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与人性化表达

2022-09-16 03:28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艺人人性化陶瓷

杨 丹

三亚学院 国际设计学院 海南 三亚 432000

引言:陶瓷是我国最为悠久的一种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艺术,历史上保存下来的陶瓷艺术品,是展示时代变迁和文明演变的重要见证,凝结着陶瓷艺人的智慧和才智,尤其是历史上一些具备时代代表性的优秀陶瓷艺术作品,是当时人们对于美的艺术追求以及艺术创造。传统的陶瓷作品主要以实用性作为其主要特色,因此,陶瓷艺术所蕴涵的审美特征以及人性化表达也主要体现在其实用性层面,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文化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升,以使用性为主要特征的陶瓷艺术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其审美特征和人性化表达也渐渐发生了一些改变。陶瓷艺术在生产、创作过程中除了集结了陶瓷艺人的智慧和情感,也与时代文化发展息息相关,其作品呈现出的审美特征和人性化表达,值得当代人进行全面且深入的研究。

一、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造型之美

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侧重于对自然、静态、庄重的美的追求,而现代陶瓷艺术偏向于追求一种对抗,作品多呈现出动态美、力量感、时空感。陶瓷艺术的造型风格主要受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环境、艺术形式,以及陶瓷艺人个体的审美意识、情感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陶瓷艺术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知足性的特征,陶瓷艺人利用这种艺术美的自足性尽量创造充分展示陶瓷艺术的个性美。陶瓷艺术造型的组成要素之间就存在一定的差别和对比,差别和对比是陶瓷艺术造型各种构成要素相统一的原因,也是影响陶瓷造型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陶瓷艺术造型创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造型和功效不符合的现象。例如,将以展示功能为主的花瓶设计成带盖子的造型,给人以造型的违和感,这样的设计既不能展示陶瓷艺术的造型美,也不利于其实用性的发挥,甚至这种设计上的违和感还减弱其造型上的美感。同时,在陶瓷艺术材料选择上,也实现了工艺材料和造型之间的相互统一[1]。陶瓷艺术的材料种类非常丰富,不同的材料选择,其作用于陶瓷艺术的外观效果也是有所差别。有的陶瓷外观呈现出细腻、光滑的特点,有的则是疏松、粗糙。这些不同的生产材料,不仅在性能上存在差异性,给人的视觉体验也不尽相同。所以不同的材料应具备与其呈现效果相适应的造型风格,实现材料和造型的有机统一。

(二)色彩之美

我国古代陶瓷艺人凭借自身的勤劳和智慧,将陶瓷和色彩以艺术的形式进行深入融合,呈现出一种别样的艺术特征,这种艺术特征让人赏心悦目、记忆深刻,富有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征凝聚了我国从古至今的审美变化历程,同时还蕴含着优秀的文化内涵以及历史面貌。因此,我国陶瓷艺术的色彩之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文化的创造性。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地区的陶瓷艺人对色彩的表达也是有所差异的。在制作陶瓷的过程中,对于色彩的运用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充分运用材料本身具备的色彩进行陶瓷艺术的创作;第二种是发挥釉色的装饰作用以表现情感。釉在使用之初是为了涂在容器表面,使容器更加光滑,不留细缝,防止液体漏出。随着制作工艺的提升,釉的使用也逐渐脱离了最初的目的,向装饰性功能转变。釉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上彩是指在烧好的素色瓷胎上进行彩绘,然后再进行烘烧工序。釉下彩则是利用含有金属的色彩在泥坯上绘制图案后罩釉入窑。在彩绘装饰方面,我国比较喜欢鲜艳、明朗的陶瓷色彩。因此,多以红、黄、青、绿、紫、黑、白、金等色作为主色调和惯用色调。较显眼的色彩是比较难把握和处理的,但陶瓷艺人通过对比、调和等方式,使这些颜色不仅不生硬,还能呈现出庄重、鲜明、轻快多种装饰效果,并展示出浓厚的民族特色[2]。

(三)肌理之美

自然界中很多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肌理特征,粗糙的肌理往往会带给人豪迈、粗犷的感觉;光滑的肌理通常会给人精致、细腻的印象。因此,不同的肌理质感运用于陶瓷艺术的设计中,一定会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受。我国早期的陶瓷艺术作品以泥条、盘筑等较为简单的制作工艺为主,但由于这种类型的陶瓷艺术作品数量过多,人们慢慢缺少对其新奇感。于是在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了新的制作理念,一些陶瓷艺人通过丰富肌理造型和结构,使得陶瓷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同时更加富有韵律感、节奏感,从而让受众从心底产生对艺术造型的不同层次观感[3]。陶瓷作品的肌理或形体精致而细腻,或造型气势豪迈,在进一步丰富艺术内涵的同时,也为受众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陶泥的可塑性可以让陶瓷艺人对肌理形态的设计不受限制。一些陶瓷艺人以大自然中的事物为其艺术灵感,进行了多种样式的肌理造型设计,陶瓷作用呈现出一种自由、怡然的状态。另一些陶瓷艺人充分发挥陶土的性质,创作出不同疏密、曲直的肌理质感。陶瓷艺人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过程中,其肌理效果不再仅仅局限于对形态和功能的追求,更加展示了陶瓷艺术的多种魅力。例如,陶艺大师高峰获得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金奖的《情趣罗汉系列》(如图1)作品,其以手工捏制成型,作品上还附着创造的手工痕迹,给受众一种真实、质朴的视觉感受。

图1 《情趣罗汉系列》

二、陶瓷艺术的人性化表达

(一)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

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是指陶瓷艺人在设计时,其通过作品传达的审美观与受众在赏析作品时所感受到的审美观呈现一致性,这种平衡性主要指陶瓷艺人的作品表现形式、表现内容需要考虑受众的审美需求和能力。从外观而言,陶瓷艺术在造型、色彩、肌理等方面的创作,必须与大众群体的审美需求相符合。例如,在造型方面,需求与大众审美理念相一致,不论是夸张的直观化造型,还是抽象含蓄的象征性造型,都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作品形态,力求与大众审美相贴近。在色彩方面,从饱和度、明度、冷暖搭配等多个因素来考虑大众的视觉观感和心理感受,以及一些地区的风俗习惯等,让受众产生好的视觉体验以及心理感受。从内容而言,陶瓷艺术在题材、主题、内涵等方面的表现内容,需贴近大众生活。题材是陶瓷艺人对社会、对生活的重要反映,也是促使作品贴近大众生活的重要构成。主题是陶瓷艺人思想和情感的直接表达,既需要传递一定的生活态度,还要体现出大众对美的追求。主体审美尺度的平衡性,是陶瓷艺术人性化表达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将其渗透在陶瓷制作的各个环节,才有助于与大众在审美表达上建立相呼应的关系。

(二)公共空间环境的和谐性

公共空间环境是指陶瓷作品设计时的城市文化、自然景观,以及生活人群等共同组成的空间环境。陶瓷艺术的发展要与公共空间环境相适应、和谐共存才能获得大众的认可,给人以情感、价值的输出,为大众提供优质的精神享受,体现其设计的人性化。

1.自然性

人性化表达的自然性指,作为与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陶瓷艺术,其可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性。在其步入大众生活空间之前,会从自然空间中寻找制作材料以及设计灵感。从陶艺功能角度考虑,其会以人们需要为出发点,陶瓷作品在设计、制作之初,陶瓷作品的造型、大小以及色彩等会受到周边环境因素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到很多自然事物的影子,使得陶瓷艺术成为展示自然美的重要途径,并将这种自然美与陶瓷功能有效结合,同时能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形成统一整体。

2.文化性

陶瓷艺术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会受限于该地区城市特有人文风貌和地理特性,但由此也使得陶瓷作品具备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魅力,更好展示城市的精神内涵以及地域特征。在陶瓷艺术的设计中融入文化因素,既实现对原有文化的多渠道继承和发展,有效保留原有文化结构,同时为了符合时代特定人群的个性化审美需求,在原有设计理念和文化结构基础上进行设计理念、制作方式的创新,包括吸收和借鉴优秀和先进的外国文化,创作出新颖的陶瓷艺术和文化。

3.交流性

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会受到少数经营力量和大众力量的影响,会随着大众审美和需求的变化而改变,与大众之间建立可供交流的艺术空间,这种可交流性就决定了陶瓷艺术的设计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并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心理。陶瓷作品设计需要满足大众审美心理个性化和大众化、艺术性和实用性等多方面需求,才能引起人们的生理和情感共鸣,促进作品和大众之间可以实现持续性的艺术和文化交流[4]。因此,在一些陶瓷艺术的设计中,可以采取更为开放的设计策略,广泛征求大众建议,让大众为陶瓷设计建言献策,这样有助于作品的设计者倾听来自真实大众的声音,准确把握大众对陶瓷艺术的审美需求,以更加合适的设计方式和内容,去满足大众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需求,为大众搭建一个陶瓷艺术交流平台,从而开启体现大众审美需求的艺术空间,进而增强陶瓷艺术的人性化表达。

(三)时代性

大众的审美观念和行为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经济社会形态、文化特征的变革,而进行相应的变化。因此,陶瓷艺人在作品形式和内容的设计上需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进行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革新,才能跟上大众审美的变化。陶瓷艺术的设计必须体现人性化表达,其从外观设计到蕴含内容都应追求大众认同的时代文化和艺术特征。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与时代文化、内容、艺术形式相结合,并且融入具备显著特征的地域性、民族性文化,以及多元的国际化设计思维,才有助于陶瓷艺术在多元的文化、艺术氛围下得到自我沉淀,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和创新,使得作为公共艺术的陶瓷艺术经过多少时代更替,依然能在外在造型和内在文化精神内涵上持续延续和发展,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

(四)通俗性

本文所讲的公共艺术通俗性与单纯的“世俗性”或“庸俗性”是有差别的,陶瓷艺术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文化,其处于公共的空间环境中,蕴含和体现着多数大众所追求和认同的艺术文化、审美理念以及道德价值等内容。因此,陶瓷艺术的公共性特征则要求其形式、内容的呈现,必须体现大众的精神文化追求,以及审美需要,即陶瓷艺术人性化表达的通俗性。陶瓷艺术的文化艺术形式和设计理念内容上的通俗性,主要指其视觉语言向大众传递的艺术文化符合大众审美文化需求,让大众容易理解陶瓷作品,能通过作品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同时,其通俗性还表现在外观造型的趣味性与直观性,色彩的鲜明性和层次性,主题的时代性和人情性,内容反映的生活化与平民化等方面。

(五)趣味性

趣味性主要指陶瓷艺术作品被设计者赋予了人类的情感、特征和某种内在艺术生命,而这种人性化表达的趣味性往往还涉及诸如滑稽性、幽默性、亲和性等色彩。陶瓷艺术设计者创作构思的整体艺术趣味性应与大众审美趣味性相吻合,才能在欣赏陶瓷作品的同时,建立与大众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关系。趣味性的陶瓷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其装点性的设计中,装点性的陶瓷艺术是指设计者为与既定环境相适应而进行的专门艺术造型设计。当然在一些严肃、庄重环境下的陶瓷艺术设计,由于主题因素会对其表现形式及设计内容的趣味性进行削弱。虽然陶瓷艺术人性化表达中以表达自身价值作为主要内容,但也会受到环境、文化等因素对其的限制和影响。

(六)生态可持续性

陶瓷艺术的生态可持续性决定着陶瓷艺人或设计者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当下的大众审美意识以及陶瓷艺术特征,还需要了解到大众审美意识和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对陶瓷艺术作品所形成的视觉景观进行价值判断。同时,生态可持续性也要求陶瓷艺术设计必须考虑到作品的实用性、持久性、安全性以及对环境是否有危害等一系列内容。这样的陶瓷艺术设计能综合考虑到人、作品、环境之间的和谐性和整体性,从而使得陶瓷艺术的人性化表达在物质和内涵层面上都可以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维护社会文明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5]。

三、结语

作为我国优秀文化艺术之一的陶瓷艺术,其以别具一格的造型特征和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底蕴,成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在“土”元素与“火”元素的相互交融发展中逐步形成结构严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陶瓷工艺,陶瓷艺术是对我国文化的立体记载。因此,研究陶瓷艺术的审美特征和人性化表达,对通过陶瓷艺术这一文化形式传递和弘扬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对于不同艺术形式的文化交流也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艺人人性化陶瓷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守艺人”孙曼亭: 慢漆坊里声声慢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陶瓷艺术作品
花灯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