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瑜萍 谢卫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急诊科,福建 泉州 362000)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阶段,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据所有疾病首位,其中冠心病作为心血管疾病之一,国内具有大量患病人群[1-2]。冠心病临床中被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该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质量,若未进行及时救治,易引发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并发症,严重会导致猝死。目前临床对冠心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经过很多临床试验证明其效果理想,但随着医学探究的不断深入,部分学者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仍存在一定疾病危险因素,其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大,再加上患者出院后对自我身体管理认知下降,定期服药和依从性较弱,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3-4]。经相关证实得知,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处在恢复期的患者生活质量有直接联系,此外,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指标是改善冠心病术后生活质量的前提。现本文以近1年抽取的86例重症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重症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作用,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自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抽取的86例急性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56.86±10.03)岁;试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8.26±8.8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相关数据无差异,可比较,P>0.05。
纳排标准:经临床影像诊断确诊为冠心病,符合《冠心病分级诊疗指南(2016版)》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无任何手术禁忌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了患有精神类疾病;合并其他器官衰竭或是传染性疾病;严重恶性肿瘤或其他干扰性疾病;依从性较差或资料不完整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查,实行手术介入治疗,接受基础护理对策,包含术前和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内容,告知患者病情及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帮助患者调整作息、控制饮食、协助住院患者洗漱、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等;为该患者进行简单健康宣教,主要内容为引导患者正确面对该疾病,对术后可能出现的任何并发症等做好心理准备[5]。
试验组:临床护理路径。以患者住院到出院时间做出一个路径表,对饮食、心理、睡眠、活动等各个恢复阶段内容做好表横轴记录,护理人员需要按照表格的内容和具体时间做出准确的工作。
1.2.1 急性期 住院2 d内,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述急性重症疾病的发病因素、发展流程和治疗操作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定心理安慰,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减少其焦虑等不良情绪,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成功案例,平衡患者内心恐惧感,提升患者配合度。关注患者心理变化,一旦出现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疏导,引导患者自我调整不良情绪;进入手术室前,检查患者生命体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为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优点、注意事项以及术前需要准备的工作,让患者熟悉流程,及时安慰、安抚患者,避免患者出现术前恐慌、激动情绪。
1.2.2 平稳期 患者住院超过1周后进行介入手术,术后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对患者进行密切心电监护,仔细观察其生命指标[6]。若患者穿刺位置没有出血痕迹,需嘱患者平躺1 d,再进行适当肢体活动;术后2 d根据患者相关数据对其健康情况做出评估,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帮助患者做好预防措施,引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食清淡食物,补充适量蛋白质、维生素,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1.2.3 恢复期 针对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医护人员要利用多种形式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可通过健康宣教等方式制作相关知识科普视频,为患者讲解相关案例;待患者病情稳定,按照护理路径表要求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循序渐进的形式保护患者切口,避免出现切口感染或是撕裂等并发症。
1.2.4 出院引导 患者出院1周后,为其制定个性化指导,包含患者自我调整心理情绪、生活作息、饮食、疾病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与患者进行微信或电话沟通,询问患者情况,为其解答疾病疑惑,告知复查时间,通知患者回到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生活质量:依据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冠心病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情况[7],包括(活动受限、心绞痛温度、心绞痛发作、疾病认知)4个方面进行评分,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②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护理后的手术康复指标变化、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8]。③康复指标:记录后两组患者排气时间、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计算平均值并进行比较[9]。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CSDN软件录入数据,选用Data Analytics软件比对数据,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将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
2.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活动受限评分、心绞痛稳定评分、心绞痛发作评分、疾病认知评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2.2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差错事件发生率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操作漏项、护患沟通不畅、药品发放错误等差错事件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18.6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差错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干预后康复指标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排气时间、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康复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康复指标比较()
随着我国老龄化逐渐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递增,一般情况下,机体血脂、血压过高易产生冠心病[10]。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治疗冠心病首选的手术方式,虽可以快速消除机体病症,但无法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11]。在此背景下,如何减少冠心病不良事件发生,依然是我国临床冠心病治疗的一大难题。在冠心病的术后康复中,因过程较为漫长,因此需要患者强大的自我管理与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通过监督自己的不良饮食,可以有效察觉身体的变化,坚持健康的行为,减少机体疼痛。可见生活方式与冠心病发生有着直接关联,术后维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机体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
临床提出的护理路径是指护理人员依照患者病情对其治疗及康复内容的汇总,与娄兰兰等[13]研究报道基本一致。目前,常采取整体护理来提升医院整体的质量,其中健康教育是医院整体护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主要是提升患者健康认识,提升其认知水准,从而预防患者的不良反应,有助于养成良好习惯,这与谢月英等[14]在探究结果相同。
本次探究中,在急诊冠心病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可增强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原因: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一定心理安慰,可加强患者及家属对疾病认知,减少其焦虑等不良情绪,避免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对患者身体特征进行监控,引导患者运动、饮食,加强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掌握,与罗慧等[15]探究结果一致;患者出院后,医护人员为其制定个性化指导,保证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可增强患者生活质量,提升其生存率与生存程度。
本次探究中,在急诊冠心病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试验组护理人员错误等差错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降低急诊冠心病手术中的差错事件发生率。原因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做出路径表轴,对患者各个恢复阶段内容做好记录,按照表格内容科学护理,可以提升护理人员整体性和安全性,这与朱雪理[16]研究结果相同,由此可见,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护理人员出错率,增强护理人员工作意识,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本次探究中,在急诊冠心病手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康复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干预可加强肺癌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原因可能是: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不良情绪减少,可使患者积极面对病情,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体情况、运动、饮食、心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护理,可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规范急性重症患者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护理质量,减少差错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效果,增强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