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个课堂”,培养优秀人才

2022-09-16 11:43■文/马
陕西教育·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三个课堂第二课堂研学

■文/马 斌

“三个课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三个课堂”互联、互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第一课堂:做到一个“实”字,固根本

自建校以来,我们秉承“蒙以养正志以成学承以拓新”的办学理念,立足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品德教育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夯实学业,坚固根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30课时,开齐课程正思想

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规范合理地安排学生每周的30课时课程,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配齐教师,做到课程齐全、规范,不挪用、占用课程,使课程教学课时及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德育为先,突出思政课地位,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逐渐成长为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其他课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二)40分钟,优化结构求质量

教务处和教研组双管齐下,高效管理,注重教学常规指导,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前,集体备课,做到教学设计理念新、目标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巧妙,课堂容量合理;课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独学、对学、群学相互补充,教师指导跟进,关注个体发展;课后,学生合理作业,温故知新,教师授课反思,感悟紧贴课堂教学实际。

针对学科特点,开展灵活多样的闯关活动,夯实基础。如语文的字词书写过关、数学的计算能力挑战、英语的单词默写晋级等活动,在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同时,也营造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在学生之间传递正能量。

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引进足球、艺术体操项目,丰富体育课程内容;美术教育开设“80分钟大课堂”“8K/4K大画纸”“思维大发散”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已形成“美术大手笔”教学特色;小乐器进课堂,让所有学生至少掌握两种以上小乐器演奏技能,促进音乐素养提升;与省科技馆合作,开展科学学科双师教学,优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形式,科学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制订学校劳动教育目标框架,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强劳动观念。

(三)8小时外,教研充电提内功

在保证校内教研的同时,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能力提升。从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前沿理念学习、“双减”政策落实、作业设计质量提升等方面,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教师自主学习为主,学科组合作探讨为辅,“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跟进,有效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二、第二课堂:追求一个“广”字,促发展

(一)横向分块,纵向分层

充分发挥本校教师个人特长,发掘教师潜能,引进社会机构特长人才,开设覆盖面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各类社团活动,包括体育类、艺术类、科技类、实践类等。一、二年级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普及社团活动,做到人人有社团;三至六年级以学生特长发展为导向,由社团老师挑选学生,双向选择,做到因材施教。

(二)走课制、合班制相得益彰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拓展课程实行“走课制”或“合班制”教学模式。社团活动以“走课制”为主,特色课程主要通过“合班制”实现。如红十字会急救技能培训课、科技活动体验课、种植劳动实践课等特色课程,均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利于资源利用,提高了特色课程教学效率。

(三)基于学生特长,组建“二小队”

在社团课程的基础上,利用“第二课堂”阵地组建多支校队,朝着半专业方向发展。先后成立了校级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蒙声合唱团、管乐队、蒙艺社(相声社团)、校园电视台等校级学生组织,有效提升了社团活动的高度和精度。

(四)体育健体,阅读增智

倡导“我运动我健康”理念,创新体育课程,每年开展地壶球、足球、篮球三大联赛,联赛覆盖学校所有班级,学生直接参与率接近50%,学校体育运动氛围格外浓厚。

通过打造书香校园,为“第二课堂”赋能,图书室和阅览室在第二课堂时间开放,阅览室各班级轮流使用,每个楼道设立微型图书馆和阅读机,学生轮流竞聘担任“小馆长”,每个班级设有图书角,阅读成为学生的爱好。

(五)传统特色课,精彩纷呈

发挥文化传承阵地作用,形成传统文化实践课程体系。采用“合班制”,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形成校本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山楂熟了,一年级学生拿起扦子制作冰糖葫芦;腊八节到了,二年级学生一起到食堂帮厨,熬制腊八粥;中秋节来了,三年级学生拿起模具做月饼;过端午节了,四年级学生手持箬叶一起包粽子;冬至那天,五年级学生共同包饺子;元宵节,学生不在学校,但是会在学校的倡议下,和家人一起烹制元宵。每个年级的主题活动都是全员参与,六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以上活动必将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亲身体验。这些学生们喜闻乐见又妙趣横生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增进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弘扬和传承了传统文化。

三、第三课堂:探求一个“趣”字,拓视野

(一)以校为本,自建基地

学校在校园内开辟“太空种植园”700余平米,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及其他农作物,并引进太空种子种植,每名学生每学年至少参与一次种植、管理、采摘活动。2017年,学校首次提出“果香校园”概念,在校园内种植了关中境内的各类果木品种,目前已达19种之多。“太空种植园”和“果香校园”给学习增添了无限乐趣,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见证各种蔬菜瓜果开花、结果、成长、成熟的全过程,了解它们的属性和生长特点,有效地实现了科普教育、劳动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融合。

(二)外联机构,成立基地

校外实践基地能更有效地促进“第三课堂”育人效能发挥。学校将陕西省科技馆、航天科普馆、消防大队、污水处理厂等单位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安排不同年级学生参观体验;聘请区域内交通、消防、科技、食品卫生、司法等专业人员作为校外辅导员,给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实地体验,专家组织,趣味性、专业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好。

(三)研学旅行,主题鲜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将研学旅行板块化,形成以红色研学、科技研学、文化研学、历史研学、艺术研学等主题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学生足迹遍布动植物园、科技馆、文旅基地等,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每年的寒暑假德育处特意安排以山、水、城、文化等为主题的亲子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

四、三个课堂:追求一个“合”字,齐发力

“三个课堂”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和相互提升的统一体,第一课堂保障了国家课程(基础课程)的落实,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和方向,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展,是对个性化教学的必要补充;第三课堂更加注重实践,将校内课和校外课、文化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是前两者的有效延伸,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前两者成功与否的检验指标。“三个课堂”协同发力,必将激发学生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三个课堂第二课堂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高校学生党校“三个课堂”育人模式探索
有效利用“三个课堂”,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