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经手法复位后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2-09-17 07:10史宁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耳石阵发性评量

史宁(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俗称“耳石症”。近年来,眩晕的最常见原因是耳石脱落[1-2]。通常因为突然坐起,躺下,弯腰,翻身或转头时发生症状。眩晕通常持续不到1分钟,并且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和头晕等情况。大多数没有明显原因,其中一些患者患有继发性创伤、梅尼尔病、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等。内耳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之一,通常被称为“迷路”[3-4]。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尔病、前庭神经炎以及突发性耳聋是与内耳疾病相关的周围性眩晕。根据中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对眩晕的病因分析表明,中枢型眩晕约占23%,外周性眩晕高达77%[5-6]。外周性眩晕主要与内耳疾病有关。多数疾病可以通过手动复位来治愈[7-8]。本研究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手法复位后BPPV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BPPV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n=45)男15例,女30例,年龄18-89岁,平均(44.41±4.87)岁,病程1小时-4.5个月,平均(1.2±0.95)个月;研究组(n=45)男19例,女26例,年龄19-90岁,平均(44.98±4.68)岁,病程2小时-3.5个月,平均(1.3±0.85)个月。纳入标准:①有因头位变化引起的短暂性眩晕病史者;②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者。排除标准:①眩晕持续时间>1min;②因脑出血、外伤、心肌梗死、颈椎病以及梅尼埃综合征引起眩晕的患者;③存在肢体瘫痪、由于体力原因或因沟通障碍不能进行手法复位者;④对治疗依从性差者。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且本研究在医院伦理会批准后进行。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经过手法复位后采用一般护理,每次复位后,要求患者采取半卧位,将床头抬高45°。告诉病人吃东西或漱口时头稍微前倾。在48小时后患者可以逐渐恢复活动。7天后,根据恢复情况选择高枕卧位,头向后,避免剧烈动作,指导患者充分休息和睡眠。每次手法复位的间隔为2-3天。手法复位2-3次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体位训练应针对已接受三次治疗且结果不理想的患者进行。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复位后护理。①心理护理。耐心与患者沟通以充分满足患者的各项需求,可以改善护士与患者关系;积极鼓励和安慰患者,使患者充分了解复位治疗的效果,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逐一耐心地回答,消除患者内心存在的疑虑,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度。②健康教育。入院后,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告知病因,手法复位治疗的目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成功复位后保持强制性头部位置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评估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并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健康教育。③复位后护理。复位治疗后,患者头晕症状会消失,但会有浮肿或醉酒的感觉,头部会出现肿胀感,走路会出现漂浮感。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可以在家里继续康复,建议其减少头部的长期低头、抬头动作。同时应该避免长时间看着密集物体。当患者下台阶时,需要家人的陪伴。症状完全消失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同时应该避免过度疲劳,精神刺激等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患者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后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②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显效:位置性眼震以及眩晕彻底消失;有效:位置性眼震以及眩晕症状减轻;无效:位置性眼震以及眩晕症状未改变或加重;③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PPV患者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PPV患者的SDS评分、SAS评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护理后,两组BPPV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BPPV患者SDS、SA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BPPV患者SDS、SAS评分比较(±s)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5 64.25±15.21 34.21±12.52 65.21±14.21 36.33±12.21对照组 45 66.44±15.21 63.56±12.31 66.24±13.22 63.56±13.39 t-0.091 17.231 0.911 16.87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BPPV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BPPV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BPPV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PPV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比较[n(%)]

3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症,是指头部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为内耳引起的眩晕病,属于一种自限性外周前庭疾病,临床上,头部运动会在特定头部位置引起短暂性眩晕并伴有眼球震颤[9]。头晕是非常常见的症状。良性阵发性眩晕,是常见但未知的头晕原因。半规管和椭圆囊充满了淋巴液,随着人体位置的变化而流动,然后撞击半规管和椭圆囊中的毛细胞,从而刺激并上传到大脑[10]。大脑会进行调整,使身体适应当前的变化。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11]。随着淋巴液流入半规管,人的体位变化时耳石的活动就会引起过度刺激,从而引起头晕、恶心等症状[12]。本次研究部分BPPV患者,因为不懂得日常护理,导致病情总是反复发作,引起很多生活不便。耳石症康复期间的护理方法有很多,但由于患者不知道耳石症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因此,在生活中不知道如何进行护理。耳石症是属于一种外耳的功能障碍,它对于人体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会让患者的听觉受到损害,更为严重的是,耳石症会引起患者出现短暂的眩晕,而且眩晕的程度是不一定的。因此,对耳石症患者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大多数患者为首次出现症状,心理难免会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所以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对该疾病充分的了解,避免患者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影响患者的康复。对患者进行复位治疗之后,对于如何康复应让患者进一步了解,如果不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复位后护理,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出现反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显示,护理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加快患者预后恢复进程。其原因在于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研究组治疗总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由于护理干预的深入,患者神经、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系统得到了较好的调节,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得到缓解。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BPPV患者的抑郁以及焦虑情况,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耳石阵发性评量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都是“石头”惹的祸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你了解耳石症吗
耳石不是“耳屎”
肺癌症状早知道
耳朵生病也会眩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