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红
精神分裂症大部分起病于青壮年,病程大多迁延,复发率高[1],而患者首选的治疗措施则是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维持长时间的治疗,这样就极有可能引起患者的糖脂代谢异常,引发一系列代谢综合征。加之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镇静作用,以及患者长期形成的行为被动懒散、运动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对患者的体质量管理一直不尽如人意,有的年轻患者甚至因肥胖造成了自我形象紊乱而中止维持药物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且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使得疾病的复发率增高[2]。集束化护理干预是以循证医学理论为指导,对临床护理工作中某一特定问题而实施的一组联合性的护理干预,已被证实为有效的护理策略,可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3]。本研究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以期进一步探究该项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影响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入院的6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入组标准:患者均无影响体质量因素的严重心、肝、肾、内分泌系统及代谢性疾病。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0~53岁,平均年龄(35.6±9.18)岁;患者均为男性,住院时间32~77天,平均住院时间(45.67±12.02)天;学历: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5例、初中及中专14例,小学6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6.2±11.43)岁;患者均为男性;住院时间在30~85天,平均住院时间(51.40±17.41)天;学历: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2例,初中及中专9例,小学及以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住院时间以及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给予口服或注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1.2.1 对照组 患者进行体质量管理,给予常规的精神分裂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采取饮食控制、睡眠、日常生活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
1.2.2 观察组 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集束化护理。
1.2.2.1 成立干预小组 由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健康管理师、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咨询师组成集束化护理干预小组,制定干预患者体质量的计划并组织实施。
1.2.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所有患者疾病护理、体质量管理的基础。采用多媒体方式来集中授课,患者及其家属均参与其中,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体质量管理的依从性。每次15 min,内容包括:知识维度(肥胖与疾病的关系等)、信念维度(非药物干预的措施与效果等)、行为维度(具体组织实施的各项措施等),依次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护士尽量避免使用医学术语,使患者易懂、易记,可操作性强。护士自编画册,进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有关肥胖相关知识的宣传,包括体质量有效控制的方法、体质指数(BMI)的计算方式,合理膳食细则、科学运动的注意事项等,以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超重对身体、心理健康的危害性,从而自觉遵循合理膳食以及合理增加运动量的生活方式。
1.2.2.3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最为安全有效的控制体质量增加的方法之一。每日定时组织精神分裂症患者做广播体操,到院内活动场地集合,根据患者喜好做各种户外运动,如慢跑、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每次不少于30分钟,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强度以运动后稍出汗,仅有轻微疲劳感,以次日不影响日常生活为适度,指导其科学锻炼,持之以恒,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1.2.2.4 平衡膳食 护士依照患者饮食喜好和生活习惯制定饮食计划,规律进食,控制进食量,调整饮食结构,给予低热量、低脂肪、适量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饮食,控制高碳水化合物,避免摄入热量过多,给予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饮水量达1800 mL以上,维持膳食营养素的相对平衡,并按需补能。谢绝患者家属带入零食。护士每日监督、指导患者的进食情况。就餐时,由护士安置患者于指定的餐桌,避免发生患者多食、抢食事件。
1.2.2.5 调整作息 根据患者病情,若精神症状已控制,日间尽量少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适当控制日间睡眠时间。缩短午睡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调整为半小时,其他时间禁止卧床;晚上服药时间也进行适当调整,由原来的18:00调整至19:00。21:30准时就寝,清晨6:00准时起床,养成规律作息的习惯。日间在活动室根据患者的爱好安排患者参加适宜的工娱活动,提高其兴趣,减少其日间困倦,丰富充实日间生活。
1.2.2.6 知行干预 由心理治疗师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并矫正自身错误信念、改善行为模式和应对技能的心理疗法。每周给予2次心理干预,每次50分钟。评估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合理认知,引导患者识别其自动化思维,并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找到并纠正其核心信念,使其健康意识和态度得以强化,进而最终自觉做出行为调整[4]。
1.2.2.7 代币奖励 定期评估患者对该项干预措施的参与度,并对主动增加运动量的患者予以正性强化。除了给予精神鼓励外,如表扬、评优、积分等,还可获取相应代币,能够用代币来购买部分低能量的小食品,但其运动的能耗应高于食品包装所标记的能量摄入的相关数据。
1.3 评价标准 ①入院当日测量身高、体质量,干预1个月后复测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结果作干预前后效果对比。②使用我院自制之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评。总分100分,总分≥9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60~79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采用t检验;临床护理满意度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体质量变化的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无显著差异。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30 20.55±3.41 21.99±1.95 1.01<0.05对照组30 20.24±1.99 24.35±2.46 7.11<0.01 t 0.43 4.12 P 0.6687 0.000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又较为缺乏良好的自我照料能力以及健康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导致患者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代谢紊乱。血糖、血脂、体质量、血压的不断增高,进而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复发和加重,致使患者躯体及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集束化护理的概念由美国的健康促进研究所最早提出,其终极目的在于协助护理人员为住院患者提供最优化的护理服务及结局。为延缓患者体质量的增加,在治疗过程除了常规的护理措施以外,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来管理患者体质量,通过健康教育、有氧运动、平衡膳食、调整作息、知行干预、代币奖励等诸多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提高了患者对体质量管理的依从性。代币奖励也被证明能够有效地激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动机,也增加了患者对体质量管理的趣味性,且方法更为简化、更加易于操作[5]。
庄文旭等[6]研究表明,用改良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进行科学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对精神分裂症疾病自身的错误认知,增加其依从性,从而降低肥胖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本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精神病药物治疗期间,采取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干预1个月之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指数均较前明显增高,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体质指数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说明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来干预患者的体质量,能够有效地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指数的增加,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在一般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体质量进行集束化护理,能够减缓患者体质指数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可提高临床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因此,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患者体质量的措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