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芬 汪亚群孙 迪 李子午 方诚冰 李 莉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笔者采用头皮针抽提法联合基于脑机接口技术(BCI)的主动式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进行康复训练,现报道如下。
收集2021年2月~2021年11月就诊于本院康复科住院及门诊的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男6例,女9例;年龄50~80周岁,平均68.8岁。对照组15例,男7例,女8例;年龄43~79周岁,平均65.9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
所有患者均根据其实际病情给予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稳定血压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2.1 对照组:予头皮针抽提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①头皮针抽提法:选取顶中线、顶颞前斜线。皮肤消毒后采用指切进针法。在针尖刺入帽状腱膜下层后,使毫针与头皮呈15°~30°角,在腱膜下层进入皮肤1寸左右,指下有不紧不松的感觉和一种吸针感。然后进行行针操作,即用爆发力向外速提3次(约5秒),每次至多提出1分许,又缓插至1寸,如此反复运针10遍,共计约5分钟。间歇动留针2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约2分30秒)后出针。②常规康复训练:包括早期良姿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床上翻身和坐起训练、Bobath训练或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态训练、作业治疗等。
2.2 观察组:予头皮针抽提法联合基于BCI的上肢主动式康复训练。头皮针抽提法操作同前。康复训练均在早上进行,患者静坐在计算机屏幕前的椅子上,头戴脑电帽和HMD头显,两只手臂放在腿上并保持放松,脑电信号采集使用Neuroscan公司生产的脑电采集装置,16导电极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设置康复设备的“伸展角度”“屈伸角度”“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在治疗过程中要求患者根据上肢康复设备中的命令提示进行肢体运动的运动想象任务。当提示“伸”时要求患者想象左侧肢体运动控制设备向伸展方向移动,而提示“屈”时要求患者想象其右侧肢体运动来控制设备向屈伸方向移动,采集患者脑电信号,分为离线采集和在线训练,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空间滤波、特征提取及模式分类,最终达到受试者主动控制上肢康复器械屈伸训练的效果。
两组每次康复训练均持续30min,每周治疗5天,治疗4周为1个疗程。
3.1 两组治疗前后简式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测(FMA-UE)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UE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FMA-UE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28.80±14.04*#21.53±8.43*例数15 15治疗前20.20±12.27 18.80±8.41
3.2 两组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44.67±25.18*#38.33±14.72*例数15 15治疗前35.33±22.87 34.67±13.69
头皮针抽提法源于汪机的《针灸问对》,由抽添法演化而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脑血栓后肢体肌力,效果显著,但据临床观察,随着疾病的发展,只是简单地增加肌力往往使痉挛或联带运动得到强化,其结果使患者运动功能被异常的动作模式束缚,而不能逆转。基于BCI的肢体康复运动训练系统采用患者在想象运动时的脑电信号作为肢体康复器械的控制信号,从而把运动意识与运动功能恢复训练结合在一起,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本研究发现头皮针抽提法与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主动式康复训练系统有机结合,相比对照组临床评分提升更加显著,依从性更强,可有效促进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