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zarov技术在同期治疗长段胫骨干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22 14:22王子富周洪翔
安徽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线片清创骨性

王子富 周洪翔 王 刚

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多见于高能量创伤,常导致患者皮肤软组织坏死、骨髓炎及骨坏死,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甚至导致截肢。随着Ilizarov技术在修复重建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严重小腿损伤患者都得到了保肢治疗[1],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笔者所在科室应用Ilizarov技术成功治疗15例长段胫骨干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5例采用Ilizarov技术修复长段胫骨干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28~77岁,平均(52.8±13.7)岁;致伤原因:交通伤9例,摔伤3例,重物砸伤2例,机械伤1例;急诊入院患者6例,外院转人9例;急诊患者中有5例合并患侧肢体主干血管损伤;外院转入患者中7例胫骨已外固定架固定,1例患者行胫骨钢板内固定。术前Gustilo-anderson分型[2]:ⅢA型3例、ⅢB型7例、ⅢC型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6 cm×15 cm~17 cm×28 cm,胫骨干缺损长度5~17 cm,平均(11.2±3.8)cm。

1.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均应用抗生素,术中行彻底扩大清创。急诊患者先给予彻底清创,简易单边外固定架或多边固定架快速稳定骨折,行肢体血运重建,修复神经损伤,创面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或湿碘伏纱布覆盖换药。

所有患者均择期安装Ilizarov外固定架:首先取除内固定或外固定装置,双氧水、生理盐水及碘伏反复冲洗创面,彻底去除无血供软组织及裸露坏死骨、感染骨,使用摆锯平整骨折断端。将设计安装好的环形外架套入患侧小腿,标记膝关节和踝关节间隙位置,调整环形外架远、近环位置,防止穿针进入关节间隙。在维持胫骨正常力线下,远、近骨两断端采用双钢环固定,于钢环上或下向胫骨各交叉穿入2枚克氏针,克氏针保持一定张力下用螺柱固定于钢环上,同一钢环的2枚克氏针交角为30°~50°。截骨一般选择在胫骨近端的干骺端,近端缺损严重的也可在远端干骺端截骨或任意位置截骨。于患侧小腿前内侧纵行切开皮肤约2 cm,使用骨膜剥离器剥开骨膜,在微型截骨器的引导下使用细钻头横向钻一排小孔,保护好血管神经,使用薄骨刀截骨,C形臂透视确认搬运骨段完全截断。中间骨搬运环采用2.0克氏针固定,必要时加用半螺纹针固定,调整力线以避免骨搬运时成角畸形。骨缺损处使用多个方便取出的抗生素骨水泥块填塞,或湿碘伏纱布直接填塞,简单缝合数针缩小创面,创面表面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塑形后覆盖或湿碘伏纱布覆盖,无菌纱布包扎。

1.3 术后处理 术后7 d左右开始行骨搬运,频率6次/天,每次2 h,每日延长1 mm。骨缺损处填塞骨水泥的患者,每次换药时拔出部分抗生素骨水泥串珠或取除搬运端骨水泥块;若覆盖创面的骨水泥阻挡骨搬运运行时应适当咬除。术后酒精及葡萄糖酸氯已定醇交替行针道护理[2],2次/天,保持针道清洁。每2周复查X线片,了解胫骨力线和骨痂生长及矿化情况,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及时评估和调整骨搬运的速度与频率。在骨搬运中主、被动屈伸膝、踝及趾间关节,以避免关节挛缩。骨痂矿化密度未达到正常骨质前为骨痂矿化初期,指导患者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负重强度;当X线片显示新生骨痂矿化达到正常密度的矿化后期,提示骨性愈合,负重行走时无疼痛时可拆除外固定[3],支具保护下下地行走。

1.4 疗效评定 该组患者严格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摄片观察搬运骨的矿化及胫骨力线情况,并指导患者积极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直至骨搬运断端对合,骨搬运结束。Paley评分[4]包括评估骨性愈合及下肢功能情况。骨性愈合按优、良、一般及差进行评价,优良率=优和良的总例数/总例数×100% 。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1个月,平均(17.4±9.9)个月。骨搬运长度6~21 cm,平均(11.2±5.2)cm,平均骨搬运速度(0.83±0.14)mm/d,骨搬运时间2~9个月,平均(4.3±1.8)个月;软组织对合时间2~9个月, 平均(3.7±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24个月,平均(6.1±3.5)个月;创面愈合时间2~11个月,平均(3.9±1.6)个月;带架时间5~21个月,平均(11.2±4.9)个月。3例患者出现对线不良,经手术调整后胫骨力线恢复;6例骨断端愈合不良,其中2例行搬运骨断端新鲜化加压愈合,4例采取少量自体骨移植后愈合,均获对位对线骨性愈合。所有患者缺损创面均被自体新生皮肤软组织覆盖愈合,无钉道感染或感染复发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行走时均无疼痛,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活动。根据Paley评分标准评价功能:优8例,良5例,一般2例,优良率86.67%。

2.2 典型病例 患者,女性,37岁,左胫腓骨Gustilo Ⅲ B型开放性粉碎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外固定术后软组织缺损、骨外露,行外固定取出、坏死骨段切除,Ilizarov外固定架固定、骨搬运修复术。见图1。

注:A,伤后X线片提示左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B,外院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正侧位X线片;C、D,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为6 cm×15 cm;E,术中行坏死胫骨切除,骨缺损长为5.3 cm,胫骨近端截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X线片示胫骨力线良好,截骨处完全断开;F,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骨搬运66 d后骨断端对合;G,骨搬运结束时软组织已对合;H,术后6个月X线片提示对合端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I,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

注:A,伤后X线片提示左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B,外院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正侧位X线片;C、D,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为6 cm×15 cm;E,术中行坏死胫骨切除,骨缺损长为5.3 cm,胫骨近端截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X线片示胫骨力线良好,截骨处完全断开;F,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骨搬运66 d后骨断端对合;G,骨搬运结束时软组织已对合;H,术后6个月X线片提示对合端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I,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

注:A,伤后X线片提示左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B,外院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正侧位X线片;C、D,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为6 cm×15 cm;E,术中行坏死胫骨切除,骨缺损长为5.3 cm,胫骨近端截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X线片示胫骨力线良好,截骨处完全断开;F,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骨搬运66 d后骨断端对合;G,骨搬运结束时软组织已对合;H,术后6个月X线片提示对合端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I,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

注:A,伤后X线片提示左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B,外院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正侧位X线片;C、D,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为6 cm×15 cm;E,术中行坏死胫骨切除,骨缺损长为5.3 cm,胫骨近端截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X线片示胫骨力线良好,截骨处完全断开;F,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骨搬运66 d后骨断端对合;G,骨搬运结束时软组织已对合;H,术后6个月X线片提示对合端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I,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

注:A,伤后X线片提示左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B,外院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正侧位X线片;C、D,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为6 cm×15 cm;E,术中行坏死胫骨切除,骨缺损长为5.3 cm,胫骨近端截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X线片示胫骨力线良好,截骨处完全断开;F,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骨搬运66 d后骨断端对合;G,骨搬运结束时软组织已对合;H,术后6个月X线片提示对合端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I,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

注:A,伤后X线片提示左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B,外院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正侧位X线片;C、D,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为6 cm×15 cm;E,术中行坏死胫骨切除,骨缺损长为5.3 cm,胫骨近端截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X线片示胫骨力线良好,截骨处完全断开;F,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骨搬运66 d后骨断端对合;G,骨搬运结束时软组织已对合;H,术后6个月X线片提示对合端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I,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

注:A,伤后X线片提示左胫骨下端粉碎性骨折;B,外院行清创+骨折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正侧位X线片;C、D,术后出现皮肤坏死,软组织缺损为6 cm×15 cm;E,术中行坏死胫骨切除,骨缺损长为5.3 cm,胫骨近端截骨+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术,术后X线片示胫骨力线良好,截骨处完全断开;F,术后X线正侧位片提示骨搬运66 d后骨断端对合;G,骨搬运结束时软组织已对合;H,术后6个月X线片提示对合端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I,创面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良好。

3 讨论

3.1 胫骨长段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治疗现状 Gustilo 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常为节段性、粉碎性,在首次清创手术后多伴有不同程度骨骼的缺失,术后面临创面感染、皮肤软组织坏死、骨质感染及坏死,甚至肢体坏死等风险[5-6]。对于胫骨长段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临床上多采取游离皮瓣覆盖创面,再解决骨缺损问题。然而对于Gustilo 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在保证患肢血供的同时,兼顾修复软组织及骨骼缺损,但在肢体单一供血血管情况下,使用常规显微修复技术难度较大。高能量导致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常伴有骨骼的丢失,急诊清创及骨感染清创手术都会造成不同程度骨质缺损。目前,长段骨缺损(5 cm以上的骨缺损[7])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诱导膜技术、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术及骨搬运术等。诱导膜技术需要大量自体骨移植,由于自体骨量有限[8],异体骨存在排异反应,植骨成功率较低[9]。而带血管蒂的腓骨或髂骨移植对血管吻合技术要求高,手术复杂,尤其是供受区血管管径差异较大,匹配性较差的患者,手术存在一定难度[10]。Ilizarov骨搬运技术是利用Ilizarov架牵引延长自体骨,最终达到缺损骨质的愈合,同期闭合软组织创面的目的。其实现了骨外固定由三维固定向四维固定的转变,通过给生长中的骨组织施加一定缓慢而持续的牵张力,刺激骨组织再生,从而达到治疗骨缺损的目的[11-12]。有学者[13]认为,对于小腿节段性毁损伤一期可先短缩肢体直接吻合修复血管、神经,二期行骨搬运延长肢体。本组15例长段胫骨干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无节段性毁损伤,均一期通过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运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创面得到了有效覆盖,避免了皮瓣移植手术。

3.2 Ilizarov骨搬运技术优缺点 优点:①Ilizarov技术使骨搬运与软组织牵张同步进行,随着骨质的延长,依附于延长骨段的软组织同时向缺损端移动。当搬运骨段会师另一骨断端时,软组织缺损区域也随之闭合,无需再皮瓣移植修复。②术中彻底清创,去除任何可疑坏死、感染组织,不需要考虑创面覆盖问题,确保了损伤部位剩余组织的活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③由于Ilizarov外固定环架采用多维固定,稳定性好,为患者术后早期下床锻炼提供了稳定基础。④Ilizarov技术同时兼顾了骨固定、骨延长与软组织缺损修复三个方面的治疗,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缺点:①带架治疗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②存在钉道感染、松动风险;③骨搬运时搬运骨块对接易出现偏移、对线不良,需要及时调整外固定架,甚至手术处理;④搬运骨段与目标骨端间软组织嵌顿,造成骨延迟愈合、不愈合[14-16],可以先尝试“手风琴”技术,必要时需行骨对合端软组织清理、骨端新鲜化及植骨手术等处理[17-20];⑤骨搬运过程中伴有腓总神经损伤、马蹄内翻足畸形等风险[21]。

3.3 术中注意事项 ①术前根据损伤肢体长度、周径及胫骨缺损长度选择合适的外架配件,仔细设计、组装环形外固定架,术中外固定架套入患侧小腿再行调试。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和手术损伤;②操作时始终维持小腿正常力线,以免穿针时损伤血管、神经;③同一平面穿多针时应注意穿针的角度与穿针布局,避免前针阻挡后针进入;④操作过程中应保证进、出针的方向和位置与环形配件平行一致,于钢环上或下向胫骨各穿入2枚交叉克氏针,同一钢环的2枚克氏针交角为30°~50°;⑤小腿肌肉丰厚的部位选择使用半针,减少穿全针对肌肉等软组织的激惹,避免继发性马蹄足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⑥截骨部位的选择须结合骨缺损的部位和范围考虑,首先选择胫骨干骺端,此部位血运丰富、骨截面大、松质骨成骨能力强,尽量避免在硬化及髓腔有感染迹象区域截骨[22];⑦截骨处尽量减少骨膜剥离,避免血管神经损伤[23];⑧感染、坏死骨质彻底截除,直至正常骨质,搬运骨段长度一般为4~10 cm,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及骨痂矿化情况,个性化定制搬移的频率和速度[24]。

综上所述,Ilizarov骨搬运技术能同期完成胫骨长段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大大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手术次数,给长段胫骨干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猜你喜欢
线片清创骨性
膝关节骨性关节病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推拿大夫为何总喜欢先让我们去拍片子
成骨细胞在骨性关节中发挥的作用
中医外治疗法在糖尿病足溃疡中运用心得
“高级检查”不一定适合你
传统X线片与DR两种影像技术诊断肋骨骨折临床差异性分析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综合治疗
胆道镜清创治疗胰腺炎胰周脓肿经验总结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