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浩,吴义全,赵丽娜,陈 莉,熊 琳
(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a.交通信息工程学院;b.学生处,云南 昆明 650500;2.上海同济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433)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自主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或由教师指定不同的专题,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查找资料、获取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1]。研究性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索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在科学态度、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全方位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2]。高职院校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实践能力,同时也突出了职业教育的应用型特点[3]。
目前高职学生大都是在教师的传递式教学下进行学习并开展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没有清晰的规划,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不满意。基于此,若要学生取得明显的进步,就必须进行学法指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改进,将原来的教师是课内“主体”改变为在课堂上教师作为“辅助”,起到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和鼓励学生的作用,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建议或提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完成学习过程的记录与评估。调查研究表明:部分学生自身其实也在积极探索着,努力寻求致使学习满意度不高的原因,这一点恰好是研究性学习最为可贵之处,因为研究性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入研究性学习模式,目前存在的学生对学习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FC),通常也称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通过重组课堂内外的时间来将学习所有权从教师端转移至学生端的一种学习模式[5]。通俗讲就是学生按照课程进度自主在课前预习教学视频,通过在线测试与讨论发现问题,在课堂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从而达到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动态交互教学。2007年,美国的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为帮助大量因缺课而落下成绩的学生跟上课程学习进度,精心录制了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供学生学习[6],这被认为是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首次应用。可以看出,翻转课堂实质上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实质上也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和学习的一种思维模式。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往往都以教师为中心,同时,不可避免地,因为一些优秀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更加活跃,所以教师与这些学生的交流相比其他学生会更加频繁更加充分,而其他学生则只能被动倾听教师和优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很显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不太公平的,他们在课堂上分享交流的机会是不均等的。同时从另一方面来说,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对于学什么、怎么学、何时学都是没有自主权的,一切都是听从教师安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安排。而翻转课堂的引入则改变了这种局面,让学生与学习成为课堂的中心,课堂中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随时得到教师的帮助,并和教师有充分交流的机会,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实质上,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会更多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7]。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习不只是对知识的学习,在课前自主学习及课堂学习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翻转课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创新素养与创造思维能力。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做中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由行动而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这与翻转课堂强调的学习活动直接从“创造”开始理念一致。
本研究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级中德项目班级的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共5个班级,学生人数190人,其中男生122人,女生68人,学生均为信息技术类专业。问卷调查随机从每个班中抽取20人进行,5个班共回收100份问卷调查表。
通过在第二课堂实施读书分享(翻转课堂),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采取小组合作研究的模式进行,每组五六人组成学习小组。具体操作方法为:中德项目班级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 160 min 的读书分享(翻转课堂),读书分享从新生入学的开课周开始,连续进行16周。每班按照学生人数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开展实践活动的班级为例进行阐述。
1)选取分享书目。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分享书目,所分享的书目主要分为人文社科类和专业类,人文社科所选书目为《人类简史》(中信出版集团)、《未来简史》(中信出版集团)、《麦肯锡意识》(机械工业出版社)、《腾讯传》(浙江大学出版社)、《魔鬼经济学》(中信出版集团)等。专业类书籍如:《数据化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MySQL必知必会》(人民邮电出版社)、《数据挖掘与数据化运营实战:思路、方法、技巧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分享书目共计37本。
2)对读书分享的要求。对每个分享小组的具体要求以“ORID”为原则,分别指:Objective客观、事实;Reflective反应、感受;Interpretive启发、反思;Decisional决定、行动。教师以此要求为基础制作评分表,评分表还包括思维导图及多媒体技术应用、展示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水平和答辩情况等,由参与分享的其他小组为分享小组评分。
3)分享小组制作思维导图和分享演讲用PPT。分享小组于本组分享时间前两周内完成所选图书的阅读,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并由组长将每位小组成员的阅读心得汇总后,结合小组成员特长,合理分工绘制分享图书的思维导图、结合搜集的音频、视频、图书等素材,以及编写的文字等,制作PPT。
4)提前演练。所有工作准备就位后,小组预演,进行团队磨合,提高团队的默契度。
5)选定支持小组。支持小组由几个学习小组轮流担任,主要工作是负责给进行分享的小组进行拍照、记录、评分计算和活动前准备以及活动后整理等,不参与提问和评分。
6)课堂中分享。课堂分享环节由教师把握整体流程和进度,同时在分享小组分享完所阅读书籍后引导和启发学生提问。在学生提问、辩论偏题时,教师及时干预将讨论拉回正题。另外教师组织参与小组对分享小组进行评分,并分别阐述评分理由,支持小组计算评分成绩并报教师。最后,教师对本次课堂进行教学总结,宣布评分结果,对分享小组和参与小组的学生表现情况进行点评。
7)教学反馈。每次翻转课堂(读书分享)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完成评分表分数录入。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6个方面:第一部分是调查学生的“思考力”,包括认识(记忆)能力,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第二部分是调查学生的“学习力”,包括快速阅读与检索的阅读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洞察能力、小组式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使用工具(网络、思维导图、办公软件等)动手操作能力;第三部分是调查学生的“数字力”,即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了解和实践技能;第四部分是调查学生的“表达力”,包括学生读书分享、演讲比赛的演讲能力,撰写报告总结、心得体会的写作能力,以及小组式团队合作的协作能力;第五部分是调查学生的“领导力”,包括组内组间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等;第六部分是调查学生的“自控力”,包括时间管理、情绪和言语控制能力,目标制定与实现能力等。问卷调查表对入学前和经过至少2学期读书分享(翻转课堂)锻炼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6个部分的能力(简称“6个力”)共设置50项指标,每个指标评分范围为0~9分,通过分值对能力进行量化,分值越大代表能力越强,受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同时为了对比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锻炼(以下简称“实践组”)与没接受过锻炼(以下简称“未实践组”)的学生“6个力”能力差异,我们随机在同等层次的信息类专业中选取5个非中德项目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班级发放20份问卷调查表随机抽取学生填写,共回收100份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处理使用Microsoft®Excel®2016软件。
本研究将学生能力进行量化处理后对比分析,学生个人的能力改变(增长率)计算方式为:(填写问卷调查阶段个人能力值-入校前能力值)/入校前能力值×100%。通过图1可以看出,实践组各个班级的能力平均增长率均高于未实践组,而且实践组中增长率最高的2个班级的能力平均增长率是未实践组的1.6~2.7倍。
图1 实践组与未实践组能力平均增长率对比Fig.1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the ability of the practice group and the non-practice group
因为问卷调查结果往往受到主观意愿影响较大,我们根据学生的能力增长率划分区间,分别归属于不同的能力变化,即将增长率小于20%认定为没有提高,增长率介于20%~50%之间认定为有一点提高,增长率介于50%~100%之间认定为提高较明显,当增长率>100%时,则认定为提高非常明显,学生成长很大。通过表1可以看出,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训练后,受调查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提升较明显及以上的学生占了74%;而未进行读书分享(翻转课堂)的学生有11%认为自己入校以来能力方面没有提升,认为自己有一点提升的学生占了将近一半,约47%;认为自己通过个人努力能力有明显提升的占42%,但是远少于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锻炼的学生人数。
表1 实践组与未实践组能力变化的人数比较
对实践组和未实践组学生问卷调查的“6个力”进行量化分析,从图2可以看出,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锻炼后,实践组学生在“6个力”,即思考力、学习力、数字力、表达力、领导力和自控力等方面的能力增长率均高于未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的学生。并且在数字力方面,实践组学生的能力增长相比其他5个力更明显,实践组数字力增长率是未实践组的3倍,其他几个力的增长率也是未实践组的1.4~2.2倍。
图2 实践组与未实践组“6个力”增长率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the growth rate of the “six abilities” between the practice group and the non-practice group
整体而言,学生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锻炼后,与未经过锻炼的学生相比,能力明显提升;同时可以看到,实践组所有学生的能力均有一定程度提升。我们也可以推测,学生个人能力提高对整个班级的建设也是有促进作用的。在做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的班级中,我们所随机调查的100名学生,其个人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能力提升明显的学生占大多数。在读书分享(翻转课堂)的实施中,学生以个人和小组成员的身份进行课前学习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在通过自学基础内容实现个体构建后,再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小组汇报分享,同时以小组集体学习的方式进行疑难问题解答[8],无形之中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均能得到提升,小组和团队的带动,也能促进组内每位小组成员的能力提升,对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不难看出,翻转课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1]。
未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锻炼的学生虽然入校后通过其他途径的学习和活动,大多在个人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能力提升明显的学生占比较少,在本次调查中,只有4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提升明显。而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锻炼后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提升的占74%,是未经过训练的1.8倍。
在对“6个力”能力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到数字力的提升相比其他“5个力”的提升更明显,实践组大约是未实践组的3倍,推测这可能跟实践对象的专业相关——本研究对象均为信息类专业学生,在进行读书分享(翻转课堂)时,对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运用更多;同时读书分享的书目也与专业相关,增强了学生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方面知识的了解,结合专业课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更紧密。在学习力和表达力这两方面,实践组能力提升分别是未实践组的2.2倍和1.9倍,经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台上演讲表达能力均明显提升,这也说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引入确实能增强学生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式学习方式对于学生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当然,通过读书分享(翻转课堂)的锻炼,学生的思考力、领导力和自控力与未实践组相比也提升明显,能力提升大约1.4~1.6倍,这也表明在小组式学习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均能有很大提升。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服务系统需要健全。依据翻转课堂建设要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多媒体网络技术及智能教学设备的支持,但目前在很多高校中这是分属于不同部门管理的,多媒体技术的差异、部门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转课堂的开展进度和质量。2)翻转课堂的适用条件有限制。翻转课堂强调的是学生课前发现问题与课堂中知识内化吸收,对于偏重理论的学科而言,特别是对自学要求较高的课程,翻转课堂并不适合。3)课程重构困难。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可以利用网络整合教学资源,增加知识的汲取量,但若能立足传统成熟的课程框架,将知识和问题重构于翻转课堂,可以更好地推进翻转课堂的快速发展。
对于如何更好地在高职院校推广翻转课堂,我们有如下建议:1)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翻转,因此翻转的教学内容需要经过反复实践,另外,翻转的知识点适宜做成微课、微视频等新媒体内容,对于翻转课堂,新媒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2)利用好现有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半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更有利于增加师生交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好学校现有的环境条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巧妙设计,使课堂“活”起来。3)多种课程融合学习,搭建课外拓展平台,提升专业能力。实现个性化指导,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分门别类设计学习任务。
通过在第二课堂实施读书分享(翻转课堂),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主动探究和学习未知事物,实现了由简单的学习知识过程向自主探索、小组探索讨论进而主观能动发现科学真理的认知过程的转变。对于高职高专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最主要任务。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认识,是新课程观、教育观和知识观,在课程教学中推行研究性学习是我们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尝试。翻转课堂作为实施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手段,带来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维的重构。虽然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较大冲击,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是互为补充的,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替代传统课堂[9]。本研究在“第二课堂”中实施读书分享(翻转课堂),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将“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相互融合,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模式,实现五育并举,保证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