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旺,刘女霞,白睿姝,张 西,刘亚玲,朱新艳
临床较为常见的新生儿肺部疾病主要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感染性肺炎(IPN)、胎粪吸入性肺炎(MAS)以及湿肺(TTN)等,不同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情转归及预后有所不同,在实施影像学检查时,不同类型患儿的影像特征也存在一定差异,选择合理的影像学方法对新生儿肺部疾病进行有效鉴别,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相较于常规超声检查而言,肺部床旁超声具有简便、可重复观测、无辐射危害等优势,目前该诊断技术在急诊、ICU及各种内科诊疗中应用广泛[2-3]。本研究主要探讨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动态床旁超声检查特点,以此明确肺部床旁超声对常见新生儿肺部疾病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为肺部疾病的120例新生儿病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其中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50例(41.67%)、感染性肺炎(IPN)31例(25.83%)、胎粪吸入性肺炎(MAS)20例(16.67%)、湿肺(TTN)19例(15.83%),不同类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对所有患儿实施床旁动态超声检查,比较不同类型肺部疾病患儿的影像特征,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对所有患儿实施个体化治疗,比较各类型患儿的转归情况。
1.2.1 床旁超声检查:帮助患儿取侧卧、平卧位后将其双侧上肢向上抬起,充分暴露肺部区域,以腋前线与胸骨旁线区域为肺前区,以腋前线、腋后线之间区域为肺中区,以腋后线与后背正中线区域为肺后区,将双侧乳头连接成线,将肺前、中、后三个区域分别划分为前端(上下两处)、后端(上下两处)、腋上、腋下等多个分区,对不同分区分别实施床旁超声横切面、纵切面扫描,实施监测肺部影像特征变化情况以评估肺运动状况。设备为美国GE公司提供的Voluson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
1.2.2 个体化治疗方案:ADRS以脱水、机械通气为主要治疗手段,IPN以抗感染治疗为主,MAS以体征监测、呼吸支持治疗为主,TTN以供氧及对症治疗为主。
1.2.3 观察指标:超声影像特征为不同肺部疾病患儿的肺部超声多呈肺实变、肺不张、B线及胸膜线异常、斑片或层状弱回声、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腔积液等。将不同类型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及肺功能改善情况作为其病情转归的主要评估依据,转归情况为:①临床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体温等常规项目;②肺功能测定指标包括潮气量(VT)、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系统阻力(RRS)三项。统计不同类型患者的病情转归率,当治疗后心率、血压、体温均正常,肺功能也都处于正常控制水平即判定为病情转归,统计不同类型患儿的病情转归率。
2.1 不同类型患儿肺部超声特征比较:不同类型患儿经床旁超声检查后,在肺实变、肺不张、B线及胸膜线异常、斑片或层状弱回声、肺泡间质综合征、胸腔积液等特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患儿的超声特征比较[n(%)]
2.2 肺部疾病与超声特征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相关系数验证,不同肺部疾病的超声特征与其病情转归呈显著相关,见表3。
表3 肺部疾病与超声相关性分析
目前新生儿肺部疾病类型较多,仅依靠传统的体格检查或难以实现对不同疾病的有效鉴别,由于ARDS、IPN、MAS、TTN等肺部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进展及预后存在差异,对上述患儿进行有效鉴别是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4,5]。此前临床多通过X线、CT等影像学对患儿进行有效鉴别,但新生儿大多免疫功能尚未成熟,过量辐射可能给患儿机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床旁超声相较传统超声诊断技术而言,具有便携、可重复、便利等优势,对动态评估患儿病情、优化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6]。可见床旁超声检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此外,本研究经Spearman相关系数验证了超声特征与肺部疾病病情转归间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床旁动态超声可对新生儿不同肺部疾病进行有效鉴别,对促进患儿病情转归、改善患儿预后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