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影响

2022-10-09 12:40胡再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患处骨关节炎针刺

唐 利,曾 鹏,胡再吉

(四川省彭州市中医医院推拿风湿免疫科,四川 成都 611930)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患者大多出现膝关节软骨病变、边缘骨质或韧带附着处出现增生等症状,导致膝关节正常功能受损、活动能力下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膝骨关节炎高发于中老年人,多由创伤、炎症、慢性劳损有关,具有病程较久、疼痛程度强等特点,因此快速减轻患处疼痛、恢复关节活动能力等是治疗重点。当前,口服非甾体抗消炎药为常规治疗方式,但长期用药可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不利于骨组织损伤恢复。中医学认为,膝骨关节炎大多与患者自身气血双亏、经络不通相关,针刺与艾灸联合治疗则为疏通经络的主要治疗手段[1]。隔姜灸为艾灸的一种,取用温阳通经的生姜,在临床上对虚汗之症疗效显著,使用时取材便捷、易于操作。本研究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针刺加隔姜灸进行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04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近1月内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症状者;②经中医证属诊断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者。主症为胫软膝酸;次症为活动不利,运作牵强[3];③经影像学、检验资料表现证实,膝骨关节炎临床分期为Ⅲ期及以内者;④病程6个月以上者;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需进行手术干预者;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异常者;③过敏体质、存在皮肤感染者;④存在认知障碍,依从性较差,无法配合治疗者;⑤严重骨质疏松者;⑥近1月内有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史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膝骨关节炎常规治疗方式,具体内容包含:给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国药准字:H20181225)局部外用涂抹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痛处面积针对性选择用量,每天涂抹3次。如患者疼痛无缓解,及时予以奈奇塞来昔布胶囊(生产厂家:青岛百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325)口服治疗,每次1粒,1次/天。连续治疗30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加隔姜灸方式治疗。针刺具体内容包含为:患者仰卧,取内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等穴,选择使用直径及长度分别为0.3 mm、40 mm的不锈钢针,经消毒后灸针直刺,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行捻转针法,留针30 min后起针,1次/天。隔姜灸具体内容包含为:选用新鲜生姜薄片,厚度及直径分别大致为0.2 cm、5 cm,在薄片上刺均匀小孔数个,放置于不同穴位上,上置艾柱并点燃,以皮肤潮红、不起泡、患者可承受为度。每穴连续灸5壮,摘取姜片。每3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10次。共治疗30天。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治疗后,经骨关节炎指数(WOMAC)[4]、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5]评估患者临床疗效:WOMAC分为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3个条目,总分96分,得分与病情严重情况呈正比。Lysholm评估量表总分100分,其中分为疼痛、不安定度等8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②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水平:治疗前后,取患者晨起静脉血,离心取血清留存。经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经全自动血流变仪检测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Fb)。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不同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疼痛、僵硬、日常生活难度)得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Lysholm得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分)

2.2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IL-6、ESR、hs-CRP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4 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OD、GSH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30天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30天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膝关节在人们行走、站立等日常行为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承重任务,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加重、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客观因素,中老年人群中膝骨关节疾病发病率逐年递增[6],成为全世界健康问题关注热点之一。由于患者膝骨关节长期损耗,骨内压力持续升高,关节处静脉循环受阻,骨内营养水平降低,关节软骨负重缓冲能力降低,使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升高,影响关节部位构型及负重面积,继而加重膝关节的破坏。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当前膝骨关节炎在临床上发病率已经达到3%,治疗后致残率呈较高水平[7],且由于位置特殊,存在与其他关节疾病相比病程更长、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的特点,因此治疗时侧重点应为提高临床疗效、尽快缓解患者疼痛,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对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方式较多,目前推荐重度以下的患者持续使用西药控制患侧膝关节处病变,并结合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及冲击波等常见保守治疗方法。但此类干预方式存在局限性较多、持续使用疗效不佳,且有胃肠道副作用,临床满意度不高[8]。随着现代中医理论研究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对于中西医联合治疗方式的研究逐渐增多,对于常见疾病临床的疗效均较为显著。因此,可以从中医或中西医联合的角度切入,以此发掘可以有效缓解并治疗膝骨关节炎症状的有效途径。

在中医角度上看,骨关节炎属“骨痹”,历代医家的研究与治疗方法均较为全面[9]。患处关节经络不通则出现痛、肿等临床症状,因此在治疗中应着重于护肝祛湿、通络活血[10]。中医外治法是中医疗法中的重点,其中针刺方法以适应症较多[11],且简单易行、疗效显著而得以闻名,多与艾灸配合治疗痹症[12]。灸法为西医治疗中热疗、光疗等疗法的结合,通过热辐射对患处的刺激,引发细胞产生化学反应。隔姜灸为灸法的一种,主要运用中医中寒者热之原则,其主要是将皮肤与艾柱间以新鲜姜片隔开,利用生姜自身温阳通经的功效,活血驱寒,因此对于由于患处血流不畅、寒冷侵袭而导致的痹症效果较为显著[13]。WOCAN量表为自填式评估工具,可以描述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量表中包含整个骨关节炎的基本症状与体征,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估;Lysholm膝关节评分可以对日常功能恢复进行评估。经本研究发现,在常规西医干预方式基础上联合针刺加隔姜灸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治疗30天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推测其由于先行针刺使经络疏通、气血通畅后,使用隔姜灸在患处以温热刺激调节机体整体血瘀不通,滋养骨组织。二者联合可以调理经络、滋养血气、激发经气,不仅可改善经络皮部的气血受阻情况,更能温经散寒,温除痹症,从根本上调理“不通则痛”,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膝骨关节炎病程较长,患处疼痛易反复,与存在炎症的刺激密不可分,由于膝关节发生病变,血清炎症因子与自身氧化应激等较为敏感的指标会相应出现变化[14],反映膝关节的病变程度。炎症因子在患处出现表达过度后,可能导致膝关节软骨出现代谢异常的风险,造成不良预后。炎症因子IL-6存在于细胞表面及内部,诱导内信号分泌炎症因子,与关节炎等慢性炎症关系紧密[15]。当膝骨关节出现炎症时,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受损导致自身恢复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因子生成与消除过程动态平衡出现紊乱,呈现过氧化状态,软骨细胞的增殖过程遭到抑制,软骨基质降解加速,患处软骨基质的损伤加重[16]。经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对血清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因子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好。针刺可以调节体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增加,改善体内微循环,促进患处营养代谢,有效帮助膝关节分泌保护性滑液,帮助吸收病理性渗出,起到消肿止痛的功效。艾灸自身具有改善减轻炎症的效果,配合辛温的生姜可以显著提高热力对穴位的刺激,二者相得益彰,针刺使患者疏通患者经络循环,调节炎症部位关节液的分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隔姜灸对组织的炎性渗出起到控制作用,缓解充血肿胀,保证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帮助机体内自由基水平进行调节,同时缓解患处出现的氧化应激反应[17,18]。

随着膝关节患处炎症吸收粘连程度加深,患处增生,刺激机体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引起血液粘稠度升高,加重患肢出现慢性刺激,会引起骨增生硬化形成骨刺、关节退变等影响正常活动的现象发生。血液流变学可以通过检测患者体内血液粘度、流动性等指标,观察血液是否出现凝聚粘滞情况,对于反映组织正常代谢与供血功能有较高的代表性[19]。淤血为病理产物的同时又为致病因素,血液瘀滞、骨内压升高对骨内血液流变情况影响较大[20,21],不仅会导致骨关节所承的压力增大,还会影响骨内正常营养吸收,加重骨关节的损害[22]。经本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后对于血液流变调节的情况较对照组更好。针刺不仅可以调和气血关系,还可以有效提升患者体内及患处血液循环及代谢情况,缓解血细胞的积压情况[23]。同时,在艾灸提高患处微循环的作用下,借助灸火产生的热力对瘀结处进行温热刺激,通经活络,可以去除凝滞淤血,益气活血,提高血管通透性。针刺作为外界刺激,可以引起血管平滑肌分泌功能出现信号变化,从而刺激体液、神经进行有效调节,改变血流学状态出现变化,缓和红细胞聚集状态,降低寒凝、瘀阻。隔姜灸具有独特的温热效应,可缓解血液中出现的粘滞情况,使小动脉扩张,加速血液流动。二者联合有利于组织液的吸收与分泌,保证患处体液稳定,且当血液流速逐渐调整为正常,可以对膝关节处进行调节并重新建立新的力平衡,对血管内外压力梯度进行有效改善,防治骨关节疾病恶化进而出现并发症[24]。

综上,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及患处氧化应激反应,帮助调节患肢血液流变水平,是一种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骨病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猜你喜欢
患处骨关节炎针刺
清明的雨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告别膝关节的“静养”模式——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何有效运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治疥疮
治斑秃
“忘穿秋裤”会得骨关节炎吗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