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论是从达尔文进化论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型,用于解释文化进化的规律。“模因”一词最早是由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来的。道金斯认为,基因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复制基因是生命的祖先,复制基因之间通过竞争而获得生存,而生物体只不过是基因传承和繁衍自身的“生存机器”
。在《自私的基因》一书的末尾,道金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文化领域是否存在着类似基因在生物进化中所起作用的东西呢?他的回答是“有”。他认为,除了DNA以外,人类社会的文化传承中存在着另外一种具有复制功能的因子,这就是“模因”。所谓“模因”,是指一些思想或主意通过人类文化加以散播,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
。可以说,模因(meme)这个新造出来的单词采用了与基因(gene)相近的发音,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相似”的意思。因此,简单来说,模因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基因。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由于逆变器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正常工作时需要实时控制直流母线电压,因此,要求逆变器具有更宽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并保证稳定的电压输出,所以本设计采用具有宽输入电压范围、低载时有很高转换效率的IGBT开关管,在相应的脉冲控制下产生通断,从而在负载端得到所需要的工频交流电,采用IGBT作为开关器件的单相桥式电压型逆变主电路如图2所示.为了平衡输入输出瞬时功率差异等问题,系统中通常需要并联电解电容来解决,由于电解电容寿命短,严重限制了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整个电路设计中使用长寿命的薄膜电容代替电解电容[4]47-49.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现实和变化都会在语言当中留下印记。其中,词汇又是对社会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语言的词汇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再加上互联网的助力,各种网络流行语被大量和快速地传播、复制,流行语言的使用变得越来越普遍。
那么,这些流行语是如何产生和复制的呢?我们认为,模因论可以提供一个新的观察视角。网络流行语体现了人类活动,反映了社会文化。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语言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一旦发生某些社会热点事件,对应的网络流行语就会应运而生。
近些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深入探讨,但从模因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还相对少见。对于解释语言和文化现象,模因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理论工具。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交际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模因在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从这一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系统阐述。
模因论主要探讨信息传播的社会演化模式,它揭示了事物与文化传承之间的联系。道金斯指出,忠实度、繁殖力和存活期是衡量模因质量的三种主要方法
。成功的复制因子是一个稳定的基因,能够存活很长时间,同时,它还能够自我快速复制,自我精确复制。具体来说,模因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忠实是模因的第一个特征。模因复制得越好,上一代的信息就保留得越多。语言和文化因其忠实性而得以传承。在传播过程中,复制的模因可以保留以前模因的性质。一些流行的、经典的词汇和短语能够在日常交际中脱口而出,虽然其形式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发生些许变异,但其内容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繁殖力是模因的第二个主要特征。通常情况下,复制越快,则表明模因越好。这就意味着模因要尽量使自己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已经被复制的流行语可以在互联网和媒体上保持足够的活跃度。网民为了更方便地进行交流,也创造了许多衍生形式的流行语。
存活期表明模因是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的,它可以在社会和人们的头脑中保持一段时间。复制保留的时间越长,复制的概率和数量就越大,这是模因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如果网络流行语需要进一步发展,一定的存活时间是必要的。它们通过文化的继承性和传播性进行扩散,这些文化依赖于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一些网络流行语能够被长期保留下来,并进入社会大众的一般词汇,而另外一些流行语则仅在网络语境中昙花一现,不久便烟消云散。
总的来说,模因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密切。模因的传播既依赖于语言,同时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模因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并使之进一步流行开来。因此,语言模因不仅能够用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特征,而且可以用来解释形式复制和传播的内在机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使用者的复制和传播而得以留存、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言就是一种模因。需要指出的是,语言模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因为人类强大的创造力丰富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
自互联网进入中国以来,流行语便开始频现于网络。从网络小说语言“轻舞飞扬”到影视类台词“I服了U”,从论坛用语“灌水”到网络游戏“骨灰级”,这些流行语不断带给人们新鲜的感受,不但增加了网民的词汇库,提升了精准用词的可能性,也给人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再如“单身狗”一词,用来指称那些没有恋爱对象的人。它最初是源于单身人士对自己的一种自我嘲讽,以第一人称使用者居多;后来也可以用于称呼别人,此时已带有轻微贬低、浓重调侃的语义。该词最早是出自网络社区,其起源与电影《大话西游》有关。可以说,该词的流行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和网络时代的传播特色共同助推形成的。
遗传型模因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相同信息的直接传递;二是相同信息的异形传递。第一种情况包括各种引文、口号、转述,日常交谈时所引用的名言、警句,或者重复别人的话语等。如毛泽东的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鲁迅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等。第二种情况是指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变异,与原始信息大相径庭,或者说信息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模因的移植,但这些变化并不影响原始信息,复制出来的仍是复制前的内容。如网络语言中将“天才”重新解读为“天生的蠢材”等
。
这里的简洁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网络流行语自身来讲,由于它是现代社会网络社交环境中的交流用语,与日常交际联系十分紧密,这就使得那些用词精练、输入方便、传播快捷的用语备受推崇;从传播速度来看,随着新兴自媒体如微博的发展,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往往以几何速度增长,一个新生的流行语会借助新兴媒体而迅速普及。
网络流行语模因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它们高度契合了那些迫切希望追求创意的年轻人的心理。模因不仅是文化的重要体现,而且是社会发展的显著标志。语言的创新是以模仿为基础的,人们倾向于使用新奇、特异的流行语言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语言创新可以借助新兴媒体对网络流行语模因进行复制、传播。网络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自由空间,因此,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流行语少了一些规约与束缚。在流行语的产生过程中,网民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这种创新性给现代汉语带来了一股强烈的冲击波,因此,有人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称之为“第三次语言革命”
。
自1986年开始,印度的一个节日,原称“世界无肉日”定于每年的11月25日举行!随着素食主义在全球的盛行,逐渐发展为一个世界性的节日——国际素食日(或国际素食节)。这一天世界各地许多屠房停宰、饭堂医院监狱等会供应全素食品。每年节日前后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到节日发源地印度,感受素食的魅力。
例如,“蓝瘦香菇”这一网络流行语本来是由于普通话在特定方言中的变体而产生的,“蓝瘦”即“难受”,“香菇”即“想哭”,“蓝瘦香菇”就是“难受想哭”的意思。2016年10月9日,一个广西男孩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用广西普通话说:“睡不着,不知道为什么就睡不着,lánshòu(难受)、xiānggū(想哭)。”网友们看到视频后纷纷安慰,有人还录制了一首吉他弹唱,标题即为《蓝瘦香菇》,从而使该词语迅速走红网络。网络流行语“吃瓜群众”描述了以自嘲的态度浏览论坛而不发表评论的旁观者,它同样代表了一种流行趋势。可以说,网民们倾向于使用这些娱乐性词语来达到时尚效果,极大地满足了公众追求新颖时尚的普遍心理。
年轻一代普遍具有一种求新逐异的心理,他们对新生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感,往往会产生创造的冲动。这种创造性体现在网络流行语中,就是采用生动、有趣的新兴语言来达到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目的。此外,作为青年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语言符号,流行语还是群体趋同心理的一种体现。人们在流行语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享受到了一种创造的愉悦和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禁忌的快感。可以说,这种拒绝一切固化标准的求新求异心理,为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网络流行语是受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知识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变体,它们通过模仿、复制等方式,从上一代而传到下一代。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大多数特征都是人们思维的体现与折射。从表面来看,一些网络流行语似乎违反了常规的汉语语法,但其实都是可以找到深层的内在理据的。比如,当“被就业”这一说法刚出现时,人们认为这是不符合汉语语法的,因为按照正常的语法规则,表被动的介词“被”后面的动词应该是及物动词,而“就业”却是一个不及物动词。黄正德、柳娜指出,这种新生结构不是一个将不及物动词被动化的特殊句法结构,而是隐含了使动、意动或施动成分的轻动词结构。受到被动化的动词不是“就业”等词语本身,而是其所隐含的无声轻动词。类似的隐含动词结构也大量见于古汉语、英语等语言;与之不同的是,现代汉语新兴的“被就业”之类的结构不能还原为主动形式
。
采用波长为550 nm的光作为入射光,在循环伏安特性曲线测试中即时记录光的透过率曲线,称为时间依赖性曲线(见图6,电解液为1 mol/L LiClO4).在电致变色薄膜中,将着色态/漂白态所表现的光透过率的低/高值标记为Tc/Tb.光的透过率差值ΔTλ=550 nm(Tb-Tc)是描述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见图7(a)),随着循环伏安特性曲线测试的进行,ΔTλ=550 nm值有所衰减,这也表明了电致变色性能的衰退.通常,用电致变色效率η来衡量材料的电致变色性能,计算公式如下:
复合法即将两个独立的词合成为一个词,该词成为复合词。复合词在科技词汇中占有很大比例。科技词汇中,复合法主要用于构成复合名词,其次是构成复合形容词。下面以复合名词为例,说明其主要复合类型。
网络流行语的简洁性原则要求它必须具备在短时间内能够进行大量信息交流的功能,因此,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框架模式更容易获得广大网民的青睐。比如,近些年来涌现出“晒娃”“晒房”“晒工资”“晒证书”“晒股票”“晒名牌”“晒美食”“晒豪车”“晒步数”“晒养生”“晒风景”等一大批“晒”系词语,“秀肌肉”“秀儿女”“秀演技”“秀豪宅”“秀大腿”“秀颜值”等一大批“秀”系词语,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网络流行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简约时尚、方便记忆的特点。仅用一个“晒”字或“秀”字就能体现展示、分享之意,并带有炫耀的色彩,正是因为这一简洁性,为它们赢得了网民的广泛青睐,并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再如“no zuo no die”,由于其构词方式中英混杂、语义简洁明了,因此,这一流行语深入人心,不仅在中国火热,也受到了海外网友的追捧,甚至于2014年被编入美国网络俚语词典
。
建材物流在我国属于一种新业态,与其他产品物流相比,其自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物流配送环节增加了更加多的难度,无论是一站式服务模式还是供应链模式,在实际运用中都有着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相关的操作流程需要进行不断优化、完善和提高[6]。
网络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形式不是单一的,其模因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遗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所谓“遗传型模因”,是指内容相同而形式不同的模因;所谓“表现型模因”,则是指形式相似而内容不同的模因。
2.表现型模因及其传播方式
携带模因的人可称为“宿主”,而网民则是复制模因的实施者。网民的主体是年轻一代,他们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并使用先进技术。他们是网络流行语使用的主力军,网络流行语藉由年轻人的传播,进一步扩散到社会层面,并被其他人群模仿使用。网络流行语模因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的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符合普通公众的日常认知。人类天生就具有模仿的本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就是引用语的大量使用。著名语言学家、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说:“转述和讨论他人的言语、他人的话语,是人类言语的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话题。……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听到议论某个说话人和他说的话。不妨干脆说:人们在日常生活里谈论最多的,就是别人说的话。人们传播着、回忆着、掂量着、讨论着他人的话、他人的意见、论断、消息,人们由此而愤怒,或是表示同意,或是争论反驳,或是引以为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倘若我们在街上,在人群中,在排队时,在影剧院的休息厅里留心听人们片段的对话,就会发现是多么常用‘某某说’、‘人们说’、‘人家说过’这些字眼。当人们迅速交谈时,人群里常听见连成一串的‘他说……你说……我说……’。”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引用他人的话语时,并不一定都明确地使用“某某说”“人们说”“人家说过”这些字眼,而是不留痕迹地拿过来直接使用,一传十十传百,一些新鲜古怪的语言表达便变成了流行语。
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要慎提似是而非的、会导致一窝蜂、一刀切行为的政策。另外金融管控部门要注意尊重行业的基本功能,而不能人为地扰乱其功能,或者赋予其更多的政策功能。
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亦是如此。由于在线交流强调方便快捷,近些年来,网络流行语大量采用缩写和谐音的方式,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例如,“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缩写形式;以“CP”指称屏幕上的情侣,这是减缩的例子。由谐音方式所创造的网络流行语更为普遍,比如,上文所提到的“蓝瘦香菇”;再如,用“小公举”指代“小公主”,用“虾米”表示“什么”,用“猴赛雷”表示“好犀利,好厉害”,类似的例子还有“歪果仁(外国人)”、“油菜花(有才华)”等。这些带有特定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口音的流行语,不仅幽默风趣,而且迎合了现代人释放压力的需要。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带有英语口音的流行词。比如,“三克油”是早期的一个网络流行语,来自于英语的“thank you”,之后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近些年来,同样来源的“栓Q”一词又开始风靡自媒体。再如,“一颗赛艇(亦可赛艇)”一词,它其实就是英文“exciting”的音译,意为使人兴奋的、令人激动的。2015年,曾有人在贴吧询问“兴奋、高兴用英文怎么说”,一位网友回复了一张赛艇的图片,后面用中文打上“亦可赛艇”,该词遂流传开来。与该词相类似的网络流行语还有“因缺思厅(因吹斯挺)”,它是英文单词“interesting”的谐音形式,意为有趣、有点意思,通常用来形容有意思的事件或人物。
1.遗传型模因及其传播方式
表现型模因在网络流行语中占有很大比例,它指的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的模因方式。也就是说,虽然它承载信息的基本形式保持不变,但内容却完全不同。行为表达是复制和传播过程中的一种符号,何自然认为,表现型模因的传播主要有三种方式:同音异义、同形联想和同构异义
。
例如,“洪荒之力”本来指的是天地初开之时足以毁灭世界的强大力量,使用频率并不高;到了2016年,该词却一跃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络语言。这要归功于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傅园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的一句回答:“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加上她极富表演力的搞怪表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洪荒之力”这个词也迅速走红。再如“套路”一词,它来自武术用语,最初是指一连串含有技击和攻防的动作组合;现在则用来指精心策划的圈套,含有诡计、陷阱的意思。“也是醉了”亦与醉酒无关,而是用来表达对人/事的无助和无语。
“羊随大群不挨打,人随大流不挨罚。”从众心理与行为,常常遭人诟病,因为人一旦随波逐流,便变得没啥主见,如墙头草一般,随风摇摆。然而苏东坡此时的“从众”,却着实不易。因为,米芾是自己的好朋友,甚至比在场的其他人关系还要铁。
(1)若实际安全支出较计划安全成本超支,且安全保障实际水平大于等于计划水平,说明获得当前安全保障水平是以增加实际安全投入为代价的,所以,管理者应严格控制安全投入。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也是表现型模因的经典例子。它源自“友谊”的英文对应表达——“friendship”(直译即为“友谊小船”),该说法经喃东尼的漫画《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推波助澜,表达了友谊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它既可以经受种种考验而牢不可破,也可能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说翻就翻。该说法流行开来之后,网民又创造出许多变体形式,如“任性的体重说涨就涨”“刚吃的晚饭说饿就饿”“好好的姑娘说胖就胖”,这些变体进一步扩散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一种极具传播力的语言模因。
网络流行语不仅是反映语言变化和发展的语言现象,也属于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可以说,在线交流转化为线下交流,可以丰富人们的日常语言表达。道金斯指出,成功的模因是持久、高效和忠实的
。模因的复制和传播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作为一种成功而强大的模因,流行语主要受五个因素的影响:作为信息主体的人的心理倾向,由潜在信息选择的语境条件,主体期待的语用功能,便于模仿和记忆的信息表征,公共性效应与媒体宣传。
2021年12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其中,用字母所表示的“YYDS”尤其引人注目,它其实是汉语“永远的神”的拼音缩写,用于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该词曾一度刷屏,无论是杨倩夺得首金,还是全红婵一场决赛跳出三个满分,或是“苏神”站上百米决赛跑道,全网均齐喊“YYDS”。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对网络流行词的创造和传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可以视为网络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象征。网络流行语模因在本质上类似于强模因,它们为语言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情感。
综上所述,虚拟网络空间和语言社区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模式,社会文化与网络文化的结合促进了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能够反映当下的社会热点和人们的心理需求。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网络流行语的模因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流行语流行的原因;其次,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方式与语言模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再次,一些网络流行语的含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变化。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模因论不但为理解语言演变、文化进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而且有助于阐释网络流行语的形成机制和传播途径。就此而言,模因论和网络流行语模因值得语言学研究者进一步展开深入探讨。
[1][英]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张岱云, 陈复加,罗小舟,叶盛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2]黄正德,柳娜.新兴非典型被动式“被XX”的句法与语义结构[J].语言科学,2014,(3).
[3][苏]巴赫金.长篇小说的话语[A].钱中文主编.巴赫金全集(第三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
[4]傅轶飞.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5]田源.网络流行语中方言成分的生态语言学观照[J].长江学术,2017,(4).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