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针联合悬吊训练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0-09 12:40鸽,李孟,张靖,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脑瘫头皮康复

万 鸽,李 孟,张 靖,邢 栋

(1.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河南 南阳 473000;2.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脑性瘫痪主要由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我国患病率为2%左右,其中痉挛型脑瘫(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占60%~70%[1]。SCP临床典型症状是肌肉痉挛和运动功能障碍,大部分患儿会伴有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牙齿发育障碍或表达缺陷,易出现骨关节畸形、肌腱挛缩等并发症,致残率较高,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寿命,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2]。由于脑瘫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临床治疗主要以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平衡、改善痉挛和提高肢体主动运动为主。传统康复治疗效果有限,新型康复治疗手段层出不穷。悬吊训练作为一种新型康复手段,通过将患儿身体部分或全部悬吊下指导其进行主动训练,以此激活“休眠”肌肉,改善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及运动控制力,其疗效已被证实[3,4]。中医治疗手段在脑瘫患儿临床治疗中显示出独特效果,大量临床验证头皮针对某些脑源性疾病有特殊疗效[5,6]。本院运用头皮针联合悬吊训练治疗SCP患儿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医院康复科就诊的100例SCP患儿,纳入标准:① 3~7岁;②诊断均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指南(2015年)》[7]中相关标准;③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在Ⅲ级以下;④能听懂相关训练指令。排除标准:①诊断为徐动型、混合型、共济失调型、伸直型、或僵硬型脑瘫者;②合并感染、外伤、遗传代谢、癫痫、脑炎、脊髓病变、重度智力障碍者;③近半年服用过相关治疗药物或接受过手术者;④伴有严重心肺疾病或关节、肌肉等器质性病变者;⑤合并先天发育畸形或残疾而影响运动功能者;⑥无法配合治疗或功能评定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由于患儿及家属依从性差及转院等特殊情况,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脱落3例、2例患儿,最终对照组47例,研究组4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儿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字。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感觉综合训练,30 分钟/次,6次/周,连续治疗6个月。

1.2.1对照组 悬吊训练。根据悬吊评估结果及患儿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主要内容如下:①力量、耐力训练:指导患儿双手抓住悬吊绳,将健侧下肢置于悬吊带中,患侧下肢做屈伸膝运动;②蹬踏训练:将踏板置于悬吊带中,患儿双脚交替放于踏板上,双手抓住悬吊绳,指导患儿下肢向上蹬;③膝关节训练:患儿侧卧位,悬吊膝关节与腿部持平,主动屈伸膝关节;④坐位训练:根据患儿具体情况指导其取相应坐姿,行坐位训练,并采用悬吊船、悬吊带等行坐位平衡训练;⑤重心和平衡训练:双手抓住悬吊绳,双脚穿悬吊鞋,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缓慢移动悬吊鞋,尽可能使患儿身体与地面保持垂直;⑥盆骨旋转训练:患儿呈仰卧位,腰部固定支持带,双腿一侧放置悬吊带,分开双腿,指导患儿抬臀、伸膝、伸髋旋转骨盆。按照阶梯式训练,一组动作重复5次,每天3组,每周6次,持续治疗6个月。

1.2.2研究组 在悬吊训练的同时联合头皮针针刺疗法,具体步骤如下:患儿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针具和患儿头皮,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将一次性30号2寸毫针与头皮成20°角刺入顶中线(头针刺激区,位于头顶部正中线上,百会穴至前顶穴之间的连线,属督脉)、顶颞前斜线(头针刺激区,位于头顶部侧面,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与颞部胆经悬厘之间的连线)、顶颞后斜线(头针刺激区,位于头顶部侧面,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与其平行的线,即督脉百会穴与颞部胆经曲鬓穴之间的连线,此线斜穿三条经脉,自督脉的百会穴经足太阳膀胱经到胆经的曲鬓穴)穴位,当针到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捻转进针0.7~0.9寸,留针15 min/次,1次/天,6次/周,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8]评定下肢痉挛情况,内容包括跟腱反射(0、1、2、3、4分)、小腿三头肌肌张力(0、2、4、6、8分)和踝阵挛(1、2、3、4分),得分越高,痉挛越严重。②采用10 m步行速度(maximum walking spee,10 mMWS)[9]评定步行能力,指导患儿在20 cm×10 m长步道上行走,记录所需时间,计算步行速度;③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10]评定平衡功能,该量表总分56分,得分越高,平衡功能越好;④采用上、下肢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11]评定运动功能,上肢功能66分,下肢34分,总分100分,得分越低表示运动障碍越严重;⑤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12]中对SCP患儿粗大运动较为敏感的GMFM-D(站立)13项和GMFM-E(步行、跑步和跳跃)24项进行测评,每个项目均采用4分法(0~3)计分,得分越高,粗大运动功能越好;⑥疗效标准[13]: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改善70%以上,患儿发育基本达到同龄儿童水平为基本治愈;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改善50%~69%,患儿发育稍落后于同龄儿童为显效;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改善30%~49%,患儿发育稍落后于同龄儿童为有效;达不到上述改变视为无效。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 26.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CSI、10 mMWS及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CSI、10mMWS、BBS、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CSI、10mMWS、BBS、F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CSI、10 mMWS、功能评分比较

2.2 两组GMFM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D、GMFM-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GMFM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0,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3.1 SCP发病机制相关临床检查发现,SCP患儿病变部位多位于大脑皮质及锥体系,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改变为主,在额叶、顶叶有低密度区,侧脑室扩大或中间部异常,由于胎儿脑室旁白质供血动脉发育不完善,终动脉侧支循环尚未建立,缺氧缺血会影响神经传导功能[14,15]。脑瘫属中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范畴,均为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的病症。中医认为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也有后天调摄失宜所致。脑为髓之海,脑为元神之府。脑瘫的病机可概括为正虚和邪实两个方面。正虚是肝肾心脾不足,气血虚弱,精髓不充;邪实为痰瘀阻滞心经脑络,心脑神明失主所致[16,17]。

3.2 SCP治疗现状SCP致残性强,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难点之一。目前尽管没有能够彻底治愈SCP的方法,但随着各种临床研究的不断开展,一些新的治疗手段已逐渐被发明应用,现已取得显著进展。目前,临床上治疗SCP的手段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功能训练、针灸及按摩、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物理治疗手段主要是电刺激疗法和水疗,均经临床研究证实在降低SCP患儿肌张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治疗周期较长。时至今日,功能训练仍是治疗SCP患儿的重要方法,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但传统训练方法较枯燥乏味,患儿难以适应,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以针灸、按摩为主,在SCP的治疗上同样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单一运用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手术方法主要是以改善局部肢体肌张力的矫形手术为主,效果有限,而近年来通过对脑瘫发病机制等的进一步研究,不断有新型术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术后可能发生肌无力、感觉障碍、膀胱功能障碍等多种并发症,复发率较高。上述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具体条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脑瘫患儿的治疗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任何“单一疗法、短期突击”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此临床一致认为要想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功能,需多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其中中西医结合是国内脑瘫康复治疗的发展趋势。

3.3 头皮针联合悬吊训练治疗SCP的疗效及优势

SCP患儿关节僵硬,肢体活动性下降,肌肉被动平伸时表现出强烈的阻力,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下降,引起肢体协调障碍及运动障碍,需要长期进行康复锻炼。悬吊训练实行个体化渐进训练原则,强调主动运动理念,应用可调节的吊索、绳索及平衡垫等开展一些列专项训练动作,有助于机体平衡、协调及姿势控制能力恢复[18]。Song等[19]研究表明,悬吊训练可作为改善行走困难的GMFCS III~IV级SCP患儿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且这样的锻炼将对该类患儿的独立性产生积极影响,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活动。为使SCP患儿康复效果更好,临床上常将悬吊训练与其他康复手段联合应用,取得良好效果[20]。但悬吊训练与头皮针联合治疗SCP目前暂未有研究。头皮针是根据经络腧穴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中医经典疗法,通过针刺大脑皮质投射区,可修补和激活神经细胞,促进和修复脑神经发育,进而重建神经元网络,增强对肢体的控制能力[21]。目前研究表明针灸主要通过调理全身脏腑功能,间接影响局部微循环,改善脑神经应激功能,促进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改善和促进代偿作用,调整使肌张力增高的神经纤维的调节能力,改善肌细胞内环境,协调肌群间的运动,缓解肌紧张,抑制痉挛,改善自主及随意运动[22]。如梁瑜[23]表明,头穴长留针+体针半刺法辅治SCP儿童效果相较于常规康复训练更佳,可明显改善患儿内收肌肌张力及表面肌电,有临床推广价值。通过针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交会和汇合枢纽穴位,刺激上述神经节、干,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调整内脏功能,刺激受损神经的修复,从而达到康复之目的[24]。

本研究结果显示头皮针联合悬吊训练能有效改善SCP患儿下肢痉挛情况,提高其步行能力、平衡能力、粗大运动功能。原因可能是二者各自发挥作用,综合起来显示出更强效果,总结如下:①循序渐进的悬吊训练可有效强化患儿躯干深层肌肉及非主导侧肢体运动能力,加强平衡控制能力[25];②头皮针刺激大脑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周围神经,促进神经元的新生和分化,修复受损神经细胞,恢复对骨骼及肌肉的支配调节功能,进而改善四肢运动功能,提升粗大运动功能[26]。顶颞前斜线是在斜穿督脉、膀胱经、胆经所成的前神聪穴与悬厘穴之连线上平刺,全线分三段,平刺下2/5段主治中枢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脑动脉硬化等。顶颞后斜线是在斜穿督脉、膀胱经、胆经所成的百会穴与曲鬓穴之连线上平刺,全线分三段,平刺上1/5段主治下肢感觉异常,两条治疗线配合应用治疗小儿脑瘫病效果更佳。此外,治疗过程中并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上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头皮针与悬吊训练联合应用于SCP患儿的康复治疗中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临床综合疗效,有效改善患儿的下肢痉挛及粗大运动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脑瘫头皮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让头皮爱上做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