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 晔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数学阅读思维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双减”政策为小学数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契机。“双减”背景下的数学阅读拓展课,应指向以思维进阶为目标的深度阅读。
数学深度阅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整合的数学知识为内容,对阅读拓展材料理解、记忆的心理活动。在数学深度阅读过程中,学生以思维进阶和问题解决为目标,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互动,批判性地获得新的知识和思想,实现原有知识的迁移运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以苏教版小学第一学段“你知道吗”板块具体案例的教学为例,从七个方面提出助推学生思维进阶的数学深度阅读策略,落实数学阅读拓展深度教学设计,引领小学数学课外阅读校本课程有效实施,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从阅读数量开始的,它是提升思维品质的开端。学生已有阅读经验是学生数学阅读的开始。在数学阅读拓展中,学生根据已有经验采用好书推荐卡、图书漂流卡的方式,使阅读数量自然呈现,阅读兴趣充分显现,这样就能在数学阅读拓展资源中将习惯与兴趣结合,有利于实现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苏教版数学教材“你知道吗”板块涉及数学命题、数学家故事、数学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渗透等。教师应立足教材,依据学情,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课外阅读资源建立阅读书单,并对数学阅读材料进行分级整理。如将数学绘本《奇妙的图形》作为“七巧板由来”数学史的阅读资源;将图文并茂的读本《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制作水钟”体现数学与综合实践学科相互渗透的阅读资源。学生可以根据实际能力选择恰当的阅读材料。这个体系会随着学生情况、资源的丰富不断更新,同时也为数学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的培养构建了科学的、整体化的目标培养体系。整合阅读资源,形成阅读体系,能在数学阅读拓展中实现习惯与兴趣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将数学深度阅读落到实处。
情境创设是思维发生的必要条件,智力品质的另一个要素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你知道吗”数学阅读拓展教学中,教师应以“探究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产生“问题驱动”,帮助学生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真正做到“理解”。
以学生拓展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你知道吗’用手势表示9 的乘法口诀”课外阅读为例,依托“9的乘法口诀”一课,在开始阅读前以前置性任务情境“如何巧记9 的乘法口诀”驱动深度阅读。“问题解决”的数学阅读拓展共同体课堂,需要在理解问题情境中将验证与探究相结合,同时更好地融合数学课堂文化,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表达是深入阅读的有效途径,阅读分享对于提高数学表达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有促进作用。阅读分享时,用数学语言表述阅读内容、建构阅读材料、理解数学思想、丰富阅读思考、反思阅读见解等的数学表达,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实现阅读分享与反思研究的结合。
以学生拓展二年级上册教材“‘你知道吗’七巧板”课外阅读为例,可以用好书推荐卡、图书漂流卡呈现阅读资源数学绘本《奇妙的图形》和《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用语言介绍、图片展示七巧板的由来;用动手拼图探究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用动手制作七巧板丰富阅读见解;用可视化阅读笔记呈现我国古代的数学文化和数学智慧;用制作书签反思阅读见解(如图1)。
图1
在数学阅读拓展中,通过多样的方式进行表达,有利于促进数学阅读材料的内化,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数学深度阅读。
任何知识都有结构性,知识结构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思维导图是学生可视化学习的工具[1],能让隐性的数学知识显现出来,通过集合零散的数学知识点,建构、完善数学知识结构。
以学生拓展二年级(下册)“‘你知道吗’古人是怎么记数的”课外阅读为例,按照教师呈现思维导图架构(如图2),围绕问题链“古人是怎么记数的”拓展课外阅读。采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体现层级关系,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学生通过深度探究补全思维导图相关信息,清楚古人记数经历了从物到数的第一次抽象和从普通语言到数学符号、图形等数学语言的第二次数学抽象,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上升到关系性理解。由此可见,从问题出发的“可视化”思维导图阅读方式能深入思维层面,发展概括性思维,在数学深度阅读中落实建构与迁移结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图2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从思维策略的角度看,教师应强调“联系的观点”,在阅读拓展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变换数学思想,使阅读更有效,由理性思维逐步走向理性精神。
以学生拓展二年级上册教材“‘你知道吗’九九歌”课外阅读数学绘本《数学家阿汤的苦恼》为例,通过同伴共读,学会绘制大九九(教材84 页“想想做做”第1 题);通过师生共读,探究出大九九乘法表里的数关于对角线对称的规律。与用乘法口诀计算结果的思想进行比较,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提高了运算速度、提升了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在数学深度阅读中实现了联系与变化结合。该成果还被用作“双减”背景下二年级数学首次非纸笔(表现性)评价测评题。
评价如同指挥棒,指引着阅读的发展方向。新时代提质数学深度阅读评价体系应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
1.改进纸笔检测的结果评价
例如,笔者根据二年级上册“你知道吗”4个内容,以选择题形式测评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如图3)。这种“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结果评价方式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可以量化结果,又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图3
2.强化阅读记录的过程评价
例如,每一个阅读主题结束时,学生用画图等形式归纳学到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并记录在阅读笔记(如上图1)中。在评价环节,先让学生对阅读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再通过家长评价及时反馈学生思维,最后教师依据学生数学阅读品质给予描述性评价,纠正错误理解。在阅读记录中强化过程评价,能帮助学生做到真正理解,形成深刻性思维。
3.探索追踪设计的增值评价
以学生拓展二年级(下册)“‘你知道吗’古人计时方法”课外阅读《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小学一二年级)年级》为例,挖掘出“立竿见影”这一成语的阅读素材。笔者及时给予学生语言上的鼓励,并采用追踪设计研究,让学生了解其他计时工具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同时追踪学生的阅读情况。增值评价具有潜在的诊断性功能,有利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
4.挖掘利用隐性资源,健全综合评价
挖掘利用隐性资源有利于健全综合评价。例如,学生对用成语“先苦后甜”描述九九乘法表演变史的综合评价,提炼出教材中“隐性”的德育因素,有利于在小学数学课堂进行德育渗透,发挥数学德育功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此可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健全数学阅读评价体系,是实现学生深度阅读的有效路径,能充分发挥“你知道吗”板块的作用,使数学学科实现全面育人。
“双减”政策还提出了“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深度”的要求。数学深度阅读应指向具体的、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高阶思维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2],应归入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目标;数学深度阅读还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等非认知因素,培养他们的阅读品格。以拓展二年级(下册)“‘你知道吗’认识微米、毫米”课外阅读为例,数学绘本《国王的新衣有多长》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探究“度量问题”“种子课”中的长度单位微米、毫米,整体认识和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可以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抽象的关键能力,同时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落实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迁移阅读内容“米的由来”,还可以使学生树立文化意识,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文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落实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结合,必须提高数学阅读的质量,如此才能助推思维进阶,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实现数学深度阅读。
正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所言,“自发性思维”与“非自发性思维”的发展是彼此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科学概念的形式训练逐渐转变儿童自发概念的结构,并帮助他们组织一个系统,这促使儿童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助推思维进阶、提升思维品质和思维水平,是实现学生数学深度阅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