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通: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

2022-09-21 02:41:48桂钦伟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融通普通高中中职

桂钦伟

普职融通: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

桂钦伟

(黄梅理工中等专业学校,湖北 黄冈 435500)

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有利于构建学生多路径成才的教育立交桥,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世界多国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提出普职融通是一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新教育理念,有利于创新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路径。现阶段,我国可运用普职双主体互通式融通、普职渗透式融通、普职一体式融通这三种实践模式,可以满足人才培养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

普职分流;普职融通;多样化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新《职业教育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新《职业教育法》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明确提出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融通。新《职业教育法》强调的“普职融通”理念,将对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教育阶段,因为长期以来实行普职分流政策形成了较为突出的普职壁垒,导致高中阶段教育存在着要么偏向“学术教育”、要么偏向“职业教育”的片面特征。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将有利于实现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和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一、从分流走向融通:高中阶段普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

早在20世纪初期,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就提出普职两类教育整合起来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需要在生涯导向下为学生提供更强的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这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均提出了新的要求[2]。概括而言,就是通过普职融通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

(一)普职融通是技术发展、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各国高中发展的普遍趋势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培养并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之亟需。世界各国普职教育发展均呈现融合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现代职业教育要以学生生涯发展为导向,其教育功能不再是教授单一、狭隘、高度专业化的职业技能,而是使学生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变迁、岗位变动的多元职业能力。为此,以英国学者诺顿·格拉布(W. Norton Grubb)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新职业主义”理论,认为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学生传授可迁移性的、通用性核心技能[3]。在“新职业主义”理论引领下,多个国家在职业教育办学过程中进行了制度变革和教学改进。如在课程设置方面,英国在2009年国家课程审查报告提出,新的职业中学课程应由两项技能构成:“实用技能”和“个人学习和思考技能”,分别作用于专业领域的技能提升和个人文化知识素养提高,并通过后续的《16岁后技能计划》(Post-16 Skills Plan),完成学术型的文凭考试和职业性的技能认定[4]。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面,日本有职业学校、普通中学、合作企业三位一体的课程开发团队。在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与教材开发,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类课程的比例6:4的结构,并且大力推动和完善课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5]。日本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较为明显地体现出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特征。可见,当代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重视提升学生的技能素养,也着重强化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所有人”的职业教育,因为职业教育对于人们将来的工作、生活都大有裨益。美国、德国等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特别注重在中学阶段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如美国在各类高中均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美国职业生涯教育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面向人生规划与发展的生涯教育,包括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实践等具体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学、项目见习、实践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旨趣;另一类是侧重于技能的职业生涯教育,大体分为三种类型和层次,即面向家庭与日常生活的技能、面向通用劳动力市场的基础技能、面向特定项目的职业技能[6]。美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已自然渗透于各级普通教育中,特别是高中教育阶段,美国教育部门学者提出,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在毕业时掌握中学后教育、培训和工作所需要的分析与决策能力”[7],可见,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

(二)普职融通是我国高中教育逐步普及后的基本要求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已达到91.2%,已经实现“基本普及”目标,正迈向“普及”和“完全普及”阶段(见图1)。

随着高中教育普及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中教育的基础性、大众性地位日益凸显。因此高中教育不仅仅承担着精英教育导向下的升学选拔功能,也承担着为学生培养基本职业技能、社会生存能力的生活教育功能。为此,高中阶段教育应当走多样化发展路径。这一方面是满足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经历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型升级,国务院已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数字化经济、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业态必将在未来经济中占据更大比重。在生产变革的背景下,产业部门对一线生产人员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对技术技能的简单应用,而是要了解和掌握研发、设计与管理等多领域的知识。工作岗位知识与技术含量的增加,意味着不论是学术能力较弱的学生还是技能实操能力较弱的学生,都可能面临着就业失败的风险。因此,产业发展对人才更高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的复合要求,会倒逼高中阶段教育从分流走向融通。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及其家庭对多元化教育的需求。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首先是人的各项禀赋存在差异,其次是人的成长具有阶段性,最后是人的发展需求是多元的。对于高中阶段学生及其家庭而言,中考后即面临着非普即职的选择,因为目前缺乏普职融通渠道,一旦作出选择,就几乎选定了后续教育发展、职业发展的路径。社会上因此也普遍存在着“中考焦虑”,尤其是当前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被分流到职业教育轨道,认为十四五岁孩子的心智、能力各方面条件并未成熟,过早就选定一个专业进而限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普职融通则是旨在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使学生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依据兴趣和发展情势调整学习方向的选择机会。

二、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三种模式

高中阶段的普职融通,主要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政策和机制,将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整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普职融通的内涵,现在着重探讨三种普职融通模式:

(一)普职双主体互通式融通模式

所谓“普职双主体互通式融通”模式,是指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在不变换学籍的情况下,通过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机制(见图2),搭建融通制度与平台,使普通高中学生能够跨校修习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技能启蒙与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职业教育类课程,以及中职学生可以到普通高中选修文化课与通识类基础课程。

图2 普职双主体互通式融通模式

这是一种校际合作模式,在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展开了试点办学。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通过校际合作,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建立了“学生实训基地”,基地为普高学生提供职业能力培训课程,用职业学校的师资、设备满足普通高中新课改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8]。还比如北京朝阳开展了区域间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联合教学,组织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到普通高中开展技能基础类课程教学,以及动员普通高中文化课教师参与中职学校文化基础类课程教学与教研活动,另外还由普高教师组织学生到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开展实操类课程教学与学习[9]。

这一模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区域内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这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在师资、场地、设备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无需在教育资源投入上花费大量资金,推行的成本较小,可操作性较强。但是也存在较明显的缺点,如校际间课程合作流于形式化;学生跨校选修课程时,囿于安全、组织成本等原因,难以大范围开展。综合上述两方面分析,本文认为,在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运行基本制度未变革的条件下,普职双主体互通式融通模式,较为适宜在普职融通初期推行。

(二)普职渗透式融通模式

所谓“普职渗透式融通”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校内课程渗透的方式,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融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在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高中阶段是学生择业观、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教育既承担着为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合格生源的功能,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后备劳动力的责任。但是目前我国很多普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主要把精力放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机械重复训练和应对考试上,学生陷于书山题海,普遍缺乏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储备。对于那些难以通过文化高考升入大学深造的普高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的知识储备,在择业和就业上将会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在普通高中教学中,可以借鉴国外高中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一是可以增加面向人生规划与发展的生涯教育,二是可以增加面向当前就业市场以及通用性基础技能的职业技术类生涯教育,以让学生能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职业认知。另一方面,在中职教育中强化文化基础教育。新《职业教育法》提出建立健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观点,中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也从“以就业为主导”变为“升学与就业并重”。在生涯导向下的中职教育,其培养目标不再是面向迫切的就业需求,而是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促进其智力发展和提高其基础知识储备,以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在课程设计上,构建“知识+技能+素养”的模块化选修课程,总体按照文化课和专业课4:6比例安排课时教学,同时专业课教学中也也应该以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操课5:5的课时比例安排教学,达到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的培养目标。

这一模式主要通过校内课程渗透的方式达到教育目标,总体而言实施难度较小、操作性强。主要问题在于,目前在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面,职业技术教育类课程所占比重偏低,职业类课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同时在职业学校内,职业教育忙于实习或技能训练,普通文化教育课程课时很少;而且囿于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文化基础课教学难以提高难度和质量。但是,随着社会对职业教育以及知识重要性认识程度的提高,这一校内渗透模式可以在将来仍有较大应用空间,如可以通过调整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学生培养与考核的课程体系,达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普职一体式融通模式

所谓“普职一体式融通”模式,是指学生入学时不分普教和职教,校内同时开设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课程供所有新生选择,在学校有意识的正确引导下,学生通过选择不同课程实现校内自然分流。这一模式分两个阶段施行。

在第一阶段,学生入学时不分普职,统一对学生进行编班教学,所有学生既共同学习通识性文化基础课程,同时也学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一方面是奠定学生通识性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兴趣爱好、禀赋特长和发展方向。在第二阶段,依据学生的学业基础和发展趣向进行校内普职分流。学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培养目标开发设计模块化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有体、音、美等专业特长爱好的学生进入特长班,强化特长学习和训练;有普通教育升学愿望的学生进入普高班,进行文理文科,准备文化高考;对擅长技能学习、动手能力较强且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进入职教班,准备技能高考;对于不打算升学的学生,进入就业班,学习面向市场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强化专业实训、实习,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毕业后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

这一模式的特征,是融合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于“同一屋檐下”,综合高中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种区别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新型学校类型。就普职融通的程度而言,普职一体式融通无疑是最理想的实践模式。但是这一模式的应用难度角度,不仅对师资、场地等教育投入要求高,而且需要变革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双轨并行的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学生管理难度也较大。本文认为,目前普职一体式融通实践模式,在我国具体推行难度角度,需要在相关制度完备以及试点经验充足的条件下,有序稳步展开。

三、高中阶段普职融通面临的主要困难与突破路径

普职融通是世界各国高中教育阶段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在教育发展规划中也多次提及加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沟通。然而,具体选择何种实践模式,仍然需要基于对教育发展情况的分析。尤其是要针对普职融通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相应的突破路径。

(一)高中阶段普职融通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是重普教、轻职教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目前,社会上还是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对职业教育的轻视现象,这种现象与中国社会的传统观念有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读书与就业,有“学而优则仕”以及“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说法。这一观念对当下的影响,体现在学生及其家长重视学术教育、轻视职业教育,推崇脑力劳动而轻视体力劳动,甚至对强调动手能力的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鄙薄态度。在招生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成绩不适合读普通高中,学习吃力、升学无望,但是父母信奉普高,或者碍于情面,硬要将孩子送入普高。社会上对职教价值的不认可,特别是认为普教和职教不等值的观念,是推行普职融通的巨大障碍。

二是面向现行高考招生制度产生的应试导向。“为高考而教”“为高考而学”,不仅是很多普通高中的常态,而且在日益强调升学、注重“技能高考”的中职学校也极为常见。在高考指挥棒下,升学率成为学校等级评定、社会宣传、经费拨付,甚至是领导考核和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如何提高升学率、特别是升入本科和重点院校的比例来运转。普职融通是为了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可能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联系。在以高考为中心的教育运作体制下,学校往往对普职融通采取不支持、不配合的态度。我们看到很多普高学校领导和教师都不主张开设职业教育类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术教育等课程即使开设了也在学校处于边缘化、形式化地位。在中职学校内,只有升学有望的学生才有强烈意愿强化文化知识的学习。

三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缺乏转换和沟通的通道。长期以来,我国在高中阶段实行普职分流的教育双轨制,两者各行其道、少有沟通。目前,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课程设置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缺乏相互衔接、沟通的通道与平台。此外,目前普高与中职在办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区别,如普高围绕文化课教学、学术训练为核心,通用技术课堂在普高往往成了老师照本宣科的场所,学生热情低下;对中职来说,因为一直以来以职业课程为主专业技能方面的师资力量相对雄厚,而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师相对欠缺。相对封闭的管理机制使普职融通面临较大的协调与统筹困难。

(二)突破路径

一是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引导学生及家长形成多元化成才观念。根据美国普渡大学的人才分类理论,社会人才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其中技术技能人才主要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以技术、技能操作来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10]。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而且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国家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让学生和家长看到学习技能也能够有好出路,这是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让职业教育“香起来”“热起来”的根本前提。落实到高中教育普职融通发展中,可以通过普职渗透式融通,传播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优秀事迹,弘扬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职业教育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及其家长对普职融通价值及成才路径的正确认知。

二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当前普职融通的主要障碍在于人们认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不同层次的教育。虽然国家已经从法律上明确了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地位,但是职业教育是“差生教育”“弱势教育”的社会印象短时间内很难改变。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改变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不高的现状,是推进普职融通进而促进普职协调发展的主要思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着重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具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同时,通过校际合作这一普职双主体互通模式,可以组织普通高中师生到职业学校开展技能学习和实训,展现职业教育的风采和发展前景。

三是打通普职界限,建立统筹普职的高中管理体制。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对区域内高中学校、师资、设备与场地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积极探索普职一体式融通模式,形成一种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不一样的新型高中类型。在招生制度、培养方式、课程教育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试点和改革,以探索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发展模式的实践路径。

四、结语

“普职融通”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已经得到学术界、政策界的关注和重视,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与社会评价。总体来说,“普职融通”作为促进我国高中教育多样化基本路径的发展方向是明朗的,但是普职融通的基本实践模式仍然需要在不断探索中走向完善。

[1]约翰·杜威;傅统先,译.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58.

[2]周京树.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刘丽群,彭李.普职融通:我国高中教育阶段 改革与发展的整体趋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3):64-68.

[4]吕杰昕,陈晨.高中阶段如何协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英国普职融通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2(4):29-41.

[5]牟向伟等.新时期普职融通建设的起点及路径探析——基于日本普职融通课程课程体系建构的 启示[J].职教发展通讯,2022(1):61-69.

[6]刘丽群,林震.美国高中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框架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8(4):68-73.

[7]Marsha Kucher. South Dakota’s Model for Career and Life Planning[J].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2000(2):133-148.

[8]张明,齐云.普职渗透——实现双赢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教育,2013(6):18-21.

[9]王春松,王超群.北京朝阳区职高向普高 “送课”[N].中国教育报,2011-07-31.

G639.21

A

1672-1047(2022)04-0018-05

10.3969/j.issn.1672-1047.2022.04.05

2022-07-08

湖北省中华职业教育社课题“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背景下‘普职融通’的模式与路径研究”(HBZJ2022013)。

桂钦伟,男,湖北黄梅人,中教高级。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蔡新职]

猜你喜欢
融通普通高中中职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4期)2020-04-13 08:24:16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28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中小学电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46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普通高中教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