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微种植体支抗对错畸形患者口腔结构及IL-6、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

2022-09-26 11:32高丽君刘航段少宇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矫治器种植体畸形

高丽君 刘航 段少宇

在临床诊疗中,由于牙齿排列不齐而导致的面部畸形、颌骨大小形态异常等被称为错畸形,是一种严重影响面部美观的口腔科疾病,通常由于牙周病、外伤等原因导致[1]。错畸形临床常用口腔正畸,传统的方法是口外矫治器,但结构复杂,舒适度差,且不美观,部分患者矫治效果不佳[2]。近年来微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且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3-4]。为了观察该种治疗方案对此类疾病患者口腔结构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水平,进行了以下研究与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1月-2021年1月,选取150例于北京电力医院就诊的错畸形患者,男87例,女63例;年龄18~35岁,平均(22.47±4.33)岁;前牙覆盖 2~8 mm,平均(4.93±0.94)mm。纳入标准:(1)经X线片确诊为错畸形;(2)无牙齿缺失。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牙齿畸形、严重口腔疾病;(2)有严重牙周疾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正畸治疗。拔牙后将直丝弓托槽矫治器直接黏接,牵引力 150 g,每日佩戴 12~14 h。

观察组给予正畸微种植体支抗治疗。患者均实施局麻处理,在此状态下,拔掉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为患者佩戴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得牙列保持排齐状态,此时植入微种植体支抗(宁波慈北医疗器械公司),拍摄口腔影像,经过相关的影像图像对比后,最终确定植入位置。在植入后,若患者有较为明显的不适感,则需对其实施内收力100 g的颌内牵引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每月1次定期加力。

两组均以1年为观察期,观察患者各项指标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口腔结构和炎症反应的差异。(1)口腔结构。两组治疗前后均利用X线片检查磨牙移位情况、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2)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首先利用CPITN探针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组织,经一系列培养与提取操作后取上清液,于-80 ℃冰箱保存待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北京环亚泰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配套试剂盒)对此次研究指标进行检测,均由本院生化实验室严格按照试剂盒要求执行相关操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结构比较

治疗前,两组口腔结构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口腔结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结构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口腔结构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上中切牙凸距差(mm) 磨牙移位(mm) 上中切牙倾角差(°)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75) 1.33±0.21 4.37±1.25* 9.33±1.26 3.42±0.27* 8.53±2.27 28.77±6.16*对照组(n=75) 1.31±0.24 3.44±1.05* 9.47±1.38 6.07±0.42* 8.62±2.38 12.13±3.52*t值 0.543 4.934 0.649 45.964 0.237 20.312 P值 0.588 0.000 0.517 0.000 0.813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μg/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μg/L,(±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TNF-αIL-6IL-1β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75) 105.91±20.21 170.55±30.18* 46.22±7.19 60.22±8.34* 80.56±0.09 120.31±14.07*对照组(n=75) 103.92±20.24 220.66±30.21* 45.37±6.81 79.53±9.16* 80.58±0.11 163.39±20.08*t值 0.243 3.081 0.431 4.810 1.090 5.146 P值 0.809 0.003 0.667 0.000 0.278 0.000

3 讨论

以微种植体作为支抗是Gainsforth等在1945年提出的,1984年Rboerts等通过在兔股骨上种植钛种植钉验证了钛种植体在骨性正畸支抗应用中的有效性,并在1989年将这一技术成功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治疗[14]。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种植体体积进一步减小,应用也更为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口腔结构指标中,治疗后,两组口腔结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方法对口腔结构指标的改善具有更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此种治疗方案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牵引时间,且患者治疗依从性对治疗结果影响较小,此外,颌骨上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反作用能防止牙齿的移动,从而改善了整体的治疗效果。而且以钛金属为原料的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非常好的牢固性,在矫正中承担正畸力的不仅是支抗,而是以骨骼来承担,因此有利于正畸的进行[15]。

本研究从口腔炎症因子水平上看,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TNF-α、IL-6、IL-1β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正畸微种植体对口腔自洁作用的影响较小,这应与微种植体支抗体积较小有关,越小的支抗对牙齿和口腔组织损伤越小,同时对口腔自洁作用影响越小,因此能更好地维持口腔环境的平衡。因为口腔内矫治器的安装和固定会对口腔的自洁作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与正常口腔相比更容易发生细菌的滞留和定植,造成炎症介质升高的情况,严重患者可发生牙周疾病,对正畸治疗造成影响。口腔内的炎症介质在矫治器安装的3个月左右达到峰值,其后与口腔的自洁作用形成平衡,从而逐渐趋于稳定。

从临床应用上来看,微种植体支抗的稳定性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植入初期支抗的稳定性与骨质相关,早期钉-骨结合会影响晃动的植入体与骨组织之间产生纤维结合,进而使得支抗长期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此外,种植体的形状也是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螺纹状与骨接触面积是最大的,因此机械稳定性更好,而刃状螺纹应力值最小,因此更适合在手术中应用,也有报道认为圆锥形螺纹钉在初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4,6]。最后,在影响种植体支抗稳定性方面,正畸力的大小、开始加载的时间也是重要的指标,一般状况下,微型钛钉种植体可承受100~200 g的牵引力,但根据临床研究经验发现,在患者的种植体稳固情况下,可以对其立即加载牵引力,而不会影响其稳定性[14]。

猜你喜欢
矫治器种植体畸形
短种植体的临床研究进展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临床性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种植体折裂的临床分型与临床治疗方案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比较All-on-4种植修复中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临床效果的5年回顾性研究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