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
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御堂盏建盏陶瓷研究所 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盏是一种陶瓷制品,主要用于与茶文化相关的应用,例如饮茶、品茶、泡茶等,建盏诞生于唐代时期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该地的矿土中含有大量的金属元素,其中以铁元素最盛,而这些金属元素在高温炙烧下,会还原形成着色剂,从而也导致建盏表面呈深色,而彼时社会主流的陶瓷制品以青白瓷为主,为此工匠花费了很大心血,想去除建盏中的深色,但怎奈彼时的科学技术十分有限,后来工匠们索性变换思路,着重于建盏的深色,打造独特的艺术特征,也使建盏文化得以推广流传,成为我国陶瓷艺术史上的文化瑰宝,建盏的精妙绝伦之美,同它的加工工艺密不可分,当代建盏匠人不断地探寻和摸索建盏文化,本文将详细分析建盏的制作工艺,旨在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建盏是茶盏的一种,为陶瓷制品,主要用于与茶文化相关内容,伴随着我国深厚的茶文化传播开来,宋时由于民众的喜爱,在艺术和工艺的突破上,也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特别是从建盏文化延伸出的黑釉瓷,因为受到大众追捧,自为一个品类,又发展了许多陶瓷形态,例如杯、盘、碟、洗、壶、罐、炉、钵、盒、水注等,而建盏也发展成为了以黑为盛的审美标准,这也体现了华夏文明早期的“尚黑”文化。建盏无需太多的修饰,釉色浑然天成、自为一体,这也是建盏艺术的最大魅力,正所谓天人合一、包罗万象,正是建盏文化的内涵所在[1]。
建盏诞生于唐代,但于宋时被发扬光大,且借助宋代发达的海运远销海外,深深地影响了周边国家,甚至远销欧洲,推动了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建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建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华夏大地和世界的文化交替,但随着朝代更替,“尚黑”审美逐步发生了变化,“黑”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大众不再喜爱黑色的陶瓷制品,而建盏文化也逐步走向了衰败,例如南平市民营窑厂茶洋窑就于明末关闭,虽然在清末重新开窑,但声势已大不如前。后因历史动荡,建盏艺术被彻底掩埋在岁月之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重新被重视,发展至今。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作为传统制作工艺而入选,这为建盏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建盏的釉面斑纹丰富多彩,有兔毫斑、油滴斑、曜变、异毫等等,这千变万化的斑斑是通过烧制而成。建盏烧制工艺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其烧制流程主要经过选土、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装窑、焙烧、出窑十三道工序。
建盏选用瓷土作为坯体原料,所以选土是最先步骤,瓷土一般选用含铁量高的水吉当地红土(红棕色粘土,含铁量高达7%—10%)和高岭土按一定比例粉碎、淘洗配制而成。配料完成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陈腐,再进行炼泥、揉泥,以利于后续拉坯成型。坯体中因为含铁量高,因此建盏的整体重量也比别处所产的茶盏厚重,坯体经过高温融烧,色泽深沉,大多为黑褐色或红褐色。同时在烧制建盏的过程中,釉料中的铁元素和坯体中的铁元素在1300℃的高温窑炉中相聚融合,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绚丽多彩的釉面斑纹。
图1 拉坯
泥料揉泥后,再进行拉坯。拉坯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制瓷技术。从最早的脚踩手推到电机助力,都离不开人手的推挤提拉等动作。拉坯是人手与坯泥的交融塑造,拉坯时,匠人胸有沟壑,拉出心中所想的造型。拉坯完采用小尖刀等小工具进行局部修坯,就得到了造型美观规整的生坯。将生坯自然晾干或素烧后得到坯体。
建盏的釉,一般采用最原始的釉料配方,即建阳当地的红褐色釉矿石配以天然草木灰。建盏上釉为施厚釉且施半釉(底足不施釉),一般采用浸釉方式。上釉的厚度是一个关键要素。上釉轻薄,釉薄处会呈现酱紫色,整体釉面斑纹难以显现,均匀性和美观度差;上釉太厚,在高温窑炉中焙烧,釉料流动性强,容易下流粘底,而建盏一旦流釉粘底,就需要强行掰开,这样釉底有瑕,成为报废品。
等施釉后的坯体晾干后,就可以装入匣钵进行装窑。为了结合窑性、火燃烧的大小、落灰的方向等因素,需要精心布置装窑位置。装窑完成后,就可以点火进行焙烧。龙窑烧制温度至关重要,烧成温度一般需要达到1300℃左右,并且建盏烧制温度区间较窄,烧成温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温度过高,会导致建盏的龟裂或流釉粘底,温度不够,釉面斑纹无法显现,所以对于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烧窑的木材选用最适合龙窑的松木。松木油脂较多,燃烧充分,火力旺盛。烧窑时需要匠人根据龙窑内所需温度,及时增添柴火。要烧制出兔毫、油滴等丰富多彩的釉面斑纹,需要适合的还原气氛,窑炉内需要尽量密闭。
因此,烧制出一件造型优美完整、釉面古朴富有韵味的建盏需要经过繁琐的工序和匠人的高超制作技艺。
图2 柴烧建盏添柴控温
现代建盏柴烧依旧秉持传统的工艺之法,遵循古法炮制工序,来生产制造建盏。建盏柴烧采用龙窑进行烧制。龙窑,历史悠久,其雏形可追溯至殷商时代,是最古老的柴烧窑炉。龙窑利用山体自然坡度,依山而建,用泥砖砌筑而成。整个窑身犹如一条蓄势待发的火龙盘踞山间,故名龙窑。现代龙窑也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热电偶去检测窑炉内的温度等相关要素,共同推动当代建盏文化的发展,但即便这样,柴烧建盏的良品率也是极低的,这也是当代建盏工艺发展的关键。柴烧建盏的制作成本和艺术价值远高于电烧建盏,因此具有更强的收藏价值,也流通于建盏的高端市场。
建盏电烧采用电窑炉进行烧制,电烧工艺能更好地对窑炉内部的加工情况进行监视和调整,极大地提升了产出率与良品率,也降低了建盏的价格,让建盏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播开来,而融入了现代化的技术辅助后,建盏文化得以高速发展,电烧与柴烧完美地平衡了当前社会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我国的柴烧建盏致力于对建盏传统艺术魅力的发觉,但艺术不利于时代是无法进行长久发展的,当前的发展也是艺术体系的拓展,只有源源不断地让生命力与活力入驻,才能让文化更加持久。因此,我国当前建盏工艺在文化发展上,要注重对文化的选择和推动。
柴烧建盏使用松木进行燃烧,但在国家大力推动环保的当代,松木价格昂贵的同时也受到深林环保的限制,缺乏燃料也限制了柴烧建盏工艺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可以寻找新的燃烧料代替传统松木,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同时也推动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传统建盏在制作工艺上,更注重对原材料的选择和对烧制时影响因素的把控,对于毛坯人为干涉较少,但窑炉内的还原气氛、温度、空气流通程度等对建盏最终成型的影响较大,也是传统工艺的难点所在,但即便现代工艺能够借助更先进的科技探测窑炉内的烧制状况,柴烧建盏的成品率也是极低的,在建盏工艺未来的发展上,要更好地提高建盏的成品率,让建盏文化能够吸引更多大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