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杰
摘要:语文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入拓展式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文章的创作背景,融入生活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创设阅读情境拓展阅读手段,结合文本主题拓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在分析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的作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探究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教学;作用;问题;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29-0077-04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思维意识,如果教师完全按照课本内容开展教学,将不利于学生多元化掌握语文知识。而拓展性教学的范围较广,包括课文阅读、写作练习、诗词创作等,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开展语文拓展式教学,能够实现课堂内外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视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1.实现课堂内外语文知识的融会贯通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开展拓展式教学,可让学生将课堂内外掌握的语文知识融会贯通,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拓展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拓展式阅读以及拓展式语文实践活動,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在完成课文教学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让学生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拓展式理解,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及质量。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拓展式阅读教学以及拓展式实践教学,还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关系紧密,写作是阅读的延伸,可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而写作实践是学生将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重新组织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丰富教学形式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若教师采取适当的教学模式,将有效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信息技术为拓展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将语文知识以动态方式呈现,或打破时空壁垒构建信息化、立体化的语文学习空间,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此外,多种形式的课后谈话会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可使学生突破语文学习难点,丰富语文知识储备。
3.引导学生多元化理解语文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拓展式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实现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通过实景感知语文知识,从不同角度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以此启发学生,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这样,学生不仅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还丰富了语文知识储备,从而不断提高语文学科素养。
1.缺乏对课本的关注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部分教师缺乏拓展式教学意识,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照本宣科地让学生学习生字、组词、理解段落大意以及全文内涵等。这种教学方式过于程式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在运用拓展式教学模式时,部分教师又忽视了对课本的关注,或对课本关注得较少。课本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基础,如果缺乏对课本的关注,拓展式教学模式将失去运用的载体,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也无从谈起。
2.缺乏教学内容的创新
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引导时,完全以课文为主,不注重将作者简介、课文背景等内容融入教学环节。而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层面理解语文知识,不利于学生积累和拓展语文基础知识。同时,这种缺乏创新性的语文教学活动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就难以从深层次思考语文知识的内涵,语文学习效率也难以提高。
3.缺乏生活的融入
语文知识与生活内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语文知识产生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但部分教师为加快教学进度,并不注重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关联,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教材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看似能加快教学速度,实则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只能从理论层面学习外在的语文知识,如汉字、语言结构、写作手法等,由于缺乏生活化引导,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更无法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学生就难以深入理解作者的表达诉求,也难以借鉴作者的创作模式进行写作练习。
4.缺乏多元化引导
单一化的教学引导模式不仅禁锢学生的思维,还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拓展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层面理解语文知识。
5.缺乏拓展方式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以及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引导。但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考试内容上,并不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语文问题、分析语文问题、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
1.根据教材内容,拓展知识视野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拓展式教学时,可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将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相融合,以此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开展语文拓展式教学引导时,还要让学生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即“吃透课本”,积极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为学生深度理解教材内容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植树的牧羊人》时,若教师单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字面意思理解课文,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深层内涵。如“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这段话简单、朴素,但牧羊人一丝不苟挑选橡实的态度却反映了他的美好品德。教师可引导学生字斟句酌地分析这段话中的每一个字,进而使学生深度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整篇课文的内容,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性学习,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课文表达的内涵,实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认知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拓展性理解牧羊人的不懈努力。牧羊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周围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作者只是单纯地称赞牧羊人吗?很显然并不是这样的,作者在感叹牧羊人创造奇迹的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给人们的负面影响。另外,在教学课文内容后,教师还要拓展性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思考,让学生对牧羊人、对牧羊人的行为进行评价。通过查阅资料、拓展性思考,有的学生认为牧羊人是一个有信念、执着坚持、热爱生活的人。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心存理想,并长期坚持、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牧羊人就是一个好的榜样。可见,通过拓展式教学,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认识到理想、坚持、努力的重要性。这样,教师就达到通过教材基础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涵,并拓展课文内涵的教学目的。
2.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创作背景
初中阶段的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单纯的文字引导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画面感,不利于学生真正领会课文的深层内涵。对此,教师可创设相应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语文知识,以此提升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可通过为学生拓展创作背景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而深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课文中每一段内容的含义。这种图文并茂呈现文字的方式,能提升学生的代入感,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另外,教师将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呈现给学生,还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秋天的怀念》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瘫痪时母亲的精心照顾,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为让学生深度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课文传递的情感,教师可将课文内容分段呈现,并辅以图片、视频等。课文中的情感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过于复杂,而图片、视频的直接呈现方式,可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对学生进行深度拓展式教学,让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圖,并在此基础上再次阅读课文。这样,对于之前不理解的课文渗透的情感,学生会迎刃而解,并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双腿残疾后心情十分沮丧,经常无缘无故地对母亲发脾气。直到母亲去世后,史铁生才真正懂得母爱的伟大,但为时已晚,“子欲养而亲不待”。百味杂陈后,史铁生怀着对母亲久久不能释怀的爱,写下了《秋天的怀念》。全文语言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而如果单纯阅读课文,学生不仅难以深度理解课文内容,甚至还会由于课文内容过于深沉而难以接受。另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凸显拓展式教学的优势。
3.融入生活内容,拓展阅读体验
生活是语文知识产生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知识。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的是描述生活现象的,有的是对生活的感慨,有的是在生活中获得的启发。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整理成文字,写成文章,以此体现语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可见,文章是生活的艺术品,因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内容,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深度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了解生活,然后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找到课文表达的重点。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进行拓展性写作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写作思路,理清课文的写作框架,并梳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然后动笔把自己的思想落实到文字上。
例如,《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在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此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冬天景色分析课文,从生活层面理解课文内容。这也体现了拓展式教学对学生的积极作用,能使学生进行延伸性思考,从不同角度思考语文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另外,生活拓展式教学引导还可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突破性提升。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四季变化,或观察住宅小区的景色,或观察生活中的一棵树、一朵花等生活化的内容。描写一朵花所费的笔墨与描写整个春天的笔墨同样多,只要善于观察,即使描写的对象很微小,也可以写出特色来。如对于“一朵夏天的花”的写作任务,学生可从远景、近景、花开、花谢等方面写起,并注意突出花朵的特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描写景色,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将拓展式教学与生活及语文写作活动进行关联,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4.创设阅读情境,拓展阅读手段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量的积累,实现阅读质的突破。另外,通过拓展式语文阅读学习,学生可产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阅读效果,能在写作中自如运用文字,由此可见阅读积累的重要性。对此,教师可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例如,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阅读,或引导学生自主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还可引导学生阅读相同作者的不同文章。这种阅读量的积累会让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积累大量的好词、好句,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信心,还会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一篇传记,写的是斯科特一行从准备探险到向南极出发,从绝望而归到遇难的全过程。该传记抒情性强、文学味浓,体现了茨威格卓尔不凡的手笔和凝重的传记风格,其中的细节展示了人物的美好品质,体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与独特的审美感受。在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相应阅读情境,让学生直面失望、直面死亡、直面悲剧。由于作品内容有较强的深意,因此,在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茨威格的其他作品,如《人类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等,使学生对茨威格的作品形成深度认知,进而提高学生对《伟大的悲剧》的理解水平。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茨威格的简介,了解茨威格的创作风格,以此深度理解课文内容。
5.结合文本主题,拓展理解能力
在语文拓展式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文本主题,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对课文形成深度认知。教师可在学生阅读之前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通过阅读过程顺利找到课文主题。当学生掌握课文主题后,就会深度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描述课文主题的能力,即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表达了苏轼壮志难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的排遣,以及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为降低古文学习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总结中心思想,然后再阅读。这种拓展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可帮助学生理解古文的深层内涵,提高学生的古文理解能力。这篇散文描写了苏轼被贬到黄州后的生活,第一层叙事,第二层写景,第三层转入议论,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内涵丰富。因此,学生了解文本主题后再阅读,会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拓展式教学可实现课堂内外语文知识的融会贯通,丰富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多元化理解语文知识。对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并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拓展文章的创作背景,同时融合生活内容拓展学生的阅读体验,创设阅读情境拓展阅读手段,结合文本主题拓展学生的理解能力,以此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唐克林.传承与创新: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有效教学的方略[J].第二课堂,2021(11).
[2]黄荣梅.读出趣味读出深度———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21(13).
[3]刘凌.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的几点方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0(10).
[4]杨付丽.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教学[J].甘肃教育,2020(14).
[5]王丽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J].文学教育, 2020(06).
[6]夏灯法.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 2019(28).
[7]石苍.浅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创新[J].内蒙古教育,2019(24).
[8]徐燕燕.关于初中语文阅讀教学的思考和改革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3).
[9]陈思雨.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7.
[10]吴莉赟.拓展有“法”彰显教学智慧———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语文知识,2014(05).
Discuss on the Expanding Teaching Path of Chines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Zhao Tianjie
(Xinhua Town Nine Year School, Liangzhou District,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sm, and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ie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can introduce an expanding teaching mode in teaching, expand students’ knowledge horizon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textbooks, create teaching situations to expand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of articles, integrate life content to expand students’ reading experience, create reading situations to expand reading means, and expand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text theme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divergent thinking ability,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Chinese subje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functions and problem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expandingteaching, thearticlefocuseson exploringtheimplementation path of junior middleschoolChineseexpanding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schoolChinese; expanding teaching; effect; problems;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