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春,赖全万,唐 丽,李文玉,莫建超,魏德美,梁根云,刘小俊,张泽锦,李跃建*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种质与品种创新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西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6;2.四川省金堂县农业农村局,成都 610400;3.四川省峨边县农业农村局,四川 峨边 614304)
四川盆周山区地形和气候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在800~3400m海拔区域均可进行蔬菜生产。四川省高山蔬菜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3400m的高山高原区域[1],其中海拔1000~2600m的大、小凉山山区是四川省四大高山蔬菜产区之一。小凉山以乐山市峨眉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等区域为主,海拔在800~1600m,年降雨量800~1900mm,年平均气温16℃左右,是高山蔬菜适宜种植区[2-3]。目前,该区域蔬菜基地分布相对连片集中,以斜坡地为主,少量布局平坝区,蔬菜种类多样,品种各具特色,具有四季可种、错季上市、周年供应的特点[4-5]。笔者以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高山蔬菜产业园为例,对小凉山地区高山蔬菜周年应市策略作如下探讨。
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处大渡河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域,蔬菜供应具有“春提前”“秋延后”的优势。近年来,全县大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配方施肥、高效立体栽培、集约化育苗、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种植规程,初步形成了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常态化,确保了蔬菜优质安全生产[6]。为拓展蔬菜供应市场,县上还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贸对接”等现代营销模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为提升“峨岭云边”公用品牌影响力,扩大“峨”字号特色品牌方阵,打造高山蔬菜周年供应区发挥了重要作用[7]。
“十三五”期间,峨边新场乡按照标准化、优质化、集约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要求,依托并整合山区资源优势,以“体验式”农旅融合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畜、茶、蔬、药”四大特色产业,打造优质错季高山蔬菜基地、畜产品基地、中药材基地、茶叶基地和用材林基地[8]。目前已在全乡建成优质高山绿色蔬菜产业园5个,包括:长虹村13hm2喷灌优质蔬菜产业园,庞沟村67hm2优质蔬菜产业园,羊子岩村40hm2优质蔬菜产业园,星星村133hm2优质蔬菜产业园(种植七星椒、番茄、茄子、四季豆等)和冷竹坪蔬菜产业园,推动了蔬菜专业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高山蔬菜产业园坚持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为产业发展模式,着力提升星星村电商、射箭坪电商平台,推广“来自星星的山货”,争创“乐山知名品牌”,促进新场特色农产品打开市场、增加销量。
新场乡蔬菜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气候、土壤等生态优越,是四川省高山蔬菜周年应市种植的适宜区。二是当地蔬菜产业发展以来,已有一定育苗基础,有较大产业规模,农户种植意愿较高。三是有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理人,产业比较效益突出,产业发展前景较好。
峨边高山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作物种类单一,同科作物连作障碍突出。二是农药化肥施用不科学,不注重地力培肥。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排灌设施不足。四是劳动力缺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五是采后商品化处理率和冷链流通率低,产品损耗较大。七是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低。
针对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园区以高山蔬菜周年应市产业园区建设为引领,贯彻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理念,围绕“三产业互动、产学研结合、景产村融合”的发展思路,做到园区产业发展有重点、景观有看点、产品有卖点,实现园区全面发展。同时,落实园区建设模块化、生产专业化、产品绿色化、运营平台化、服务区域化等目标,突出建设重点,将新场乡建成峨边彝族自治县高山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乐山市高山蔬菜绿色发展引领区、小凉山地区高山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打造产供销一体化、鲜菜周年供应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
4.2.1 绿色优质产品 按照统一种源、统一技术、统一物资、统一品牌的“四统”原则,坚持通过抗病品种选择、土壤改良培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综合措施运用,实现新场蔬菜绿色、优质、高效生产,产品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
4.2.2 彝区品牌产品 即通过对蔬菜产品外包装形象设计,植入“峨岭云边”公共区域品牌,宣传好峨边彝族风情与特色,使新场蔬菜成为乐山彝区特色农业的重要宣传窗口。
4.3.1 本地市场 针对峨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及乐山市等城市消费群体,生产绿色生态蔬菜产品,以批发和观光采摘相结合方式满足本地基本消费需求。
4.3.2 成都及周边大城市市场 针对成都市中高端消费群体,以精品净菜包装进商超销售零售方式,抓住成都周边春节时蔬菜市场“断档期”,重点打通大型超市秋冬季、春节销售市场。
4.3.3 川内外电商市场 依托电子商务销售平台,重点满足大中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生产优质高端系列净菜产品,如初加工包装的娃娃菜、豌豆尖、荷兰豆、棒菜、包心芥、莴笋等,可与峨边其他特色农产品混合包装进行共同销售。
4.4.1 科技创新与示范功能 充分发挥省农科院专家资源优势,做好园区技术创新与贮备,确保园区在品种推介、种苗繁育、技术标准等方面始终处于科学技术领先地位,同时成为先进农业技术的扩展源,新知识传播源,经济信息源,实现园区科技示范与辐射带动作用。
4.4.2 成果转化与推广功能 引进、示范并转化国内外先进适用的生物工程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集约化种养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计算机管理与信息技术等,进行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并通过展示、示范、参观学习和技术培训等手段,带动周边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4.4.3 休闲观光与宣传功能 园区核心区要有一定参与性、展示性、品尝性,可通过现代设施工程、国内外优良品种、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及相关技术的展示示范,园林化的整体设计,加上独特的农业文化、农业历史、农业博览、农事参与及生态休闲等功能的设计,使核心区成为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天人合一的现代生态农业观光景点。
以新场乡羊子岩村、星星村、庞沟村为核心,重点打造“一线两心四基地”高山蔬菜产业新高地,通过土地调形、蔬菜品种茬口搭配、优新品种组合和统一技术标准实施,形成集中连片、错季发展的高山蔬菜周年供应功能区,总面积333hm2左右,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发展300hm2以上,建成万亩高山蔬菜周年应市产业基地。未来带动全县高山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峨边高山蔬菜”成为“峨岭云边”品牌中极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主要采用露地套种轮作模式,以当地农户技术基础和市场前景较好的越夏番茄、四季豆、辣椒等蔬菜种类为重点,秋冬季种植一季叶菜。通过选用优良蔬菜品种,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提升蔬菜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实现全年种植2~3季,以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值和收益。
越夏季以喜温蔬菜错季种植,主要蔬菜种类品种辣椒、黄瓜、秋葵、四季豆、茄子、番茄、三月瓜等。秋冬季以喜凉蔬菜种植,主要蔬菜种类品种有乌洋芋、莴笋、松花菜、甘蓝、大蒜(苗)、油麦菜、萝卜、豌豆角等。
通过选用适宜品种搭配,种植2~3茬蔬菜,并搞好年季间轮作。在各茬种类品种选择上因生育期长短差异,各茬口有交叉。越夏错季蔬菜茬:4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或9月上中旬,种植喜温蔬菜。品种选择番茄(鲜食)、辣椒(朝天椒、螺丝椒、菜椒)、豆类(无筋四季豆、豇豆)、瓜类(黄瓜、西葫瓜等),如选用豆类、瓜类等生长期较短的蔬菜种类品种,可在7月拉秧,为种植秋冬茬留下了时间。秋冬茬:7月中下旬至12月,可选择种植棒菜、松花菜、油菜苔、甘蓝、根茎类蔬菜莴笋、萝卜等蔬菜。春茬:2~4月上旬,可种植一季叶菜如小白菜、油麦菜、生菜等。
表2 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高山蔬菜周年应市
根据园区高山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要求,大力推进地力提升与保育技术;轻简化水肥耦合灌溉技术;嫁接换根技术,护根育苗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蔬菜冷藏保鲜及加工技术。
依托省科技下乡万里行蔬菜产业40团服务契机,在星星村选点联合打造蔬菜良种示范基地1个,面积2hm2。重点示范蔬菜周年应市新品种,为园区品种选择提供示范引领。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峨边博士工作站下设高山蔬菜博士分站,首席专家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蔬菜专家唐丽研究员担任,吸纳园艺所陈栋研究员(果-菜立体种植技术示范)、张泽锦博士(高山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示范)和四川农业大学贺忠群教授(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等入驻,为产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成立峨边彝族自治县新场乡高山蔬菜周年应市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农业、扶移、林业、国土、交通、水务等涉及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农村局,负责日常工作。
在落实中央、省、市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峨边彝族自治县农业产业扶持奖励政策措施》的要求,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重点由县、乡两级财政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品牌宣传等建设,由村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自行组织开展规模化园区土地调形、改土培肥和蔬菜标准化种植工作,每完成一片验收一片,对达到建设标准的蔬菜进行一次性补助。其中:番茄、辣椒等原有蔬菜补助1000元/667m2,高附加值、新型蔬菜补助2000元/667m2。
充分依托省农科院园艺所、川农大等省内优势科研力量,以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农民培训”等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工程,编制出台《峨边高山蔬菜周年应市种植技术指导手册》,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和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实行定量定性推广和培训,逐渐普及。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重点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对口援彝资金和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支持,有效整合高标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发展、农林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支持。集中使用、提高效率。大力开展农村产权抵押、特色产业权证抵押融资贷款,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加快本地人才队伍培养。二是依托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速职业农民培育进程。三是建立和完善院县合作、校地合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转化运用。四是实施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能人带动、示范引路。五是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增强示范带动和辐射带动功能。
为提高园区组织化水平、产业展示度和品牌影响力,建议采取公司+联合社+专合社+农户模式进行运营管理,由农投公司统一蔬菜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品牌销售,联合社负责引导专合社按技术要求进行规范生产、组织农户参与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户种植水平。同时,依托省农科院博士工作站建设基础,创建高山蔬菜博士分站,逐步探索完善“博士站科技支撑、支部党建引领、能人示范带动、专合社组织能动、农户广泛参与”的园区可持续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