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辛巳亲征诏》的形成及其后世意义

2022-10-10 08:10:38黄昌付
军事历史 2022年5期
关键词:宋文道学点校

★ 黄昌付

学界关涉《绍兴辛巳亲征诏》(以下简称《亲征诏》)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讨论《亲征诏》的作者及其抵抗完颜亮南侵的作用。如,李菁认为《亲征诏》作者是洪迈;杨青烨认为《亲征诏》由陈康伯所草,《亲征诏》在绍兴末年抵抗金军侵略中发挥着振奋人心、提升士气的作用;杨高崴亦是如此。①李菁:《〈绍兴辛巳亲征诏〉作者考》,《湖北社会科学》2015 年第8 期;杨青烨:《陈康伯与南宋前期政局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年;杨高崴:《陈康伯〈亲征诏草〉与绍兴辛巳宋金大战》,《江西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年第5 期。曾枣庄、陈琳主编的《全宋文》(2006 年出版)对《亲征诏》归属问题未作考辨,将《亲征诏》归于洪迈的同时,又归于陈康伯。②[宋]洪迈:《亲征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21 册,卷4911,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年,第339 页;[宋]陈康伯:《亲征诏草》,《全宋文》第188 册,卷4142,第227 页。曾枣庄与吴洪泽合著《宋代文学编年史》(2010 年出版),将《亲征诏》作者断为洪迈。③曾枣庄、吴洪泽:《宋代文学编年史》第3 卷,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年,第1646 页。这一转变说明史学界对《亲征诏》的作者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为研究《亲征诏》的演变,本文拟将《陈文正公集》④[宋]陈康伯:《陈文正公集》卷2《绍兴辛巳亲征诏草》,《续修四库全书》第1317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年,第324 页。《建炎以来系年要录》⑤[宋]李心传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庚子,北京:中华书局,2013 年,第3747 页。(以下简称《要录》)和《全宋文》所载《亲征诏》的内容进行对比,提出一些新的认识。

一、《陈文正公集》《要录》《全宋文》所载《绍兴辛巳亲征诏》内容比较

《亲征诏》作为南宋应对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颁布的诏书,它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号召全民皆兵同仇敌忾地应对金兵。《陈文正公集》《要录》《全宋文》记载的《亲征诏》内容有细微差别,透过这些差别,不仅可以发现《陈文正公集》中《亲征诏》的作伪情况,还能体会出其强烈的恢复国是的主张。现将《全宋文》中《亲征诏》引述如下:

朕履运中微,遭家多难。八陵废祀,可胜怀土之悲?二帝蒙尘,莫赎终天之痛。皇族尚沦于沙漠,神京犹污于腥膻。衔恨荷穷,待时而动。未免屈身而事小,庶期通好以弭兵。属戎虏之无厌,曾信盟之弗顾。怙其篡夺之恶,济以贪残之凶。流毒徧于华夷,视民几于草芥。赤地千里,谓残暴而无伤;苍天九重,以高明为可侮。顷因贺使,公肆嫚言。指求将相之臣,坐索淮汉之壤。吠尧之犬,谓秦无人。朕姑务于含容,彼尚饰其奸诈。啸厥丑类,驱吾善良。妖氛寖及于中原,烽火遂交于近甸。皆朕威不足以震叠,德不足以绥怀。负尔万邦,于今三纪。抚心自悼,流涕无从。方将躬缟素以启行,率貔貅而薄伐。取细柳劳军之制,考澶渊却敌之规。诏旨未颁,欢声四起。岁星临于吴分,冀成淝水之勋;斗士倍于晋师,当决韩原之胜。尚赖股肱爪牙之士,文武大小之臣,戮力一心,捐躯报国,共雪侵凌之耻,各肩恢复之图。播告迩遐,明知朕意。①[宋]洪迈:《亲征诏》,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221 册,卷4911,第339 页。

诏书表达了南宋政府动员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对抗金兵侵略的强大决心,但与《陈文正公集》中诏书的内容对比后,不难发现《陈文正公集》中的诏书比《要录》《全宋文》中诏书表达对痛失北方之地的惋惜之情更加强烈。现以《陈文正公集》《要录》等书所载诏书的内容与之进行对比,制表如下:

《陈文正公集》与《要录》《全宋文》记载《亲征诏》的内容基本相同,但细致比对后,却能发现三者在修辞手法等方面有明显不同,并可证明《陈文正公集》的《亲征诏》乃是后人篡改所为。理由如下:

序号1 中的“抷土”和“怀土”与序号3 中的“荷穷”和“何穷”两处的差异,应是版本流传所致;序号6、7、8、9 的差异并不能引起文本含义的差异,亦属版本流传所致。

由序号2 中“裂”与“污”二字相比来看,后者的修辞手法较前者更加突出,但前者平白的直述却强烈地表达了对痛失开封故地的愤恨和恢复旧疆的强烈意向。另外序号5 中的“不”改成“弗”,说明《全宋文》《要录》的《亲征诏》比《陈文正公集》的《亲征诏》修辞性更强,更加符合四六骈文的官方诏书体例,这也说明陈氏后人有篡改《亲征诏》,继而坐实为陈康伯所撰的现象。虽然序号10 中记载表明《全宋文》《陈文正公集》的修辞均不如《要录》,但也不排除陈氏后人作伪的存在。要知道洪迈的《亲征诏》和《要录》中《亲征诏》的成书,均早于陈氏后人在自家发现《亲征诏》的时间,洪迈的《亲征诏》成书于绍兴三十一年(1161),而陈氏后人自言于庆元六年(1200)于家中发现此稿:“(陈康伯)受命摛词,人莫得闻,公亦未尝一语告于家,迄今四十年,始得遗稿于中表何氏。”①[宋]陈康伯:《陈文正公集》卷13《读亲征诏草跋》,《续修四库全书》第1317 册,第371 页。实际上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便有人认为《陈文正公集》中存在大量伪作:“末大于本,殊非体例,且遗文亦多伪作。”②[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174《集部·别集类存目·陈文恭公集》,北京:中华书局,1965 年,第1540 页。

序号11 中,《陈文正公集》为“诏旨一颁,欢声四起”,而《要录》《全宋文》均为“诏旨未颁,欢声四起”,可以看出二者之间有明显的时间差距。前者由于诏旨没有颁布,所以希望颁布诏旨,达到民心振奋的效果,才有“诏旨一颁,欢声四起”的书写,亦或是后人回忆当时诏书颁布后的情形;而“诏旨未颁,欢声四起”,则显然是对诏旨颁布前民心已悦的表述。因此,陈版诏书虽然在修辞等方面下足功夫,但在时间的设置上却存在疑点。序号12 的对比也可说明此点,“朕以正月十五日亲临军前,抚劳士卒,播告中外,咸使闻之”是表达皇帝亲征的愿望,而“播告迩遐,明知朕意”则对皇帝亲征的愿望完全没有表达,只是表达皇帝希望全国上下,君臣一心,共雪靖康之耻。虽然《宋史》载,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犯庐州,王权败归,中外震骇,朝臣有遣家豫避者。康伯独具舟迎家入浙,且下令临安诸城门扃鐍率迟常时,人恃以安”③《宋史》卷385《陈康伯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第11809 页。,此时陈康伯可能已经下定让皇帝御驾亲征的决心,但到是年十月丁巳,高宗才正式决定亲征:“丁巳,得报王权果败归,中外大震……存中言:‘虏空国远来,已犯淮甸,此正贤智驰骛不足之时。臣愿率先将士,北首死敌。’上喜,遂定亲征之议。”④[宋]李心传撰,胡坤点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3,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丁巳,第3763 页。而官方诏书早已于决定亲征之前颁布,⑤《宋史》卷32《高宗本纪九》:“冬十月庚子朔,诏将亲征。……丁巳,帝闻王权败,召杨存中同宰执议于内殿,陈康伯赞帝定议亲征。”何来“诏旨一颁,欢声四起”?

综合来看,《陈文正公集》中《亲征诏草》应为陈康伯后人改作,内容中饱含恢复旧疆的意向,这点可从庆元、嘉泰之际士大夫为其所作题跋看出。如嘉泰四年(1204),辛弃疾题跋曰:“使此诏出于绍兴之初,可以无事雠之大耻;使此诏行于隆兴之后,可以卒不世之大功。今此诏与此虏犹俱存也,悲夫!”⑥[宋]辛弃疾著,辛更儒笺注:《辛弃疾集编年笺注》卷5《跋绍兴辛巳亲征诏草》,北京:中华书局,2015 年,第446 ~447 页。另外,陈氏后人为将《亲征诏》坐实为陈康伯所撰,他们相继请何澹、陆游、叶适等人题跋。⑦李菁:《〈绍兴辛巳亲征诏〉作者考》,《湖北社会科学》2015 年第8 期。而这一举动,应与庆元、嘉泰时期的政治背景有密切关系。

二、庆元党禁的弛解与韩侂胄的困境

(一)庆元党禁弛解的困境。庆元(1195—1200)党禁,以绍熙五年(1194)赵汝愚等人废光宗、拥立宁宗的内禅为导火线。⑧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113 页。道学人士与反道学人士开启了长达数年的党争,最终反道学人士占据朝廷主要职位。但到庆元末期,反道学人士对党争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嘉泰二年(1202),“言者论近岁习伪之徒唱为攻伪之说,今阴阳已分,真伪已别,人之趋向已定,望播告中外,专事忠恪”⑨[宋]佚名编,汝企和点校:《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7,北京:中华书局,1995 年,第124 页。,就连党禁的发动者韩侂胄,也开始认识到必须弛解党禁:“一时善类悉罹党祸,虽本侂胄意,而谋实始京镗。逮镗死,侂胄亦稍厌前事,张孝伯以为不弛党禁,后恐不免报复之祸。侂胄以为然,追复汝愚、朱熹职名,留正、周必大亦复秩还政,徐谊等皆先后复官。伪党之禁寖解。”①《宋史》卷474《韩侂胄传》,第13774 页。此时,反道学人士已经出现弛解党禁的迹象,但道学人士中还是存在对反道学人士的抨击,甚至有对弛解党禁的质疑。如,吕祖泰将矛头直指韩侂胄,上疏曰:“愿陛下亟诛侂胄及苏师旦、周筠,而罢逐陈自强之徒。故大臣在者,独周必大可用,宜以代其任,不然事将不测。”②[宋]佚名编,汝企和点校:《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6,第104 页。另外,恢复周必大等人官职一事,也没能得到这些人的积极回应,或未见回复,或以疾请辞。“嘉泰元年,有以布衣上书及公(周必大)姓名者,言者论公,降一官,次年复少傅”③[宋]周必大撰,王蓉贵、[日]白井顺点校:《周必大全集·附录》卷3《行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 年,第1928 页。,却未见到周本人的任何回复;陈傅良于“嘉泰二年,叙复元官,再畀祠禄,遂除泉州。以病力辞,除集英殿修撰”④[宋]楼钥:《楼钥集》卷101《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杭州:杭州古籍出版社,2010 年,第1761 页。;王蔺则“起帅阃,易镇蜀,皆不就”⑤《宋史》卷386《王蔺传》,第11854 页。。因此,恢复受党禁牵连士人的职官进行得并不顺利。要想打开弛解党禁的困境,还需从其他方面努力,消弭与道学人士的矛盾。

(二)韩侂胄的困境与恢复国是。同时,韩侂胄欲完成从外戚擅权向宰相执政的转变,亦面临困境。庆元六年(1200),韩皇后去世,韩侂胄的势力大为削弱。他出任平章军国事一事,没能得到其集团核心成员谢深甫的支持。他若想顺利总揽朝政,只有通过不断制造舆论,为其北伐做足准备,这样才能完成从外戚擅权向宰相执政的转变。⑥李超:《南宋宁宗朝前期政治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年,第222 页。

淳熙时期,孝宗将内政治理作为主要施政方向,但遭到部分士大夫的质疑。淳熙十年(1183),李焘言:“前两入朝,适虞允文暨赵雄当路,士大夫争谈兵……前日纷纷,今日默默,俱非自治。”⑦[宋]周必大撰,王蓉贵、[日]白井顺点校:《周必大全集》卷66《敷文阁学士李文简公焘神道碑》,第618 页。淳熙十一年(1184),罗点上疏言:“臣闻虚诞之风胜……陛下初载,急于事功,小人乘时,以才自进。久之,皆以虚诞,纷然扰败,圣意厌之。由是韬晦敛缩,日趋偷惰颓靡之域,其失等尔。臣愿陛下复振起之。”⑧[宋]袁燮:《絜斋集》卷12《端明殿学士通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崇仁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一百户累赠太保罗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7 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156 页。但是这种恢复国是的声潮,并没有帮助他们进行北伐。孝宗禅位后,国是基本围绕缓解孝宗与光宗的关系。宁宗施政前期基本围绕党禁,这种恢复国是的主张基本没有立足之地。也许韩侂胄正是看中这一点,遂开始在恢复国是上做文章。党禁结束后,恢复国是的主张逐渐抬头,“或劝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于是恢复之议兴”⑨《宋史》卷474《韩侂胄传》,第13774 页。。韩侂胄的北伐尽管带有个人目的,但更主要是受孝宗朝以来盛行的恢复国是主张影响的结果。⑩参见吴雪涛:《略论辛弃疾的一桩公案——兼及韩侂胄与开禧北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2 年第1 期,第34 页;张维玲:《从南宋中期反近习政争看道学型士大夫对“恢复”态度的转变(1163—1207)》,台湾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9 年,第121 页。

韩侂胄为北伐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嘉泰四年(1204),以张嗣古为贺金主生辰正使,“入敌中,因伺虚实”⑪[宋]叶绍翁撰,沈锡麟、冯惠民点校:《四朝闻见录·乙集·开禧兵端》,北京:中华书局,1989 年,第87 页。;同年九月,“邓友龙使金,有赂驿吏夜半求见者,具言虏为鞑之所困,饥馑连年,民不聊生,王师若来,势如拉朽”⑫[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甲编》卷4《邓友龙使虏》,北京:中华书局,1983 年,第62 页。。然而,其北伐主张并未得到大多数朝臣的支持。嘉泰三年,金人在边境囤积粮草,韩侂胄认为这是金人的挑衅行为,遂在人事任用上进行调整,但一些士大夫以各种理由推辞:“时武帅郑挺在襄阳,边衅开,惧不能任,力求去……于是文臣无肯行者,遂以李奕为荆、鄂副都统制兼知襄阳……时东老父丧未免,力辞,改命广帅薛象先侍郎,而象先不行,留提举祐神观,遂命宇文挺臣侍郎代之。辟置参机,皆非常制。”①[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9《嘉泰开边事始》,北京:中华书局,2000 年,第651 ~652 页。于是,韩侂胄不得不在其他途径上为北伐制造舆论,以求获得更多的支持。

三、陈本《绍兴辛巳亲征诏》的作用

庆元党禁的弛解得不到道学士人的信任,而韩侂胄力图通过北伐实现其从外戚擅权向宰相执政的转变。因此调和与道学人士之间的矛盾,成了一项重要任务,而能完成这项重任的非陈景思莫属。

(一)陈景思与道学人士的关系。帮助韩侂胄解决恢复国是的困境,号召更多的士大夫参与进来,需要一个不仅与韩侂胄关系密切,而且与其他人士保持亲密联系的人物。庆元、嘉泰之际,韩侂胄集团核心成员主要有何澹、谢深甫等人。党禁期间,何澹上疏抨击道学曰:“专门之学,流而为伪。愿风厉学者,专师孔、孟,不得自相标榜。”②《宋史》卷394《何澹传》,第12026 页。谢深甫虽曾力赞朱熹关于宗庙之事,“宗庙重事,未宜遽革。朱熹考订有据,宜从熹议”③《宋史》卷394《谢深甫传》,第12040 页。,但他与道学人士的关系亦不融洽。

陈景思,字思诚,“故相康伯之孙也,与侂胄有姻连”④《宋史》卷429《朱熹传》,第12768 页。,并与道学人士保持着往来,并向朱熹请教,朱答其关于治世之道的提问时曰:“但其所为者,要当真实有用力处;所不为者,要当深自省察。”⑤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59《答陈思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第2842 页。叶适居于钱塘期间,与陈曾多有学问的讨论:“余客钱塘,不择晨暮过,疑难填臆。至其舍,论辩从横,僮御必旰食而返。”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8《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郞陈公墓志铭》,北京:中华书局,1961 年,第360 页。因此,陈景思可在道学人士和反道学人士之间充当调解、缓和双方矛盾的重要角色。“时攻伪日峻……先生每为所亲正说不忌。与文公书,具言其无他。”⑦[清]黄宗羲撰,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49《侍郎陈先生景思》,北京:中华书局,1986 年,第1590 页。朱熹则回答陈景思:“其然其然!韩丈于我本无怨恶,我于韩丈亦何嫌猜乎!”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8《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郞陈公墓志铭》,第360 页。反道学人士攻击朱熹时,陈景思“劝侂胄勿为已甚,侂胄意亦渐悔”⑨《宋史》卷429《朱熹传》,第12768 页。。因此,陈景思在庆元党禁时期起到缓解双方矛盾的重要作用。叶适称赞道:“道学不遂废,思诚力最多。”⑩[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8《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郞陈公墓志铭》,第360 页。当陈景思拿出草诏后,“一时王公大人争相是正”⑪[宋]陈康伯:《陈文正公集》卷13《读亲征草诏跋》,《续修四库全书》第1317 册,第371 页。,这其中就有叶适、辛弃疾等人。

(二)后人题跋意向与仕宦晋升。《亲征诏》的颁布是为了提升士气、安定民心,希望全国上下与皇帝同心同德,共同抵抗金兵南下。但通过后人为改写后的《亲征诏》所作的题跋,可以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强烈的北伐愿望。

庆元六年(1200),何澹为《亲征诏》题跋,作为韩侂胄一派的核心成员,何的题跋无外乎证明草诏作者是陈康伯。⑫[宋]陈康伯:《陈文正公集》卷8《读亲征草诏跋》,《续修四库全书》第1317 册,第352 页。而同年谢深甫的题跋则传达出不寻常的意味:“中兴以来咫尺之书,为攘夷狄立华夏者多矣,惟亲征之诏垂四十余年,凡稍有知识者,皆尚能传诵,而闻思旧言之入人深,未有若是者,端由思陵恢复之志,窹寐弗忘。”①[宋]陈康伯:《陈文正公集》卷8《读亲征草诏跋》,《续修四库全书》第1317 册,第352 页。这明显是在为韩侂胄恢复国是造声势,并影响到叶适与辛弃疾等人。叶适步入仕途后,潜心将有关为国之论合在一起,希望达到尊华攘夷的目的。他于嘉泰三年(1203)的题跋中写道:“适从士大夫之后,窃闻为国者之论合之。上规殷周,下轶汉唐,复仇、正名、尊华贱夷,本末宏大,未易名举。”②[宋]陈康伯:《陈文正公集》卷8《读亲征草诏跋》,《续修四库全书》第1317 册,第353 页。将他多年的心愿和盘托出。嘉泰四年(1204)辛弃疾的题跋,认为此草诏可建不世之功勋,但草诏与金人仍俱在,不禁发出悲愤之音(见前文所弃语)。

在这份草诏恢复国是的号召下,一些士大夫成为韩侂胄北伐的支持者。③李超:《南宋宁宗朝前期政治研究》,第211 页。嘉泰三年(1203),就在为草诏题跋的后一月,叶适“除权兵部侍郞”④《宋史》卷434《叶适传》,第12892 页。,建议韩侂胄“先择濒淮沿汉数十州郡,牢作家计”⑤[清]黄宗羲撰,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54《忠定叶水心先生适》,第1739 页。;同年,辛弃疾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言夷狄必乱必亡,愿付之元老大臣,务为仓猝可以应变之计”⑥[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18《丙寅淮汉蜀口用兵事目》,第825 页。,韩侂胄闻之大喜,很快召之入朝。北伐失败,韩侂胄伏诛,中丞雷孝友弹劾叶适“附侂胄用兵,遂夺职”⑦《宋史》卷434《叶适传》,第12894 页。;辛弃疾亦受到牵连,嘉定元年(1208),“摄给事中倪思劾稼轩迎合开边,请追削爵秩,夺从官恤典”⑧邓广铭:《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年,第271 页。。

可以看出,绍兴三十一年(1161)《亲征诏》经过陈氏后人的改写和宣传,其意向已悄然由军民一心抵抗金人侵略转变为收复北方失地的愿望,获得了辛弃疾、叶适等人的欢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韩侂胄与部分道学人士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为韩侂胄的北伐助长了声势。伴随着党禁进一步的弛解,韩的北伐主张进一步获得道学人士支持,这些长期遭受党禁的道学人士“或愤于久郁,乐于乍伸,辄动其弹冠经世之念,则其思犹未熟也。复仇,开下之大义也”⑨[宋]佚名编,汝企和点校:《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卷7,第125 页。。由此,双方有了共同的目标。

结语

《绍兴辛巳亲征诏》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由洪迈撰写,它鼓舞了南宋军民,从而一举抵御了完颜亮的南侵。但在嘉泰年间,由于陈景思与韩侂胄的特殊关系,《亲征诏》再次出世,作者也由洪迈变成了陈康伯,且内容上则显得更具对金人的仇恨。《亲征诏》重现后,获得了辛弃疾等人的青睐,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韩侂胄与道学人士的矛盾,为韩侂胄发动北伐战争做了一定的动员工作。

猜你喜欢
宋文道学点校
古籍文献点校成果的著作权问题研究
《全宋文》補遺四十五篇
国学(2021年0期)2022-01-18 05:58:42
扎实地道学英语
道学的团体化:宋儒结党,明儒结社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48
《尔雅注疏》点校零识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28
宋人“道学”与“理学”名称考辨
华夏文化(2017年2期)2017-01-27 15:20:27
深山里的“古法榨油人”
劳鬼大驾
清代台湾研究资料整理的新成果:评刘荣平、江卉点校《黄鹤龄集》
论卢文弨之学术、生平及其他——《仪礼注疏详校(外三种)》点校前言
天一阁文丛(2011年1期)2011-10-23 01: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