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凤梅,李 芳,邹 阳,隋 雯,刘永芳,李金芳,童明富
(1.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肾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江西省中医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0;2.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江西 九江 332001)
早期慢性肾衰竭症状不明显,少数可出现腰酸膝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轻度不适,一旦进入肾衰竭期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患者生活质量差。慢性肾衰竭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在机制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尤以脾肾虚损为主,或由于水气、湿浊、瘀血、浊毒等病邪损伤肾脏,逐渐发展成慢性肾衰竭[1]。故而中医提出补肾健脾是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的治疗根本,并根据兼证不同辅以渗湿利水,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案[2]。然而,慢性肾衰竭患者因体内代谢产物的积聚,消化道症状明显,无法服用过多中药。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因其不良反应小、作用广泛等特点受到关注,但是相关临床研究较少,未形成规范化操作[3]。本研究选择中药封包联合隔姜灸外治于脾、肾俞穴位以期达到补脾健肾之目的,评估两者联合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九江市中医医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肾内科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93例。其中,男47例,女46例;年龄22~71岁,平均(54.3±10.7)岁;肾功能1期患者28例,2期患者40例,3期患者25例。入组患者经中医辨证为脾肾气虚型,根据中医外治方法的不同分联合治疗组34例、中药封包组42例、隔姜灸组17例。见表1。中药封包组患者年龄大于隔姜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患者在性别、肾功能分期、病程等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1.2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4]标准中慢性肾功能衰竭1~3期标准,血肌酐水平(Scr)为133~707 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10~80 mL/min。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分期标准:(1)1期,肾功能不全代偿期,Scr为133~177 μmol/L,Ccr为50~80 mL/min;(2)2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Scr为>177~442 μmol/L,Ccr 20~<50 mL/min;(3)3期,肾功能衰竭期,Scr为>442~707 μmol/L,Ccr为10~<20 mL/min;(4)4期,尿毒症期:Scr>707 μmol/L,Ccr<10 mL/min。
1.1.3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筛选脾肾气虚证患者。主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次症:脘腹胀满,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脉:舌淡有齿痕,脉沉细。具备主症2项,次证1项或主证1项,次证2项,结合舌脉即可辨证。
1.1.4纳入标准 (1)满足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为18~75岁;(3)患者知情同意;(4)中医辨证属脾肾气虚型;(5)未进行透析治疗。
1.1.5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感染、酸中毒、电解质紊乱;(2)合并重度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3)合并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肝病、精神病;(4)既往或正在进行血液透析;(5)过敏体质或处于妊娠、哺乳期;(6)正在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
1.2方法
1.2.1西医常规治疗 予以优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控制血压,改善贫血,控制血糖,纠正心力衰竭,抗感染等,避免使用影响肾功能的药物。
1.2.2中医外治方法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中药封包、隔姜灸及联合治疗。(1)中药封包治疗:用纯棉布袋盛装中药药粉制成药包,用清水淋湿微波炉加热至50~60 ℃外敷于肾俞、脾俞穴位,在此期间观察患者有无烫伤及过敏现象。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药粉组成:麻黄30 g、桂枝30 g、羌活10 g、冰片3 g、菟丝子20 g、透骨草30 g、丹参20 g、川芎20 g、杜仲50 g,研磨成粉。(2)隔姜灸治疗:将新鲜老姜切成厚约0.2~0.3 cm的姜片,在姜面上用针灸针刺数个小孔,置于肾俞、脾俞穴位。将艾绒搓成枣粒大小置于姜片上点燃灸之,姜片不能烤干烤皱,以皮肤潮红为止。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3)联合治疗:将上述2种方法联合,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2.3疗效观察 观察指标:(1)主要中医症状:腰酸膝软、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口淡不渴、腕腹胀满、大便不实等;(2)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烫伤、头晕、恶心、呕吐等。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证候积分按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研究引导原则》[5]中脾肾气虚证之证候分级量化表制定。中医症状: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2、4、6分。次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记0、1、2、3分。舌脉象异常记1分,无异常记0分。在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证候积分,积分越高表示症状越重。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率大于或等于9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0%~<9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有效率为30%~<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有效率低于30%。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2.1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和中药封包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隔姜灸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不明显。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中药封包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2.2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中药封包组和隔姜灸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90.5%、64.7%,其中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最高,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2.3不良反应的观察 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检测,未发现有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各组患者未出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烫伤、头晕、恶性、呕吐等不良反应。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其辨证分型分为正虚五型(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和兼证五型(湿浊、湿热、热毒、瘀血、风动)[6]。脾肾气虚型是慢性肾衰竭中的一个重要证型,临床多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口淡不渴,大便不实。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相互辅助,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肾气肾阳亏损,导致脾气不足,运化无权。脾气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水谷精微吸收过少,气血两虚,先天之精无后天之精补充,脏腑经络及四肢百骸失于滋养,则见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暗、腰酸膝软等[2]。学者认为,慢性肾衰竭治疗需根据时期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尽早给予补肾健脾,并辅以活血化瘀、渗湿利水和胃止吐等治疗[7]。然而,慢性肾衰竭患者因体内代谢产物的积聚,并发恶性、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无法服用过多中药。
中医外治法如中药封包和隔姜灸均具有扶正祛邪、益气养血、温经通络之功效。研究认为,中药封包可以改善痛经、消化道功能紊乱、骨关节炎的临床症状[8-10],延缓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11-13]。隔姜灸以经络、脏腑理论为指导,利用艾绒温烤或熏熨穴位,借其温经散寒、理气活血功效和生姜的散寒解表、温中降逆的药性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对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系统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具有积极治疗作用[14]。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现代中医常用于治疗肾炎、慢性肾病、肾绞痛等疾病[11,15]。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除可治疗背痛等局部病症外,还善于治疗脾胃疾患如腹胀、腹泻、恶性呕吐、呆纳、水肿等[16]。本研究基于慢性肾衰竭早期需补脾健肾的中医理念,将中医封包联合隔姜灸作用于脾肾气虚性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俞、脾俞穴位,观察两者联合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于其他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总有效率最高,表明中药封包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衰竭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中药封包通过布包的温热传导作用,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达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之疗效[11]。所选中药如金樱子、菟丝子、茯苓、川白术、黄芪、党参、山茱萸、芡实、红花等具有补脾健肾之功效。方中黄芪性甘味微温,具有健脾补中、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党参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健脾益肺等功效;金樱子性酸味平,具有补肾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等功效;菟丝子性平味辛,具有补益肝肾、固精缩尿、明目止泻等功效;山茱萸味酸、味温,具有补益肝肾、固虚脱等功效;芡实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平止泻、益肾固精、助气固元等功效;红花性辛,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等功效。隔姜灸借助艾柱的温热作用,通过生姜的穿透力和经络传导作用,达到扶正祛邪、温经通络等功效[14];肾俞和脾俞穴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调理肾脏和脾胃疾病的要穴[17],中药封包和隔姜灸联合作用于肾俞和脾俞穴位,两者发挥协同作用。
3组患者一般资料中,中药封包组年龄高于隔姜灸组,可能与隔姜灸患者入组数量较少有关。在研究过程中,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表明中药封包联合隔姜灸治疗并不会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中药封包联合隔姜灸治疗脾肾气虚型肾衰竭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患者易于接受、不良反应小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