来”共享的是既有知识、情感、价值、需求,那么,“去”共享的就是成就、绩效、价值和规则。这种以共享为基础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对推进互动式的党群沟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重点政治任务是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价值引领、做好文化引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因此,只有围绕基层群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能力,用群众的语言、用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讲群众关心的事,不照本宣科,语言简练、表达通俗,用“大白话”“地方话”把“大本子”讲薄,把大道理讲明白,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愿意听、记得牢、用得 上”。
①《中央文明办一局负责同志就出版〈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指导手册〉答记者问》,2020 年10 月28 日,https://news.gmw.cn/2020-10/28/content.34314058.html.
②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第259 页。
③⑧[美]克莱德·克鲁克洪等著:《文化与个人》,高佳、何红、何维凌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57、113 页。
④中共蒲江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四建四化”打造文明实践“新高地”——蒲江县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先锋》2019 年第10 期。
⑤临海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临海: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先行区》,《政策瞭望》2019 年第9 期。
⑥郑慧主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81 页。
⑦曹清尧:《小院讲堂发挥大作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荣昌经验》,《学习时报》2020 年9 月23 日,第4 版。
⑨褚松燕:《再论互联网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 年第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