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BIM)证书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融合的研究*

2022-09-15 02:19赵海利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程技术市政轨道交通

□ 赵海利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1 前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来临,建筑业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迫在眉睫。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建立建筑模型的,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传递。在工程中将BIM技术,特别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项目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工程人员全员掌握BIM技术也是行业发展趋势。新冠疫情期间,BIM技术在火神山、雷神山十天建设奇迹中也发挥出关键作用。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其中,“1+X”证书制度是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已于2019年初开始实施,“1+X”(BIM)证书作为首批确定参与试点工作的证书之一,吸引了众多土建工程类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和推广实施,参加的院校和学生人数逐年攀升。2021年初,培训评价组织廊坊中科启动“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市政道桥专业考前培训工作,并于5月22日开展第一次考评工作,对于市政道桥方向(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BIM技术助推专业建设发展提供新的发力点。与此同时,如何促进作为数字化技术基础与关键的BIM技术与高职市政道桥方向专业建设发展进行深度融合,培养更多符合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始受到相关高职院校及工程建设企业的热切关注。

本文将依据目前高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结合2021年5月22日增设的市政道桥方向“1+X”(BIM)证书试点考培工作,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1+X”证书与专业建设融合思路,提出“1+X”证书制度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实施对策。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发展分析

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成绩喜人,建设和运营规模居全球首位,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国从“城轨大国”迈向“城轨强国”,契合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赋能的趋势,培养复合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全国不超过100所,人才需求量大,属于紧俏上升型专业。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梳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发展现状,发现存在以下不足。

2.1 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于行业发展

通过调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对标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发现,高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课程思政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思政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基础教育。以武汉交通职业学院为例,目前该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平台课、专业群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和毕业环节等模块,如图1所示,基本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然而,我国新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工作在不断推进,而在“1+X”建筑信息模型(BIM)启动的两年时间里,市政道桥方向的考培工作尚未开展,致使市政道桥方向的相关专业未能尽快跟上“1+X”(BIM)发展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行业发展趋势。

2.2 课程结构体系有待调整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依据企业调研典型工作岗位任务,将其对应的工作能力要求转换到学习领域,设置安排对应课程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其中与建筑信息模型(BIM)对应的工作能力和相关课程设置缺失或不成体系,对学生掌握BIM建模及应用的能力以及专业长远发展产生影响,需要对接“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图1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2.3 师资力量薄弱

“1+X”建筑信息模型(BIM)对于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师来说,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目前,院校在“1+X”建筑信息模型(BIM)考培工作上的师资力量薄弱,缺少真实项目BIM应用演练的机会,跟不上企业实际业务的发展,与行业前沿技术严重脱节,需要打造一支能够准确把握“1+X”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制度先进理念、深入研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做好专业教学整体设计、满足新技术和新技能培养培训需求的教学创新团队。

2.4 课程资源亟待补充

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当下信息化教学手段带来的“课堂革命”正改变着传统课堂,“1+X”建筑信息模型(BIM)市政道桥方向于2021年5月进行第一次考评工作,可用于考试的软件共有达索、Bentley、鲁班和广联达4家厂商,且完成考试所需软件较多,相关教学资源依托各厂商所提供的软件学习教程来进行教学培训,资料来源相对单一,难以满足教学、培训的需要,建设对标“1+X”建筑信息模型(BIM)市政道桥方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相关课程资源亟待补充完善。

2.5 企业参与度低,社会服务能力不足

“1+X”建筑信息模型(BIM)市政道桥方向主要面向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信息模型建立及应用,随着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政策的实施,行业发展前景广阔,需求量大,而与之相对的是,高职院校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与企业合作能力局限、层次较浅、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凸显。学校需要抓住机遇加强专业建设,提升自身办学水平,培养新时代下助推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提升院校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1+X”证书与专业建设融合对策

3.1 依托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首先,“1+X”(BIM)市政道桥方向(含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证书以实际市政工程项目全生命建设周期(含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阶段)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需要为标准,分别设置初级(BIM建模)、中级(BIM专业应用)和高级(BIM综合应用与管理)对接中职、高职和职业本科层次的学生及相关从业者报考,在能力层次划分和实际运用需求上分阶递进,并且每一个等级均包含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和BIM软件操作技能的考核,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该证书的考评认定不再局限于BIM软件操作,而是对学生利用BIM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及时评估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2020版)的对接,对“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职业技能等级与内容、职业技能要求和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要素进行系统梳理、科学定位,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

3.2 课程体系改革创新

为了促进“1+X”建筑信息模型(BIM)市政道桥方向证书与专业建设发展的深度融合,必须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该证书将市政道桥相关专业知识融入BIM应用考核中,若专业知识薄弱,很难利用短期突击培训通过考核,因此在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建立的过程中,应融入BIM应用能力培养,通过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来进行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融合,结合“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激发传统专业课教学活力,进一步推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发展。

以“1+X”建筑信息模型(BIM)市政道桥方向中级考评为例,考核分为理论知识(20分)和专业技能(80分),其中,专业技能由三道实操题组成,包含

①模型创建及工程量复核(开展地形、地质构件、路基工程构件、路面、桥梁混凝土工程构件、涵洞工程构件、隧道工程构件、地下车站工程构件、管道、管廊工程构件、附属结构物构件等建模);

②专业应用题(制作施工动画、场地布置、漫游动画视频、钢筋加工设计深化等专业应用);

③BIM综合应用(项目BIM模型与管理系统关联后进行工程项目进度、合同、图纸、安全、质量等综合管理)。

结合题型考核内容和要求,设置BIM建模技术、BIM技术应用等2-3门“1+X课证融通”课作为核心课程构建BIM体系的核心支撑课程,再将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相关的考核点转化成教学模块融入已有课程教学内容作为补充融合,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培训质量,不断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3.3 结合“1+X”(BIM)工作推进师资团队建设

“1+X”建筑信息模型(BIM)市政道桥方向证书工作的落地实施需要一支结构合理、技能过硬、育人水平高超、专兼结合的创新团队。

一是培养“1+X”(BIM)市政道桥方向专业带头人,负责准确把握“1+X”(BIM)职业技能证书内涵,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要求与学历证书培养进行深度融合,带领团队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涉及“1+X”(BIM)市政道桥方向的顶层设计工作内容。

二是加强现有骨干教师培训和BIM竞赛参与度,通过参加“1+X”(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市政道桥方向)师资培训、教师素质提高培训等项目,组织指导学生参与鲁班杯BIM毕业设计大赛、龙图杯院校组比赛等诸多BIM大赛,提升专业骨干教师在“1+X”(BIM)方面的职业技能,为后期与考培工作相关的教学、培训和考核做好师资储备。

三是注重企业兼职教师聘任渠道,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以“双向选择+考核择优”等办法选聘企业优秀BIM工程师任教,一门课程可以由院校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组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目标,形成优势互补。如此,企业兼职教师在时间安排和精力付出上来说也更容易落实实施,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缩小院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4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丰富“1+X”建筑信息模型(BIM)市政道桥方向信息化教学资源,对接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评大纲(2020版)中增加关于市政道桥方向BIM专业应用的考核内容,将考核知识点以系统完成某桥/涵洞/地铁车站/隧道/公路/综合管廊等建(构)筑物为体系,串联形成项目式教学,进一步将成果输出,进行BIM应用管理等进阶式学习培训,依托学习通、智慧职教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将教育资源上传后应用于教学,可供学生反复观摩学习,并配以适当真题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此外,深化校企合作力度,联合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利用多方优势并结合行业需要共同开发“1+X”(BIM)信息化课程资源,定时进行更新优化,推进专业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3.5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成立校企合作BIM工作室,开展多层次培训

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学校、学院及专业的十四五建设计划推动BIM软硬件建设,成立校企合作BIM工作室,依托实际生产项目需要,服务地方企业,面向企业技术人员开展BIM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开展BIM市政道桥方向相关横向课题研究,提升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水平。

抓住高职扩招机会,开展面向农民工、退役军人的BIM职业技能等级培训,提升知识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渠道,提升学院社会服务水平。

4 结语

“1+X”(BIM)证书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融合要秉持科学、全面、系统的原则,结合实际做好顶层设计,探索与培训评价组织机构、校企深度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多元化、多样化的合作道路,提升专业教学与培训质量,最终实现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顶岗能力的目标,不断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供需数量、质量和结构的契合度,助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工程技术市政轨道交通
关于市政道桥改扩建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探讨
试析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分析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无线传输应用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工程创优与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探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