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龙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教学项目建设是高职院校夯实内涵的强有力抓手,也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标志性成果。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和实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更加强化教学项目建设统筹、引领和辐射作用。校级层面应不断守正创新,改革教学项目管理模式,激发教师活力。
在2015年,教育部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综合考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资源、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评价、教学效果与影响、团队支持与服务等要素,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的方式,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在2017年,教育部首次组织开展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工作。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是第一个采取先建设应用、后评价认定方式的项目。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016年度相关工作的通知》精神,从2016年起,建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项目库,按照“自主建设、省级统筹、择优入库、有序支持、验收监测、持续更新”的方式,从已建成或在建的省级资源库项目中遴选备选项目,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是第一个建立备选项目库的项目[2]。
在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2020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相关工作的通知》,将质量工程项目整合为专业类、基地类、教师类、教学改革类等四大类共12个项目,具体详见表1。质量工程项目分为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通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省教育厅确认等程序产生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立项后,由学校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开展建设,建设期满,参加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项目验收,验收通过的,确定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一般项目,不再组织开展省级建设项目立项、建设工作;省教育厅公布规划安排、建设指南和认定标准,由各高职院校通过设立校级项目自主开展建设,达到认定标准的,可以认定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这是广东省教育厅首次下放省级项目立项权,具有里程碑意义,各高职院校可充分地利用项目管理和认定自主权,根据各自的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提前做好规划与布局[4]。
表1 2017-2020年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一览表
高职院校是教学项目的建设、应用和管理主体,随着教学项目的建设开展,有些高职院校出现了重视程度下降,自主性不强、项目重复建设、建设成效不高等问题[5]。部分院校项目管理人员因个人专业及工作经验原因,所学专业与所做工作匹配度不高,难以对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科学地引导,不能提出适应职业教育的项目管理思路与创新举措[6]。对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较少,创新管理方式的研究更少[7]。随着广东省教育厅下放部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权,高职院校转变管理理念,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项目管理体系尤为迫切。
在2017年,广东省教育厅将质量工程项目整合为专业类、基地类、教师类、教学改革类等四大类多达12个项目。学校在日常管理和建设规划过程中,既要组织立项申报又要组织中期检查和验收,并且项目建设周期长,面临项目多、任务重、过程监管难的困境。教师个人重申报轻应用,教学项目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没有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项目成果应用成效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项目成果应用次数少,利用率较低,项目投入资金与应用次数不成正比;二是项目成果应用范围窄,在应用过程中未体现共享性,有些项目负责人不急于将项目成果推广应用,甚至把项目成果当作私人资源,仅限于自己使用,限制了项目成果的应用价值。
教育部在2016年和2017年起分别改革了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管理方式,广东省在2017年改革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方式并在2018年11月启动了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和认定工作。面对国家和省项目管理方式改革的新形势,高职院校需自我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以适应新的政策变化,不然将因不适应上级部门管理模式而导致学校自身项目的组织管理混乱。然而,先立项再建设最后验收的传统管理模式已行之多年,学校要改革项目管理模式也非易事。目前,国家已制定《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国家“双高计划”院校正在准备开展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新办学模式更需要改变传统项目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教学项目建设,切实加强专业内涵,深化“三教”改革,为本科层次人才培养奠定扎实基础。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项目管理改革适时调整校级项目管理模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
图1 “先入备选库后认定”项目管理流程
为了保证教学项目建设连续性,学校在统筹推进教学项目建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一是按项目建设周期进行规划,如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开放课程、基地类项目、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等项目建设周期为2年,按照建设周期不断推进项目立项建设;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前瞻性,有些项目教育部已在本科院校开展项目建设但在高职院校还未启动如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有些项目教育部已启动但省教育厅还未启动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学校在规划教学项目建设时应结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及职业教育改革趋势,推进新教学项目建设,同时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三是突出重点建设项目,为建设一批质量高、效果好、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高水平项目,学校立项建设高水平立体教材和高水平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高峰项目。
学校按照“自主建设、学院(教学部)统筹、择优入库、学校认定”的方式组织校级教学项目建设,“先入备选库后认定”项目管理模式如图所示。首先,教师自主建设,鼓励教师和团队根据教学项目建设基本要求,围绕自身优势自主建设相关项目。其次,二级学院(教学部)统筹,各二级学院(教学部)结合部门实际情况,从经费支持、专业布局、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统筹和规划教学项目建设。第三,学校择优入库,各二级学院(教学部)根据申报项目的建设方案、现有基础、应用成效等方面情况,择优向学校推荐校级教学项目备选项目。最后,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认定的备选项目进行认定,认定时以建设质量和应用成效为导向,通过认定后,列入校级教学项目成果,并按照学校相关项目资助标准给予经费支持。
学校从2018年开始按“先入备选库后认定”的组织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了校本专业教学资源库、优秀教学团队、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校级教材、高职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公共实训中心、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等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数量详见表2,其中校级教材、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和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等三类项目建设期1年、备选资格期2年,其他项目建设期2年、备选资格期3年,备选资格期在建设期基础上延长1年。备选项目须在备选资格期内通过学校认定,否则期满取消项目备选资格,被取消项目备选资格的项目负责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得再次申报学校相关项目。
表2 学校从2018年至今采用“先入备选库后认定”模式建设项目统计表
教学项目经常作为学校各类项目申报或验收时的标志性成果进行统计以及学校职称评审、聘期考核、年度考核等工作时计算教师科研分,各种统计范围及时间段不同,并且项目种类繁多、数量众多、涉及教师面广,在统计时各个教学部门不清楚本部门教师的项目建设情况,甚至教师本人也记不清楚自己的主持和参与的项目情况,统计难度及工作量大。学校开发了教学项目管理平台,按项目类别分级分类将项目信息录入平台,并按照学校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开发了科研分计算功能,通过设定起止时间范围查询相关项目及科研分,教师可以查询个人相关项目及科研分,授权部门查询的教师可以查询本部门所有项目及科研分。通过教学项目管理平台,能够更好地为广大教师服务,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公信息化水平。
自2018年以来,共有10类教学项目近400个项目采用“先入库后认定”管理模式,有效扩大了校级项目建设数量,调动更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积极参与教学项目建设。通过教学项目管理改革,学校一方面,建设了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培育更多高级别教学项目。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项目管理部门将继续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守正创新,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