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内溶栓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9-18 10:25吕志刚孙海业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17期
关键词:成形术溶栓动脉

付 超 吕志刚 孙海业

(平度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700)

脑梗死是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该病多由于患者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缺血、缺氧,损伤到脑组织而引起,不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且由于多数患者存在机体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等情况,术后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可使其局部脑组织粥样硬化风险增加。近些年,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动脉内溶栓术在临床降低脑梗死疾病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中作用显著,不同治疗方案可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有研究指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动脉内溶栓术、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更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维持其病情稳定。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月平度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旨在观察动脉内溶栓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1月平度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男19例,女1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63.15±3.28)岁;颈动脉狭窄13例,脑中动脉狭窄5例,脑后动脉狭窄4例,椎动脉狭窄3例,其他血管狭窄9例。观察组患者男17例,女性17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3.38±3.16)岁;颈动脉狭窄12例,7例为脑中动脉狭窄,5例为脑后动脉狭窄,4例为椎动脉狭窄,6例为其它血管狭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平度市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会批准。所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②可进行正常的交流;③成年患者。

排除标准:①无法自理生活、严重偏瘫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存在脏器功能障碍、凝血障碍、颅内出血者;④对本研究用药过敏或存在使用禁忌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动脉内溶栓术治疗。嘱患者平卧位,局部麻醉,穿刺部位选择患者的右股动脉,对其行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对病变血管部位进行确定。采取接触性溶栓技术并辅助微导管,在其动脉鞘置入6 F导管,将微导丝、微导管送至其血栓部位,将微导丝撤出。将20万U尿激酶(生产企业: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483)和20 mL 5%的葡萄糖注射液使用微泵、微导管以1万U/min的速度行持续动脉注入。在患者溶栓过程中,可使用血管造影监测其血管再通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在患者的血管闭塞相应部位置入动脉导引导管,为其行血管造影检查以确定狭窄血管直径。使用微导丝远端置入血管狭窄部位,并在血管狭窄部位送入支架,位置确定后使用8 atm压力释放扩张支架,使用血管造影对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进行监测。

术后连续两周给予两组患者阿司匹林(生产企业: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1845)100 mg/d,氯吡格雷(生产企业: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75 mg/d,嘱其口服。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出血、头晕以及心率减慢。不良反应发生率=(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出血+头晕+心率减慢)例数/总例数×100%。

(2)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评价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①治愈为患者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90%以上;②显效为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下降46%~90%;③有效:患者NIHSS评分较之前降低≥18%且<46%;④无效:NIHSS评分较之前降低18%以下。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治愈)例数/总例数×100%。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血小板聚集率(PAR)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通过采取患者的静脉血5 mL使用仪器进行检测。

(4)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相关指标:包括两组治疗前后的S-100β蛋白浓度指标、肝细胞增殖因子(HGF)指标、脑钠肽(BNP)指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予以测定。

(5)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OL-C30)评价,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理功能、一般健康状态,每项0~100分,评分的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4 h后、治疗7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用NIHSS对其进行评价,最高42分,评分与其缺损情况成反比。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VEGF、PAR及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EGF、PAR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EGF、PAR及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S-100β、HGF及BNP等血清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上述血清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QOL-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2.6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6。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是尽早开通闭塞血管,为患者行早期血管开通,除了可应用静脉、动脉溶栓治疗方案,还可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以及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等方式。

本研究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了动脉内溶栓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经治疗后VEGF、PAR、CRP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该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管炎性指标。临床引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颅内外大动脉闭塞,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的脑血流动力学异常,而CRP等指标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病情进展。观察组S-100β、BNP、HGF指标水平在治疗后较对照组更低,提示联合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相关指标。BNP等指标均可对脑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影响,而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相关血清指标,降低患者病情发展为脑血栓的可能,更有利于控制其病情发展。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其脑部神经功能,促使其脑组织坏死、缺血情况改善,有利于减轻其脑部神经缺损。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2.94%、20.58%,提示联合治疗的安全性相对更高,更不易使患者发生胃肠道出血、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在动脉内溶栓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通过在患者下肢或上肢的一个小切口抵达病变动脉,由医生经切口将可扩张球囊插入,经球囊物理性扩张将狭窄或被阻塞的动脉中的障碍排除,能够有效为其清理斑块,使血流重新畅通,恢复接近正常的供血,确保闭塞血管再通。该疗法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的闭塞血管再通,使其发生血管再闭塞的概率降低,增加手术安全性,但也应当注意,由于该术式可能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部分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患者在支架释放过程中可能出现再次栓塞的情况,因此一定要由技术娴熟的操作者给予患者相关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06%、82.35%,提示联合治疗可从整体上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少疾病对其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本研究联合治疗的时间窗、再通时间、用药剂量、局部药物浓度等控制情况均较为理想,不会较大程度影响到患者的纤溶系统,因此可取得确切的溶栓效果。经治疗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这得益于医学治疗目的的转变,现今临床上为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医学目标已从原来的仅仅将患者病灶切除、顺利完成手术,变为追求以最高的疗效以及最小的创伤去治愈患者的病痛。联合治疗更加符合这一目标,其效果也证明,联合治疗有利于将患者的疼痛感缓解,可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动脉内溶栓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安全性与疗效均较高,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成形术溶栓动脉
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微创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中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分析
股骨颈部的轮匝带在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作用
小腿疼痛查血脂
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