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临教结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模式改革初探

2022-09-20 02:54:13潘翠刘晖
科技风 2022年23期
关键词:医养教学质量技能

潘翠 刘晖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0

党的第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促进医疗护理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医学院校应培养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为医养结合的政策推进提供人才基础。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医疗保健与养老相结合的需要,探索“校企合作,临教结合”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医学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探索临床医学(医养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在国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引下,参照临床医学专业、医养行业的相关要求,合理规划学生在学校、综合医院和医疗机构学习时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并将培养目标整合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个教学环节,探索了基于“校企合作,临教结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模式改革。

为落实专业人才的培养,遵循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规律,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采用“校企合作,临教结合”的“1+1+0.7+0.3”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业能力的启蒙阶段,在第一和第二学期实施学校要求的基本医学知识、基本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训练。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培训阶段,在第三和第四学期实施,根据就业需求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主要在各类教学医院(全科医疗助理培训基地)和大型医养机构根据工作流程完成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除了侧重于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还兼顾学习和训练,拓展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跟进工作发展的能力。第三阶段是第五和第六学期,分为两部分。学生首先在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开展为期7个月的临床实习,然后进入医养机构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习,重点加强对学生全面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

2 重构临床医学(医养方向)的课程体系

基于“校企合作,临教结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模式改革,统筹考虑“1+1+0.7+0.3”模式下学生校内学习和医院学习课程教学体系的整体安排。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等方面的关系。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以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医养机构服务能力培养为重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医养行业专家的调研,针对优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植入了“老年心理学”“安宁疗护”“老年病学”“老年营养与膳食指导”等专业拓展课程,重构课程体系。

3 科学合理地安排临床医学(医养方向)实践性教学环节

依据能力和技能的形成过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医养认知见习—临床技能培训—临床见习—专业综合技能培训—毕业实习”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学校进行解剖、机能实验和医养机构认知见习;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在各个教学医院开展“医院课堂”模式实践教学,在各个教学医院进行临床技能培训和临床见习;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结束后,学校将进行全面的专业综合技能培训。专业综合技能培训合格后,将按国家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实习标准进行10个月的毕业实习,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三年制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 医养机构认知见习

第一学年安排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养机构参观见习,增加学生对医养机构临床医疗工作岗位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初步认知和对养老事业的热爱。

3.2 临床技能培训

第一学年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实训课时占50%以上,在校内的专业实验实训室完成。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第二学年在教学医院、医养机构的实训室进行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的技能操作训练和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思维训练。

3.3 临床见习

第二学年学生在综合性教学医院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见习,在医养机构的康复医学科、中医科、颈肩腰腿痛科、中风偏瘫科、老年病科、医养中心、康养中心、短照中心进行医养方向拓展课程的见习,加强对医养机构常见临床疾病诊疗的感性认识。

3.4 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第四学期结束前,在校内进行临床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按照国家助理执业医生的实践考核要求实施考核。

3.5 毕业实习

第三学年在教学实习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医养机构进行为期40周的毕业实习。综合性医院实习20周,实习科室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急诊科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实习8周;医养机构实习12周,实习科室包括康复医学科、中医科、颈肩腰腿痛科、中风偏瘫科、老年病科、医养中心、康养中心、短照中心等。

4 多元并举保障医养人才培养质量

4.1 师资队伍保障

专业教师主要由医疗机构聘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际工作经验,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热爱教育活动。专业核心课程与拓展课程的教学具有实践与技能指导、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实习指导教师具有执业医师资格,本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经过相应的兼职教师培训,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按照实习计划(大纲)的要求培养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和职业素质。

4.2 教学设施保障

根据学生在第二学年入住各个教学医院和医养机构。由各个教学医院科教科与二级学院学生科、教务科共同管理,实行双班主任管理模式,教学医院配备相应数量、经过培训的临床带教老师,负责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各科理论教学、实训、见习指导;学校配置一定数量校内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部分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同时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组建联合教学团队共同完成所有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的教学。各个教学医院应具备相应条件,如教学、实训、见习、住宿、餐饮等条件,做好安全、保险、保障等前期准备,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沟通、协作能力和职业认同感。

第三学年,学生进入校外实训、实习阶段。实习基地包括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养机构三种。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应具有相应数量的临床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规章制度保障实习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安全和保险保障。符合教育部、卫健委等部门公布的相关文件要求,科室分类齐全,医疗设备、教育设备和技能培训中心等可以满足临床教学需求,有专门的临床教育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可以接受在校生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指导任务,在校生均住院床单位大于0.5张。实习医院的实习教学使用的床数不低于接受本专业实习生总数的5倍,拥有多媒体教室等专门的临床教学场所,具有满足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的图书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源,提供基本住宿、饮食等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险保障。实习岗位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感染科、五官科等临床科室的门诊和病房。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训、实习基地主要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符合相关建设规范且具有一定规模,服务人口不少于3万人,基本科室设置完备,服务项目齐全,有实习教学管理人员和带教人员,实习岗位必须包括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医养机构在实习教学中使用的床数不低于接受本专业实习生总数的5倍,拥有临床教学场所,提供基本住宿、饮食等生活条件和安全保障。实习岗位包括:医养中心、康养中心、康复科等。

4.3 教学质量保障

4.3.1 教学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教学组织的成功实施,建立学校、教学医院和专业之间三级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和综合医院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范围,建立教学质量责任制。以学校和综合医院为基础,重点建立专业质量保证机制,明确专业教学质量保证的基本任务,医学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的内容和标准,完善了医学职业教育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保障了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学校和教学医院联合制订了专业建设计划、专业教学质量诊断和改进实施方案。教学日常管理实行学校、教学医院两级管理。由临床行业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发展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修订、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等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负责人完成撰写,二级学院组织相关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开展专业调研、需求分析,并经临床医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和修改,由二级学院报送学校教务处,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后,经学校党委班子会议讨论审批发布。

4.3.2 教学制度保障

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教学文件齐全,主要教学管理制度有: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计划管理规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与实施办法等规章制度。分别是:

(1)机构职能(明确了教学、课程、教材等委员会职责);(2)教学运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调停课、在线课程管理等制度);(3)专业建设(新专业申报、精品课程建设等各项制度);(4)实践教学(学生实验、实训、毕业实习等各项目的规定);(5)学籍考试(学籍管理、考试用纸的修订等各规定);(6)质量监测(专任教师质量考核、兼职教师质量考核等各规定)。

完善与教学质量监控相关的管理体系,改进教学评估、实践和培训。通过培训、过程监控、质量评估,在毕业设计、专业技能考核等方面制定质量标准并不断改进,以满足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在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二级学院也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如下:日常教学检查制度、督导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奖惩制度等。

4.3.3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四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责任到人。学校和教学医院加强日常教学组织和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改进,健全听评课制度,确立教学医院联动实践教学的环节监督制度,定期开展公开授课、示范课授课等教学活动。

本专业采用“校院合作,临教结合”的“1+1+0.7+0.3”人才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二级学院组建教学督导团按照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在第二学年对各个教学医院的教学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教学质量评价:

(1)学生评价,包括通过学生座谈会、线上问卷评价对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进行评价。

(2)教师评价:教师相互评价是通过参与听评课的形式进行对教师综合评价。

(3)学校和行业监督与评估的重点是检查教师的教案、课件、课堂教学实施,并将来自各个方面的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并反馈给教师用于改进。

(4)用人单位评估是通过与用人单位面谈和问卷调查,对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行综合评估。定期评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发布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善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结语

基于“校企合作,临教结合”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医养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利于提升医养方向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缓解目前医养人才流失严重、毕业生对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的现状,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理论知识扎实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复合应用型医养人才。

猜你喜欢
医养教学质量技能
高级技能
医养当兴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中国卫生(2016年3期)2016-11-12 13:23:22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