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蝉房中心学校 张建国
还记得,初登三尺讲台时,羞涩中带着些许紧张。一天课上下来,即使再累,心里也装着满满的快乐与幸福。看着一个个孩子追随着自己的脚步,用稚嫩的声音叫着一声声“老师”,所有的疲惫和忧愁都在那一刻被驱散。虽然,那时候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可仍然获得了学生们的认可与爱戴,只因自己心中一直揣着一个信念——爱,是教育的真谛。
一转眼,二十年蹉跎而过,教学经验越积越多,可是那份真挚的爱变得越来越淡薄。曾经,教一届学生能将他们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姓名全都牢记于心,而如今,学生快毕业了,有时候竟叫不上他们的名字,只能靠一个个冷冰冰的学号来识别。曾经看到一个孩子的点滴收获与成长便觉得心满意足,欢呼雀跃,可如今却盯着一串串冷冰冰的分数与学生、与自己矛盾纠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身边爱的声音越来越微弱。老师们变得越来越忙碌,越来越麻木。大家都在追求高分的道路上,相互竞争着,追逐着。学生们渐渐地变成了分数的载体,变成了老师评优评模的筹码和依据。有些学困生,开始慢慢地被冷落,被“发配”到教室里最后排的角落。更有甚者,到了初三快要冲刺中考的时候,有的老师会做学困生的思想工作——趁早去读职高、技校吧!因为唯有如此,才能立竿见影地提高升学率。
为什么如今一些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越来越遥远,感情变得越来越冷漠?因为只盯着分数,就让我们忽略、忘记了教育本该有的美丽的模样。当分数迷乱了我们的双眼,淡化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眼里只有那些“优等生”的时候,孩子们也就变成了考试的工具,我们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
如果教书育人只剩下了成绩与考核,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谁又不是那个受害者呢?如果我们不能放下分数的执念,不能给孩子们真正的关爱,那我们的教育岂不是离正途越来越远了吗?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努力、在呼吁,教育的终极使命是为了人的健康成长,而不是为了分数。扪心自问,身为教师,除了分数就真的没有别的什么追求了吗?当我们站在讲台上,眼里看到的是生命,还是分数呢?而我的感受是,孩子们的生命品质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教育的评价可以是多元化的,我们对学生的爱也可以是无处不在的,分数应该是我们跋山涉水、历经师生生命的双向体验而收获的成长,只是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的一种附属价值。如果我们真的可以将学生的生命质量看得更重一些,也许孩子们会学得更轻松一些,老师们也能教得更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