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宏斌
任务群就是为达成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套“组合拳”。把多元的写作任务整合为“写作任务群”,在一个又一个相互联系而共同指向训练目标的任务完成之后,学生的写作素养明显地得以提升。西南大学文学院魏小娜认为:“如果认为写作任务是借助写作技能完成一篇作文,那么写作就是写作技能的学习和操作;如果认为写作任务是基于特定的场景、读者、目的完成一次交际活动,那么写作就是基于特定交际语境下的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选择。”很明显,单线写作任务与“任务群”写作任务之下的写作训练在深度上存在差异,训练效果有高低之别。精心设计“写作任务群”是当前课改加速期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
所谓“因写而读”是指带着写作任务去阅读,或者说是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去阅读。这时阅读的目的性极为明确,就是为了完成一项确定的写作任务而阅读。因此,阅读更为专注,信息的捕捉和运用更为有效。
“因写而读”的“写”就是教师为达成某一训练目标而设计的作文训练;“因写而读”的“读”指的是围绕写作任务而有目的地阅读。这时的“写”居于主导地位,而“读”居于从属地位。
此时,学生可以自主跨媒介阅读,广泛搜索有用信息;也可以由教师提供足够量的相关文章,提供“写作脚手架”:“接受性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整理、筛选、组织和记录信息,聚焦重要信息;“转换性学习支架”,帮助学生精加工信息、结构化信息、交流信息、创造新知;“输出性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将创建的观点转化为恰当的载体。
比如,“给鲁迅先生写颁奖辞”的写作任务,如果让学生提笔就写、当堂完成,那么势必导致学生敷衍塞责、仓促了事,即便努力回忆所学,也只是一星半点,达不到深刻和完备的要求。这样的写作训练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也无关痛痒。那么,怎么办呢?给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广泛阅读和深入思考。
推介“颁奖辞”的定义。颁奖辞是在某一主题的颁奖典礼上,对获奖对象的事迹所作的一种陈述评价性的礼仪文稿。要让学生明白构成“颁奖辞”的要素是“事迹概括”和“准确评价”,表达方式是叙议结合。
回忆所学。比如《拿来主义》,让学生思考:我们今天如何运用“拿来主义”原理理性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我们今天是否具备了“要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素质?比如《祝福》中鲁镇的人们:“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她们”的“眼泪”是祥林嫂的“呜咽”催生的结果,“她们”是“满足”了,祥林嫂内心的“伤口”却是被撕扯得更大了。鲁迅在无情地批判人群中麻木不仁、幸灾乐祸的“看客”。
群文推荐。要给鲁迅写好颁奖辞,必须了解鲁迅生平及其思想发展,必须阅读鲁迅作品和相关文章,真正把握鲁迅精神。可以向学生推荐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郁达夫的《怀鲁迅》、温儒敏的《如何理解鲁迅精神的当代价值》、于溟跃的《鲁迅精神与当代青年》等。
引导学生鉴赏给司马迁的颁奖辞。
谁,能奋笔疾书,弹响“史家”千古绝唱?
谁,能幽愁发愤,吟出无韵之《离骚》?
他以海的大度包容了内心之苦、世人之讽,
他以山的刚毅正直书写了两千年的沧海桑田。
他的坚韧撼动历史,彪炳史册!
他的刚正直上霄汉,照耀尘寰!
用抒情的笔调高度概括颁奖对象的事迹:著写《史记》;用心真诚赞美人物的品质:坚毅和刚正。让学生模仿这种笔法,选择角度,撰写鲁迅颁奖辞,要注意精神品质和事迹概括的对应关系。
参考温儒敏和于溟跃的文章,拿鲁迅精神作比照,让学生思考:当代青年要从先生身上汲取什么?懒惰、冷漠、奴性、精神胜利在自己身上是否依然存在?理性批判、深沉爱国、民族大义是否还需加强和巩固?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自我,深刻剖析自我,发现自身的弱点,并努力予以剔除,让自己变得纯粹而高尚;做一个刚正不阿、追求真理的人,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赞美鲁迅,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对鲁迅的崇敬和热爱,并诉诸笔端,完成“颁奖辞”的写作任务。请欣赏学生的习作:
“一袭长衫,清冷孤高;一身傲骨,坚强挺立。处迷茫而深深彷徨,披黑暗而力领呐喊。你弃医从文,许以文学救国;你满眼寒星,报以满腔热血。你是新文化的方向,是中华民族的灵魂;若此后没有炬火,你便是唯一的光。”(高二·17班潘睿)
这则颁奖辞显然是学生在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后加以提炼概括的,有叙有议,叙议之中抒发了对鲁迅先生的无比崇敬之情。通过这样的写作训练,学生在写作任务的驱动下怀揣崇敬、有目的地阅读,将一串串文字化为一脉情感的血液,将鲁迅精神内化自省,字字显真情,情操得以陶冶,灵魂得以净化,达到了培根铸魂的目的。
叶圣陶说:“我不敢相信技巧能补救真意的想法。”“真意”来自哪里?无疑是有效阅读。如此看来,写作训练强调“当堂完成”,一定就好吗?未必!
以往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教师收上来,然后花费1-2周的时间苦苦批阅,写上评语,然后下发,讲评,再写二次作文。这样的写作教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效果。特别是教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也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更不要奢望学生看过评语后改正错误,弥补不足。请看一位学生给她的同桌写的作文批语。
“标题应表明自己的观点,别发疑问!把论证材料变短、感悟变多,没让你开故事会嘛!学会写段首句,让文章结构更清晰。(画一个笑脸)字写工整!字写工整!字写工整!别人那字是别墅,你这都是危房了!比萨斜塔是景观,你这可不算。横平竖直,请写好!!”(高二·17班张梦香)
这条批语从三个方面给同学提出了修改意见:一是标题,应亮明情感态度,最好别用问句;二是议论中的记叙要简明概括,别试图用故事论证观点;三是书面要整洁,字体要端庄。可谓句句击中要害。这条批语用了八个感叹号,情真意切,用心良苦;一个“笑脸”,以示态度温和,是温婉忠告;反复修辞的运用(“重要的话说三遍”),表示强调;比喻修辞的运用,恰当贴切,活泼清新;对比手法的运用,幽默而极具矫正效果。这样的评语,估计大多数教师是写不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同桌的批语对该学生的触动虽然无法准确测量,但一定具有醍醐灌顶之功效,远比教师四字一顿的批语来得真切。
“评价即研究。”在现代评价理论中,实践者才是评价的主体。要引导学生自觉地研究自己的作文,能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校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多种评价活动,建构学习与评价的共同体,学会持续反思、终身学习。评价的过程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评价标准就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因为参与能让学生产生真切的感受,从而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和学生共同完成下表内容。(这里借鉴南京市黄本荣老师提出的通行评价标准)
类别标准A B C D内容选择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合题意,中心明确,感情真实,内容较具体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欠具体,但基本完篇不切题,中心不明确或无中心,内容匮乏,不完整语言通顺、准确、简洁得体语言基本通顺,有个别病句,但不影响阅读语言表达语言不通顺,病句较多,影响阅读结构安排结构基本合理,有层次安排,能注意详略结构合理且层次清晰,详略安排得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但不够合理,缺少详略安排结构混乱或不完整,没有条理书写标点书写清晰且美观;错别字少于或等于3个;可以运用标点符号使感情表达更丰富书写清晰,错别字在3个到6个之间;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书写比较潦草,但基本可以阅读;错别字在6到9个之间;标点符号使用中有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但不影响意思表达书写潦草,影响阅读;错别字多于9个;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现象严重,影响到意思表达
这是一个通行的作文评价标准。事实上,每一次作文都应该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训练目标等制订相应的具体的评价标准。
认真修改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作文写完之后,让学生进行认真修改,然后写一则“修改后记”,就一些具体问题谈谈心得。如何修改?此时,教师就要适时提供“学习支架”:组织学生自评,学生自评就是对自己的写作思路、遣词造句等进行二次验证,认真细致的自评是学生对自己作文精益求精的过程;组织学生互评,互评是小组内的互相评阅,这个过程是小组内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学生根据作文要求,结合教师给出的评改建议,用自己的理解判断去评价同学的作文;教师点评优秀作文,指出普遍问题,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明白怎样写才是对的。这样的写作交流可以让学生真正突破每次写作练习的重难点,从而牢固掌握写作方法。
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围绕写作任务、评价标准、立意角度、写作内容、写作技法充分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吸纳别人的长处,调整立意的角度,优化写作素材,整合写作技法,根据师生共同制订的评价标准进行二次写作。
通过前期的先读后写、中期的自评互改、教师的针对性点评、优秀作文的示范,学生实际上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自我提升。另外,通过作文修改、二次写作,学生不仅实现了作文的升格,还在写作交流和评改中实现了语言表达、写作技法等全方位的提升。
追踪升格痕迹。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自己的作文,对比前后变化,感受自己的进步,让学生在升格作文后感到满足,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再次阅览升格作文,目的是督促学生把作文升格落到实处,这是针对学生惰性的查漏补缺,同时还可以发现学生升格中的成长,并及时给予表扬。
二次写作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不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而是思维的深度训练,是学生对于作文题目、写作技法、语言表达、立意角度的深度思考,是深度学习的具体行为。艾根从知识论的角度,论述了“深度学习”之“深度”的含义,认为学习“深度”就是“知识学习的充分深度”,而这种“充分深度”意味着一种层进式的学习,强调学习过程是逐层深化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二次写作就是逐层深化的意义建构过程。
二次写作完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给班级编辑部推选3篇文章,要求小组长给每篇选文撰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理由;编辑部面向全班征集文集名称和封面设计,并指定一名同学给文集撰写序言。选文编辑就是一次真实情境下的语文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当前的情境化试题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设计写作任务,因此写作教学也要重视情境在写作中的作用,训练学生应对真实世界中各类写作任务挑战的关键能力。
一个“写作任务群”就是一个小型的写作课程,教师当以“课程”的理念设计写作训练,而不是只拟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写作任务场”中必能振翅高飞。
任务群教学状态下的写作教学是在传统写作教学基础上的一次升级,是指向写作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以往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写评语再讲评的写作训练模式已经不适应课改的要求,核心素养标准下的写作教学以“任务群”将写作训练引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