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通航发展背景下航空类院校育人路径探究*

2022-12-07 04:43张卫卫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江苏省航空育人

□ 张卫卫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134)

随着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短途运输、观光旅游、私人飞行等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人们对通航出行、娱乐、私用的潜在需求逐渐增大,作为“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打造的通航产业,只有加大通航人才培养力度,才能助力通用航空快速发展。《民航局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措施》明确指出,航空类院校要根据通用航空发展需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增加教学人员以及设施设备的投入,逐年扩大通用航空飞行、机务等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培养规模,保障通航人才供给。江苏省作为通航人才的需求大省,具备通航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和政策支持,有望步入全国通航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因此,如何结合江苏省通用航空人才培养现状,构建和完善航空类院校育人路径,服务全省通航产业发展,助力江苏航空产业飞起来,是省内航空类院校亟待思考的问题。

1 江苏省通航产业人才困境现状分析

近几年江苏省通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已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对多元化通航人才需求较大,但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通航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方面存在较多困境,均已成为制约江苏省通航产业发展升级的关键要素。

1.1 通航人才培养周期长、成本高、类型单一

与一般民航相比,通航人才在培养方式、培养类型上更加多元化、复杂化,所以,省内通航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实际问题。当下,江苏省的航空类院校设置的与通航相关的专业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的民航机务工程、民航维修工程等,专科层次的通用航空器维修、通用航空航务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而关于通航特殊机型的机务维修、为获取执照开展的飞行训练较少。可见,省内航空类院校设置的通航专业并不多,且通航人才培养类型较为单一,亟待丰富。

1.2 通航产业需求缺口大、水平偏低、结构失衡

省内通航产业快速发展,通航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人才总量仍然匮乏。江苏省通航教育师资投入不足,人才专业化水平低,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的通航产业技能和管理精英较为短缺,通航企业缺少运营能力强、安全意识高的专业人员,与通航产业发达省市相比有明显差距,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根据课题组前期市场调研,部分通航企业中40岁以下工作人员占比高达83.6%,30岁以下工作人员占比45.4%,人员专业经验积累明显不足。加之通航企业部分员工所从事岗位与自身所学专业匹配度不高,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人员素质能力与岗位匹配不足。

1.3 通航人才培训未成体系,人员流动性较大

通航企业对于在岗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专业化培训投入不足,培训方式单一,未能满足员工自身追求进步的需求,未能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以致于通航企业管理人员视野局限,对于市场变化感知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安全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导致其市场竞争力减弱。同时,受通航企业自身机型较多、规模偏小、待遇不高、专业性较强等特点的制约,企业缺乏对通航专业毕业生的吸引力,加之民航内专业人才从通航公司流向运输航空公司的趋势明显,导致通航企业人才稳定性不足,已成为江苏省通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条件。

2 航空类院校人才培养对通航产业人才需求的保障分析

近几年,随着低空空域改革的逐渐深化,江苏省通用航空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省内航空类院校为满足通航产业对通航机务、通航飞行技术、通航飞行等多种工种的需求开设了相关专业,航空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与通用航空一线急需的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紧密相关,两者存在共同发展的关系。

2.1 航空类院校可实现行业标准与学历教育的统一

面对通航市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江苏省航空类院校具有培养并输出通航专业人才的坚实基础。省内航空类院校具有成熟的学历教育培养经验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积极学习融入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标准,营造校园通航文化氛围,增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丰富通航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教育与行业标准的统一,以保障通航市场对通航人才的需求。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航空类院校扮演的角色已经不仅仅是通航人才取得学历学位的场所,更是实现职业教育的训练地,航空类院校俨然成为完成基础学历教育与拓宽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是通航行业标准与学历教育相统一的载体。

2.2 航空类院校是培养输出通航专业人才的主力军

调研发现,通航人才主要来源于民航学院等教育机构的毕业生、社会培训机构和民航离退人员,而航空类院校因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完善的办学条件,精准了解通航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熟知通航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和前沿变化,具有服务通航企业人才需求的先决优势,所以,目前国内通航人才供给渠道以航空类院校的学校教育为主。江苏省在快速发展通航产业的进程中,立足省内产业发展实际,依据通航专业对口和人才需求缺口,重点扶持航空类院校等教育机构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通航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省内航空类院校在专业设置、实践场所、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已经相对完善,具备了满足通航企业对高端人才需求的教育实力。

3 探索服务通航产业发展背景下的航空类院校育人路径

通过对江苏省通航产业人才困境现状的分析,省内航空类院校应主动适应通航快速发展的趋势,及时对接市场需求,拓宽专业方向,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大胆探索具有江苏特色的通航育人路径,提升江苏省通航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

3.1 校企协同着力提升通航人才培养质量

通航企业与航空类院校应当双主体联动,共同协作,将通航企业实际需求融入院校育人全过程。首先,要依据通航企业文化和发展特色,定制化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在学校专业人才教育中,积极引进省内龙头通航企业参与其中。其次,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合作负责的实践实训基地,逐步形成教师下岗实践、教研协作,通航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参与专业教学的机制,使其逐步规范化;最后,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借助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如习讯云平台等)对顶岗实习进行规范化管理,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日、周、月、季和年度考核并定期向学校和通航企业通报,由通航企业和学校综合评价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和过程,学生受到校企制度的双重管理。

尤其注重推进针对通航中高端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树立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着力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已取得的民用航空器147部维修培训中心资质开展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考试,搭建通航企业与航空类院校教育资源互通的桥梁,共同提高通航人才培养质量。

3.2 教学过程对接行业标准,丰富通航人才培养类型

作为熟知通航产业最新发展动态、拥有完善教学资源和条件的航空类院校而言,要围绕江苏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需求,充分对接行业标准、产业标准,实现理论课、实践课和拓展课的有机融合,以培养知识完整、能力熟练、素质综合的通航专业人才。同时,结合通航不同岗位和能力要求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通航行业标准与专业设置、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进行有机融合,丰富不同类型通航人才的知识储备,提升通航人才专业技能,提高省内航空类院校的育人成效,逐步推进通航产业中高端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更好地为江苏省通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3 岗位资格证考核纳入日常教学,双证融通完善教学体系

省内航空类院校充分调研通航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内容,依托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使学生习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真正用于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同时,航空类院校要将维修执照、航务执照等通航岗位资格证考取纳入日常教学中,使资格证考核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学历证和通航岗位资格证“双证融通”的通航教学机制,实现技能培训与教学过程相统一,技能鉴定与课程考核相统一,优化通航服务与完善通航育人过程相统一,最终提升江苏省通航服务质量。

3.4 培养通航后备人才,实现通航人才要素整合

通航人才结构本应涵盖老、中、青,呈梯次配备,但目前江苏省通航产业却严重缺少40-50岁的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受过良好教育的专业人才,通航企业中坚力量严重匮乏。航空类院校担负着培养通航后备人才的责任,可在制定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过程中融入通航后备人才培养。同时,要将通航人才培养前置,在青少年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通航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将青少年通航教育融入学科建设中,进一步完善航空教育体系,引领通航教育纵深发展。此外,还可在航空院校里举办非学历管理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打破部门、领域、行业和区域的界限,将航空类院校的知识和创造力作为通航企业的创新资源,实现各个要素最优化整合,产生“协同放大”效应,形成产学研一体化。

3.5 注重通航“双师型”师资建设,助力通航教育专业化

省内航空类院校要尤其重视通航教学团队的建设,优化其职称结构、学历构成,全力投入师资团队建设,建设一批具备通航理论教学经验和通航英语教学经验的、具有学科和行业背景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在组建通航教师团队基础上,着力提升教师团队专业涵养。采用内培和外引方式提高“双资质”专业教师占比,通过下企业锻炼和外派进修等方式促使专业教师获取职业资质,聘请通航企业相关航务、维修等专业人员参与到教学管理过程中来,真正落实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的统一。

3.6 积极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多元融入通航人才培养体系

江苏省通航类高校各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依托省内通航产业发展规划、航空产业园和通航机场建设势头,“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搭建与培训机构、通航企业顺畅交流的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构建通航中高端、多元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本科院校全力创建通航产业特色学科和高端智库平台,全力保障通航产业产学研一体化和产业成果转化。

江苏省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充足的、专业化的通航人才,航空类院校作为培养和输出通航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责无旁贷。所以,省内航空类院校要根据当下通航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的困境,积极深化校企合作,促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注重通航后备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学校管理部门顶层设计作用等,逐步推进育人路径的优化,为保障江苏省通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江苏省航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华夏航空首架ARJ21首航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航空漫画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