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减”与“加”

2022-10-17 03:03熊丽琴
名师在线 2022年29期
关键词:绘制导图双减

文/熊丽琴

引 言

众所周知,数学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将作业改革作为减负的重要方式,并提出诸多作业改革要求,如精炼作业内容,减少作业数量;丰富作业形式,增强作业趣味;优化作业评价,达成预期效果等[1]。由此可见,在实施数学教学时,要想弥补传统作业不足,教师要以“双减”为指导,以作业内容、作业形式和作业评价为抓手,减少低效作业,增加有效作业,由此做好作业的“加减法”,实现提质减负,助推学生的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如下策略设计数学作业。

一、精练作业内容,减少作业数量

作业数量过多是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减少作业数量是实现减负的有力方式。对此,在设计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要以生为本,精炼作业内容,减少作业数量,减轻学生负担。

(一)以生为本,分层作业

分层教学是生本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因材施教的途径之一[2]。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教师应以学生的学习差异为依据,精心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内容,并鼓励学生自选作业,生成数学作业“自助大餐”,由此保证作业内容契合学情,增强作业内容的有效性,同时切实地减少作业数量。

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在课后阶段,教师依据知识内容,设计基础题、能力题和提升题,见表1。

表1

续表

实践证明,通过自选题目,大部分学生获得了完成作业的机会。尤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迁移课堂所学,解决了问题,增强了认知。此外,部分学生选择稍有难度的题目,挑战自我,实现了“跳一跳地摘到桃子”,提升了数学学习水平。

(二)以生为本,实践作业

实践是学生建构、增强认知的途径。数学是具有生活性的学科,生活是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载体[3]。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学习数学。接着,教师要以生活为归途,设计实践作业,引导学生继续体验生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增强理解,积累生活经验,为有效体验生活奠定基础。

以“确定位置(一)”为例,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了生活情境,学习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时发展了空间观念。基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以现实生活为抓手,设计实践作业:“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相信大家知道了确定物体所在位置的方法。请大家和小组成员合作,绘制教室平面图,以数学课代表所在位置为起点,确定语文课代表、体育委员、班长等人所在的位置。”

如此作业正中学生下怀,点燃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现实生活,经历观察、测量、绘制等活动,顺其自然地灵活应用课堂所学。同时,在应用所学之际,学生与小组成员互动,碰撞思维,弥补自身认知不足,完善数学认知,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二、多元作业形式,增加作业趣味

作业形式是影响作业趣味性的因素。教师要丰富作业形式,减少书面作业,切实增加作业趣味。

(一)设计阅读型作业,“读”中学数学

阅读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的途径,也是学生提升数学语言能力的途径[4]。数学史是不可多得的数学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支撑。数学史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契合小学生的兴趣点。所以,教师可以搜集数学史,设计阅读型作业,助力学生在读中学习数学。

以“分数的意义”为例,分数的引入有两种,一种是度量引入,一种是除法引入。在课堂上,教师准备使用度量引入,借此引导学生从度量角度认识分数。教师精心分析,选择有价值的内容,做好编排工作,图文并茂地呈现分数的发展史,由此生成数学绘本。然后,教师将自制绘本上传于在线平台,并设计阅读型作业:“下节课我们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这一内容。在学习之前,老师为大家绘制了数学绘本。绘本介绍了分数的发展历史。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一读绘本,看看你能发现数学家们是如何研究分数的吗?分数有怎样的意义呢?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期待大家的回答。”

在作业内容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自主阅读数学绘本,跟着数学家的脚步,逐步体验分数的发展历史。学生拓宽了数学视野,锻炼了数学阅读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二)设计绘制型作业,“画”中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倡导跨学科教学。数学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例如,学生可以迁移艺术类课程的经验,用于绘制各种数学图表,辅助构建数学认知。对此,在实施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研读教学内容,探寻其与艺术学科的联系,设计绘制型作业,助力学生在画中学习数学。

以“圆的面积”为例,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操作活动,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但了解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获取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学习该内容前,学生还学习了其他平面图形面积,如正方形、长方形等。思维导图是学生梳理知识、发现知识关系的“工具”。由此,教师设计绘制型作业:“请大家想一想,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及其面积计算公式。绘制思维导图,展现自己联想到的内容,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些内容中的共同之处?都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推导面积计算公式?老师期待大家的作品。”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先回忆数学所学,初步建构知识结构。接着,学生整理每一个知识点,建立思维导图,用直观的框架呈现知识间的联系,由此完善知识结构,从中挖掘出数学思想方法,掌握学习数学的“法宝”,增强数学学习效果。此外,在绘制思维导图之际,学生还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了数学学习能力。

(三)设计游戏型作业,“玩”中学数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做中学”理念。游戏是“做中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游戏化教学实践证明,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增强学习欲望,同时轻松地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应拓展课堂,以课后服务为立足点,设计游戏型作业,并引导学生体验游戏,促使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教师在组织课后服务时,为每个小组分发积木。受到作业内容的驱动,大部分学生积极思维,认真操作,用一个个积木搭建出各种造型。另外一部分学生则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并在脑海中想象具体画面,自由描述。其他人认真倾听,判断正误。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了数学作业的趣味,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做到了“玩中学”,加深对所学的理解,锻炼了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有利于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三、优化作业评价,增强作业效果

(一)教师: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作业评价的具体方式。有效批改作业,不但可以使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还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然后回收作业,认真批改,了解学情,给予指导。

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在学生完成分层作业后,教师回收作业单。作业“自助大餐”固然会加重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但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教师会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单。在进行批改时,教师先审视学生自选题目情况,初步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接着,教师将视线集中于每一个题目。在批改时,教师不仅要判断题目答案的正误,还要进行批注。例如,当学生做错时,教师在错题旁边打上问号,并批注:“再仔细看看这道题,分析自己错在哪里。是看错数字,还是计算错误?老师相信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不但可以了解自己的错误所在,还可以自主反思,改正错误。然后,教师再次整体对比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学生表现良好和进步之处,书写激励性的评语,如“虽然你选择的题目不多,但正确率很高,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老师对此感到欣慰。同时,老师也看到了你的潜能,请继续保持”。

(二)学生:互相评价

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也是完成数学作业的主体。互评作业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互相评价。

在学生进行互评时,教师预先给学生介绍关键点,让学生结合教师的引导方法对作业进行批改。例如,在完成“圆的面积”的作业后,全体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教师介绍制作思维导图的关键点,如知识点之间是否有联系,知识点是否完善等。之后,学生根据关键点,互相评价彼此的思维导图。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彼此的良好表现与表现不足,提出完善的建议。实际上,互评数学作业的过程,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互相借鉴,吸取他人经验,完善数学认知。在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后,教师回收作业单,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思维导图,赏识他们的良好表现。同时,教师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

结 语

综上所述,有效精练作业内容、多元作业形式和优化作业评价,可以提高数学作业质量,助力学生有效学习数学,实现提质减负。鉴于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要以数学作业为要点,灵活应用多样策略,减少作业数量,提高内容质量,增强作业趣味,由此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从而掌握数学知识,锻炼相关能力,实现增效减负,推动“双减”切实落地。

猜你喜欢
绘制导图双减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绘制世界地图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