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彦秋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病案管理科 驻马店 463400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均位居各恶性肿瘤首位[1],且男性患者的病死率高于女性。肺癌的发生可能与吸烟、空气污染、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位置、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密切相关。多数患者早期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表现出明显的呼吸困难、胸痛、体质量下降等症状,甚至侵犯心、肝、肾等器官组织,造成多器官衰竭[1-2]。肺癌常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且60~80岁是高发年龄段,目前中青年群体的患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因此,应了解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并进行全面评估和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3-4]。本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分析,以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的基本状况和病理类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01—2020-12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均经胸部X线片、支气管镜刷检或钳取检查、肺及淋巴结活检,以及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2)无凝血功能障碍者,均实施手术治疗。(3)未发现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排除标准:(1)术后进行过放化疗治疗。(2)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3)伴有急慢性感染或传染性疾病。研究共纳入符合上述标准的肺癌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各50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行胸部X线片、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或钳取活检、浅表淋巴活检、痰细胞学、胸水细胞学等检查。酌情选取袖式肺叶切除术、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部分肺叶切除术。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首发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咯血、发热)、确诊方法、病理类型(腺癌、鳞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及其他),以及TNM分期(Ⅰ~Ⅲa期、Ⅲb~Ⅳ期)。患者的基线资料、首发症状均来自门诊资料。使用上海新黄浦 HY-450DR X线摄影仪器实施胸部正侧位摄片,设定参数为电流200 mAs,电压80 k。结合术中所见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确定肺癌的TNM分期。
2.1基线资料2组患者的性别、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首发症状2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咳嗽、胸痛、发热、咯血,首发症状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首发症状占比比较[n(%)]
2.3确诊方法2组患者的确诊方法均为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痰细胞学、胸水细胞学、浅表淋巴活检、刷检术,确诊方法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的确诊方法占比比较[n(%)]
2.4病理类型2组患者的病理类型均为腺癌、鳞癌、腺鳞混合癌、小细胞癌和其他未定型癌,其中2组患者的腺鳞混合癌、小细胞癌、其他未定型癌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的腺癌占比高于老年组,鳞癌的占比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的病理类型占比比较[n(%)]
2.5TNM分期中青年组患者Ⅰ~Ⅲa期肺癌的占比低于老年组,Ⅲb~Ⅳ期的占比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的TNM分期占比比较[n(%)]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吸烟、大气污染、电离辐射、家族遗传等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长期大量吸烟。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与病变的部位、大小、邻近器官是否受压侵犯,以及有无转移密切相关。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闷、发热、气促等症状。纵隔转移可引发面部水肿,骨转移可导致骨痛及病理性骨折,脑转移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肝转移的表现为肝大和肝功能异常。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支气管阻塞,使细菌在肺部滋生而诱发阻塞性肺炎,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5-7]。对早期肺癌患者,通常经过手术可达治愈效果,但对晚期肺癌患者,除个别情况外不应将手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基于此,探讨肺癌患者的基本状况和病理特征,对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的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中青年与老年肺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咳嗽、胸痛、发热、咯血,而且各个症状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早期肺癌患者往往无任何症状,即便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逐渐出现咳嗽、胸痛、发热、咯血等呼吸道症状,以及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但均属于非特异症状。因此,对于经短期治疗无效的呼吸道症状,特别是伴有血痰、干咳的患者,需警惕肺癌的可能性[8]。应常规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确定肺部病变状况和进行病理学诊断(包括钳取、刷检)[9-10]。
本研究中,中青年组患者的腺癌占比高于老年组,鳞癌的占比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Ⅰ~Ⅲa期的占比低于老年组,Ⅲb~Ⅳ期的占比高于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青年患者以腺癌居多,可能与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早,肺癌的危险性越高有关。腺癌具有生长快、侵袭强、易发生远处转移的特点。中青年肺癌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就诊时Ⅲb~Ⅳ期的占比较高,加之腺癌对放疗的敏感性没有鳞癌高,故中青年肺癌患者的预后较老年患者差[11-13]。因此,临床应重视对中青年群体的肺癌筛查,如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干咳、孤立性肺结节、节段性肺炎、肌力降低、胸痛等肺外症状,应及时就诊和早期诊断。肺癌患者只有在病变早期获得诊断,才能及时开展治疗,使其最大受益。
综上所述,与老年肺癌患者比较,中青年肺癌患者的呼吸合并症较少;病理类型以恶性程度较高的腺癌为主,不但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发展至中晚期,而且对放疗的敏感性不如鳞癌。故临床应重视中青年群体的体检和肺癌筛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采取治疗措施,以获得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