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效果

2022-09-18 10:25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7期
关键词:神经痛带状疱疹评分

苗 妙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科,山东 青岛, 266000)

1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多发疾病,其症状通常表现为单侧、沿神经带状分布的疱疹,且密集分布在皮肤上;患者在完成疾病治疗后,往往会出现神经疼痛,即呈现出如刀割感亦或是灼烧感的疼痛,继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临床实践指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与患者年龄相关,患者年龄越大,其痛感越明显、越严重,且持续时间越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对此,加强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治疗,具有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以往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通常是选用西药治疗的方式,但临床实践发现该种治疗方式的整体治疗效果并未达到较为满意的程度。近年来,有研究指出采取中医疗法治疗带状疱疹,能缓解患者的疼痛,并获得较好的疗效。鉴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9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析中医针灸治疗方式的临床实践价值,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5.37±2.64)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6.05±1.02)个月。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44.81±2.77)岁;病程1~12个月,平均病程(5.97±1.1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可展开组间对比研究。本研究已得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满足《中枢与周围神经痛治疗学》中有关此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①存在免疫系统疾病者;②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③存在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者;④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⑤无法配合治疗,中途退出此次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吲哚美辛片(生产企业:上海信谊九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016),25 mg/次,3次/d;维生素B(生产企业:天津华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396),口服,20 mg/次,3次/d;维生素B(生产企业: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170),口服,20 mg/次,3次/d。持续服用30 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对该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治疗。首先,选取足三里穴作为此次治疗的主穴,并采用补法针刺;之后,参照其病变位置选取其他穴位。针对胸背部病变者,需选取曲池穴、支沟穴,并采取提插泄法进行针刺;针对腰部疼痛者,需选取阳陵泉穴、腰夹脊穴,并采取平补平泻法进行针刺;针对肋间疼痛者,需选取支沟穴、夹脊穴,其中前者采取提插泻法,后者采取平补平泻法;针对面部疼痛者,可选取夹脊穴、合谷穴,并采取提插泻法进行针刺。对皮损部位采取针刺围刺法,即选择28号15~25 mm毫针,对患者实施针刺治疗,下针处位于疼痛所在位置约0.5 cm,且针尖和疼痛处的角度应保持15°,实施皮下围刺。针灸治疗时,针距需充分结合患者的疼痛范围而定,一般是在与疼痛相距1~3 cm处;进针深度控制在0.3~1.0寸,最终以得气为宜,并留针30 min。1次/d,持续治疗30 d。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状况、复发及症状评分情况进行观察。

通过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已基本消退,皮肤感觉恢复至正常状况,为显效;通过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显著好转,为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的疼痛症状并未得到好转,甚至有加剧的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状况加以评估。此法是利用一根标尺,长度为10 cm,将其划分为10个刻度,其中,0分意味着无痛,10分意味着存在剧烈疼痛。此外,对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的随访,以观察其疾病复发情况。复发率=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按照无、轻、中以及重等四个等级,对患者治疗前后不同症状加以评分,无为0分、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主要观察指标有头晕、乏力、疼痛、便秘以及舌质紫暗或瘀斑。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变化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的VAS评分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头晕、乏力、疼痛、便秘以及舌质紫暗或瘀斑)评分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的各症状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3 讨论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各种并发症中较为多发的一种,此并发症通常在患者疱疹治愈之后出现,在皮损处将存在明显的疼痛症状,病程往往在30 d以上。当前,临床上针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如下几种原因所致:病毒侵犯脊髓后索所致;局部炎症反应所致;局部出现缺血性变化。此病不但和病毒损伤神经有一定的关联性,还可能和供养神经的动脉出现硬化,致使局部缺血以及引起神经营养障碍等有一定的关系。有研究表明,皮肤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后,病毒侵入皮肤神经末梢,并沿脊髓后根或三叉神经节的神经纤维,朝中心部位转移,随后在较长时间内以一种潜伏的状态在脊神经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神经元内持续存在。在诱因的引导之下,存在于感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病毒会开始活动,不断生长繁殖,继而导致受侵害的神经节出现发炎、坏死,最终出现疼痛感。炎性细胞浸润后,会破坏受损伤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所以,此病的临床症状一般是皮疹缓解或消失之后,局部依然出现持续疼痛症状,且时而朝周边部位放射;此外,患者患处的皮肤颜色呈现晦暗,遗留色素沉着斑,且舌质呈现紫暗色或存在瘀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且症状均较为严重,不但难以治愈,且极易反复发作,从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极大影响。临床上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通常是采取常规西医西药治疗,如吲哚美辛片;此药是一种镇痛类药物,其能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但是,此类药物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有限,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刺激肠道黏膜,继而引起肠道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最终影响疾病治疗的效果。此外还可选用抗抑郁类药物,比如三环类药物,虽然小剂量服用此类药物,能在一定程度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但也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体质量增加、嗜睡以及口干等。因此,仅通过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并不尽如人意。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是因气血不畅,正气不足以及外邪入侵等原因所致;患者经络功能障碍,继而致使其疼痛感越发明显。针灸是我国中医中的一种传统治疗方式,其是通过刺激人体相应穴位,经由全身经络传导,继而达到舒经活络、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针灸由于其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

在本研究中,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此次研究结果同张一宁的研究结果相似。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取观察组所用治疗方案,对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皮肤状态可起到积极作用。究其原因是由于针刺能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有效刺激,以此帮助患者疏通经络,促进其症状的改善。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说明观察组所用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此外,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头晕、乏力、疼痛、便秘以及舌质紫暗或瘀斑等症状的得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证明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予以观察组所用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头晕、乏力、疼痛等症状,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不适感,从而促进其身体的恢复。在疾病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表明采取观察组所用治疗方案,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复发,从而获得更长期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治疗,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还能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复发,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痛带状疱疹评分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中医康复护理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治新生儿黄疸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