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及路径探索

2022-10-17 02:19:27唐倬凌富亚
成才之路 2022年30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时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

唐倬 凌富亚

摘要: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蕴,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高校要将雷锋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课堂教学、基层团组织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社会实践进行深度融合,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关键词:高校;雷锋精神;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0-0033-04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王万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万江;贵州医科大学2021年教研校级一般项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JG2021059)阶段性研究成果

雷锋在中国家喻户晓,是中国人民高度认可的具有共产主义高尚人格的道德楷模和符号。雷锋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意蕴,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强化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推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价值观的多元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认同。因此,探索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及其路径,既能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推进提供理论借鉴,进而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雷锋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刻苦学习、艰苦奋斗、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精神。雷锋精神包含着丰富的精神特质和美德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雷锋精神的深邃内涵,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中蕴含着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雷锋精神中所表达的传统精神、革命精神,以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为重,把个人名利得失置之度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展现了无私奉献、厚德载物的高尚风格与道德境界。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以及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都深深地渗透在雷锋精神之中。雷锋把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比喻为“一滴水和大海”的关系,他曾经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最有力量。”正因为雷锋如此看待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在他的事迹中才贯穿了公而忘私、舍己为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可贵品质,才形成了为党和人民甘愿无私奉献的幸福观。

2.爱岗敬业、甘于平凡的“螺丝钉精神”

立足平凡劳动岗位作贡献,这是雷锋“螺丝钉精神”的重要内涵。雷锋认为真正的青春“属于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并表示“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连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正是这种职业道德和“钉子精神”,成就了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爱岗敬业、甘于平凡的精神。爱岗敬业、甘于平凡同样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人的责任“担当”的体现,也是全人类所强调的一种应有的职业精神。

3.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在雷锋身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雷锋钻研工作、刻苦學习的劲头一直让战友们敬佩不已。几乎每天晚上雷锋都挤时间学习,白天他会把书放在身边的挎包里,一有空闲就打开书读一会儿。在工作中,雷锋也总是踏实肯干,力争上游,锐意进取,追求进步。他认为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无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力争做得最好。雷锋精神的自强不息,还表现在他在困难面前从无畏惧。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局部的、可以克服的。只要我们有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气概,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可见,自强不息是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雷锋精神的应有之义,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止、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

4.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共有的优秀品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传统和精神。雷锋事迹中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特质是非常明显的。雷锋曾亲手做了一个节约箱,里面是他捡到的那个时代可以回收利用的牙膏皮、铁钉等物品。雷锋的袜子等衣物也是自己缝缝补补,穿用多年。正如雷锋所讲:“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他认为,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吃好、穿好、玩好等物质的满足,而在于勤劳、创造和奉献的精神生活。可见,雷锋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与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体现,而其爱人助人、敬业奉献的道德追求,也蕴含着人类的精神品质的理想价值取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雷锋精神中蕴含着许多永远不会过时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人类共存的价值追求。

1.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和不竭动力,能够使人迸发激情,激发人潜在的精力、体力、智力,进而提升人的各种能力。大学生正处于确立理想、树立信念的关键时期,处于人生规划的转折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未来的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雷锋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大学生群体成长和价值观塑造的内在需要。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包含雷锋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将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共同理想,自觉将自身的奋斗融入整个社会的共同奋斗,坚定、积极地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整体上是积极正面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外来文化及各种思潮的影响,产生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观念,开始追求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社会观念、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日渐淡薄,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容和内涵上高度契合。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任务。雷锋作为时代榜样能够产生极好的示范效应,在实践中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是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撑。

3.强化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不怕艰难困苦、艰苦创业,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雷锋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雷锋在工作上高标准,在生活上低要求,自己穿的衣服和袜子反复缝补,节省下来的钱都用于国家建设和捐献给最需要的人。正因为雷锋养成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他才能处处为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着想,面对各种困难和困境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大学生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肩负着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责任。在新时期,大学生只有沉下心,接过艰苦奋斗的大旗,才对得起老一辈的付出和牺牲。艰苦奋斗能够使大学生更容易实现人生的理想。实践证明,挫折、磨难不全是坏事,有时会激发人的潜力,让人走向成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4.推动全社会形成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

雷锋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是一脉相承的,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不求回报的利他精神。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发扬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精神。大学生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在未来社会,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并且雷锋精神中蕴含了多种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德,发扬雷锋精神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融洽,进而推动人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育的延伸,优良的校园文化具备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因此,把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把雷锋精神体现的言行一致、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艰苦奋斗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让雷锋精神触及青年学生的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通过校园展板、广播、校报对雷锋精神进行宣传,营造校园软环境宣传氛围;二是通过雷锋纪念日,开展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活动;三是通过路牌名称、道路名称、校园教学楼名称、时代英雄雕塑设置等方面取材与雷锋相关的故事,使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处处感受雷锋精神。

2.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大学生对雷锋的认识和理解

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师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在教育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学生进行正面系统学习的有效途径。将雷锋精神融入课堂教育,就是完善健全课程内容体系,把反映雷锋精神以及其外延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发挥传授知识的主阵地作用。具体来说,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将雷锋故事以及雷锋精神编入教材。通过讲述雷锋无私奉献、感人肺腑的事迹,提升课堂趣味性,使学生了解雷锋其人其事,在对雷锋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掌握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这有助于强化学生信念教育的说服力。二是推进雷锋精神进课外课堂,在大学生课外课堂中开设雷锋精神专项课堂,组织专门的学习、研究,并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讨论等方式让大学生认识和感受雷锋精神对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内化雷锋精神营造氛围。三是创新教育方式,通过阅读雷锋日记、抄写雷锋经典语录、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大学生体会到雷锋精神的精髓所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将雷锋精神融入基层团支部建设,发挥组织引领作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高校基层团支部是高校共青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组织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的重任,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提升团支部的活力是高校共青团围绕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基础性工程之一,对于组织与引导青年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高校要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基层团支部建設,积极开展雷锋团支部创建工作,要以扎实开展创建雷锋团支部工作为重点,以创新雷锋团支部类型为努力方向,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切实提升各团支部活动力度,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多层次、多方向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如通过组织团员深入社区、企业、学校、乡村开展助老、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活动的方式,倡导支部成员发扬关心集体、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提升团员的思想境界,增强团员的社会责任感等。

4.将雷锋精神融入学生社团建设,提升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社团是在高校相关部门引导下由学生自发成立的“民间”组织。社团这一特性,决定了它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实现的重要阵地,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新载体。学生社团具有形式多样的典型特征,能够使学生跨越年级、学科聚集在一起,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推动雷锋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鼓励大学生建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心、以弘扬雷锋精神为目标的学习型社团,从而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在这个社团中,大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研究、讨论、宣传雷锋精神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同时也能够夯实社团成员的理论基础,从而更加坚定他们对雷锋的认知度、崇尚度和信仰度。需要指出的是,在建设此类社团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有关弘扬雷锋精神的各种社团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社团的组建、运转和壮大全过程,利用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调动学生了解、学习雷锋精神的积极性,使其更为深入地把握雷锋的人格魅力以及雷锋精神的深邃内涵,并自觉地提高和升华。

5.將雷锋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坚定大学生精神信念

在高校中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离不开社会实践,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掌握历史、认识历史、树立信念、培养能力,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所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够加深对历史的掌握和理解,能够深化对精神信念的认识,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社会实践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是培养学生信念品质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通过组织开展以学雷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服务,构建更加完整的大学生践行雷锋精神社会实践教育体系,不断创新学雷锋活动的形式。具体包括:深入推进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积极联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城市社区,建立多种形式的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这些社会实践,可以让当代大学生体会雷锋精神的深邃内涵,坚定大学生的精神信念,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之,雷锋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道德典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精神滋养和理论启迪。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进程中,要适应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的需要,从雷锋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提炼时代内涵,找准思政育人、精神育人的靶向,将弘扬雷锋精神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发挥英雄人物的巨大精神感召力,努力培养大学生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共产主义道德风尚,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雷锋.雷锋日记[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929/c1001-30319993.html, 2018-05-30.

[3]习近平.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EB/OL].http://www.xinhua net.com/politics/2016-03/22/c_128821682.htm,2016-03-22.

[4]邢国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9.

[5]张兴华.让雷锋精神在学生心田落地生根[N].中国教育报,2019-12-03.

Exploration of the Time Value and Path of Lei Feng Spirit’s Integr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ng Zhuo, Ling Fuya

(School of Marxism,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yang 235000, China)

Abstract: Lei Feng spirit has rich connotation and implic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helping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ir ideals and beliefs,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trengthen their fine style of hard work, and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harmonious soci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the whol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deeply integrate Lei Feng’s spiri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classroom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league organiza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 associations, and social practice, so that students can establish a correct "three outlook", and constantly push forward the great historical cause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eiFengspirit;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valueofthetimes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时代价值思想政治教育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山东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7:31:51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07:07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浅谈雷锋精神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1:03:52
群众文化活动的时代价值及其管理创新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45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6:34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2:5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