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梦羽
(济南职业学院 济南 250104)
在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专业的育人目标,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高等职业院校不管是学校层面,还是一线老师,都积极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在建设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同质化的表现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思政案例相似且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职业特点和差异性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院校课程受普通高等教院校课程以学科体系为框架的影响,知识框架和内容都较为固定,所以,在挖掘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及案例时相似的机率较大。此外,教学设计不足,缺乏合适的载体支撑[1]。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文章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挖掘本校及本专业的特色资源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
我校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开设了中德校企共育的数控技术专业。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德资和中资装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岗位中完成零件图的绘制、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数控设备的操作、典型零件的加工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安全、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体验,还关系着民族企业的长远发展,甚至关系着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战略实现。所以,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强烈的保证质量的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操机规范意识、服务意识、成本意识、劳动精神和对岗位内容的责任感等。
金属切削加工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于第一学年的下半学期,学生第一次接触关于零件切削加工的相关知识。在高职院校提到“制造”“加工”等词汇时,学生普遍的认知是环境差的车间、简单重复的操作、技术含量低、工作苦累,所以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心比较抗拒。而此时实施课程思政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课程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不管是岗位要求,还是职业技能证书等,都涉及机床类型和结构、刀具以及切削参数等知识点。此外,课程知识还为后续的专业核心课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任务以企业岗位中典型的加工过程为主线,即以金属材料为切削对象,根据图纸的要求分析出零件的表面特征及相关技术要求,选用合适的切削加工机床、刀具和切削参数,运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完成符合图纸要求的零件加工,并且能够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根据学习任务可以明确,高等职业院校中金属切削加工技术课程的主要讲授内容为零件常见的表面特征;加工零件表面特征时所对应的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极其简单的操作;不同的加工工艺所涉及的切削参数;常用刀具的结构和材料种类;切削液的选用以及处理。
结合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装备制造类专业的认同感、质量优先意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不怕吃苦的劳动品质、提高生产效益的成本意识、绿色生产的环保意识、安全生产大于天的意识,以及实现制造强国的创新意识和使命感,最终达到崇尚产品质量、苦练自身技能、立志科技报国的课程思政效果。
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在课堂,要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就必须提高一线教师尤其是专业课老师的课程思政能力。课程思政能力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更高要求,首先,专业课老师要主动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摒弃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无关的想法,备课时要深读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这样才能在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把课程知识与国家发展、行业需求相联系,增强课程思政的内涵。此外,老师还要拓展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可以利用企业实践或培训机会学习企业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其更新到课程内容中,提升专业课程的引领性。
除自身学习外,教师团队的建设也至关重要。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要想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并且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就需要建设包括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在内的教师团队,并定期进行研讨。这样才能保证课程思政的质量。
在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制造业面临着产业升级。为了让金属切削加工技术课程内容紧跟产业需求,并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就需要对课程大纲进行优化并积极拓展课程资源。
在内容上,除了传统的普车、普铣和钻孔外,还要加入车铣复合加工的知识内容;在讲述切削三要素中的切削速度时,加入高速切削技术的知识内容;切削参数的优化以及零件的加工引入CAM加工仿真软件。
在资源上,学校的工业博物馆中有工业1.0到工业4.0的生产设备,通过对工业博物馆的参观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借助车床、铣床和钻床组成小型的加工单元[2];借鉴企业工作岛模式,对工具仓库进行开发使其成为适合课程教学的资源,保证学生能根据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加工工具。
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和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程的思政主线为“重匠品、修强技、为强国”,具体的思政元素融入点设计见表1所列。
表1 课程思政融入点设计
好的课程思政不能只靠老师讲出来,讲出来的课程思政虽然也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学生的记忆时间较短,很难转变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而且不利于课程思政效果的评测。所以,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改革教学方法,让课堂和学生动起来,加深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工科课程尤为如此。
本课程借鉴职业教学能力比赛的赛制对任务驱动法进行优化,课堂上以任务为驱动,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其具体流程为:分组—发放任务书—组长分配任务—完成任务。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时小组成员最多3人。比如,在讲钻削加工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钻孔加工任务,完成任务之后填写任务报告。本次任务可以分解成图纸分析、工具准备、钻孔加工、质量检测和填写报告等若干小任务,三人之间要相互配合完成,具体分工可小组商议自行决定。
结合课程思政的建设选取任务一中的钻削加工对课程思政的具体案例实施进行阐述,见表2所列。
表2 课程思政实施案例
现阶段,课程思政已成为课程建设的必备要素。为了提升课程思政的质量实现精准育人,文章将课程思政的建设放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层面上;通过人才培养要求的深入探讨、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资源拓展、思政元素的挖掘整合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出课程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