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霞,张铭铄,杨 色,牛 梅,杨永珍
(1.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山西浙大新材料与化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32;3.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24)
碳纳米材料作为阻燃聚合物材料的一大分支,目前已被广泛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富勒烯(C60)、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O)、石墨(EG)、炭黑(CB)及其他的碳材料,如氮化碳(g-C3N4)、碳气凝胶(CA)等。碳纳米材料因结构的不同,最终对聚合物的阻燃机制也呈现不同。C60主要是基于捕获自由基的气相阻燃机理,据报道1 个C60分子可捕捉至少34 个自由基,在阻燃聚丙烯方面效应明显[1];CNTs 主要是通过形成网络状炭层结构使材料在燃烧时呈现“类固体”行为,抑制聚合物分子链的热运动、提高黏度,阻止可燃性气体的逸出,起隔热隔氧的作用,降低聚合物燃烧产生的热释放速率[2,3];GO因具有层状结构与高的长径比,发挥物理阻隔,阻碍能量、质量传递效应,且具备自由基捕获能力[4,5];EG 除了优异的物理阻隔效应,加热时EG 发生大体积膨胀,同时释放不燃气体;CB 在阻燃聚合物方面主要为物理阻隔效应[6]。通过对比发现,碳纳米材料在阻燃聚合物方面的共同之处在于:在很低的添加量(小于5%)下,通过形成保护状炭层发挥物理阻隔效应,从而延缓或抑制聚合物的分解,最终增加其残炭量,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危害。
碳点(CDs)作为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同时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生物应用、荧光传感器等多方面,但在阻燃聚合物方面的报道较少,而近期关于CDs 阻燃的报道开始涌现,比如,Khose 等[7]首次证实对石墨烯CDs 进行功能改性引入含磷官能团实现CDs 基透明复合阻燃剂的制备;Alongi 等[8]报道了纤维素基氧化石墨烯CDs 与线性聚酰胺协同阻燃棉织物的作用;王锐课题组报道了明胶基CDs 阻燃聚PET 的研究[9],这些研究结果均表明,CDs 在阻燃聚合物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且所报道的CDs 因其结构、组成元素不同呈现出的阻燃特性不一。
基于此,在前期关于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改性研究的基础上[10],本文报道了一种同时含N 和Si 的2 种阻燃元素的新型CDs 在PET 阻燃改性方面的研究,通过对其结构与阻燃性能进行分析,初步推断其阻燃机制。
PET 切片:工业级,天津石化总公司;柠檬酸、乙二醇(EG)、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乙二醇(EG)、醋酸锌(Zn(Ac)2)、磷酸三甲酯(TMP)、三氧化二锑(Sb2O3):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光复科技有限公司;硅烷偶联剂(KH-792):江苏晨光有限公司;实验中所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高压釜:SZCL-2 型,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有限公司;微型注塑机:52-80ONB-A 型,宁波塑料机械总厂;平板硫化机:YT-LH20D 型,东莞市仪通检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极限氧指数仪: M606 型,青岛山纺仪器有限公司;垂直法阻燃性能测试仪:M601 型,青岛山纺仪器有限公司;锥形量热仪: FTT-0007 型,英国FTT 公司。
1.2.1 CDs 的制备: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CDs[11]。称取柠檬酸1.057 g,量取KH-792 21.8 mL,加入盛有40 mL 去离子水的烧杯中,搅拌溶解;然后将溶液倒入高压反应釜内衬中,在200 ℃反应6 h,冷却至室温;常温透析3 h,透析3 次,冷冻干燥,得到淡黄色粉末状的CDs 材料。
1.2.2 CDs/PET 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CDs/PET 预聚物。取适量EG,将CDs 加入EG 中并在磁力搅拌机下充分混合20 min,再超声分散30 min;然后加入适量DMT,经过升温预熔后,开动搅拌并加入酯交换催化剂醋酸锌, 加热逐渐升温到180 ℃并控制分馏柱顶甲醇馏出温度, 当馏出甲醇量为理论量的95%左右时,酯交换反应完成;然后滴加稳定剂TMP、加入缩聚催化剂Sb2O3;随温度升高,脱除过量的EG;当温度升至约240 ℃时,出料为对苯二甲酸双β-羟乙酯/CDs;继续升温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缩聚反应得到CDs/PET 预聚物,继而采用硫化机及微型注塑机与PET 粉末熔融混合制备CDs/PET 复合材料,其中CDs 的质量分数为1%,2%,3%和4%,将CDs/PET 复合材料注塑成燃烧测试用的标准试样。CDs/PET 复合材料的配方如Tab.1。
Tab. 1 Formulation of CDs/PET composite materials
Tab. 2 Limiting oxygen index (LOI) of CDs/PET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Ds
Tab. 3 Vertical combustion test parameters of CDs/PET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Ds
1.3.1 高分辨透射电镜(TEM)分析:将CDs 粉末分别充分分散于乙醇溶剂中,用一次性吸管吸取滴涂在微栅上,室温干燥得测试样品。采用JEOL JEM 2100 型透射电子显微镜,加速电压为200 kV,观察样品结构。
1.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采用KBr 压片法,在FT-IR1730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上对CDs 粉末及CDs/PET 复合材料燃烧后的残炭成分进行测试。扫描范围450~4000 cm-1,分辨率4 cm-1。
1.3.3 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在美国赛默飞世尔ESCALAB 250XiXPS 探针上进行测试,使用Al Kα(1486.6 eV)为X 射线源。
1.3.4 锥形量热分析仪(CONE):将样品尺寸为100 mm×100 mm×3 mm 的PET 复合材料置于FTT-0007型锥形量热仪的热辐照炉下,依据ISO5660-1:2002标准进行测试。设定辐照强度为50 kW/m2,设定样品上表面与热辐照炉中心的间距为25 mm,测试3组数据取平均值。
1.3.5 极限氧指数仪(LOI)测试:样品尺寸为130 mm×6.5 mm×3 mm 的PET 复合材料,在极限氧指数仪中,按照GB2406-93 进行测试,测试5 组数据取平均值。
1.3.6 垂直燃烧仪(UL-94)测试:样品尺寸为125 mm×12.5 mm×3.2 mm 的PET 复合材料,在垂直燃烧仪中,按照GB2408-2008 进行测试,测试5 组数据取平均值。
1.3.7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取微量CDs/PET 燃烧后的残炭物置于导电胶上,喷金处理,利用JSM-6700F 型场发射扫描电镜进行观察,加速电压10 kV,得到SEM 图像。
Fig.1 所示为CDs 的TEM 图、XPS 元素全图谱与FT-IR 光谱图。由Fig.1(a)可知,CDs 的粒径均小于10 nm,根据CDs 的XPS 分析可知,除了H 元素,其仍包含C,O,N 和S 等4 种元素,这4 种元素的含量分别占47.34%,35.20%,10.46%和7.00%,进一步结合CDs 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3223 cm-1的吸收峰为—OH 的伸缩振动,位于1442 cm-1的吸收带为—COOH 的伸缩振动峰,1735 cm-1的峰为—CONH 的伸缩振动,3057 cm-1的特征峰为—NH2的伸缩振动,1070 cm-1为Si—O 对称伸缩振动峰,说明CDs 表面含有—OH,—COOH,—-NH2和—SiOH 等官能团。
Fig.1 (a)TEM image, (b)XPS wide scan survey and FT-IR spectrum (c) of CDs
Tab.2 为CDs 不同添加量的CDs/PET 复合材料LOI 测试所测得的极限氧指数。在LOI 测试中发现,CDs/PET 与笔者课题组之前报道的CMSs/PET 的燃烧现象[12]很相似。样条在燃烧时在其端头所形成的炭层呈湍流状结构,具有一定的阻隔热氧效应,该炭层加速了PET 的熔体流动,使得材料从燃烧区以熔滴流走,带走热量,快速降低了燃烧区热量与燃料的供应,不利于其持续燃烧的进行;且发现随着CDs 添加量的增加,CDs/PET 的LOI 值明显提升,当CDs 质量分数为4%时,CDs/PET 复合材料的LOI值达到29.4%,达到难燃级别,这一结果说明CDs 使得PET 的难燃程度增加。
与LOI 测试相比,垂直燃烧测试代表在不同燃烧方向材料的阻燃性能,Tab.3 为不同添加量比例的CDs/PET 复合材料的UL-94 测试结果。纯PET 在燃烧过程中续燃时间长达85.5 s,且产生的熔滴是带火焰的大滴落,能引起脱脂棉的燃烧。相比之下,CDs 的添加明显缩短了PET 在垂直方向的燃烧时间(Tf),随着CDs 添加量的不断增加,Tf不断减小,在CDs 质量分数为4%时,CDs/PET 的Tf由85.5 s 缩短到15.1 s 左右,产生的熔滴呈湍流状的小滴落,但仍然会引起脱脂棉燃烧。
热危害与烟危害是聚合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两大危害,Tab.4 为CDs/PET 复合材料燃烧产生的主要热参数。Fig.2 为不同比例CDs/PET 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用CONE 仪测得的总释放热(THR)和释放热速率(HRR)曲线。由Fig.2 和Tab.4 可知,随着CDs 所占比例的增加,CDs/PET 复合材料燃烧时热释放速率峰值(pk-HRR)和THR 值均呈下降的趋势,因此,当CDs 所占比例为4%时,PET 复合材料的pk-HRR 值 由513.2 kW/m2下 降 为433.7 kW/m2;THR值由71.9 MJ/m2下降为54.0 MJ/m2,相比于纯PET 降低了24.9%;此外平均有效燃烧热(MEHC)也降低,MEHC 最低值为17.4 MJ/kg,与纯PET 相比降低了24.3%,说明PET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可燃挥发成分减少。以上数据均表明,CDs 的添加减少了PET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危害,发挥了一定的热屏障效应。
Fig.2 THR and HRR curves of CDs/PET composites during combustion
Tab. 4 Main thermal parameters of CDs/PET composite combustion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Ds
Fig.3 为CDs/PET 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测得的生烟速率(SPR)和总产烟量(TSP)曲线。由Fig.3 及Tab.4 可知,随着CDs/PET 复合材料中CDs 含量的增加,生烟速率明显下降,且TSP 值不断降低。当CDs质量分数为4%时,CDs/PET 的TSP 值由14.7 m2下降为11.7 m2;而烟是固体微粒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可见悬浮体,主要是由高聚物不完全燃烧或者升华产生的,这表明CDs 能促进抑制PET 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挥发性小分子物质的产生(相关报道中已提出CDs 具有自由基捕获的能力[13,14])。因此,CDs 的添加对PET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Fig.3 SPR and TSP curves of CDs/PET composites during combustion
聚合物燃烧后的炭层数量、结构及物理化学成分不仅是影响其阻隔热量的3 个重要因素,且能从侧面反映出阻燃剂在聚合物燃烧过程中所发挥的效应与作用,因此,本部分对CDs/PET 燃烧后的残炭结构进行分析。
2.5.1 残炭量分析:Tab.5 为所测得的CDs/PET 复合材料燃烧后的残炭量(RML)。由Tab.5 可知,纯PET在燃烧后的残炭量为11.80%,随着CDs 添加量的增加,CDs/PET 复合材料的残炭值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在CDs 质量分数为4%时,CDs/PET 的残炭量达到21.3%,相比纯PET 增加了80.5%。这表明CDs 的添加增加了PET 燃烧后的残炭量,降低了PET 的质量损失速率,即PET 基体被燃烧分解的总量减少,因此,CDs 在CDs/PET 复合材料燃烧过程中发挥了催化成炭的作用,推测其原因在于CDs 的添加增加了PET 聚合物链段之间的交联点[15],使得最终PET 燃烧形成的交联炭层增加,则燃烧后期炭层隔绝热量的能力增强。
Tab. 5 Char residue amount(RML)of CDs/PET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Ds
Tab. 6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flame-retardant modes for CDs/PET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CDs
2.5.2 残炭形貌分析:通过分析聚合物燃烧后的炭层微观形貌结构,能推断其燃烧后期炭层的热隔绝效应。Fig.4 所示为纯PET、CDs/PET 复合材料在CONE 测试后燃烧形成炭层的SEM 图。从炭层的形貌及致密性角度分析,纯PET 燃烧后形成的炭层(a)是由许多碎薄片堆积而成,且出现大量的孔洞及大面积缺失,呈疏松状结构,而这种炭层对传热及传质几乎不起阻挡作用。在Fig.4 (b) 中,CDs/PET 燃烧形成的炭层的致密性相对提高,且出现少量的小孔洞,形成阻隔保护层,可作为传热及传质屏障,阻止内层聚合物的进一步裂解,从而降低HRR 与THR 值。
Fig.4 SEM images of char residue of (a)PET and (b)CDs/PET composite after combustion
2.5.3 残炭成分分析:Fig.5 为CDs/PET 复合材料燃烧后残炭的红外光谱图。纯PET 残炭成分在波 数3427 cm-1,2926 cm-1,2858 cm-1,1651 cm-1,1398 cm-1及1085 cm-1处出现的特征峰分别对应为—OH、—CH3、—CH2、羰基(—C=O)、酯类(—C(O) —C)及酮类(C—O—C)的伸缩振动[16],638 cm-1处出现苯环上C—H 较强的变形振动峰,且在1525 cm-1处的吸收峰较弱,是由苯环上含有的侧基发生裂解引起的;相比之下,CDs/PET 在658 cm-1处的吸收峰较弱,在1085 cm-1C—O—C 吸收峰较强,这说明残炭结构中含有较多的苯环结构,CDs 具有催化形成交联炭的作用[17],进一步验证了CDs/PET 材料燃烧形成芳香环组成的炭层,从而阻止了PET 的进一步裂解与燃烧。
Fig.5 FT-IR spectra of char residue of PET and CDs/PET composite after combustion
结合LOI 及CONE 测试结果推测,通过量化计算物理阻隔、火焰熄灭及催化成炭3 种阻燃效应,估算CDs 在凝聚相与气相中的阻燃作用,进而推测CDs/PET 具体的阻燃作用模式。根据式(1)、式(2)及式(3)[18]对CDs/PET 复合材料的阻燃模式进行量化计算,其结果列于Tab.6 中。
式中:EBarrier,EFlameinhibition与Echarring——分别指阻隔效应、抑制火焰效应与催化成炭效应;FRPET——阻燃PET 复合材料。
根据Tab.6 中不同含量的CDs 阻燃PET 的模式发现,CDs 阻燃PET 的模式为物理阻隔、抑制火焰、与催化成炭等3 种效应的叠加。随着CDs 含量的增加,其三方面的效应都呈增强的趋势,在CDs 质量分数为4%时,CDs 阻燃PET 的模式主要为36.5%物理阻隔+24.3%抑制火焰+10.8%催化成炭效应,说明CDs 阻燃PET 主要是通过形成一道隔热屏障、减少可燃挥发组分的释放使得火焰提前熄灭、降低PET的质量损失速率的作用发挥阻燃效应。
本文初步研究了新型碳点CDs 对PET 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发现当CDs 质量分数为4%时,CDs/PET 复合材料的LOI 值高达29.4%,难燃程度增加;且热释放速率峰值、总热释放量、平均有效燃烧热均明显降低,总产烟量及生烟速率下降,由此可知,CDs 的添加能明显改善PET 材料的热危害与烟危害;通过分析得出CDs 在PET 燃烧过程中主要作用模式在于通过形成一道隔热屏障、减少可燃挥发组分的释放使得火焰提前熄灭、降低PET 的质量损失速率等作用,发挥了36.5%物理阻隔+24.3%抑制火焰+10.8%催化成炭的阻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