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国培”远程培训中知识创新机制的研究

2022-09-21 07:55田红梅王爱张文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4期
关键词:国培参训远程

田红梅,王爱,张文盛

(安徽开放大学,安徽合肥 230001)

1 引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学生身边专事教育的重要“他人”,中小学教师起着引导、教诲和示范的作用,对学生的发展成长至关重要,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已跨入了新媒体时代,中小学教师守护着人才成长的基础和启蒙阶段,需要与社会科技的进步创新相适应,敏锐发现前沿动态,善于捕捉相关信息,与自身教育教学融会贯通。因此,科学合理组织安排中小学教师开展培训,加强培训的规模、频次、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持续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的有力保障。

2 远程培训的特点

教师远程培训与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校本培训并驾齐驱,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教师远程培训是基于专门为教师设计和开发的网络学习平台与评测平台,面向中小学教师开展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培训活动,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1]。教师远程培训通过音频、视频、课件等方式,运用实时和非实时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培训课程传输给受训教师的教育形式。远程培训构建了自由开放、弥散流动、虚实交互的数字学习时空,消解了传统上线性延展、脉络清晰、边界固定之物理时空对人类认知的规限,重构了人类知识的理解方式、呈现形态、传播渠道与认知环境[2],突破区域界限,不仅发挥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而且最大范围共享了优质的学习知识资源,同时以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学习方式,于交流互动中,推动了参训教师的知识创新。

1)提高实效的相关政策颁布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拉开了“国培计划”大幕,可谓高瞻远瞩,将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置于宏阔的视野下谋划,为教师培训指明了发展思路与方向。之后教育部和财政部每年联合颁布关于做好“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不曾间断,有效推动了中小学教师培训走向规模化和常态化。期间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有的属于指导性的,有的属于指令性的,有的二者兼具,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实施主体是培训,为学员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要“进一步细分培训对象,细化项目设置,科学诊断教师培训需求,分类、分科、分层设计递进式培训课程,细化培训方案与培训课程评审,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主题鲜明的培训”[3]。其中2013 年印发的《“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即已经从总则、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学员选派、培训管理、培训方式、职责分工和绩效分工等方面,对远程培训的组织和实施提出了具体规定。这些政策文件为深入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2)新媒体为远程培训提供支持服务的助力

新媒体是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智能终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4]。远程培训中,新媒体是科技与教育融合的表现形式,凭借和强大的视听功能、交互特性,加持良好的伴随性,成为教师培训中优质知识资源的传播载体。知识资源以声音、影像、图文和文字等复合形式呈现[5]。不会转瞬即逝,而是永久储存在学习平台中进行着跨时空的信息传播,从纵向的新课标内容到横向的专业知识,全景式为参训教师们展现。

安徽开放大学作为教育部第一批入选“国培计划”培训资质的教师培训机构,依托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www.jsjy.ah.cn),创设教师培训学习平台,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突出线上和线下的参与互动,将前沿的教育理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及时有效地呈现给参训教师。平台整合智力资源与技能资源,随着不同层次培训内容的递进,不同时间阶段的衔接,逐步将学科专家教学、网络研修、集中研修、校本研修等培训环节联结起来,融合为一体(图1)[6]。在线平台聚合共享的知识资源,包括直播授课、录播回放、即时互动、公开课试听等内容,视频、语音聊天、文档、白板、投票等实时互动,培训学习与在线监管同步运行,工作坊、在线答疑、主题讨论、学情统计等成果异步推送,构建了同步、异步的学习支撑,搭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支持服务。

图1 远程培训的学习环节与支持服务

3 远程培训学习中知识的分享交流

教师远程培训是“国培计划”中的重要项目。国培远程培训项目的学习模式为混合式学习,结合了传统的线下面授、线上网络研修的优势,双方优势互补,混合式培训学习既发挥了学科专家的引导、启发作用,又体现了参训学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生活是知识的基础,知识是对生活世界的概括与提炼,教育教学知识即是对教育教学生活的描摹、提炼和抽象。开放大学组织实施的“国培”远程培训,紧扣训前、训中、训后三个时段,于线上学习资源与线下送培送教活动中穿插了多种培训方式,包括专家讲座、参与性、诊断性、案例分析、跟岗实践、训后动态跟踪延伸等,其中参与性研修方式贯穿培训始终(图2),并有机融合了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培训方式,例如理论学习与案例分享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实践体验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整体规划与突出特色相结合,集中凸显出参训老师知识分享交流的互动性,依托学习小组、虚拟班级、工作坊、在线学科答疑等组织形式,营建出良好的知识分享交流氛围。

图2 参与性研修形式贯穿始末

(1)线下面对面交流分享

面对面交流是最为简单直接的知识分享,国培的线下活动一般包括送培送教、虚拟班级的学习研讨、校本研修的学习研讨等内容。其中送培送教活动由培训机构组织实施,虚拟班级学习活动和校本研修一般由班长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实施。在送培送教活动中,培训机构遴选出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专家,紧密贴合当年的培训主题,根据前期对参训学员的需求调查,找准讲授切入点。专家在教授过程融入参与式、对话式、诊断式、录像观摩、案例分析、实操训练等培训方法,尽可能与培训学员互动交流,切磋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不仅提高了培训的包容性和交互性,而且尊重学员的多元性与个体差异,增强了学员之间的群体粘合度,拓宽了思维碰撞的深广度,有利于学员创生新知识新思想,形成更为主动的培训愿景。

(2)线上学习中知识的交流互动

远程培训学习平台采用三栏式布局,布局紧凑合理、色彩鲜明、信息显示完备,平台导航操作便捷、设计线路清晰,包括个人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学校社区、区域社区、危机应急响应五个学习区域,彼此之间深度链接,切换顺畅。学习平台设计不仅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思维,而且开发了全员培训研修平台学员端学习App,增强了教师参训的内动力,践行培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的创新之路。

①围绕培训主题学习资源的知识传递

按照国培实施工作通知文件的规定,每年要针对新出台的培训主题,“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中心,以典型案例为载体,合理确定课程内容,开展主题式培训。”在远程培训学习平台上设置有充盈的视频学习资源,内容包括师德教育与敬业精神、学科课程标准、专业知识体系、学科内容的深度挖掘、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针对具体内容教学的策略、如何有效实施教学、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内容。视频学习资源的目录中涵盖了每个时段的教学主题,随着参训教师的自身需求、兴趣、关注点,自主点击目录中的教学主题,定位播放教学视频,达成培训知识要点的有效传递。

②知识交流的开放与集中

平台上可以翻阅所有参训老师的回帖,回帖内容来源的栏目多样,包括培训视频课程、优秀作业、论坛你问我答、学习心得体会、优秀参赛作品等,这些栏目全方位开放,参训老师们可以浏览观摩其他参训学员的学习成果,不拘于学习班级和学科。但是每位参训学员有归属,归属于一个虚拟班级,班级学员隶属于相同的学科,相近的实际生活地域,如此,有利于虚拟班的班长组织开展线上和线下的班级学习研讨活动。对每位参训学员提出的问题有集中,学员们在学习论坛中自由发问,提出工作实践中的疑惑,摆出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能得到其他参训教师的回复,而且学科专家会甄选拎出其中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置顶于“学习论坛”,在问题后面回帖,给予全面系统的问题知识解答,同时学科专家会安排固定的时间,通知参训教师开展集中的在线答疑。

4 远程培训中的知识创新机制

知识创新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将新知识、新理念应用到工作实践中。根据知识的可表述程度,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显性知识也称明晰知识,既可以用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等形式表达,是可定义、可编码的知识。隐性知识又被称为默示知识,与显性知识恰好相反,“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难以用文字、图表或数学公式来表达。无法直接传递给他人意会、观察、模仿等特定的方式来感知[7]。远程培训中通过隐形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作用,进入社会化、外化、整合和内化的知识螺旋,才能提高参训教师的知识层次和知识储备,增强知识的应用与创造能力。

(1)知识社会化

社会化过程是通过把隐形知识汇聚在一起进行交流,共享经验并产生新的隐形知识的过程,即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8]。培训中的知识社会化,主要是在参训学员之间、学科专家与参训学员之间进行隐性知识的分享。参加国培的中小学教师基本为骨干教师,由各地市教育局对照学员条件和名额分配严格选派出,认真遴选出来的教师骨干。参训学员地缘相近,工作场景相仿,肩负相同的学习任务,易于在学习平台中建立信任关系,也乐于分享工作心得。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让学员通过观看、交流、反思、领悟、模仿等形式,彼此之间分享经验、秘诀、心智模式等隐性知识,进而完成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

(2)知识外化

外化是把隐性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从而成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知识外化是知识流动与转化的关键,依赖于一连串的隐喻、类比、范例、概括、归纳和抽象提炼,以便从隐形知识中引发出新的明晰的概念,未分化的经验是无声的经验,被分析的经验经过文字的提炼才能进入我们的生活,涌现出整体性的意义[9]。学员通过提交学科作业,发帖与回帖,撰写学习心得,参加国培远程培训微课大赛等多种方法,实现从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成功转化。远程培训的考核方法、作业的优秀评定、学员的优秀审定、比赛活动优秀作品的评选,是参训学员实现知识外部化的重要途径。以任务为驱动,以成果为牵引,明确的指向性与针对性,能够培训获得更加实在可见的果,提高参训学员的存在感,增强参训后的获得感。

(3)知识整合

整合是将显性知识的各个成分相互交叉、结合,形成更为系统或更为复杂的过程,形成新的显性知识。远程培训的知识整合包括两方面内容,一则学员可以有效利用平台里丰富的知识资源,按照功能设计的学习栏目,运用搜索引擎,对平台内的显性知识加以筛选、分类、组合,完善自身脑海中的知识图式,易于达成学习成果的可视化;二则培训机构集结学员丰硕的学习成果,包括学科简报、班级简报、问题热帖、优秀作业、优秀参赛作品等,从内容上可以分为学科性、技器类、方策性、实践性等知识,从行业上可以分为师德、师能、师知、师智等知识,围绕内容、专业、案例等门类进行分类,汇整成册,作为生成性资源放置于学习平台,有利于下一年度参训老师的学习。

(4)知识内化

内化是个体吸收显性知识并使其转化为新的隐形知识的过程。知识内化是人类所有知识的起点和源泉,拓展、延伸和重构隐形知识,以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任何知识都必须经人脑思维的激活才能称之为知识。若不经过大脑对其进行内在的组织加工,那些外在的、客观的所谓知识,只不过是写在书上与保存在图书馆里或储存于电脑系统中的符号系统罢了[10]。因此知识内化的方法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信息的获取、比对、研究、取舍、判断,完成知识的社会化、内化和整合,提升思维的穿透力和深邃性,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实现学用结合,进而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达成显性知识内化为个人的隐性知识,实现知识创新。

中国教师远程培训的发展与变革并举,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实施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快了教师远程培训的创新和发展。从新媒体视域对远程培训项目进行研究,有利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握其本质及发展规律,促进教师培训机构优化设计思路,规划完善学习平台、课程资源、互动路径等建设,做实、做细和做深远程培训项目,增进培训实效,推动参训教师们在学习中提炼新知识,交流中碰撞新经验,分享中创生新思想。

猜你喜欢
国培参训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构建新疆基层教师国家通用语培训体系策略研究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远程诈骗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国培计划”实施需要协调好六种关系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师太”扛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