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词语的语义泛化研究

2022-10-10 09:52:10
现代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义项词义语义

可以说,词义泛化是词汇中所普遍存在的现象。刘大为指出,所谓“语义泛化”,指的是词语在保持越来越少的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不断产生新的使用方式,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谓范围

。不难看出,词义泛化是指词语的所指对象扩大,即外延扩大而内涵缩小的一种词义演变情况。关于专业词语词义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但关于专业词语泛化的定义却未达成一致。冯子薇

、刘云

等学者认为,专业词语泛化是指产生了不同于本专业领域的意义;郭伏良则认为,词的使用范围扩大即可看作是词义泛化

。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专业术语的泛化也应遵循词义泛化的定义,并非仅指产生了不同于本专业内的新义,在本专业领域发生泛化的义项同样可以认为是专业术语的泛化。

国际条约中提供权的发展及其在著作权法中的实践............................................................................................相 靖 08.73

在医学词语泛化的研究方面,梁永红在阐述不同行业词语的泛化情况时,曾涉及到医学词语

;刘一梦从隐喻角度出发,对医学术语语义泛化这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

。在医学词语跨域使用的研究方面,黄小香认为,跨域使用是相对于守域使用而言的,跨域使用的医用词语呈递增趋势,涉及的社会领域较多

。总体而言,以往学者对医学词语泛化的原因、机制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医学词语泛化的阶段、方式等。有鉴于此,本文基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下简称《现汉》)

相关词条的考察,结合当代汉语的语用情况,分析医学词语语义泛化的类型、阶段、特点与动因,以期为汉语词义泛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医学词语是汉语专业词汇中较为重要的一类,医学词语的演变研究也受到了一定关注。总体来看,医学词语的意义演变可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词语的某个意义的变化;某个词语的意义变化。具体来说,又可以细分为五类:1.专业义发生了细微变化;2.产生了新的医学义;3.淘汰了不用的专业义;4.语义范围扩大,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专业领域;5.语义范围扩大,从专业领域拓展到通用词汇系统。本文主要分析第四类、第五类演变,这也是以往研究者所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时,基于泛化的定义,本文亦将第一类词义演变中出现的语义泛化情况一并分析。

立体显示技术应用广泛,但由于立体图像的显示机理与人眼视觉生理之间的矛盾,使得辐辏与聚焦调节不一致,导致用户在观看时引发眼睛干涩、眼疲劳、恶心、头疼等问题,甚至造成眼部疾病的发生[1],从而限制了立体显示的发展及应用.为了提高立体影片的观影质量,在对立体图像或视频进行评价时,将视觉舒适度纳入考量范围[2],将其作为评判标准之一.

一、医学词语的泛化类型

通过查阅《现汉》以及比对各类现代汉语语料库,本文共提取出476个发生泛化的医学词语。这里列举部分常见词语如下:

A组:新陈代谢、并发症、强心针、症结、阵痛、孕育、透视、良药、肿瘤、造血、基因、换血、发育、整容、绝育、免疫、诊治、血亏、血管;

B组:灵丹妙药、大出血、定心丸、硬伤、发热、免疫、抗体、病毒、瘫痪、克隆、感染、过敏、红眼、流产、腐烂、药方、感冒、脉搏、暴泻。

以“免疫”为例,“免疫”的本义是“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种传染病,通常分为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属于典型的医学词语;后引申为曾经受或了解某事物,但不感兴趣或不受影响。例如:

从以上词条来看,发生泛化的医学词语大多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常用性。发生泛化的词语一般较为常用,也是为人们日常所熟知的。第二,音节简短。发生泛化的词语的音节大多较为简短,以双音节为主,三音节和四音节的数量较少,这适应了表达便利的需求。第三,语义透明度高。发生泛化的词语一般来说语义较为透明,容易理解。

在部分已经演变出新义项的医学词语中,有些词语的泛化义由于表义的直观性和形象性,逐渐挤占原义的使用空间,并最终演进为常用义。以“孕育”为例,《现汉》的释义是:“孕育:动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孕育”本是指女性怀胎生育,后多用于比喻正在酝酿新的事物。《现汉》主要是收录了泛化后的义项,可见其本义的使用频率已经极低。在当代汉语实际语用中,“孕育”也大多是采用其泛化义。例如:

(一)泛化的方式类型

泛化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比喻引申法和泛指法。袁世旭等对比喻引申、泛指进行了区分,认为两者功能不同,比喻更注重修辞效果,泛指则注重词语意义范围的扩大;同时,比喻的喻体和本体通过相似性关联,泛指则主要通过改变使用范围大小和本义关联

1.比喻引申法

词语作为喻体出现泛化情况是最为普遍的,从词性来看,则以名词为主。从修辞角度来说,词语本身为喻体,泛化义项为本体。通过比喻这一修辞方式产生的泛化义,与本义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这一语义特征也是泛化义项的重要语义信息。如“灵丹妙药”,多用来比喻“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义与泛化义具有共同语义特征[+解决问题]。例如:

(1)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刺激是有限度的,货币政策不是灵丹妙药,更不能包治百病。(中青在线,2019-08-02)

(14)这反映出APEC这一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论坛,能根据形势的发展,把握时代脉搏,自觉调整,与时俱进,走在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人民日报》,2001-10-16)

同时,也有发生泛化的动词,如“暴泻”,喻指“价格、汇率等短时间内大幅下跌”。总体而言,动词数量较少。

2.泛指法

(3)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08-28)

(4)老师在黑板前告诉学生,她小时候也使用某某牙膏……喝了某种补液可以考试得100分等都是利用“超出儿童判断力的描述”来误导儿童。(《人民日报》,1998-12-03)

事实上,还有不少词义的泛化是通过泛指法而形成的,如“畸形、病态、绝育、免疫”等,不过,《现汉》并未统一其释语提示词。因此,我们建议,在修订时作统一释义。

“感冒”由于与“感兴趣”有共同语素“感”,由此而产生了“感兴趣”义。刘合柱指出,“感冒”表示“诙谐有好感或感兴趣”义,很可能是受语素“感”影响所致;“感冒”表示“谑指有反感或不感兴趣”义,则是由“感冒”本义引申所致

。我们认为,“感兴趣”的词组意义附着在“感”上,“感”成为语义支点,继而影响“感冒”发展出“感兴趣”义。因此,它可以看作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一种借用方法。不过,从词义产生的修辞方式来看,它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借代义。值得注意的是,在医学词语产生泛化义的修辞方式中,借代修辞使用较少,目前仅见此一例。

(二)泛化的使用域变化类型

从投射域来看,医学词语的泛化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守域泛化,即在医学领域内扩大了使用范围;二是跨域泛化,即从医学领域投射到共同语词汇领域;三是移域泛化,即从医学领域投射到其他专业领域。

1.守域泛化

这里的“守域泛化”,是指某一词语的词义在专业义项内的所指对象扩大。在部分发生泛化的医学词语中,有一类词语的所指仍在医学领域内,同时,在这一语域内,中心语义不变,外延较以前有所扩展。这里以“绝育”为例加以说明。《现汉》的释义是:“绝育:动采取结扎输精管或输卵管等方法使人失去生育能力。”

从该释义来看,“绝育”一词的适用对象是人,且不限性别。例如:

(5)加拿大土著妇女、女童广泛遭受暴力,包括被强迫绝育。(《人民日报》,2021-10-04)

(6)为了不再将戈林家族的“纳粹基因”遗传给后代,贝蒂娜和弟弟主动接受了绝育手术。(《青年参考》,2018-02-0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养宠物实行绝育手术也愈加普遍,因此,“绝育”一词衍生出“使除人以外的其他动物失去生育能力”义。从词义的演变类型来看,这属于词语的所指对象扩大。例如:

目前多数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课程与学科建设和科研联系不够紧密、实验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实验室开放制度需改善。

(7)记者了解到,宠物拉肚子治疗可能需要花费一两百元,绝育手术花费将近1000元,骨折手术2000元至3000元。(《中国青年报》,2021-11-25)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所指:

(8)树木大概也觉得无辜,开花结果,自然规律,赏景乘凉时道声好大一棵树,飞絮扑面时又恨不得所有树木都绝育了才好。(中青在线,2018-04-18)

在例(5)、例(6)中,“绝育”所指对象均为人类;在例(7)中,其所指对象为动物;在例(8)中,其所指对象为植物。可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绝育”的主体所指范围也在发生扩大。除了“绝育”之外,还有“安乐死”等,其主体对象也由单指人类而逐渐发展为可指其他生物。

地球上怕冷的植物有很多,但植物界也有不少勇士。它们不仅不怕北极的极寒天气,而且还在极地生活得有滋有味,比如苔藓和地衣。

这里的“跨域泛化”,是指某一词语的词义由本专业领域而进入到普通话通用词汇系统。这类医学词语数量最多,可以说,医学词语在泛化后,大部分都直接进入了通用词汇系统。如“红眼病、神经病、火气、发热、免疫”等。

排序选择法的选择概率与个体适应度的值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将个体按照适应度的值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个体排序所在位置计算其选择概率。Baker在文献[2]中提出了计算个体的选择概率的计算公式:

从词语的义项来看,这些列举的词语既有单义词(A组),也有多义词(B组)

。从词语的词性来看,既有名词,也有动词。从医学词语的来源来看,既包含从中医或民间得来的汉语自有词语,也包含大量西医词语,其中有不少属于外来词。

(22)社会继替是我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提出来的一个新名词,但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这就是指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费孝通《乡土中国》)

(10)储朝晖认为,“比如影视、游戏中的暴力,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心理免疫’。一旦现实生活中出现了矛盾,他们就会不自觉地将暴力行为应用到其中。”(《人民日报》,2016-11-18)

3.移域泛化

新型胰岛素增敏剂ZG02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研究 …………………………………………… 陈 瑞等(24):3359

本实验以制浆中段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石墨烯促进Fenton反应的显著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石墨烯存在的条件下,Fenton氧化降解制浆中段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跨域泛化和移域泛化的类型具有较大差异:泛化为通用词汇的医学词语,与一般通用词汇语用功能相同,能够运用于各个专业行业领域,如上文所举“免疫”也可用于政治、心理学等领域;而泛化为其他专业术语的医学词语,仅用于一种专业行业领域,如“病毒”泛化后仅出现在计算机专业领域。

从泛化类型的数量来看,守域泛化和移域泛化词语的数量较少,大部分仍以跨域泛化为主,其中的多数词语都进入了普通话通用词汇系统。

二、医学词语泛化的阶段

我们认为,词义泛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用泛化,即新产生的意义还未固定为新义项,临时运用于特定语境,它最突出的表现是使用频率低,并且多用双引号标注;第二阶段是语义泛化,语义泛化所形成的义项往往用于特定语境,并由此固定而成为新的义项;第三阶段是新义项逐渐挤占旧有词义的语义空间,最后使得原义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

(一)第一阶段:语用泛化

在专业词语泛化之初,它的使用范围不够普遍,使用频次较低,通常是临时用于特定语境。在这一阶段,医学词语的使用是偶发的修辞活动或泛指,其泛化词义一般不会收录进辞书。以“肿瘤”为例,《现汉》中,它仅有一个专业术语义项:“肿瘤:名机体的某一部分组织细胞长期不正常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对机体有危害性,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也叫瘤子。”

从实际语用来看,“肿瘤”已有了一些泛化的用法。例如:

(11)由于盐渍土含有大量易溶盐……如果处理不好,就好比埋伏在高速公路下的“肿瘤”,随时可能“发病”。(《人民日报》,2014-11-30)

(12)有些谣言尽管无害或者说对自己无害,甚至是以虚假的信息表达美好的愿望,但它就像人体内的“肿瘤”一样,会挤压正常的人体组织,对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人民日报》,2013-08-23)

(13)他上任伊始,就以惊人的胆识割去企业身上的“肿瘤”,廉价销出积压产品换得一笔活钱,使企业手头上有了启动生产的周转资金。(《报刊精选》,1994年)

从修辞角度来看,以上例句均是将作为疾病的“肿瘤”比喻为“重大且致命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在BCC语料库、CCL语料库及其他报刊中检索到的例句中,“肿瘤”多是加引号使用,并且用例较少。可见,“肿瘤”的泛化尚处于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语义泛化

(2)脱贫攻坚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捷径可走,……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功夫花力气。(中青在线,2021-07-23)

(15)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工作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这样的调研工作自然不可能摸到基层的“脉搏”。(《人民日报》,2003-08-12)

(16)只有扎根基层群众的沃土,才能充分了解基层的改革实践……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人民日报》,2011-03-01)

从“脉搏”的搭配对象来看,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我们认为,这与“脉搏”的本义有关。“脉搏”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也是中医诊治的主要内容,后用于比喻重大方向的情况或趋势。“脉搏”的本义通过比喻修辞泛化后,所搭配对象也具有[+重要象征]这一语义特征。

由于线路电阻存在且不同,所以导致各变流器输出电流和有功功率存在差异,且负荷波动时影响电流分配。在线路电阻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分析负荷波动对电流分配的影响,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三)第三阶段:泛化义演变为常用义

下面,主要是从医学词语泛化的方式类型与泛化的使用域变化类型两个方面,分别对泛化词语进行分类。

式中,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指注册医生数与医疗床位数,l=1表示医生,l=2表示医疗床位;Glj为两种医疗卫生资源l基于指标j的基尼系数;Xij表示第个地区第j个指标累计百分比;Ylt表示第i个地区第种资源占有量的累计百分比;当i=1时,Xi-1j,Yl(i-1)视为(0,0)。

(17)从硅谷孕育、诞生以及周期性的跌宕起伏,华人都没有缺席。(《人民日报》,2003-07-18)

饮食总公司对于食品生产的卫生和质量管理,通过以食堂标准部制订加工标准,对食堂的各个主副食品种统一确立了科学的制作程序和质量标准,严格操作流程和标准。总公司为食堂培训了专职、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20多人,在食品留样上实行专人专用冰箱管理,每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抽查;加强了食品添加剂“五专”管理标准及从业人员晨检制度的落实,确保了生产加工过程中卫生安全无事故。

(18)青海省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湟水流域西宁段,河湟文化在此孕育,母亲河之名当之无愧。(《人民日报》,2017-06-02)

(19)就像世间所有的万事万物一样,气象预警也同样遵循着从萌芽、问世、成长到消亡的生命规律,即孕育、诞生、传播和解除的生命“四部曲”。孕育,简单说就是预警的制作过程……。(中青在线,2022-05-13)

通过对CCL、BCC等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可以发现,已经很少见到“孕育”用作本义的例句,基本上是使用其比喻义。此外,还有“换血”等词语也多用比喻义。

三、医学词语泛化的特点

医学词语的泛化在总体上呈现出不平衡性、层次性、多领域性和系统性特点。

(一)不平衡性

总体来看,泛化的医学词语内部是不平衡的。首先,并非所有常用的医学词语都会发生泛化,如“发炎”“拉肚子”等作为较为常用的疾病词语,并未发生泛化,这是根据语用需求自由选择的结果。其次,在同一语义场内部的医学词语,有些发生了泛化,而与之同义的词语却未发生泛化,如“暴泻”通过比喻引申出“价格、汇率等短时间内大幅下跌”义,而其同实异名形式“急性腹泻”并未泛化出新的义项。以上都是泛化不平衡性的体现。

(二)层次性

从历时角度来看,泛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演变过程。而从共时角度来看,医学词语的泛化程度并不处于同一个层级,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有些词义的泛化程度低,具有一定的语境限制,这些带有修辞意味的专业词语的临时挪用,属于泛化的较低层级。有些词语的泛化程度高,并且泛化义通过长期使用已收录进词典,成为新的义项,它们则属于泛化的较高层级。

(三)多领域性

如前所述,除了泛化到其他专业领域的词语外,其余泛化为通用词汇的医学词语,则广泛运用于各种场合、各个行业等。根据我们的观察,从语义上来说,发生泛化的医学词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疾病类:暴泻、后遗症、失语症、残疾;

如果说宁国最出名的将领是秀容月明,那么胡人最厉害的是梨友。梨友是单于的弟弟,官封左贤王,用兵如神,堪称秀容月明的对手。这次胡人进军,便是梨友提议的。梨友说,宁国皇帝因猜忌削了秀容月明兵权,并解散秀容兵,我们应趁此机会打过去,不出数年,便可灭了宁国。

药物类:良方、良药、麻药、处方;

生物器官类:大脑、命门、基因、发育;

治疗类:对症下药、抢救、诊治、痊愈。

需要指出的是,每类词语泛化的领域有所不同,并基本可以从其语义内容进行推测。如疾病类、治疗类词语通常用来比喻某类需要改善的现象,生物器官类大多用来比喻某一事物的地位或作用,药物类则往往用来比喻可以解决或改善某类不良现象的办法。这些词语能够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艺术等多个领域,其中很多是直接作为通用词汇来使用的。例如:

(20)尽管很多影评都大肆抨击重拍或续集的电影,都说一集不如一集,但好莱坞似乎不管那么多,疯狂克隆以往大受欢迎的各类型经典电影。(《广州日报》,1999-04-03)

(21)随着崔健的老去和中国摇滚失去指涉……在这种“文化失语症”下,人们的需要变成了渴望温婉情调的温柔抚摸。(《读书》,1994年第9期)

近年来物流业成为投资者瞩目的行业,大批资金流入这个洼地。我们看到,不少物流企业接受了A轮、B轮甚至C轮D轮的融资。这些说明现在物流业是个颇受钟爱的行业。目前不光是投行基金关注物流业,科技型企业也纷纷入局物流,媒体报道,谷歌、腾讯、百度、华为等科技型企业纷纷投入巨额资金研发物流相关领域、战略投资电商物流企业、布局全球智慧物流网络。这些财大气粗的巨擘将给物流业注入资金和技术,过不了多久,物流业会出现一个巨大变化,科技赋能在物流各个环节,物流也将实现智能化转型。

以上两个例句中,医学词语泛化后分别运用于艺术、文化领域。

2.跨域泛化

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一些较为常用的医学词语,可以用于口语或日常交际,像“感冒、大出血”等;而那些不常用的、专业性更强的医学词语,则主要用于较为正式或专业的语境中,像“新陈代谢”等。例如:

勘查区位于日照市莒县东部。该地区地表多为第四系所覆盖,下伏为新近系地层。临朐群(N1)在区内分布广泛,为临朐群牛山组(N1N),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灰绿色、致密块状玄武岩,褐灰色气孔状玄武岩,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是赋存裂隙岩溶水的主要含水层,也是本次勘查的目的层。

(9)东瀛岛国向来对民粹主义“免疫”。高坐在东京都国会议事堂里的是古板的老派政客,小泉纯一郎当年烫个头都会被视为异类。(《中国青年报》,2021-08-14)

“新陈代谢”的专业义为:“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经常不断地从外界取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并使这些物质变成生物体本身的物质,同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这种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叫新陈代谢。”之后,依据其“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特征而引申出“泛指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义。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新陈代谢”并非十分常用的医学词语,因此,其泛化往往出现在更为专业的领域,表达也更为正式。

(四)系统性

首先,部分医学词语泛化后,与其相关的词语也有可能发生词义泛化。这类出现系统性泛化的词群,既有处于第一阶段的泛化,也有处于第二、三阶段的泛化。如“免疫、抗体、抵抗力”,它们均是与“对某种疾病有对抗作用”相关联的医学词语。从语用来看,这三个词语不仅同步发生了语义泛化,同时还带动相关词语也发生了泛化。例如:

(23)问题找准了,根源抓住了,是就此止步,还是开出“药方”,增加“抗体”?盘山县委采取了后者。他们趁热打铁,集体“会诊”,进一步搞好思想“爬坡”,深化对自身问题的认识,把自我剖析进一步引向深入。(《人民日报》,2000-03-14)

(24)这些预防经济犯罪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给无锡市的经济发展增强了“抵抗力”。(《人民日报》,1997-07-02)

(25)而更令人震惊的是,事发后,打人女生竟在微信朋友圈公然发布警车和警察照片,并配发“已经对警车免疫”“这次几日游?”等调侃性的文字。(《人民日报》,2016-11-18)

例(23)是“抗体”和与之相关的医学词语的泛化用例,其泛化类型处于第一阶段;例(24)、例(25)是“抵抗力”“免疫”的用例,其泛化类型处于第二阶段。

其次,一个医学词语发生泛化,还可能会由此创造出更多新词。如“病毒”在借用于计算机领域之后,又产生了“杀毒、杀毒软件”等新词语。这也是医学词语泛化系统性的主要表现。

再次,在同一语义场内,其中的一个词语发生了泛化,有可能会影响到语义场内其他成员的语义演变。以“大出血、放血”为例,它们在词义演变上就出现了同步泛化的情况。例如:

(26)利用价格欺诈是暴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价格标签上作文章最常见的一种欺诈方法,诸如都市街头随处可见的“大出血”、“跳楼赔本大跌价”、“清仓大甩卖”……以产生比较效应。(《报刊精选》,1994年)

(27)这种做法名为“募捐”实为“摊派”,城里人接到“募捐”信后,不得不“解囊放血”。(《人民日报》,1995-05-29)

可以看出,“大出血”与“放血”是一组近义词,二者语义特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程度的区别:“大出血”的语义程度更重,在表“支出或花费钱财”义上,数量更多。同时,“血”也由此产生了表示钱财的语素义,很多与“血”相关的医学词语都发生了变化,像“下血本、血亏、输血、造血”等

。例如:

(28)今后的思路,应把输血型扶贫与造血型发展结合起来……使贫困地区在输血后固本强身,自行造血,实现良性循环,走上自我发展之路。(《报刊精选》,1994年)

总之,医学词语的泛化与其他领域术语的泛化特点大同小异,因此,上文所分析的四个特点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术语泛化。

四、医学词语的泛化动因

医学词语的泛化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是词义扩展的主要方式。总的来看,医学词语泛化既受到语言内部动因的影响,也受到语言外部动因的影响。

(一)语言内部动因

关于医学词语泛化的语言内部动因,可以从医学词语的固有特征、词汇系统的非自足性、语言多样性表达的需要这三个方面进行探析。

1.医学词语的固有特征

很多医学词语表达的都是与人类极为密切的概念,因此,也被人们日常生活所关注,如人体器官、疾病名称、医疗手段等。从实际用例来看,发生泛化的医学词语基本符合以下特征:涉及人体词汇的医学词语,往往是隐喻重要或关键事物;疾病词语大多带有消极色彩,隐喻需要改进的社会现象;医疗手段则通常隐喻具体方法。可见,医学词语由于与人们的关联十分密切,从而导致其意义发生演变,产生了和人类社会其他领域相关的意义。

2.词汇系统的非自足性

可以说,单个普通话词汇系统具有表达上的非自足性,在部分场合需要借用其他系统的词语或创造新词语来满足表达需要。借助既有词语来实现这一目的,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词语生成方式。既有词语不仅包括通用词汇,也包括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词汇。就此而言,医学词语的泛化使用也是适应表达需求的重要途径。

3.语言多样性表达的需要

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在表达上要求多样性、丰富性,其中的一个主要表现便是词汇的多样性,如汉语词汇系统中就存在着大量的同/近义词、同实异名词语。如前所述,一些发生泛化的医学词语,其泛化义项亦有同义义项与之对应。比如,“感冒”与“感兴趣”同义,但在口语交际中人们倾向于选用“感冒”,主要是由于它在表达上具有形象、生动、新颖的特点。再如,“放血”与“花费钱财”同义,而在戏谑语境中“放血”的用例颇多,主要是由于它可以营造出诙谐风趣的交流氛围。这些都是语言多样性表达的具体表现。

(二)语言外部动因

关于医学词语泛化的语言外部动因,则需要从社会发展、大众心理、医学知识的普及等方面进行分析。

1.社会发展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事物、新思想、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原来的汉语通用词汇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新知识、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也必然会催生出一大批新词语。其中,“旧瓶装新酒”不失为一条高效便捷的词汇生成路径,它不仅能够有效拓展词义内容,也使语言表达更为丰富。从这一意义上说,医学词语的泛化是适应了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的。

2.大众心理

在语言使用方面,年轻一代普遍具有求新求奇的心理,他们喜欢突破常规,标新立异,于是便创造出很多新词新义来满足自己的表达需求。从口语角度来看,通过借用其他行业用语进行日常交流,显然更为生动有趣、新颖别致;从书面语角度来看,行业、专业用语的泛化具有突出的修辞效果,富有幽默诙谐的特征。就此而言,医学词语的泛化也与大众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3.医学知识的普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空前改善,知识水平也在持续提高。其中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有了大幅度的跃升,各种行业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医学知识得到了广泛普及,医学词语所表示的具体概念也被更多的民众所熟知,唯其如此,那些泛化的医学词语才有可能运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我们认为,医学知识的普及也是医学词语能够泛化的重要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从医学词语泛化的类型、阶段、特征、动因四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作为汉语专业词汇中的重要一类,医学词语的泛化研究也是现代汉语词义演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医学词语泛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不仅可以丰富词义泛化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以拓展医学专业词语的研究视野。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医学词语泛化研究,仍有一些可以挖掘的空间,如泛化词语的个案分析、泛化词语的词典编纂等,我们将会对这些问题密切关注、继续探索。

[1]刘大为.流行语的隐喻性语义泛化[J].汉语学习, 1997,(4).

[2]冯子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J].南京师大学报,1999,(4).

[3]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J].修辞学习, 2004,(4).

[4]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5]梁永红.现代汉语行业语泛化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刘一梦.医学术语语义泛化现象简析[J].修辞学习, 2009,(6).

[7]黄小香.医用词语跨域使用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9]袁世旭,许蒙蒙,郑振峰.《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提示词研究[J].语文研究,2021,(4).

[10]刘合柱.“感冒”多角度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猜你喜欢
义项词义语义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西夏研究(2020年1期)2020-04-01 11:54:26
语言与语义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小心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现代语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知识窗(2015年1期)2015-05-14 09:08:17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字意与词义
语言与翻译(2014年3期)2014-07-12 10:31:59
Enhanced Precision
Beijing Review(2012年37期)2012-10-16 02:24:10
《诗经》词义考辨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