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张小强,1b,1c,乔晓青
(1.西南交通大学a.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b.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c.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成都 611756;2.四川文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群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城际旅客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城际列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全国已经开通了多条城际客运专线,根据铁路发展规划,我国铁路已经形成客运专线等相配套的3 万多千米的快速客运网络,这一网络覆盖人口达7 亿多,能够满足人们快速便捷出行的要求,城际列车因此向着更长远、持久的目标发展.从2020 年7 月开始,长三角城市群3 条城际线路率先试行“铁路e 卡通”扫码乘车,无需购票,随到随走,目前该模式已经扩展到全国许多城际线路.然而,人们的出行因时空而分布不均衡,大站和高峰期客流量较大,排队等待时间长,小站和低峰期客流量则较少,运能浪费.根据铁路总公司历年数据,我国高铁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大部分高铁线路处于亏损状态,对于市场化改革后的铁路企业,减少亏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城际列车开行方案的质量,对于减少铁路企业成本和乘客等待时间变得非常迫切.
旅客乘车等待时间方面,乘客乘坐公共交通时,若等待时间比乘车时间更冗长,则选择公共交通的意愿会受到强烈影响,因此减少等待时间非常重要[1].Shi等[2]建立严格的综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尽量减少所有车站的总等待时间.针对周期开行城市快速列车,Barrena等[3]提出4 种优化模型,旨在最小化乘客的平均等待时间.Nachtigali等[4]建立乘客换乘列车以最小等待时间的时间表计算模型.邓晓蓉[5]给出了轨道交通网络普通站和换乘站乘客候车时间的计算模型.李登辉等[6]基于Fisher 最优分割法确定合理客流控制时段,优化了成都地铁高峰线路乘客总等待时间.靳国伟[7]给出高速铁路平均等待时间的计算公式,为运营周期除以开行数量的两倍.王媛媛等[8]提出城市轨道交通旅客等待时间的计算方法.史峰等[9]针对车站需求稀疏时段,提出发车时间间隔上限要求来提升高铁服务水平.上述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公交和轨道交通,多把等待时间作为一个固定值纳入乘客总旅行时间,通常取开行间隔的一半,这对于发车和停站时间间隔不等的城际列车则有较大的出入.
在以成本为导向的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研究中,Bussieck等[10]设计启发式变量修复程序,以荷兰铁路公司的真实数据求解了成本最佳的列车开行方案.Yue等[11]提出一种优化高速铁路系统列车时刻表的数学模型,该模型既能满足客运需求,又能降低铁路运营商的成本.Torres等[12]在保证一定服务质量水平的同时最小化运营成本.史峰等[13]表明成本主要包括列车公里费用、车公里费用、车小时费用以及列车组织费用等.付慧伶等[14]建立成本最低的高速列车开行整数规划模型,得到优化后的开行方案能使服务指标较优.
对于等待时间和开行方案的综合优化,Borndörfer等15]提出了一个减少总旅行时间和运营成本的模型.Chang等[16]建立铁路总运营成本和旅客总出行时间最小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在给定的需求下生成目标最优的台湾高铁开行方案.戎亚萍[17]则以乘客总出行费用和企业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许得杰等[18]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列车时刻表优化模型,在运营成本相等的情形下,乘客等待时间可减少16.5%.
在我国城际列车发展迅速的同时,列车服务质量极不均衡,由12306 官网数据可知,以京津城际等客流密集线路开行频率可达5 min/次,成巴城际等客流较少线路开行频率则达300 min/次.Lyapunov函数作为一种控制系统稳定性的优化算法,在控制理论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寻求多时隙下的动态网络的全局最优,Lyapunov 漂移则是其稳定性控制的关键.Neely等[19]利用Lyapunov 漂移技术开发了一种动态控制策略,对通信时变网络流量积压进行了优化,在平均延迟下,实现了网络最大流量.大多学者对旅客时间费用的研究集中在旅行时间,城际列车运行速度基本固定,减少旅途等待时间和停站时间是缩短旅客旅行时间的主要依据.本文从旅客等待时间角度出发,对铁路企业成本和旅客出行效益进行优化.引入Lyapunov 方法控制旅客排队长度,构建描述多时隙下旅客排队长度与城际列车开行方案的优化模型,通过Little 公式[20]把旅客排队长度转换为旅客等待时间,实现对城际旅客等待时间与开行成本最小化进行协同优化.
假设一条城际线路上有n个车站,各车站OD对旅客量为Nij(i,j=1,2,…,n),城际列车由始发站发车,经过线路上的所有车站,到达终点站.在各站OD 对客流量和票价已知的情况下,决策者对城际列车的开行停站方案进行优化,以降低铁路企业的开行成本和旅客排队等待时间,提升城际列车服务质量.
对列车开行方案建模之前,对问题相关影响因素做出假设:
1)考虑一条客运专线单向客流大小,旅客到达服从泊松分布;
2)以CRH3C 列车为例,假定列车定员为560 人/列,不考虑重联,不允许超载;
3)以5 min 钟时间段作为一个时隙,进行列车的开行和停站决策;
4)每个车站一趟车只有一个服务台,旅客到达时间间隔和服务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排队模型为M/M/1 标准模型,先到先服务.
开行成本主要考虑列车的发车、停站成本以及列车停站时车上旅客等待成本.为了方便旅客的出行,开行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以尽量少的车次最大程度地保证旅客直达,减少开行成本和停站次数.建立开行成本模型为
式中:t为列车开行时隙,t=1,2,…,T;κ(t)为0-1 变量,若κ(t)=1,在t时隙发车,反之不发车;τi(t)为0-1 变量,若τi(t)=1,表示在t时隙i站停车,反之不停站;m为车站序号;xij(t)为t时隙i站到j站实际乘车离开的旅客数;K为列车开行固定成本,元;Pi为列车在第i站停站成本,元;M为时间价值系数,元/min;C为列车定员人数;Si(t)为t时隙,列车在i站停站时长,min;dij为第i站到j站路程长,km;D为总路程长,km.式(2)中分别表示列车有开行才有停站;列车在终点站结束;若列车在i站不停站,则没有旅客上下车;列车席位利用率;t时隙i站上车的乘客数与车上乘客数总和应小于列车定员数.
在各个时隙,旅客依次来到车站排队乘车,未上车的乘客便会在车站产生排队.根据旅客的平均到达率和服务率,求解乘客平均排队等待时间.如果每个时隙都有未上车旅客,旅客队列一直增加,则会对整个线路产生影响.因此,旅客的排队问题本质上也是运输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定义Qij(t)为整数时隙上离散时间i站到j站排队人数,由旅客到达和离去情况,相邻时隙队列长度变化动态表达式为
式中:aij(t)为t时隙i站到j站新增旅客数;bij(t)为t时隙i站到j站可离开旅客数.如果该时隙有列车发出或停站,xij(t)=min[Qij(t),bij(t)];如果该时隙没有列车发出或停站,则xij(t)=0,因此相邻时隙排队长度进一步可表示为
对于任意两时隙t1和t2,0 ≤t1≤t2,两时隙的排队长度为
对于任意时隙的平均排队长度为
对一个周期而言,某OD 对旅客乘车排队平均长度为
如果t时隙有列车开行或停站,旅客于t时隙之前到达,排队乘坐该车次.根据Little 定理[21],系统排队作为一个生灭过程,等待时间由服务率和到达率决定,而列车开行服务率比较特殊,由开行或停站时一次性乘车离开排队旅客数决定,旅客乘车排队等待时间W可表示为
若某车站列车可以停站H次,则该站发车的某OD 对旅客乘车排队平均等待时间为
引理1:队列长度稳定定理.对于制定的列车开行计划,如果有列车发出或停站的时隙,排队的旅客乘车离开,xij(t)≠0.对于这些时隙,可计算出整个线路未上车的旅客平均队长为
因此,对于每个周期而言,制定的列车开行方案应保证旅客队列长度稳定.
定义3:时隙t时,旅客排队长度的Lyapunov 函数表示为L(t)=
Lyapunov 函数L(t)反映了一个时隙t内队列的排队人数多少,最小化L(t)可使一个时隙客流排队人数趋于0.由于城际列车相邻时隙的决策相互影响,运输网络中的客流排队量不独立存在,前一时隙的客流排队数会影响下一时隙.定义一个时隙t内的Lyapunov 漂移Δt为
Lyapunov 漂移反映了相邻时隙t内的旅客队列的排队变化界限,由于B值固定,当最小化Δt时,即最小化Qij(t)·(aij(t)-xij(t)),则做出的开行决策,使Qij(t)·(aij(t)-xij(t))最小,相邻时隙排队旅客最少.
漂移加罚是一种保证旅客排队队列稳定性的同时,罚函数优化平均时间成本的方法,对列车开行成本和旅客排队数通过罚函数建立Lyapunov 漂移加罚模型.定义一个时隙t内的Lyapunov 漂移加罚ΔV(t)为
式中:V为非负权重系数.
故在漂移加罚中只需优化式(16)即可,开行成本模型转化开行成本与旅客队长协同优化模型为
式(17)的约束为式(2).
证明:在一个周期T内存在
对不等式(18)两边时隙求平均可得
根据式(20)可得
而B+Q(t)·[a(t)-x(t)]-Δt≥0,由于B*值非负,因此可得
式(17)反映了列车开行成本和客流排队特征,在算法求解的过程中,通过调整V值,可在保证网络队列稳定的前提下,使旅客队列长度和开行成本达到一个相对平衡,最终使整个目标最优,得到列车开行的最优方案.
由于转化后的目标函数非凸,拟采用启发式算法求解.和声搜索(Harmony Search,HS)算法是一种新颖智能启发式优化算法,通过不断调整和声库的解变量,使函数值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不断收敛,从而得到最优解.其类似于遗传算法等算法,但更简单,有针对性,收敛速度快、稳健性好,最大缺点是可能会陷入局部最优.因此,拟采用改进的和声搜索(Improved Harmony Search,IHS)算法进行求解,提高其全局寻优能力[21],IHS 算法主要是采用动态的音调调节概率PAR,每次迭代PAR 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gn 为算法当前迭代次数;GERmax为最大迭代次数.
IHS算法流程见图1,具体实现步骤分为5个步骤.
图1 IHS 算法流程图Fig.1 Flowchart of IHS algorithm
步骤1:确定所有参数取值.
步骤2:初始化和声记忆库HMS.由解空间随机生成一个大小为HMCR 的和声库.
步骤3:生成一个新和声.在[0,1]中产生随机数r1,与HMCR 比较.若r1<HMCR,在和声库中随机拿出一组和声,否则在解空间中随机生成一组和声.如果这组和声是从和声库中得到,则以微调带宽BW 来对和声进行调整,每次迭代BW 计算公式为
式中:BWmax、BWmin为最大和最小宽带值.
进而得到一个新和声.
步骤4:更新和声记忆库.根据新和声求得适应度值,如果比初始化的和声库中的值差,则替换掉和声库中那个最差的和声.
步骤5:检查算法是否中止.迭代是否达到最大次数,否则重复步骤3 和步骤4.
成遂渝高铁作为一条分担成渝城市群旅客出行的城际线路,总长274 km,由遂成铁路与遂渝铁路共同组成,线路主要车站及各路段里程如图2 所示.该线路票价为96.5 元,运行时间约为2 h,其票价比成渝高铁城际列车低了近40%,吸引着许多中等收入及以下的旅客出行.根据2021 年成渝客专公司数据,成遂渝高铁平均每天开行20 对城际列车,单向载客量约为12 000 人.以成都到重庆为例,由于其开行车次不多,开行时间间隔较大,车次主要集中上午,存在下午乘车难和旅客排队等待时间较长的问题.因此,本案例对该线路开行方案进行优化.模型和算法主要参数取值见表1.
图2 成遂渝城际列车线路图Fig.2 Route map of Cheng-Sui-Yu intercity high-speed train
表1 参数取值表Tab.1 Parameter values
根据车站城市的GDP、人口总量和联系紧密程度等因素,估算各OD对的客流量占总客流量的比例见表2.
表2 各OD 对客流量比例Tab.2 Percentage of passenger flow in each OD pairs %
假定列车开行方向为成都东到重庆北,分别对应车站编号为1~5,共计10 个OD 对.考虑到人们出行时间和城市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情况,列车开行时间段设为6:30 到21:30,共900 min,180 个时隙.旅客到达服从泊松分布,时间分布呈双向峰型,分别为早高峰7:00-9:00,晚高峰为17:00-19:00.旅客达到由Monte Carlo 法生成模拟泊松流,每5 min获得一个旅客到达数λ,λ为一个整数变量,在时间上处于渐变状态,以成都东—重庆北为例,旅客到达分布如图3 所示.
图3 成都东—重庆北各时隙客流到达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Chengdu east-Chongqi north passenger flow arrival
假定在列车开行时间6:30 之前,各OD 对旅客排队乘车人数都为0.在当前票价下,列车的开行方案主要取决于客流达到分布和旅客排队人数.根据模拟的旅客到达分布,各OD 对的旅客到达数λ作为各OD 对新增旅客数,依次输入模型,采用Matlab 软件进行求解.在计算过程中,初始选取权重系数V=1 求解,经多次计算取较为稳定的最优解数值,以其中一次计算结果为例,同时选取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比IHS 算法,两种算法的效率见图4,由图4 可知IHS 算法收敛速度优于PSO 算法,目标函数结果相差不大,结果可靠.
图4 PSO 算法和IHS 算法效率分析Fig.4 Efficiency analysis of PSO algorithm and IHS algorithm
优化后的开行方案结果为每天开行28 趟车次,较优化前增加8 列,中间停站数也有了一定增加,主要是在非高峰时隙增加了一定车次,旅客出行更加便捷,开行方案见图5.同时,高峰时隙开行车次相对非高峰时隙更为密集,有效地耦合了客流出行需求,能减少旅客排队等待时间.优化后开行方案中有直达列车4 列,所有车站全停列车3 列,其他车次则是停靠3 个或4 个车站,车站2、3、4 停站次数分别为12、16、14 次.
图5 列车开行与停站方案图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train running and stopping plan
优化前高峰时隙旅客排队队列长度较小,大多数高峰时隙旅客排队人数控制100 人以内;多数非高峰时隙旅客队列较长,旅客到达车站不能及时被运走,队列长度一直增加,部分时隙排队人数超过600 人;由于晚间缺少开行列车,选择该线路1 300多名旅客的出行不能得到满足,运输网络不稳定.优化后整个周期列车开行时间间隔比较均衡,平均每个时隙旅客排队人数在200 人以内,保证了旅客平均到达率小于平均服务率,系统队列长度不会无限增加,运输线路保持稳定.开行方案优化前后各时隙旅客排队人数变化情况见图6,优化后各OD 对旅客平均排队人数见表3.结果表明旅客平均排队人数与两城市的客流量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客流量越大,平均排队人数越多.
表3 各OD 旅客平均排队人数Tab.3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ssengers in queue for each OD
图6 优化前后旅客排队人数图Fig.6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in queue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根据式(9)计算得到某OD 对旅客平均等待时间,然后进行累加,得到所有OD 对旅客平均等待时间减少约12.1 min,减少比例为28.3%.
对于权重系数V值对优化目标的影响,V分别取值为1、5、10、20、50、100、200、500,计算列车开行成本和旅客排队长度值,结果如图7 所示.当V逐渐増大时,铁路企业的开行成本权重增加,开行成本逐渐收敛到最优值,排队人数也逐渐逼近到最大值.V取17 时,开行成本和排队人数两者比较均衡;当V>200后,开行成本和旅客排队人数趋于稳定.权重系数V表明在客流到达分布一定的条件下,开行成本存在下界,旅客排队等车人数存在上界,开行成本和旅客等待时间逐渐趋于稳定,与引理2 相符,式(17)可实现开行成本与平均排队长度两者的协同优化.
图7 开行成本、排队人数与权重系数V 关系Fig.7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ration cost,number of people in queue and weighting factor V
针对无须购票的公交化城际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引入Lyapunov 函数控制旅客乘车排队长度,实现旅客排队等待时间和铁路企业开行成本的协同优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相比现行开行方案优化模型,Lyapunov 排队长度变化界限模型可以在保证铁路企业成本的情形下,有效控制旅客的乘车排队长度,减少旅客的排队等待时间,满足旅客快速出行,保证运输线路稳定.
2)铁路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权重系数平衡双方的利益,V值越大则表示越注重铁路企业开行成本,最终实现双方利益的最优.
3)铁路企业已经获得自主定价权利,可以制定不同票价来吸引旅客出行,而票价又会调节客流量大小,未来可以研究“铁路e 卡通”型城际列车定价与开行方案的协同优化,以方便乘客出行和提升铁路企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