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2022-10-09 07:46
智库时代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中国画课程思政

孙 洁

(广西师范大学)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强化素质教育和德育。将德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活动中,深度挖掘思想教学资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熟练运用中国画的形式、材料以及绘画风格,提升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实现中国画创作与当代艺术发展的相互融合。从我国高校中国画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来分析,传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理念较为保守,对于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渗透性不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文化底蕴较低,思想觉悟不高,对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知识体系掌握方面严重不足。因此,在中国画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调整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中国画专业的特色,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艺术类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同时发挥专业课的教育育人作用,发挥多方面因素,有效加强高校艺术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中的相互融合,是现代教学“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到中国画的内涵,使中华民族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课程思政”在高校中的普遍推广,基于中国画专业的特殊性,高校教师在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中必然会遇到较多重点难点问题。本课题的提出有利于及时有效地解决目前高校中国画专业在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关键与实际的问题。

高校中国画专业的课程思政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学与中国画专业课程教学的互通互融,深度挖掘中国画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中国画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构建全方位、全课程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全新的专业课程授课模式,形成协同互助、立德树人的全新教学模式。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重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思想,尤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共同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重新定义,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画专业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真正意义上实现课程思政。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分解到每一门专业课程当中,充分利用专业课程教育扩大德育功能,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的影响范围,强调个性化教学的同时强化每一位学生的品德塑造。

一、中国画创作与思想道德的融合

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下,经历了无数的兴衰,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山水画教学中,需要了解其发展史,传承悠久的文化历史。高校中国画教学强调绘画要体现作者对作品情景、神韵的追求,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的应用,需要深度挖掘中国画专业中的思想政治元素,探索适合培养高校中国画专业与课程思政相互融合的思路和方法,在传授大学生中国画技法的同时,将传统优秀文化中的道德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培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拔尖中国画人才途径,有效提高本科中国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挖掘中国画中的思政元素,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内在精神。如花鸟画的“以物比德”,梅花: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花: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子: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花:凌霜飘逸,不趋炎势。山水画讲究品格有高下之分,气象有大小之局,情趣有雅俗之别。人物画则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例如唐代窦蒙的《画拾遗录》表达了“气正迹高”“澄思”“风格即人”“格律自高,路出众。”的风骨特点;白居易的《画记》展现了“以真名师”“形真而圆,神和而全”“得天之和,心之术”“积名行,发名艺”的观点;朱景会的《唐朝名画录》记录了绘画“标功臣之烈”与“彰贞节之名”时代印记;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中的“戒恶”“思贤”“成教,助人伦化”“指事绘形,可验时代”“怡悦情性”等观点都说明了德行与绘画的关系。明代,董其昌的《画旨》中的观点为:绘画“是以启人高志,发人之浩气”,也可“黼黻皇猷,弥论治具,至于图史,以存鉴戒”。清代,沈宗骞的《戒舟学画编》表达了绘画是“陶淑心性之具”“神之全而真”的观点。

图1 “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创新

二、艺术类专业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物质追求的同时,开始逐渐加深对精神文明的建设,尤其是对艺术领域的探究的逐步深入。较高的关注度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导致艺术类专业招生人数的持续上升。艺术类院校的持续扩招,使得有限的教育资源下,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方面存在较大不足,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将直接导致学生对现行的文化潮流和艺术风格的盲目跟从,大大影响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些高校教学理念过于保守和单一,过多地强调绘画技法,反而忽视了学生对中国画中传统元素的理解,学生无法清晰、深刻地了解中国画的审美思想,临摹只会禁锢学生的思想,无法创作出全新的、具有生命力的作品。此外,高校中国画教学主要依靠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传授美术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自觉性和主动性。很多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更多的是将书本知识进行分析和指导,并没有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气氛调动和引导起来,课堂教学氛围压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绘画技法和理论的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了解用笔的力度、笔势、墨色变化等规律,但是对于作品本身的思想内涵和审美却了解甚少,无法全方位地帮助高校学生提升山水画的学习兴趣和绘画质量。

“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需要转换教学观念,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深度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实现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包括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实现高校中国画专业课教学的有效性和先进性。构建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设置配套的课程内容,通过教学实践帮助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建设具有保障机制的考核评价制度,包括教学主体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全面化等对“课程思政”在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运用效果进行真实、有效的评价。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搭建教学平台是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和提升研究性教学团队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学团队的形成,有助于同课程之间的教师分工合作,共同推进。除了正常教学需求的校内教学平台之外,在校外可以建立实习基地、写生基地等,为学生形成实际经验,锻炼实践能力而搭建平台。这种平台应保持开放性,不同学院的学生和教师能够共享。

中国画本身就十分注重画品与人品的统一,好的作品对人的品格的要求也非常高。高校中国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政治素养不高,对于文化课学习不够重视。因此,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更加需要思想政治培养,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中国画专业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必须把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传授相契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体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实践中大胆改革以往的教学方法,以集体备课的方式取长补短,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以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对学生启发诱导,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多牵引。并建设具有保障机制的考核评价制度,起到及时反思的作用。有效地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拥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融合,需要组建全新的教师团队,修订高校中国画专业的相关教材,深度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发挥思想政治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行为品德,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的同向同行。在原本专业课程内容的实施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贯穿在课程实施的全过程,随时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一切以学生的真实情况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其思想引领、价值选择的表达,更重要的是引发情感与态度的共鸣,注重“术”与“道”的结合。

“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定期举行集体备课活动,长善救失,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实施计划分为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教后反思四个步骤。教学过程中主要启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第二,开放课堂,发掘学生的自主创造潜能。第三,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的探索方向。第四,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制度不足以支撑高校中国画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发展理念,因此必然要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的教学评价制度。这就要求重视学校评价,兼顾家长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关注专业团队评价,接受行政人员评价。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精确性评价与模糊性评价相结合日常观察评价与系统测验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与基于模拟的评价相结合。既要兼顾学生的思想状况,也要结合本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过程中制作部分优秀的教学课例,举办公开课,组织听课、评课、议课等相关活动,为本课题最终的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思政”在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创新途径

伴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高校在德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下面就对“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创新途径进行深入分析。

(一)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模式,师生间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彼此的想法,知道学生的内心需求,才能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多媒体手段,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沟通,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进行疏导。

(二)增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而且新时代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高等教育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指导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全国、全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传授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抗挫折的方法,让大学生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创新是为了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严重的冲击,各种文化的涌入容易导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迷失。因此,需要通过“课程思政”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线功能,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通过思政课程教学工作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确保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体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创新是在传授大学生专业中国画技能的同时,需要引导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对于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做好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工作,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通过有效的融合让专业课程教学具备德育的特点,体现专业课程育人的基本功能,从而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在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方法中的创新更多的是希望当代中国画在创作中多关注传统绘画中一些思想情感的表达,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全面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学思想。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思想和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路线,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严重影响了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新形势下,需要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加对社会热点的讨论,增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中国画课程思政
多彩链接(中国画)
关东风(中国画128cm×68cm 2022年)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改革分析
《远方》中国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