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在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端愈合、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2022-09-26 11:32冯炜炜徐厚高陈金崔巍王慧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24期
关键词:腓骨入路胫骨

冯炜炜 徐厚高 陈金 崔巍 王慧

Pilon骨折属于胫骨远端骨折,累及胫距关节面,较复杂多变,可造成胫骨远端关节面粉碎严重、合并骨缺损等[1],多为高能量创伤所致,同时常伴腓骨骨折,占75%~85%,可伴严重软组织挫伤、胫骨干骺端压缩性移位等,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可造成很大影响,需及时处理[2]。既往临床多应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来治疗该骨折,术中多应用双切口入路,术野范围相对较大,造成创伤更大,容易加剧骨折周边软组织再损伤,双切口入路手术时间比较长,容易增加感染风险,且皮肤张力在长时间手术止血带放松后可造成缝合困难,进而引发皮肤坏死、造成骨外露,不利于手术效果及术后愈合[3]。近年来临床医疗技术不断进步,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逐渐用于该骨折治疗中,其对骨折端血供影响较小,符合骨折治疗所提倡的生物学原则[4]。本研究将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用于2018年5月-2021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中,旨在评价其效果及对骨折端愈合、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1年1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手段确诊为Pilon骨折,且合并腓骨骨折;③均为新鲜且闭合性骨折;④均符合手术指征。(2)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②既往有相同部位骨折病史;③存在重要神经血管损伤;④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⑤关节面内侧严重粉碎;⑥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⑦合并肝肾功能异常;⑧合并心理、精神疾病;⑨有手术或麻醉禁忌证;⑩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9~71岁,平均(45.12±2.03)岁;骨折原因:重物砸伤11例,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8例;AO分型:43-A1型8例,43-B1型16例,43-C1型10例;伤后就诊至手术时间6~15 d,平均(10.57±1.39)d。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5.25±2.11)岁;骨折原因:重物砸伤10例,交通事故14例,高空坠落10例;AO分 型:43-A1型9例,43-B1型15例,43-C1型10例;伤后就诊至手术时间7~15 d,平均(10.72±1.4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抬高患肢牵引制动,同时给予改善循环、充分消肿等对症处理,对照组采取前内-后外侧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行传统手术入路方式,经后外侧入路后对腓骨进行妥善固定,并恢复腓骨长度,应用解剖锁定接骨板固定骨折断端,后在踝关节前内侧距离外侧切口>7 cm处行前内弧形切口,充分显露关节面,术中应用克氏针辅助固定及复位,之后近端经皮插入相应接骨板,并于远近端分别拧入相应螺钉固定。于C臂机透视下复位效果满意后,予以常规关闭切口。

观察组前外侧单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术前对胫骨干骺端损伤长度及部分进行精准判断,以腓骨前缘为起点沿骨折部位切开至踝关节处,形成“L”形切口,远端弧形延伸,沿腓骨前缘将伸肌上支持带纵向切断,于外踝上5~7 cm处的肌肉间隙与骨间膜间寻找腓动脉穿支,注意避开或结扎以预防术后血肿。术中注意避免损伤腓浅神经,牵开小腿前间隙软组织,充分显露胫骨远端,保存全层皮瓣后避免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并切断下胫腓前韧带,直视下使骨折块复位,按照传统手术复位顺序进行固定操作,先对腓骨进行复位,对胫骨远端及关节面进行有效恢复,若干骺端缺损严重可填入植骨。于C臂机透视下确认复位效果,满意后应用钢板对胫骨远端及腓骨进行固定操作,并对韧带、支持带进行修复,之后以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反复冲洗,常规闭合切口。

两组术后均给予止痛、抗感染治疗,术后第2天鼓励患者拄拐下床活动,注意避免患肢负重,术后2周可拆线,术后3周指导患者行不负重的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6周指导患者行负重锻炼。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于术后6个月应用Mazur等[5]制定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优:>90分,患者无肿胀、疼痛等症状,步行正常未受到限制;良:80~90分,患肢有轻微肿胀、疼痛症状,可正常步行且不受限;可:70~79分,患肢活动时可出现疼痛,为正常活动度的1/2,步态表现正常;差:<70分,踝关节明显肿胀,患者行走或静息时均有疼痛症状,为正常活动度的1/2以下,存在跛行情况。良好=优+良+可。(2)记录两组骨性愈合、下床活动、负重行走及住院时间。(3)于术前、术后1个月对两组踝穴高度、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进行测量。(4)应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HS)[6]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进行测评,主要内容包括功能(50分)、疼痛(40分)、对线(1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足踝功能表现越好,该量表信效度为0.861。(5)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发症包括软组织感染、皮肤坏死、血管损伤。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位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复位优良率为97.06%,明显较对照组82.35%高(P<0.05),见表1。

2.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d,(±s)]

表2 两组康复指标比较[d,(±s)]

组别 骨性愈合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负重行走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n=34) 96.25±9.26 5.49±1.27 152.48±15.82 9.05±1.52对照组(n=34) 170.49±12.35 7.63±1.68 214.91±19.75 12.17±1.94 t值 28.044 5.925 14.386 7.38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

2.3 两组踝穴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踝穴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踝穴高度、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踝穴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踝穴指标比较(±s)

组别 踝穴高度(mm) 踝穴宽度(mm) 踝穴深度(mm)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前 术后1个月观察组(n=34) 34.53±1.58 29.69±0.85* 45.01±1.85 38.79±1.21* 41.03±2.01 34.12±1.34*对照组(n=34) 34.59±1.55 32.75±1.24* 45.06±1.91 42.13±1.72* 41.07±2.08 38.26±1.86*t值 0.158 11.868 0.110 9.261 0.081 10.530 P值 0.875 0.000 0.913 0.000 0.936 0.000

表3(续)

2.4 两组足踝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AOFAS-AH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AOFASAH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表4 两组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

组别 功能 疼痛 对线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 术前 术后1年观察组(n=34) 23.06±1.27 44.71±3.64* 16.93±1.07 35.83±3.18* 3.16±0.85 7.28±1.68*对照组(n=34) 23.12±1.35 35.62±2.04* 16.99±1.15 29.76±1.95* 3.21±0.93 6.01±1.24*t值 0.189 12.702 0.223 9.488 0.231 3.547 P值 0.851 0.000 0.824 0.000 0.818 0.000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4%,较对照组的20.59% 低(P<0.05),见表 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是高能量创伤导致,常伴严重软组织损伤,可增加手术难度及风险。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治疗目的为获取关节面解剖复位,有效恢复力线,维持关节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达到无痛负重运动的目的,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7]。

胫骨远端皮肤软组织较薄,覆盖少,因此血运较差,受到外力及手术创伤后容易破坏血运,且软组织肿胀后无相应容积代偿,造成软组织坏死,若术中采取两个切口,可进一步加剧水肿,进而影响术后恢复[8]。既往临床多应用双切口入路手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即通过两个部位切口对不同骨折进行处理,对应骨折直接入路处理为其主要优势,可充分暴露术野,利于医师操作[9]。但双切口可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感染风险,且双切口可增加对患者的创伤,加重骨折部位水肿程度,在皮肤状态较差或肢体较细的患者中适应性较差[10]。此外该类骨折接骨板多置于胫骨外侧面,传统的前内侧手术入路放置比较困难,经常需要过度牵拉软组织造成副损伤,且前内侧切口下方软组织及皮肤较少,容积性较差,在受钢板刺激后组织缺血会出现软组织或皮肤坏死,故临床一直积极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11]。

手术入路在骨折显露复位上非常重要,需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线方向、粉碎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内固定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有研究表示直接入路Pilon骨折,暴露骨折断端位置,可减少软组织剥离及破坏血运,确保较好复位及康复效果[12],也是本次研究选择前外侧单切口的理论依据。前外侧但切口入路具有以下优势:(1)单个切口对患者创伤较小,利于减少术中出血,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相关风险,利于术后恢复。(2)单切口可在同一切口对所有骨折进行处理,利于提高皮肤条件较差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增加手术选择,最大程度对软组织血运进行保护,减少感染风险,从而降低皮肤损伤或坏死的风险[13]。(3)单切口可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后踝及外踝骨折块,医师可于直视下进行复位,有效恢复腓骨长度,保持踝部稳定性。(4)单切口可从近端延伸至远端,利于较好显露两处骨折部位,基本不会对小腿前间室造成太多干扰,术中肌间隙进入,可较好对胫骨前侧血循环进行保护。(5)Pilon骨折多位于小腿前内或内侧,单切口可避免切口通过内侧软组织损伤部位,不需考虑多切口时皮桥>7 cm宽度的要求,利于闭合切口,从而降低切口相关并发症[14]。即使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因由骨折及钢板表面大量软组织进行覆盖,通过换药等简单方式处理,感染发生率低,内置物通常不外露。

笔者认为,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可于直视下充分显露胫骨远端关节面,通过外牵伸趾肌及胫前肌,可充分暴露内踝关节面,通过内牵可暴露胫腓联合,有效对Pilon骨折的关节面进行复位,获得理想固定效果,从而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15]。但单切口也存在以下局限:(1)对于累及前、前外侧的B型骨折,涉及外侧关节面粉碎的C型骨折,单切口可以很好地暴露及复位。(2)对于内、后侧柱存在显露不充分情况,在术中复位时需应用克氏针辅助撬拨复位,因为无法直视容易复位失败,从而需联合后内侧切口,钝性分离组织暴露进行补救。孙少美等[16]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45%,较对照组的93.18%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复位优良率较对照组高,与孙少美等[1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前外侧单切口入路治疗Pilon骨折效果理想,分析原因可能为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可较好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直视下利于复位,该切口长度可根据骨折情况进行调节,从而获得最佳效果[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提示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可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两组踝穴高度、宽度、深度、冠状位角度及矢状位角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AOFAS-AH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前外侧单切口入路通过直视下复位胫骨,固定腓骨,可提供有效的内固定,获取良好软组织覆盖,利于改善患者足踝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分析原因可能为单切口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切口暴露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还可减少皮肤张力,降低缝合难度,从而降低皮肤坏死的风险[18]。

综上所述,前外侧单切口手术入路治疗Pilon骨折合并腓骨骨折的效果满意,也能促进骨折端愈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腓骨入路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高频超声诊断急性踝内翻腓骨肌腱脱位的临床价值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与肱三头肌两侧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正中入路手术和肌肉间隙入路治疗壮族人群创伤性胸腰椎骨折的比较性研究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第3腓骨肌缺如并第3跖伸肌变异1例
青少年双侧胫骨近端对称性疲劳骨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