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与超越

2022-10-19 15:56林,
行政与法 2022年9期
关键词:新形态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 栾 林, 陈 曦

[⒈东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⒉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化解了资本主义文明固有的内在矛盾,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一种全面超越。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批判

基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考察,马克思、恩格斯既对其进步性给予了客观肯定,又对其内含的不可解决的矛盾给予了深刻批判。在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剖析中,可以看到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多方阶级势力共存,资本主义文明的进步意义和剥削压迫本质同时可见,这更反映出资本主义文明的过渡性质。

相较于封建主义文明,资本主义文明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其最直接的进步意义就在于以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为人的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器大工业生产所取代。工业化使得早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工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伴随着美洲的发现和海外殖民,世界市场被打开,历史开始发展为世界历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天英国发明的新机器,一年之内就会夺去中国千百万工人的饭碗。这样,大工业便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到处为文明和进步做好了准备,使各文明国家里发生的一切必然影响到其余各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资本主义文明正是建立在资本对现代社会实现广泛渗透和全面统治基础之上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扩张使得资本主义文明渗透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文明形态, 这对于世界上其他封建落后以及处于边缘的地域和国家而言虽在一定意义上起到了促进更新作用,但在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资本对劳动力的奴役也开始全球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在为资本主义文明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的同时, 也为人类实现社会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激烈的自由竞争使得机器和大工业得到普及,不仅促进了经济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科技进步;为了创造出更高的利润,需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也促进了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一方面要造成以全人类互相依赖为基础的普遍交往,以及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另一方面要发展人的生产力,把物质生产变成对自然力的科学统治。”在自然经济社会中,人过分依附于自然,难以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而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人第一次占有他自己的和自然的力量,使自己对象化,为自己创造人的生活的条件”。在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下,一切以物的生产为目的,而非以人的生产为目的,因而人摆脱不了对物的依赖性。也因此,当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工业之上去历史地看待工业时,不将其只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语境下的利益买卖,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便作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为人的解放积蓄物质和技术力量。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置身于其所处的特定社会历史情境中考察, 其所创造出来的空前的物质文明成果不仅为彻底废除封建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文明形态的更新演进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准备。

资本主义生产的表面合理性掩盖了资本的奴役性质,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考察才能看到其只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雇佣劳动中,工人作为被剥削的阶级根本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生产过剩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伴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扩展,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波及范围不断扩大,资本主义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于1825年爆发,终结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第一个长波的上升阶段。”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根源于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相反,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周期性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可克服的缺陷,除非资本主义制度被消灭,否则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周期性大震荡,必然会使资本主义文明中的物质文明遭到周期性冲击。在此过程中,工人作为资本主义文明下的被剥削者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大量工人失业也使得阶级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

历史证明,一个文明如果建立在一个阶级为另一个阶级贡献财富之上,用一个阶级的繁荣景象来掩盖另一个阶级的非人道生活惨状,那么这个文明就是“反文明的”。虽然在政治形态上资本主义文明相较封建文明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在其鼓吹的民主、和平、自由之下,资本奴役却不断加剧着一切冲突。诚然,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摧毁了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桎梏的封建所有制关系,“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资产阶级革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民主思想,对于封建主义时期的人民来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均属于被压迫的阶级,政治解放使得他们成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由人,成为了独立的人。但实际上,资产阶级所宣扬的民主自由仅仅是形式上的,当其取得了政治上的胜利之后,在资本的驱动下便无暇顾及建设民主自由、人人平等的社会。资产阶级为了追求利益而操控国家政治生活,用表面上的自由来掩盖本质上的资本奴役。资本主义文明实质上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文明社会愈来愈分裂成两部分,一方面是一小撮万德比尔特们,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广大的雇佣工人群众,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在利益至上的信条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形式下,工人成为了资本家疯狂追求利润的工具,依然深受剥削和压迫。在资本主义文明扩张为世界文明、人类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无产阶级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政治解放并没有提高无产阶级的实质生活水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雇佣劳动是一种变形的、极具剥削性质的关系,工人为资本家工作,而生产资料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这使得劳动者生产的劳动产品和劳动者的劳动本身成为了支配劳动者的异己力量,进而导致人同人的全面异化。劳动异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必然的结果,“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工人的劳动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手段,由于不占有生产资料,他们只能依附于资本家靠出卖自己的劳动来维持生存,与资本家之间形成了一种以雇佣劳动为表象从而完全合法的、隐形的“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为驱动力,以私有财产为基础,以追求个人利益为目的,资产阶级根本不关心无产者的生活状况。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文明中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积累并不会缓解自身的贫困状况,工商业的繁荣与其生活也并无直接关联,甚至当其为自己争取更合理的工作条件时,就会受到资产阶级以从别国输入更廉价劳动力的恐吓。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中,人的解放并没有完成,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不仅身体上处于灾难之中,精神世界在长期奴役之下也极度压抑。在这种非人道的且看不到尽头的生活状况下,无产阶级一旦觉悟到其是被剥削的、受压迫的,反抗便成必然,无产阶级必须去解放社会的所有阶层才能够解放自己。私有财产在创造无产阶级的同时也为自身创造了对立面,其为了维持自身又必须要维持无产阶级的存在。而无产阶级如果不能消灭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础,就无法实现自身的解放。可见,资本主义文明内含着的矛盾是其摆脱不了的对抗性的矛盾。资本主义一经出现,本身就蕴含着毁灭的种子。作为一种过渡性质的文明形态,资本主义文明是内在分裂的文明形态,其在取代封建社会的文明样态后也必然会被更加进步的文明所扬弃。

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超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其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无产阶级中从事传统产业的体力劳动者比例不断下降,具备知识的脑力劳动者比例不断上升。随着中产阶级逐渐增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西方国家的全民持股、企业民主化管理和社会福利制度,使广大雇佣劳动者淡化了自己‘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在心理上满足于‘中产阶级’身份;工人阶级的组织性降低,斗争性削弱,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由对抗斗争缓慢转向资产阶级控制下的‘合作’状态。”然而,不管如何去变革社会结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是由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决定的。当代资本主义依然是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因而无法避免经济危机这一痼疾,甚至在全球化经济态势下,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相较以往更为深刻广泛,复苏更为乏力。传统政治经济学家试图用“看不见的手”来维护资本主义经济的规律性、合理性,但却无法避免同样具备规律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规律性存在映射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存在,资本主义的对内调整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当代资本主义在新自由主义下释放出的生产力,在造就了表象极其繁荣的物质文明之后,周期性地会在经济危机中成为虚幻泡影。“平时,资本的力量往往获得了冠冕堂皇的价值观的遮盖,危机时刻,如经济危机之下,人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自由只是必须出卖劳动力才能活下去的自由。”

美国“次贷危机”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至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不仅在经济领域引起大震荡,在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都引发了连锁反应,至今其后续影响依然存在。“次贷危机”的爆发同样根源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原因依然是生产过剩。2008年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金融危机爆发后,阶级矛盾再次被激化。金融资本主导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带来的现实情况是:财产越发集中在少数人手上,两极分化日益严重,中产阶级日趋萎缩。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资本主义制度“保证每个人之间的平等”的光环褪去,维护资产阶级的平等的本质显露无疑。底层人民在灾难面前是没有选择可言的,并且是不被选择的。在此情形下,雇佣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开始复苏,不断组织参与社会运动来反抗剥削、维护自身利益。这充分说明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剥削雇佣劳动者的性质是不会变化的,无论资本主义如何“闪转腾挪”,也无法解决其固有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于对最大化利润的追求,过度生产,无节制地攫取自然资源,不仅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且通过全球化路径对世界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当代资本主义充分利用全球化浪潮将工厂转移至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把环境危机、资源消耗危机转嫁给这些不发达的国家,在生态上对贫穷落后的国家进行剥削压迫。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指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非正义性。在资本主义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是相对立的,人类不断地刺激消费需求,期望利用自然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生产,但自然资源有限,无法满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无限度生产。生态危机被引发后,经济领域必然会受到影响,双重危机会对人类生存造成严峻挑战。占有社会大部分财富的少数人以生态为代价不断获取更高的利益,而生态危机却由全体人类来承担,且富人可以凭借自己的财富资源去抵消部分由生态问题导致的对生活质量的威胁。可见,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资本主义文明如何调整、变化,其与生态理性都是不相容的。

资本主义在用各种手段进行全球扩张的同时建立了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在各个领域的霸权主义一直威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在政治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以来所宣扬的民主、平等、自由的普世价值观,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强国的资产阶级民众。面对弱小国家,其态度傲慢,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甚至打着“人权”的幌子挑起战争,导致国际冲突愈发激烈,对世界的和平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意识形态上,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主义文明摆在其自我设定的文明等级链条的最顶端。实则,资本主义文明是带有排他性的,为了维护自身对于世界文明的统治地位,不容许其他文明形态绽放光彩;在科学技术上,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实行霸权主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凭借在知识资本上的优势,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实施知识垄断,知识垄断成为当代垄断资本实现积累的决定性因素。”

当代资本主义文明所固有的资本逻辑导致其最终还以个人私利为最高追求,从不追求所有文明协调发展,而是追求一家独大;从不追求合作共赢,而是追求垄断霸权。当代资本主义文明容不下自身之外的社会制度和文明形态,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终究无法实现最高层次的和平共处、协调发展,这是违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因此也必然会被更高级的、更具进步意义的文明形态所超越。想要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须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人类文明在历史上的全新起点。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满足人民需要的文明形态,是因应人民需要而发展的文明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奋进,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同于西方文明形态以资本为目标导向,构筑于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之上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刻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存在了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得到了历史性消除,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切实提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伟大建党精神时,其中一点便是“不负人民”。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不负人民的政治担当和道德自觉,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为人民谋幸福是其从未曾忘记过的初心,始终坚持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内在结构均衡,“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障,精神文明是支撑,社会文明是土壤,生态文明是条件”。人类文明新形态所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人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生活水平实现了巨大的质的提升,这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出了底蕴丰厚的先进政治文明。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中,社会文明必然是高度发展的,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社会长期稳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价值,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鲜明特点。”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基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致力于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侵略基因,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胸怀天下,协和万邦,不依附也不掠夺别人,永远不会称霸,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共同前进。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极具包容性的文明形态,是具有优越性但不带有优越感的文明形态,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世界文明形态多样性,积极推动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积极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新形态既坚守自身的独立性,又同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文明和平共处、共同进步。

三、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性地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明形态类型,更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我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扩张的对象,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作为世界上第一次取得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领导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剥削制度被彻底消灭;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期。中国始终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总结苏联模式的经验教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时代,无产阶级不再是最初意义上的工业革命运动中除了劳动力外一无所有的阶级,无产阶级概念的语境发生了转化,已经转换为人民性概念。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立场,承认创造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这是区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志。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两大理论发现之一。在哲学观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起点,将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运用,更加清晰地显现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哲学方法上,马克思曾经深入批判并改造了黑格尔“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提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认为一切事物均在发展之中,现存的事物之中就包含了自身消亡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始终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不仅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而且勇于直面自身问题,用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与资本主义以依赖抽象理性推动文明进步不同,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实践为动力来推动文明进步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启蒙运动后,理性主义开始形成并广泛传播,德国古典哲学更是把理性崇拜推到顶峰,当代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也试图以理性为力量推动文明向前发展。实际上,以理性为力量推动文明进步依然是停留于意识领域,其内在地将世界划分为主体和客体的对立,而不是将二者统一起来。因其单方面对主体进行要求,即便是提出了实践要求,也无法真正实现,更遑论实现对现实的批判与超越。“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而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非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主体与客体统一于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实现批判性的革命,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才能推动现代世界进步,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其将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相结合,以社会实践推动文明进步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从1516年托马斯·莫尔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一书开始,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500年历程,从空想变为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原则化的规定,比如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为目标,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任务、发展力量和发展目标等。马克思提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三大社会形态:“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第三种社会形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成为所有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在这个阶段,私有制和剥削已经消亡,社会发展成为以自由人联合体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生产劳动不再是维持生存的手段,而是成为了目的,人获得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最终追求,始终高举科学社会主义旗帜,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持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其中坚守理想便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过程中,始终朝向共产主义的目标努力。共产主义文明是文明发展终极方向,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步发展方向。

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义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不断拓展科学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具体实践中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持,其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全新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其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历史性的实践成果,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马克思主义注入了全新内容。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石,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结出的文明果实。现代化是全世界人民所向往的美好愿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摒弃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资本驱动的逻辑,在七十多年的时间内便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两百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所蕴含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最好的验证。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应用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一直以来都处于博弈之中,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无限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的积极影响。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不仅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彻底改写了世界现代化版图,而且为世界上其他想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始终胸怀天下,追求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范围内的交往方式提供了全新的范式。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无产阶级的解放、所有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 带领人民历尽千辛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在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诞生于中华大地,除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独特的思想给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明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就是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讲求德行致远、淑世情怀,致力于建设兼容并包、和平共处以及团结合作的美好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其开放包容、追求和平共存的特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由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如今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世界风险挑战,世界各国和地区只能走和平共赢路线。在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主导的世界文明中,由于其内在的侵略基因,全世界和平发展、共同进步仅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口中的“漂亮话”。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成功范例,充分证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交往模式是可以成为现实的。

总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运用和发展,其作为全新的实践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超越,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强大引擎。

猜你喜欢
新形态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新形态西装
图书馆未来的新形态、新趋势探索
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激活时装新形态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也谈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
不要给资本主义过多的“荣誉”
重要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