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模式下实训类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与思考*
——以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为例

2022-10-09 08:32王瑞华
智库时代 2022年34期
关键词:民族学实训专业

王瑞华

(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有效反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主导、以结果为依据,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反思自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从而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本文以某高校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为例,在分析先行评价方式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如何构建客观、公正、全面的高校实训类课程的课程评价体系。

一、民族学《专业实训》现行评价方式

自2018级开始设置《专业实训》课程以来,该课程的评价体系就以实训项目为评价单位进行设置。具体而言,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的实训项目包括“如何确定调查主题”“文献检索技巧与文献综述的撰写方法”“如何制定田野调查计划”“田野调查方法与技巧”和“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由于课程考核采取百分制,故每个实训项目占比百分之二十,计20分。具体到每个实训项目,其成绩由考勤成绩、平时成绩和《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考勤成绩以学生的出勤情况为依据,占实训项目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平时成绩以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课程的主动性、积极性,课下任务的完成情况等为依据,占实训项目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成绩以学生填写的内容为评价依据,从书面的整洁度、内容的完整性、分析的深浅程度、用词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打分,占实训项目总成绩的百分之六十。上述所有成绩,均由实训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相关材料进行打分,最终总评得出学生的课程成绩。

二、民族学《专业实训》现有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的现行评价方式,虽然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以教师的权威身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震慑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习效果。但是,对于实训类课程而言,现行评价方式未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利于保证实训效果的实现。参照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现行课程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在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的现行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基本全部源自教师方面的评价,而缺乏多元评价主体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评价。但是,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实训项目的训练,掌握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其课程性质和课程教学目标决定了,在《专业实训》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学习参与性和学习自觉性。现行的这种教师单一主体的评价方式,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只片面追求课程考核成绩,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重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不受重视。如前所述,民族学《专业实训》的课程评价由考勤、平时表现和《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三部分组成,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教师在成绩评定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学生《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的填写情况,甚至在评定平时表现的成绩时,也会受到《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填写情况的影响。因此,从整体而言,现行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而过程性评价占比不高,且重视程度不够。这种以结果性评价为主的实训课程评价体系,只能部分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课前与课后的学习情况,缺少必要的反馈信息,因而会影响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3)评价标准不够明确,评价带有较大的主观性。民族学《专业实训》的课程评价,现只规定了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比重,但每一项评价内容的具体评价标准则无详细说明。在评价过程中,只能依靠教师的理解执行,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三个评价内容中,考勤相对简单,只需按照学生出勤情况进行评价即可;平时表现则没有明确的标准,教师只能根据自己在课上对学生的观察,给出相应的评价;《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大部分是在课下完成,其完成过程教师无法进行监管,其作为评价参考的有效性也值得商榷。

三、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训课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基本格局,实现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置换,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实训类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有利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实训类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指导,制定科学可行的实训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从而切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建构原则

(1)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评价工作往往由教师一人完成,难免会出现评价结果不够公正客观的情况。而翻转课堂的评价体系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评价机制,要求评价主体多元化,以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翻转课堂增加了学生的课下学习、课堂互动及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环节,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评价者应该打破教师一元的评价视角,而将学生本人、学习同伴等均纳入评价主体中,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注重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角度的多元化。与传统教学模式更重视结果性评价不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有更高的课程学习参与度,学生需要在课下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课前、课后的学习任务。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需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习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从课前、课中、课后等主要教学环节出发,注重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和阶段性成果的评价,以实现课程评价角度的多元化。(3)定量测评与定性测评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训类课程的评价方式仅为教师依托考勤、平时表现及实训报告等所进行的定量测评,其结果仅以百分制分数的方式进行呈现,无法全面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需要在定量测评的基础上,增加定性测评的评价方式,将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灵活运用网络学习数据监控、观察法、成绩评价、量表评价、问卷评价等方式,对课前、课中、课后学习活动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让课程评价贯穿各个教学环节,以切实提高课程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4)合理设置评价指标,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传统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仅关注考勤、平时表现和《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的填写情况,且评价标准不够清晰完善,不利于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我们需要针对各个教学环节设置详细的课程评价指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各阶段的表现进行多角度全面化的学习评价,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维度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二)具体实施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所有实训项目均按照上述三个环节安排教学工作。在前述“四个多元化”原则的指导下,民族学《专业实训》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建构也由课前(30%)、课中(50%)、课后(20%)三部分组成。

(1)课前模块评价体系建构。按照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要求,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的课前教学模块,依托现代教育技术,采取线上教学的形式完成。在课前学习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网络资料学习、学习平台交流互动、课前练习等学习任务。课前模块评价体系的建立,需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围绕上述学习任务进行设置。学生课前资料学习情况的评价:民族学《专业实训》的课前学习资料,主要体现为传统课堂上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部分,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要目标,其形式包括视频资料与文字资料两大类。要求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学习资料,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从而为进一步的线下课堂教学打下知识基础。课前资料的学习,需要从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根据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的不同性质,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针对视频资料,主要评价指标可以确定为:是否完整观看了教学视频、观看教学视频的次数与时长、观看过程中是否做了笔记与记录、观看视频后是否提出了相关的疑难问题等。文字资料学习情况的评价指标可设置为:是否学习了所有文字资料、文字资料学习的次数与时长、学习过程中是否做了笔记与记录、资料学习后是否提出了相关的疑难问题等。此项评价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作为学习评价基础数据之一。学生在学习平台上交流互动情况的评价: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需要在前述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的学习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围绕所学知识发现并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展开线上交流互动。这一举措,既可以保障学生的课前资料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一环节的评价体系,可以围绕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问题的深浅程度、参与问题讨论的次数、解答问题的准确度等方面设置,以真实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前学习质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共享合作意识。学习平台上的交流互动情况,由学生本人、其他同学与教师三方共同完成评价,所有评价数据均作为学习评价基础数据使用。课前练习环节评价:按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学生需要在课前完成传统课堂知识的学习。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为课堂上的探究式互动教学和知识内化提供保障,学生需要在完成课前资料学习之后,在线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练习题目。课前练习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内容以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为主,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类型的题目,故课前练习环节的评价,可不再设置详细的评价指标,仅以练习题目的标准答案为依据即可。该项目的评价,由教师主导完成,学生不需参与。

(2)课中模块评价体系建构。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视频和文字资料的学习,完成了知识的初步学习。因此,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中教学模块,不再像传统教学一样需进行知识讲授,而是用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进行问题解决、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根据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课中教学环节,需参加知识测验、独立学习、小组探究等教学活动。知识测验环节评价:课堂上的知识测验,其教学目的不同于课前练习环节。课中的知识测验,一方面检测学生是否完成了课前资料学习,另一方面是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前资料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及时发现并针对学生普遍答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因此,知识测验环节的题目设计,要比课前练习环节更深入,题型也不再局限于客观题。对于课中知识测验环节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根据设置的标准答案进行评价,分数计入总分。学生独立学习状况评价: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之后,需要学生首先独立进行思考,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回顾课前所学知识、围绕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和寻找问题的答案,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表达。针对这一环节的评价,可以尝试从资料查阅、解决方案设计、语言表达等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学生独立学习状况的评价,由教师、学生本人和其他同学共同完成。小组探究学习状况评价:课中课堂活动探究,是整个翻转课堂的核心,是实现能力性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探究活动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民族学《专业实训》课程的课堂探究活动,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围绕教师给出的问题或者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小组讨论、互动协作,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个人能力的提升。小组探究学习状况的评价,可以从课堂出勤、个人态度、参与程度、互动效果、结果呈现、人员分工等方面展开,由教师、学生本人和小组成员分别打分。具体评价标准可见表1。

表1 小组探究学习状况评价指标

(3)课后模块评价体系建构。课后的复习巩固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更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完成知识的内化,保证学习效果。民族学《专业实训》课后教学模块,以《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为主要材料,采取项目化原则,要求学生在线下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按照“实训过程”“实训内容”和“收获与不足”逐项认真填写。其评价指标可以确定为:内容填写是否完整、字迹是否清晰工整、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反思是否深刻客观等。《民族学专业实训报告册》的评分,采取教师评分和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

四、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丰富了实训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实训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研究思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建构的实训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中存在的评价主体单一、片面注重结果性评价、评价标准不够明确等问题。围绕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教学模块,建立以教师、学生本人、小组同学为评价主体,以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评价维度,兼顾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化的实训课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是实训类课程评价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民族学实训专业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新疆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民族学思考
方志学与民族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