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咏春
“作业负担”这一概念在现有的教育词典、辞源和辞海等大型工具书中没有任何解释,我们只有将其拆分进行理解。“作业”是“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负担”是“承受的压力或担当的责任、费用等”。那么,笔者认为,“作业负担”是指学生完成作业和因此承受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压力,而“小学生语文作业负担”则指小学生完成语文作业和因此承受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压力。
2020年10月,江苏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对全省13个大市70928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学业质量监测,并对小学生的语文作业负担情况开展了专项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从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难易度、作业数量、作业批改与反馈等几个方面设计选项。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整理与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小学生语文作业(含课内作业和家庭作业)的现状为:(1)形式单一。“读课文”“抄字词”成为常规作业。(2)内容重复。同一训练点作业会重复做、反复做。(3)高阶思维缺失。作业偏容易,针对高阶思维训练的题目较少。(4)课内完成难。课堂上留给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少,作业不能在课内完成。(5)课外有“加练”。教师和家长会在节假日给学生布置额外的书面作业,人为加重学生的负担。
通过对问卷相关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学生学业质量的高低与“作业设计”“作业反馈”“作业使用”“作业量”等要素密切相关。
从相关数据(如下页图1)来看,在质量前列地区,“教师总是为学生设计专门的预习作业”的比例为56%,远远高于质量后位地区。而“从不”的比例,质量前列地区为8.6%,远远低于质量后位地区的18%。显然,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作业,有助于其学业质量的提升。
图1 教师设计专门的预习作业调查情况
作业应有布置、有批改、有反馈。从相关数据(如图2)来看,在质量前列地区,教师坚持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问题进行及时反馈,“总是反馈”的比例高达73.4%;质量后位区域“总是反馈”的比例只有43.4%。在“从不反馈”这一选项中,质量后位地区为10.6%,而质量前列地区仅为3.4%。这些数据均表明: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或问题及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
图2 教师及时反馈作业中的错误或问题调查情况
学生现有的作业资源主要是课文后习题和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江苏叫“补充习题”)。在现有作业资源的使用调查中(如图3),质量前列地区补充习题的使用率高达83.4%,课后习题完成率为63.9%;而在质量后位地区,这两项的调查数据分别为72.5%和51.1%。质量前列地区使用“抄写字词”这项作业的比例为55.1%,质量后位地区则为64.2%。
图3 现有作业资源的使用情况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编者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的建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关注,有效落实。而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则是由各省教研室组织专家、一线教师精心编制的,是对教材的必要补充。从问卷中不难发现,质量前列地区更注重课后习题和补充练习两类作业的使用,而质量后位地区则更倾向使用字词抄写类的机械性作业。
从相关数据(如图4)可以看出,在“每周从不做试卷”“家长从不布置额外书面作业”两个选项中,质量后位地区的比例分别为14.8%和30.8%,质量前列地区的比例分别为30.6%和37.8%。可见,质量前列地区的作业量明显比质量后位地区的作业量还要少。这说明布置较多的书面作业与学业质量提升没有必然的关联,作业量多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业质量。
图4 学生完成额外书面作业情况
在“作业设计”“作业反馈”“作业使用”“作业量”这几个要素中,最根本的是“作业设计”。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认知规律设计高质量的作业,不仅能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升其举一反三的能力,还会使作业反馈更为精准,作业量大幅减少。因此,减负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精心设计高质量的作业。
1.现有作业的创新使用
学生现有作业即课文后练习题以及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这些作业有一课一练的小练习,也有一单元一练的阶段练习,旨在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拓展和延伸。
教师要将现有作业纳入教研体系中,备课时要研读作业,了解每一道题目编制的意图、测评的重点及诊断的目标;试做作业,精准掌握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挑战;分类作业,将现有的作业分为借用、选用、改编三大类。有些题目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思维具有挑战性,题型具有情趣性,可以直接借用这类题目;有些题目训练重点雷同,作业形式相似,教师引导学生选做其中的一部分即可;有些题目完成有难度,需要设定情境或帮助学生搭建支架,教师则可进行适当的改编。改编可基于以下三种策略。
一是设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提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这种成就表现,不是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的表现,而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表现。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尽可能创设生动的情境,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上《蟋蟀的住宅》一课的课后作业题为“想想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其设计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能否借助文本信息,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说明。以“选址”为例,蟋蟀是非常慎重的,要具有“排水优良”“朝着阳光”“隐藏在青草丛中”等特点。为让这三个知识要点活起来,教师可以将题目进行改编,设计以下四个情境(如图5),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判断哪一幅图是蟋蟀的住宅。
图5 蟋蟀选址示意图
二是搭支架。关于文学作品的阅读,新课标在第三学段学业质量中有这样的描述:“能用文字、结构图等方式梳理作品的行文思路。”六下第二单元是外国名著阅读单元。在学习了课文《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后,课文后给出的作业题是阅读整本书。而这本书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加之陌生化的翻译语言及文化背景,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帮助他们搭建阅读支架。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人物图谱(如图6),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梳理出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完成图表。而学生完成图表的过程就是梳理作品行文思路的过程。
图6 《汤姆·索亚历险记》人物图谱
三是作比较。六下略读课文《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课后作业题为“找出描写董存瑞神态、言行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这道题时很容易概念化,主要原因在于其学完课文,脑海中没有人物形象,只有“外貌、神态、言行”等这些外在的标签。为帮助学生潜心解读文本,在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师可以选用六上《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的一个心理描写片段,引导学生进行以下两个片段的对比阅读。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如果能够梳理出两个片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表1),其阅读能力便有了明显的进阶。
表1 文字里的英雄
片段一: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片段二: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
2.素养导向的“大”作业设计
素养导向的“大”作业设计指的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统领,整合多个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设计。
素养导向的“大”作业设计立足“大”视野、“大”观念。所谓“大”视野,即体现在作业设计不拘于一课一练或一单元一练,而是立足学段进行整体设计,融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从生活到学习,再从学习回归生活,学生学业质量螺旋式提高。所谓“大”观念,则要求作业设计基于课程视域,有目标、有计划、有课时、有产品(作品)、有评价。如“电影遇见书”(如表2)是扬州市宝应实验小学吕朝霞老师为落实“整本书阅读”而开发的“大”作业。显然,“电影遇见书”已不是传统意义的课外阅读作业,它是以一本书、一部电影作为学习内容,意在打通文字与光影之间的壁垒,基于课程与学段进行整体设计,让文字经典与光影经典巧妙相遇,互为诠释,为学生培植文化的种子。
表2 “电影遇见书”作业设计
素养导向的“大”作业设计研究“大”任务、“大”项目。这里的“大”任务、“大”项目一是指时间长,学生完成需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可能是一周,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是数月;二是指成员多,设计的项目靠学生个体不能完成,需要组建研究小组,聚合多种资源,学生之间进行分工协作;三是指需要跨学科、多学科共同参与。
为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镇中心小学魏宝芹老师设计了“主题式手绘书:探究村落文化,我们写‘村’书”作业。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调查本镇“村庄名的由来”“村庄的姓氏”“村庄大祠堂”“村风村俗(如婚丧嫁娶的习俗)”。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村庄的姓氏文化、祠堂文化、习俗文化,真切感受到了古老的村落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基因,并在县博物馆老师和校美术老师、信息老师的共同指导下,最终完成了《我们的村庄》手绘书。
素养导向的“大”作业设计基于“大”情境开展“大”活动。“大”情境指的是真实的社会情境,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语文作业引入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在社会大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大”活动则是指学习任务统领下的系列学习活动。如五一劳动节前夕,宝应实验小学开展了主题为“你好,劳动者!”的“‘以声传情’美文诵读”活动,此活动细分为以下几个系列活动。
活动一:寻找最美劳动者(如航天员、消防员、环卫工人、教师等)
活动二:查找或创作同主题的美文
活动三:练习朗读,以声传情
活动四:评选优秀作品,制成视频
活动五:推送平台,五一展播
为了在五一劳动节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学生组建了学习共同体,走出校门寻访,进入图书馆查阅,来到录影棚录制,寻求平台播放。
作业是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各项功能,聚焦核心素养,精心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