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云铎
摘要 中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在单篇学习的基础进行整合教学,也可以直接就多篇课文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单元整合可以聚焦题材,读写整合;可以聚焦手法,品评鉴赏;可以聚焦国家,培养情怀;还可以围绕人物、风格、结构、语言等某一方面进行单元整合。单元整合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与读写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单元教学 整体方式 思考实践
如何在有限的中学语文学习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文本,让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有所提高,语文能力有所增强,单元整合教学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大多以单元为板块进行编排,而单元的编排又往往围绕一个主题,有的教材后面还有与阅读相联系的写作训练,这有利于单元整合教学的进行。
进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整合教学,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在单篇学习中进行整合教学,也可以直接就多篇课文进行单元整合教学。单篇学习基础上的整合,形式也可以多样,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单篇,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或师生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单元整合。在单篇学习基础上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不是一次单元复习,而是对整个单元的重新认识,是一次学习的加深,是对单元文本以及相关主题的一次纵向深入,属于研究性学习。在宏观上,要进行规律的探寻;在微观上,要进行层次的透视。这种由单篇到单元的整合思路,是由个体向整体的迁移,由局部向全体的拓展。这种整合让学生既能看到树木更能看到森林,视野宽广,理解透彻,思维得以拓展和深化,能切实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
单元整合也可以直接就单元多篇课文进行整合教学。这种整合应当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一定学习任务的引导下熟悉文本,并提出问题,汇总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文本整合点,把不同文本聚体在一个或几个点上,为文本整合教学的展开明确方向。
在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中,可以探索、总结出多种整合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聚焦题材,读写整合
辨析不同作者处理题材的不同方式,组织学生围绕同一题材进行不同文体的写作活动,沿着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思路进行单元整合教学。以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有《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驿路梨花》《最苦和最乐》《短文两篇》四篇课文,单元写作是怎样选材。单元阅读主题是修身正己,但几篇文章的文体不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散文,《驿站梨花》是小说,《最苦和最乐》从文学角度看是散文,从写作的角度看是议论文,《陋室铭》和《爱莲说》是两篇文言文,一是铭,一是说。
本单元可设定情境任务。示例:我国开展精准扶贫以来,涌现出许多修身正己、乐于奉献的扶贫能手,请同学们展开调查,收集资料,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应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写出优秀人物修身正己的品格。记叙文的写作可模仿《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掌握小事细写的方法,作文可命题为《XX同志二三事》,引导学生多角度模仿,在模仿中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掌握写入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把农村调查收集的资料进行艺术加工,模仿《驿路梨花》,比如写《山沟沟里桃花开》《张老头家的柿子红了》等,设定时间为一早一晚,人物两个,悬念三个,误会两次,文章要突出扶贫干部深入一线修身正己、身先士卒“扶农民一把”的精神品格。议论文可模仿《最苦与最乐》的结构和思路及论证方法。总之,聚焦题材,在阅读中模仿写作,让学生用多种文体处理同一题材,认识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
二、聚焦手法,品评鉴赏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以表现手法为整合点来处理,围绕这个点学习同样手法的多篇文本,在多篇文本的比照下,既可以对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有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在比较中也能理解表现手法运用的灵活性。以七年级下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有《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外国诗二首》《古代诗歌五首》。编者把托物言志作为几篇文章的编排线索,也作为学习重点,但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我们既可以把比较阅读作为整合点,也可以把抒情的方式作为整合点。既可以把两篇散文和两首外国诗及五首古诗整合在一起,也可整合其中几篇。既可以先单篇教学后整合教学,也可直接进行单元多篇课文整合教学。
如何整合,整合什么,可以根据单元文本灵活进行,基本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本单元可以聚焦手法,以两篇散文为一组,品评鉴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可以以五首古诗为一组,品评鉴赏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两首外国诗可以围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进行对比教学。《紫藤萝瀑布》开头,在写景之前,作者已经情感化地进入文章,“不由”、“从未见过”,在写紫藤萝时把静态的紫藤萝比喻为瀑布,接着在观察中又想像联想。物之色,是流动的欢笑的生长的紫色;物之光,点点的银光,似迸溅的水花,和阳光互相挑逗。就整体看,描写紫藤萝,作者变换了一个视角,转换成对瀑布的描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里有两层变化,一层是由紫藤萝到瀑布,另一层是物到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让物情感化,或者反过来说,把自己的情感外化和物化。物是一个桥梁,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情感交流。一直到第七段,写景如张风之帆,静待解缆远行,作者用精要的直接抒情、议论:“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情从景出。之后,作者又寫出一层新意,“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中。”这样,情、志与景物又是多层而深入交融的。《一棵小桃树》与《紫藤萝瀑布》两文从写物到述志的实现途径有同有异,《一棵小桃树》通过设置两条线索的方式,在明暗的交汇处实现由物到志的转换。
作者让明暗线索交替出现,使小桃树和“我”建立起联系。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行文未尾,小桃树是“高高一枝儿上,竞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作者是“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明线和暗线到此合而为一。这样,托物言志显得自然、感人。虽然同样是托物言志,两篇文章在运用时又有不同,这是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研讨和领悟的。
三、聚焦国家,培养情怀
比如七年级下第二单元,有《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可以在单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整合,比如举行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朗读活动,或者以“我为祖国唱赞歌”为主题进行诗文创作大赛等。这种整合方式,聚焦国家,研读课文,开展语文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学语文单元整合教学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还可以围绕人物、风格、结构、语言等方面进行单元整合。单元整合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习兴趣,掌握探究性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与读写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
[作者通联:甘肃宁县中村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