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秀丽
(安徽省淮北市泉山路学校 安徽淮北 235000)
倍的本质是两个数量在相互比较,即一个量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量就是它的几倍。借助图示将所比较的两个事物的数量关系对比,直观化理解1份与多份,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从具体实物数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把“倍的认识”这一知识融合在学生的直观感受、动手操作和语言表征之中,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经历“倍”的概念形成过程。
师:同学们请看:勤劳的小兔收获了这么多的萝卜,谁来用数学语言说一说都收获多少萝卜?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师:把这两根胡萝卜圈起来,表示两个为一份,红萝卜有这样的几份?
生: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
师:红萝卜有几个2根?(3个2根)
师:谁能用倍来说说红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关系?
生: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
图一
师:为什么红萝卜是胡萝卜的3倍呢?
生:图上胡萝卜是每两个为1份,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所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真会观察,圈一圈,数一数,他讲清楚3倍的道理了,很好!
师:看图说很简单,胡萝卜每两个为1份,红萝卜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教学时,首先出示教材主题图,让学生自己找出数学信息,胡萝卜2根和红萝卜6根两者相比较,学生说出红萝卜与胡萝卜的关系。
教师示范2根胡萝卜一圈,让学生说一说其含义,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像这样两根两根地摆一摆、圈一圈,初步感知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借助直观感知学生第一次尝试用规范地数学语言表征,明确:胡萝卜2根为一份,红萝卜里有这样的3份,也就是3个2根,所以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通过图形表征、语言表征学生从不确定到明晰红萝卜与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让他们初步感知倍的含义,“几倍”与“几个几”建立起联系。
师:白萝卜也跟胡萝卜作比较,会是几倍呢?
师:拿出你们桌面上的作业纸,圈一圈,填一填,找找看,究竟是几倍?
展示生作品:
图二
生:胡萝卜每两个为1份,白萝卜有这样的5份,也就是5个2,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让学生观察胡萝卜和白萝卜的关系,学生借助学习单独立圈一圈,明确2根胡萝卜为一份,通过填一填,理解白萝卜里有这样的5份,也就是5个2根,借助图形和文字提示学生自主尝试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明确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学生认识实物带有具体性和直观形象性,需要从感受中获得感性积累,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几个几过渡到倍的语言表征,让学生经历从对生活中具体实物量的比较中抽象出倍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发现白萝卜的根数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对新知的巩固与运用,引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让学生感受到“1份”的标准很关键,先观察确定1份圈出来,另一个数量圈了几个这样多,就是几份。
(1)阅读与理解
师:他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真是一群爱劳动的孩子。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信息: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2)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
图三
4人圈一圈,擦桌椅的人数有3个这么多,说明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 倍。
方法二:
把扫地的(4)人看成一份,然后将擦桌椅的12人(4)个(4)个地分,可以分出(3)组,说明12是4的(3)倍。
方法三:
“求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几倍”就是要把擦桌椅的12人进行分组,扫地的人4个人一组,看有几个这样的一组,实际上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算式:12÷4=3
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要用除法计算。
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经历用语言描述问题、画图表征数量关系、列除法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倍概念的认识。
图四
师:如果白萝卜这样往下摆,你能说一说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吗?
胡萝卜数量“2根”不变,改变白萝卜的份数,让学生分别说出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在这个片段中“1份”标准不变,比较量在不断发生变化,倍数就发生了变化,强化标准量的唯一性。逐步解开“倍数关系”的种种类型。拓展:白萝卜的数量一直增加,有20个2根呢?50个2根呢?100个2根呢?让学生发现:倍可以是无限增大的。
图五
师:都是红萝卜和胡萝卜作比较,为什么一会儿是2倍关系,一会儿又是3倍关系呢?
后来增加1根胡萝卜,此时红萝卜和胡萝卜又有怎样的关系呢?再把刚才红萝卜是胡萝卜3倍的情况展示出来,和现在进行对比,为什么都是红萝卜和胡萝卜比较,倍数却不一样?学生通过直观地观察对比,从起初的“1份数不变,几份数变化”到“1份数变化,几份数不变”两个层次的推进,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在“不变”中感受“变”,而这个“变”,就是当 1份发生变化时,另一个量里有几个这样的 1份,就是几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倍”的本质。通过不断地辨析,加强对“倍”的理解。
练习环节通过设计连续的情境,不断改变两个比较的量的数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先明确是谁和谁比,再找出倍数关系。
图六
师:坑里种什么?白菜和萝卜才能成倍数关系呢?同桌商量商量,帮小兔出出主意。
生:可以种白菜。把这2根胡萝卜给圈起来表示看作1份。白菜有这样5份,白菜的棵数是胡萝卜的5倍。
师:他的想法里以什么为标准?(2根胡萝卜为标准)
生:可以种胡萝卜。3根胡萝卜看做1份,白菜有这样的3份,白菜的棵数是胡萝卜的3倍。(3根胡萝卜为标准)
总结:小兔既可以种……白菜,还可以种……胡萝卜。
本环节设置问题:思考“小兔种什么才能使白菜和胡萝卜成倍数关系?”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式,深化对倍的概念的认识。这里针对倍数关系的数学模型,不断改变两个比较量的数量,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是谁和谁比,再找出倍数关系,重视意义理解,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建立倍的概念。
图七
师:可是小兔最后只种了一种蔬菜,他把他的想法藏在了一幅神秘的图形中。请看。你能从图中看出小兔到底种了什么吗?
生:最后小兔种的是胡萝卜,因为图形中每三个为一份白菜。
师:他说3颗白菜摆一组,说明他的想法里把谁看做了标准?(3根胡萝卜)
图八
思考: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兔吃的什么呀?现在可以说什么啦?
生:白菜的棵数是胡萝卜的根数的2倍。
图九
师:现在呢?
生:白菜和胡萝卜同样多了。
生:那你能用倍来比一比白菜和胡萝卜是几倍关系?
生1:是0倍关系。
师:为什么?
生2:1倍。
师:你认为是1倍,说说你的理由。
生1:因为他们已经同样多了
生2:因为白菜有1份,胡萝卜也有1份,所以就是胡萝卜的1倍。
师:你们听懂了吗?(掌声)
师:那么1倍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呢?
生:他们的两个数都是同样多的。
接下来,由“小兔只能种一种蔬菜,它把自己的想法藏在一幅图中”引出线段图,让学生找出白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这里除了3倍数和2倍数,还重点讲了1倍数。学生自主“几倍”,让他们自主完成对“倍”这个概念的模型的有效建构,进一步深化对“倍”这个概念的本质理解,在创造过程中发现逆向思考,通过正向和逆向的对比,理解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提升思维。而1 段线段表示蔬菜个数是具有一般性的,蕴涵着“类”的思想,可以用来表示一类问题的数量关系,也为今后此类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现在,谁来说说你对倍的认识?
生1:找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时,先找标准。
生2:可以用倍解决问题。
师:你们收获的可真多,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能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倍数关系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从○、△、□……中选两种图形,用若干个表示出它们的倍数关系。
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师:看清要求了吗?拿出学习单,动手试一试吧。
师:完成的孩子请举手。谁愿意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作品。
展示作品:(学生在分享时一定引导他说清楚是以谁为标准,为什么另一种图形是这种图形的几倍)。
回顾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什么是倍?学生利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倍数。让学生体会到除了利用语言、实物、线段可以表示倍,还可以利用图形来表示倍,多元表征建立倍的概念。
画图策略,指导学生学会用图来描述题意,表达不同数学对象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用简笔画或圆形、三角形等图案去替代实物,将图案与具体实物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画出情境中包含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到两个所比较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用画圈或画弧线的方法表示出来,便于一眼看出两者的倍数关系。
教师也可以用画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倍数关系。在教学例3时,教师先指导学生画一条线段表示军模价钱(8元),再根据“象棋的价钱是军棋的4倍”,连续画出4段与第一条线段同样长的线段来表示象棋价钱。
学生想要借助图形直观地把握数学对象,进行数学思考,首先需要把研究“对象”抽象成为“图形”,再把“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成为“图形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图形的数量”的问题,进而进行思考分析。而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只保留研究对象量的属性来画图,可能只会画直观的实物图来表示数量关系。线段图虽然是用几何线段直观表示出数量关系,但对第一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例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中,我先引导学生画出形象的实物图;在教学例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中,再引导学生画出抽象的线段图,让学生学会如何用图来描述题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不同数学对象间的关系。
由于倍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少,所以学生要理解倍是比较难的。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摆、圈、说等方式,沟通乘除法意义与倍的知识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在比较量和标准量的“变化”中,进一步加深对“倍”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与交流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借助几何直观图,利用多种表征间的转化,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解题策略,形成数学模型。学生可以此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