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空间改造的整体逻辑与意义

2022-09-28 01:38陈永杰
中国教育网络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校园环境白鹭

文/陈永杰

校园空间环境存在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成为教育变革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参与并支持着教育理念的达成。

从微观层面看,技术环境改造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功能方面的发展演进;物理环境的改造则更关乎师生的体验,其更多是为教育提供了尊重和幸福感的空间载体。白鹭

在校园环境改造中,有这样一个重要且特殊的角色,就是建筑师。他们结合自己对教育的探索与理解,用魔法般的专业服务将一处处校园空间焕然一新。然而校园空间环境存在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成为教育变革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参与并支持着教育理念的达成。为了透过校园环境改造的表象,直达本质,深入了解其底层逻辑及关键要素,我们采访了建筑师白鹭,以期为各大高校在校园环境改造方面提供借鉴。

底层逻辑

《中国教育网络》:在您看来,校园环境改造的内容有哪些?主要意义是什么?

白鹭:校园环境改造这个概念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形而上地说,指校园文化气质、办学理念等人文环境的范畴;形而下地讲,是信息化设备与技术环境、空间景观设施的物理环境。两者密切关联,且互为因果。

谈及校园环境改造的意义:宏观角度是能够有效服务于学校乃至国家的人才培养理念。换言之,如果培养独立思考、独立人格,创新型开拓性特质,即适应未来世界并为其不断注入活力的人才,那么我们的校园应该跟我们的课程一样,非常开放、丰富、多元且充满活力,能够支持个性成长、尊重差异、鼓励创新。反之,如果需要考虑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能发挥体制优势的人才体系,那么标准化的场景和传授式的教学模式占比就会更高也更合理。这与我们教育鼓励的方向密切相关。

从微观层面看,技术环境改造本质上是教育信息化功能方面的发展演进;物理环境的改造则更关乎师生的体验,其更多是为教育提供了尊重和幸福感的空间载体。

《中国教育网络》:近期,校园环境改造的热潮席卷各大高校,请谈一谈您是如何看待校园环境改造的?

白鹭:客观来讲,一方面,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建筑都已超过20~30 年甚至更久,其本身装修环境与家具早已到了需要再次翻新的阶段;另一方面,教育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政策,这成为推动全国学校开启校园改造热潮的核心力量。

其实,任何行动的背后都有一个底层逻辑和目的,关于国内校园环境改造的大潮,从现象上看都是在做相似的工作,但由于发起或组织者的认知与目标不同,结果也会千差万别。

国内大部分高校在校园环境改造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国家相关政策一出,各级院校纷纷做出响应,而这也分化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改造思路:

一种是“行政化+形式”响应号召,组织IT设备上系统平台完成指标任务(这很像学校的学生为了学分和检查完成作业)。这一思路引导下往往会形成军备竞赛式的形式主义,表面上看投入了大量资金,也上了很多设备与系统,但并未考虑一线教师对复杂技术与设备的学习能力与适应程度,造成在实际教学中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部分很有限。

另一种是学校从全局角度清晰看到技术进步为教育变革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思考的起点不是单一的技术与设备,而是围绕数字化建设去建立的一整套相互关联、相互支持的全新体系。包括教师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能力、设备与系统的兼容性与扩容弹性、教务对教学的管理要求、空间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对师生的激励与引导等因素,全面支持提升教学生产力的技术环境与空间环境的统筹与安排。

后者的改造兼顾了技术环境与空间环境的协同,短期与长期价值的权衡,从根本上提高了师生在教学与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良性互动,必然在中长期的时间内稳定发挥价值。

构思设计与难点分析

《中国教育网络》:从您的职业视角,在接到一个改造项目时,您是如何进行构思设计的?一般主要关注哪些方面?能否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白鹭:作为专业的设计咨询团队,我们一直寻求在项目里贡献整体性价值。一方面是前期定位阶段的深入参与;另一方面则是全过程的管理和把控,让项目成果最大限度地接近学校最初的定位与期待。

因此,当我们接到项目时,重点关心的是项目定位、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对计划建设项目的整体期待,这些都是构思设计的起点。余下的更多是技术层面的部分,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策略得当,就是一劳永逸的执行过程了。

以复旦大学北区食堂的改建为例,学校在项目定位上有着非常高的理念创新要求。在复旦大学北区食堂从V2.0~V3.0进化的创新项目中,我们对空间进行了分区、分时的利用与管理,创造了服务于校园各级餐饮、聚会、研究、学习、展示、活动的校园综合服务空间,比如浪漫舒适的阳光中庭、闹中取静的交流空间、绿意盎然的窗前静角、简约现代的烹饪西厨等。期间,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协同合作,是促成项目落地的核心因素。

《中国教育网络》:您在之前的校园环境改造项目中经常会遇到哪些棘手的问题?您是如何去克服或应对的?

白鹭:从根本上讲,不光是校园环境改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所有的问题或分歧都源于人们的认知差异。认知差异在校园环境改造上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责任主体的管理安排

大家都清楚,目前校园环境改造的核心是数字化建设,以信息化升级为核心的项目占大多数,但实际建设中除了信息化部分,或多或少也会涉及装修改造和家具更新。很多学校依然将这三部分工作分别交给信息技术中心、基建和后勤这三个部门负责,这就导致在执行阶段会产生大量的沟通成本,出现信息误解、遗漏等现象。

任何项目都是复杂程度不同的有机体,系统性的设计规划与无缝衔接的整体配合至关重要,需要一个中枢来统筹,才能将最初的目标与最终的成果形成价值统一的闭环,而不至于南辕北辙。

2.信任并支持专业

项目运行中,我们遇到最棘手的问题便是对接部门过多、过细地参与工作指导,使得设计团队无所适从,导致项目在犹豫、纠结、反复中陷入决策瘫痪。对于此,领导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校园环境改造过程中,领导者的专业智慧与能力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把控好项目方向,控制好资金与成果的平衡关系;第二,选择与目标匹配的优质资源,即专业团队,确立分工与配合原则;第三,充分信任、支持并激励专业团队高效高质地发挥价值推进工作。

多年以来,我们接触的项目很多,但能实际落地的却很少。当前已成功落地的项目,无一不是业主在上述三个方面的卓越能力所达成的结果。

尤其是这种尊重并信任专业的行事方式,使得各方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敬业精神得以在项目中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完成学校在项目之初所设定的目标与任务。

实践要素

《中国教育网络》:您认为,进行校园环境改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应从何抓起?

白鹭:如果单纯从宽泛的空间改造层面来讲,我认为最重要的条件是清楚建设目标。比如由于环境老旧,需配合IT升级做一次翻新;再如一个试点区域,要在教育理念层面呈现全新的面貌,由此带给师生与传统教育环境迥然不同的积极体验等等。最初的目标决定最终的成果,只有目标清晰才不至于在过程中反复摇摆。

第二个必要条件是资金是否落实。实际操作中,如果前期规划清楚,根据项目的定位与目标,形成设计任务,让设计团队把这些计划反映在设计文件里,进而将资金预算做到位,这样也有助于后期项目顺利开展。而要做好项目规划,绕不开的一环便是项目前期的整体咨询。

项目咨询是抓手,也是项目开展的开关键。比如,对于一个新项目,怎样权衡各因素的条件、筹划资金实现投资价值最大化,往往需要与专业团队共同开展深度研究与探讨。我们前期的主要工作就是将项目目标和费用匹配起来,综合评估,给出合理方案,规避后期风险,帮助项目顺利开展和推进。然而,当前很多学校还是会忽略项目前期咨询工作这一关键环节。

《中国教育网络》:面临校园环境改造,或者学习空间建设,您认为学校确立总体思路时,应该考虑哪些要素?

白鹭:1.理念是起点 。办学理念与教学改革的思考决定了学校如何去改建或建设。理念层面会更多地考虑人的要素,比如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体验等。

2.目标是核心。建设目标层面考虑更多的因素是项目特点、重点、建设标准以及对内对外的功能或形象等。

3.资金是基础。资金与项目要求的匹配度决定着能否顺利完成目标。很多情况下,项目资金的投入与分布原则非常重要。如何实现投入价值最大化是个复杂而专业的课题。这也是我曾多年在地产行业里权衡价值创造与成本控制的关系中获得的宝贵经验。

4.工作对象。目前,人们熟悉的三个板块包括IT设备与平台技术系统、空间装修和家具配置及其他辅助因素。其中,根据定位不同,辅助因素或多或少可能会有文化建设、绿化、指示系统等。

5.资源筛选。改建过程涉及很多外部资源的参与,我认为能够筛选出优质的专业团队与服务对项目的整个过程都将发挥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

6.管理模式。项目管理是项目从起点到终点贯穿始终的过程,而且影响项目最终完成度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过程管理。所以,在校园环境改造中采取何种管理模式,也是需要去着重思考的一个要素。

复旦大学北区食堂

展望未来

《中国教育网络》:当前,很多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校园环境改造,您对这些建设中的高校有哪些建议?

白鹭:第一,清楚定位与目标。我认为学校发起改造计划的第一步是思考定位与目标,这些定位与目标需要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甚至与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理念联系起来。

第二,规范管理模式。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而言,好的学校在执行层面都需要有一个核心的主责部门对项目成果负责,其他职能部门为辅助和支持的角色。这种管理模式下,会大幅度提高改造效率、节约成本并提升成果质量。

第三,充分信任并支持专业。审美没有标准,尤其当众多部门聚焦于一个项目时,为了防止决策瘫痪,主责部门及其他职能部门需要充分信任所选团队的专业能力。

以上三个根源性问题如果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剩下的其他任何现象级问题终将迎刃而解,所谓“路线是纲,纲举目张 ”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教育网络》:请谈一谈您对校园环境改造的未来发展都有哪些期许和展望?

白鹭:谈及期许和展望,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本质原因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背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是以市场经济和适应社会竞争为基础的,其私立学校数量众多且尤为活跃,学校知名度与教育水平的评价与就业率密切相关,学校的经费来源以学费和校友捐赠为主;在自由经济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良性循环。相比而言,由于我们具体的国情与制度差异,绝大部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教育理念与人才计划大致趋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学校教学创新的空间和动力。

基于这样的背景,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现实,我们需要选择更优的路径寻求强国梦背后的教育变革与探索。因此,我们可以理性地接受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和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节奏和角色参与贡献。我们始终聚焦于那些有创新有特色也能为行业带来启发的实施性项目,让师生感受到环境的尊重与教育的温度。

至于对未来的期许,我希望我们的大学校园能够吸引更多国内外学子来这里读书和成长,希望校园的美好能够承载他们最美丽的年华。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校园环境白鹭
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的职业教育网络培训管理研究
白鹭于飞
白鹭
迎接新学期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谈寄宿制高中学生的管理策略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环境与人文建设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