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贝贝,张 艳,何召国,李绪玲
(1.山东省警官总医院特检科,山东 济南 250002;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超声诊断科,北京 100080)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简称木村病)是一种罕见、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多表现为无痛性皮下肿块,多发于头颈部的皮下软组织内。木村病因其发病率极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作者拟详细介绍本病例的临床及超声表现,让更多的医生认识木村病。
1.1患者情况 患者,男,52岁,内蒙古自治区牧民。因双侧腮腺肿大及枕部包块来诊。患处皮肤表面完整,触之质软,无红热痛及其他不适症状。询问病史,得知家人在患者幼年时就发现其腮腺饱满,因无症状一直未予重视,10年前自觉腮腺局部有所增大,遂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腮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未见恶性证据,于是继续观察。近两年双侧腮腺局部持续增大明显,故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
1.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27.2%(参考范围0.4%~8.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2.53×109/L(参考范围为0.20×109/L~0.52×109/L),其余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1.3磁共振成像(MRI)及超声检查结果 MRI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左侧腮腺后方可见卵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影,病灶与左侧腮腺分界不清,大小约为5.4 cm×3.1 cm×5.3 cm,D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ADC序列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双侧颈静脉链区、颈后部肌间隙及皮下软组织内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回声。左侧腮腺区占位伴颈部多发肿大强化淋巴结,考虑恶性病变,黏液表皮样癌或淋巴瘤可能,建议穿刺活检。超声检查结果(图1、2)显示,双侧腮腺深叶内均可探及不均质偏低回声团块,左侧大小约为7.0 cm×2.8 cm×4.0 cm,右侧大小约为3.9 cm×1.3 cm×2.2 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图(CDFI)示其内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左侧枕部肌间隙、右侧头皮皮下软组织内均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区,左侧范围约为5.0 cm×1.2 cm×4.4 cm,右侧范围约为1.7 cm×0.3 cm×1.8 cm,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上述病变,常规超声难以定性诊断,不能鉴别炎性及肿瘤性病变,因此推荐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图3)选取病变显著的左侧腮腺深叶低回声团进行检查,经静脉团注声诺维造影剂,见该团块于注射后10 s开始增强;18 s达峰值强度,呈不均匀高增强,边界不清;24 s团块内强度开始缓慢消退;1 min后呈中等增强。超声造影提示为富血供病变,考虑免疫性疾病或淋巴瘤,建议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性质。完善术前检查后,患者于次日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术。
1.4病理结果 穿刺组织内见增生的淋巴组织伴淋巴滤泡形成,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涎腺腺泡结构,考虑为木村病。
木村病是一种罕见、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由中国学者金显宅在1937年首先报道,1948年日本学者再次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1]。木村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应考虑为过敏反应或免疫系统的改变[2]。该病病程较长,以亚洲青中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为3.5∶1~11.5∶1,患病年龄多为20~50岁[3]。该病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皮下肿块,多位于头颈部(76%)的皮下软组织内[4],包括颈部、耳后、腮腺、枕部、面部及眶部,也可发生于腋窝、四肢、腹股沟、阴囊等部位[5]。该病的超声表现可分为2种类型:(1)病灶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晰,整体呈低回声;(2)病灶为团块样或斑片状混合回声,呈“木纹”样结构,边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流信号[6]。本例患者的超声表现主要为第2种。有研究发现,当木村病累及浅表部位时,二维超声表现低回声及斑片状或短棒状高回声相间[7],本例患者表现也类似。木村病本质是一种慢性的炎性病变,病程长,进展缓慢,就诊时常病变范围较大,超声表现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随着病灶内新生血管的增生,病灶内血流较为丰富,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高增强,整体为富血供病变,这与本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相同。MRI增强显示,病灶为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这也表示了本例患者的富血供特点。与本例患者相鉴别的疾病主要是腮腺恶性肿瘤,如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或者弥漫型淋巴瘤。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多为单侧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伪足征”,回声不均,可见点状钙化及坏死液化灶,肿瘤后方可见声衰减[8]。弥漫型淋巴瘤表现为腺体整体受累,腺体增大伴回声弥漫性不均匀,内见多发极低回声结节,血流信号丰富[9]。常见的木村病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局部或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放射治疗、细胞毒性药物治疗及激光治疗等[10]。经后期随访,本例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变范围较前减小,症状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木村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病史、超声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果患者符合以下情况,则需要考虑或提示木村病:(1)以无痛性肿块就诊,特别是发生在头颈部浅表部位,且病程较长;(2)超声表现为肿大淋巴结,或边界不清的团块样混合回声,血供较丰富;(3)实验室检查显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当然,最终需要通过病理穿刺活检来确诊,患者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精准穿刺。利用超声检查能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木村病因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希望临床医生能更多地认识木村病,提高疾病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