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虹,余旭彪,赵佳丽,陈丽芳,赵碧佳
(临海市中医医院·浙江 台州 317000)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1],2型DM患者胃轻瘫发生概率是非DM健康人的4倍[2]。DGP患者表现为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功能障碍,其特征在于胃内容物排空延迟并伴有早期饱腹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以腹胀和呕吐最为常见[3-4]。胃排空功能障碍会影响食物及降糖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加大了患者代谢紊乱的风险及靶器官的损害。目前DGP的治疗主要以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及优化血糖控制为目标。西医治疗常选择吗丁啉或胃复安、莫沙必利、等促胃动力药物,但临床疗效有限,复发率高,且存在不良反应[5]。乌梅丸为仲景经典名方,临床应用极其广泛,涵盖多个系统疾病,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代谢系统也有涉及[6]。本文以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了乌梅丸加减方对DGP患者的作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2020年12月临海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GP患者86例,简单随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19例、女 24例;平均年龄(59.87±10.39)岁;糖尿病病程(8.61±3.12)年,胃轻瘫病程(3.21±1.57)年。 对照组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0.71±11.07)岁;糖尿病病程 (8.33±3.21)年, 胃轻瘫病程(3.12±1.70)年。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均衡可比(P>0.05)。该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中标准[7];胃轻瘫诊断参照《临床糖尿病学》中相关标准[8]。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2型糖尿病和胃轻瘫的诊断标准;2)年龄40~70岁;3)患者对该临床观察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近2周内使用过促胃动力药物、止痛剂、麻醉剂、抗胆碱能药物的患者;2)伴幽门梗阻的患者;3)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疾病的患者;4)伴有焦虑、抑郁或者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5)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6)依从性差的患者。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莫沙必利片(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719,5 mg/片),5 mg/次,3次/天,餐前15 min口服,疗程4周。观察组患者给予乌梅丸加减方治疗。药物组成:乌梅20 g,当归、党参、白术各15 g,干姜、黄连、黄芩、苍术、桂枝、法半夏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乌梅,后投其余药味,煎至200 mL,分早晚餐后服,疗程4周。入组的DGP患者均予以糖尿病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降糖治疗等基础治疗。
2.2 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9]中的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3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积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主要临床症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进行评价。2)胃排空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B超胃液体排空功能检查,测定胃排空率。3)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O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水平。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1 乌梅丸加减方治疗DGP的疗效 观察组43 例,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2例(27.9%)、11例(25.6%)、16例(37.2%)、4例(9.3%);对照组43例中分别为7 例(16.3%)、10 例(23.3%)、14例(32.6%)、12例(27.9%)。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P<0.05)。
3.2 乌梅丸加减方对DGP患者主要症状积分的影响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分)
3.3 乌梅丸加减方对DGP患者胃排空率的影响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胃排空率比较
3.4 乌梅丸加减方对DGP患者血清GAS、MOT、SS水平影响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AS、MOT、SS水平比较
糖尿病胃轻瘫在中医学上属“消渴病”并发症之一,依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痞满”“呕吐”等范畴。
消渴病主要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消渴病日久耗伤脾胃之气阴,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气机不畅,形成痞满,如《丹溪心法》所云:“有中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为痞者;有饮食痰饮不能施化为痞者”。脾胃运化失常,导致食滞、水湿、痰浊等病理产物,日久化生湿热,如《医方考》云:“痞,虚中之实也”;再者,消渴病日久由气阴两虚,阴损及阳,最终出现阴阳两虚之证,则导致在上胃有热,在下肾阳虚无力温煦脾阳,使得脾阳虚,运化更加失司。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多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之证。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分析,《伤寒论》有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近年来,有学者提出“消渴病四经传变”规律:首犯阳明,次传太阴,显于厥阴,甚于少阴,并认为厥阴之上热下寒证为该病传变的关键环节。出自于《伤寒论》的乌梅丸原方主治厥阴病之蛔厥证,病机正是寒热错杂、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从而导致“厥阴之为病”,这与笔者上面分析的糖尿病胃轻瘫的病因病机恰相契合。故此,笔者在乌梅丸基础上加减用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方中蜀椒、附子其性过于温燥故去除。方中乌梅其味酸、涩、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再者酸能入肝,以补肝体调肝用,使肝气条达,则有助于中焦气机顺畅。黄连、黄柏为苦寒之品,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用以泄热开痞。细辛、干姜、桂枝辛温之品以温脏祛寒,桂枝还可助阳化气行水之功。加法半夏以散结除痞,又可降逆止呕。《医宗必读·痰饮》云:“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故加白术和甘草益气健脾以利脾胃运化水湿和水谷,加苍术健脾燥湿。方中当归、党参益气养血以扶正;再者,辛温之品结合当归的养血活血可使胃肠气血流畅,有利于胃肠运动功能的恢复。全方辛苦酸甘同用以顺其升降,寒热并进以调其阴阳,补泻同施以调其虚实,使气机顺畅,中焦脾胃升降相宜,糖尿病胃轻瘫得治。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乌梅丸加减方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腹胀痛、餐后饱胀、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等主要症状积分较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胃排空率明显提升,且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乌梅丸加减方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促进胃排空,临床疗效显著。
胃肠激素又称胃肠肽,可通过血液循环和局部组织液扩散的形式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迷走神经的功能,从而对胃肠运动起调节作用[10]。研究已证实,MOT、GAS、SS等在消化道运动功能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11]。MOT可调节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加快胃肠道的蠕动,提高胃肠道的排空的速度[12]。GAS是由G细胞分泌的一种胃肠激素,具有刺激胃蛋白酶分泌、胃酸分泌、促进黏膜生长、刺激胃肠蠕动的作用,但是高GAS血症可抑制胃的运动[13]。SS可抑制胃张力性收缩、抑制胃肠运动、抑制胃固体排空、抑制胃酸分泌等[14]。研究表明高血糖使SS分泌减少,从而使SS对GAS的抑制作用减弱,致GAS的合成和分泌增加,引起胃十二指肠不协调收缩或反馈性抑制,最终导致胃排空障碍[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S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升,GAS、MT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果提示,乌梅丸加减方可以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体内胃肠激素SS释放,降低血清GAS、MTL水平,调节胃肠激素紊乱,从而有助于胃肠运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乌梅丸加减方可以明显改善DGP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胃排空,降低患者血清 GAS、MTL 水平,提升患者血清SS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