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巧化攀比之风

2022-09-21 10:45□周
新班主任 2022年9期
关键词:和平共处比比孙膑

□周 奇

攀比现象可能出现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攀比行为,指导他们正确对待攀比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攀比之风变成“比学赶帮超”之风。

一起比:让攀比无处遁形

攀比心理的成因是多样的,只有深刻认识了攀比心理的成因,学生才能克服它。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攀比心理的成因和影响,我在班级开展了“我们一起比一比”主题班会活动,让每名学生思考并回答三个问题:1.你有想与他人比较、想比他人厉害、想让他人羡慕的时候吗?2.在与他人比较时,你的感受如何?3.如果他人在你的面前故意炫耀,要和你比,你会有什么感受?

这三个问题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内心,在交流中逐渐认识攀比心理。我和学生一起总结:第一,有比较心理很正常,每个人都有想展现自己、获得他人赞扬的时候,但是要掌握尺度,不能不顾他人的感受炫耀自己,也不能为了虚荣心夸大事实或者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第二,有攀比心理的人其实是对自己不自信,真正自信的人不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一味攀比只会让人在不良情绪中越陷越深。第三,在某些方面与他人比较并不是坏事,比如学习、运动,良性竞争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更有进步的动力。

活动结束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作业,请大家制作一张“攀比心理之我见”的小报,把自己的想法、收获都表达出来,完成后将其贴在教室的展示栏中,大家一起欣赏、学习、思考。

同学之间相互比较很正常,但当前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加上社会经验不足、认知能力较弱,正常的比较心理很容易因为受外界影响而变成攀比心理。有时候,学生可能并不是想攀比,而是迫切地希望得到外界的肯定。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学生的攀比言行,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攀比的两面性,学会把握比较的度。

“比比日”:与攀比“化敌为友”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与攀比心理和解,班会后,我让学生自己寻找一个比较对象,将比较的心理过程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比较对象比较内容比较结果收获与感悟

我们将每周五定为班级的“比比日”,在这一天的班会课上,同学们将自己的表格与大家分享。很多同学的比较对象是学习上的优秀同伴,比较内容是学习能力。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表示在学习上一直想着要超过某个同学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最好的比较对象其实就是自己。有的同学认为,两个能力差不多的同学相互比较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双方能够互相督促、一起进步。有的同学在和过去的自己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能看到自己更多的进步,发现自己掌握了许多原来不会的技能,学会了很多新知识,从而更加自信。

一周的体验结束,同学们收获颇丰,知道了无论和谁比,无论比哪一方面,过度比较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应当在自己和对方都感到舒适的范围内比较,多关注过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这样才能让“攀比”成为起步的阶梯,引领我们向更高的地方攀登。

模拟场:与攀比和平共处

在之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同学们难免会再次出同种攀比心理和行为,他们需要学会和攀比和平共处。

在“比比日”的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们能不能克制自己不去比较,只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我不和别人比较,他们非要来和我比,怎么办?”我让学生四人一个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方法、排练情景剧。

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家长的建议、网上的素材等,创作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有一组同学创作了《如果我是庞涓》这个有趣的故事。在故事中,庞涓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良攀比心理,通过各种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之后,他不再处处与孙膑比较,不再迫害孙膑,而是和孙膑成了好朋友,两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同辅佐魏王,成就一番事业。还有一组同学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用情景剧展现了自己从和他人攀比到认识到攀比的危害再到拒绝攀比的过程。

一个个精彩的情景剧是同学们思考之后的成果,更是他们与攀比心理和平共处的第一步。观看之后,大家一起交流,明白了当自己出现攀比心理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要理性与自己对话,寻找攀比心理产生的原因;其次,要学会欣赏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控制自己与他人攀比的欲望;最后,当自己的身边有攀比现象时,我们要理解并与当事人沟通,如果沟通失败,我们也要不受其影响,做好自己。

当然,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不与过去的自己比较,我们就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不与优秀的人比较,我们就不知道差距在哪里。因此,我们应当保有一份进取之心,和过去的自己比、和优秀的榜样比,向着更优秀的自己前进。

猜你喜欢
和平共处比比孙膑
比比谁最长
比比谁勇敢
最忆是杭州 何日更重游
孙膑与庞涓
比赛吃馒头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孙膑吃馒头
“高配置车”,比比谁更奇葩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
与肝癌“和平共处”四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