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懒”型孩子的转变

2022-09-21 10:45刘晓燕
新班主任 2022年9期
关键词:树懒玩具情绪

□刘晓燕

学前儿童天生气质类型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胆小敏感,有的鲁莽粗心……还有一类孩子,事事漫不经心,做事慢慢吞吞,似乎天塌下来也不着急。这类孩子,因其天生偏黏液质的气质特征,给人的感觉就像行动迟缓的“树懒”。如果引导不当,“树懒”型孩子会养成拖沓磨蹭、怯懦懒惰等不良习惯,从而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该如何引导黏液质孩子摆脱“树懒”的状态呢?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做事爱磨蹭主要与时间观念、情绪控制、个人兴趣、专注力、自信心及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要想让“树懒”型孩子转变不良行为习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孩子完成各项任务的效率。

初步培养时间观念

“树懒”型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是不紧不慢的。孩子之所以这样,大多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观念,不懂“马上”“等会儿”意味着什么。

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感知、管理时间。比如,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个可爱的沙漏,使之成为孩子感知时间的小帮手。孩子每次吃饭穿衣时,教师和他一起计时,明确需要在几次沙漏内完成任务。孩子每次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奖励他玩喜欢的玩具,帮助他逐渐养成不拖沓的好习惯。

教师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用可视化图表来呈现一日的作息时间,张贴在教室中与孩子视线等高的位置或者盥洗间、玩具柜等比较醒目的地方。

减少不良情绪的影响

“树懒”型孩子很容易被不良情绪裹挟,他们心里一旦升腾起不好的情绪,对外界的反应就会变慢。比如,午睡时,小“树懒”因为入睡得晚,还没有睡足起床时间就到了,他的情绪可能会立马低落,甚至会生闷气。黏液质孩子的特征之一就是反应不够灵活,因此孩子就会“卡”在这种低落的情绪里,不想起床,迟迟不愿意穿衣服,把教师一遍一遍的催促当成耳旁风。

首先,教师要注重对孩子的情绪疏导,营造友好轻松的氛围。比如,午睡后,教师应语气温和、轻缓地唤醒孩子。教师可以轻轻抚摸着孩子的脸蛋,夸张地对他说:“宝贝睡得真香甜,小脸都变成红苹果了。赶紧起来吃点心吧,又会长高高啦!”或者,教师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与起床无关的新话题来吸引他,帮他转移不良情绪。

教师还可以和孩子开展角色互换游戏,训练如何应对坏情绪。如:教师扮演突然有不良情绪的孩子,让孩子来扮演大人,哄一哄爱磨蹭又爱生气的老师。孩子在轻松快乐的互动中体验不良情绪带来的一系列麻烦,产生共情,从而逐渐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提高对任务的兴趣

孩子是否爱磨蹭,与他对眼前的小任务是否感兴趣有很大关系。当孩子对要完成的小任务感兴趣时,他们就不会再磨蹭;如果孩子的兴趣和教师的引导产生冲突,他们就会从心理上拒绝执行教师的要求,开始磨蹭起来。

在任务的设计和活动的组织上,教师要尽量用拟人化、“泛灵化”的语言吸引孩子主动完成小任务。比如,孩子磨蹭着不愿意喝水时,教师可以说:“小汽车没油了,赶紧喝水给小汽车加加油。”孩子磨蹭着不愿意收拾玩具时,教师就说:“玩具哭了,请最有爱心的孩子把玩具送回家吧!”孩子饭后不愿意漱口时,教师可以对他说:“哎呀,老师都听见小蛀牙在开心地笑了!”

“反话正说”也是一个好办法。比如,小“树懒”吃饭爱磨蹭,其他孩子早就吃完两碗饭开始喝汤了,可他才吃了几小口,教师可以尝试反话正说:“你真棒,不用老师提醒,就马上要添第二碗饭了!”

保持对事物的注意力

“树懒”型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比如,孩子本来要去如厕,可是走到洗手间,发现地上有水,他就忘记如厕,开始玩起水来;正画画的时候,孩子忽然听到“啾啾”的小鸟叫声,他就会丢下画了一半的画,跑去看个究竟。

首先,教师在发现孩子的注意力即将转移时,要及时提醒,让其专心做完手头上的事情。比如,教师可以说:“孩子,你是来上厕所的吧?”“你的作品马上就要完成了!”以信任的语气鼓励孩子做完该做的事情。其次,教师要尽量排除活动中的无关诱因,营造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避免孩子分心。

强化自信心和自尊心

缺乏足够的自信也容易导致孩子做事磨磨蹭蹭。“树懒”型孩子总担心自己出错,因此做起事情来瞻前顾后、畏畏缩缩的,速度自然也就快不起来了。如果教师此时再责备、催促、批评,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影响,他的动作不仅快不起来,反而更容易出错。

孩子做事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即时满足,所以教师可以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大任务拆分成比较容易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若干个小任务,并及时给予孩子奖励。比如:需要整理一大堆玩具,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将玩具分成3份,每整理好一份玩具,就立即给孩子一次奖励。奖励可以是精神表扬,比如口头称赞;也可以是物质奖励,比如心爱的玩具、零食等;还可以建立积分奖励制度,即孩子做得好或者达到目标,就可以奖励积分,不同数量的积分给予不同层次的奖品。

合力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树懒”型孩子的习惯养成还与成长环境有关。部分父母因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抚养。老年人行动相对迟缓,并且宠溺孩子,他们不会要求孩子动作敏捷、做事爽利,还喜欢包办代替,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养成了磨磨蹭蹭的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要想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光靠孩子在幼儿园的训练远远不够,一定需要家长的鼎力配合,形成家校合力,互为补充。只有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才会使“5+2=7”,甚至“5+2>7”!对于“树懒”型孩子的教育,更需要家校充分沟通,采取一致的标准,一样的引导方法,达成共同的、默契的引导机制,形成合力育人的成长环境。

对“树懒”型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艺术地引导,让孩子的改变从量变走向质变。

猜你喜欢
树懒玩具情绪
树懒热气球
树懒和考拉谁更懒?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从树懒到飞镖黄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