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毅
(上海大学,上海 200444)
国家反复对构建“国内大循环”重申、强调,并将其视为未来重要的战略举措。从中长期看,国内房地产是我国“内循环”中重要的一环,因为该行业不仅体量大,而且产业链长,能够带动上下游行业的需求。过去二十年我国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房价快速上涨,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代表,2000年上海房价平均价格在3326元每平方米,在一些远郊的地段甚至在1000~2000元每平方米,而到2020年,二手房在上海的平均价格达到59000元每平方米。在当前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大环境下,不仅应当研究房地产行业与上下游的联动,还应当研究房地产行业繁荣的外部性,例如房地产的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通过财政收入等途径影响高中教育的规模经济。
教育的成功与否都是学者们关心的重大问题,因为教育不仅仅关系着微观层面每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更是关系着一个国家国力是否强势、是否可持续发展等。同时,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其高等教育的水平与先进程度,更是和基础教育息息相关。自2008年我国便在全国范围免除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杂费,根据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在2020年已经超过了54.4%,然而处于衔接阶段的高中教育却始终缺乏重视,在三者中处于一个低谷。当前我国以高考为主的高等教育招生模式,高中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直接关系着能否挖掘出优秀的人才,并将其送到更高的平台进行尖端研究。
文章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教育经济学视角研究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是否对高中教育普及程度以及质量的发展具有外部性。现有文献大多讨论房地产的发展有助于城市技术创新,房地产行业在初期对于产业结构有抑制效用,但在规模优化后就会改善产业结构,普遍缺乏对高中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
比较现有文献,文章的边际贡献可能在于:一是文章借鉴传统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考虑进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分析框架中,观察房地产投资是否能通过财政收入、固定资本积累等机制影响高中教育发展;二是通过研究房地产投资在空间上的差异,观察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影响的异质性;三是通过将数量指标更换为质量指标,观察房地产行业的外部性是否能在提升普及度的情况下提升质量,并且控制固定效应和年份效应的交叉项及引入工具变量土地供应面积解决模型的遗漏变量问题。
文章正文部分的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讨论房地产与教育行业发展的关系,并且分析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文章研究问题;第三部分是介绍文章数据来源和模型设定;第四部分是房地产行业繁荣对高中教育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及稳健性检验结果;第五部分是讨论房地产行业对于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发展是否具有空间异质性;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启示。
房地产行业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使资本的积累有了一个快速的途径,为公共服务的供给与提升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已解决如高中教育等在前期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产业初期发展的问题。卢志文(2009)认为在我国普通高中办学主要的特点有:一是投资主体混乱,普通高中的经费中,既有计划性的财政拨款,又有市场化的收费。二是资金利用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好学校收费高,存在显性浪费,而差学校虽然收费较低,但是办学质量同样较低,存在隐性浪费的问题。董俊燕和刘泽云(2014)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政府对于高中教育的生均投入存在着正向关系,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越高,政府对于教育的生均投入就越高。除此之外,生均投入还和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所占的比例存在着正向关系。
刘志敏(2020)通过选址北京市和上海市两个我国高质量高中教育代表的城市,对绝对投入规模和相对规模两个维度的比较分析,发现这两个城市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虽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经接近中等偏上收入的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十分显著,于璇(2021)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以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作为研究指标,采用2005—2019年全国时序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经费投入的地区差异和发展,发现经费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东部与西部高、中部较低的特征,并且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
在房地产行业外部性的研究中,尹旭与朱彬(2018)认为从分税制改革起,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缓解地方财政紧张,并且逐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地方财政收入提供了重要的来源。彭静(2021)研究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房地产投资额增长会带动经济增长,并且对于不同地区房地产投资增长的影响不尽相同。张美(2020)研究发现在房地产行业繁荣的大城市,资源聚集效应、房产的抵押效应等,会对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在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时期,可能对高风险的技术创新投资产生“投资挤占效应”。
综合上文的讨论,文章将利用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和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是否能够带动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发展,并探究通过影响资本税基带动高中教育产生规模经济的作用机制,比较其对于高中教育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不同影响,并且分析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间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
文章将参照Boschini等的经典研究,设计如下的基准计量模型:
根据上文的模型设定,文章选择我国31个省作为研究样本,时间为2001—2019年,研究房地产行业发展对高中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发展的影响。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1—201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的省际面板数据。
文章的被解释变量是每十万人在校高中生,用每十万常住人口中普通高中在校生所占的百分比进行衡量,在校生不区分年龄大小。文章以该指标衡量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同时在稳健性检验中引入普通高中生师比刻画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质量情况。
文章的核心解释变量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单位为亿元。由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波动程度大,为了解决变量的波动,与其他变量的波动水平相适应,文章将作取对数处理。
在控制变量的选取上,为了解决文章遗漏变量的问题,减少未观测变量对估计的影响,文章遵循教育经济学中对于需求和供给的一般理论,选择了一系列控制变量:小学生师比、初中生师比、人均GDP取对数、城镇化率、教育经费比重(教育经费占GDP的百分比)、产业结构。由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供给受国家统一调控,因此文章统一选取小学生师比、初中生师比两项质量指标进行变量控制。
为了对房地产投资对高中教育影响的机制进行分析,文章选取资本形成份额以及固定资本形成份额两项指标度量资本的积累。计算方法为资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百分比。
此外,在稳健性检验部分,文章采用普通高中生师比(教师人数=1)度量高中教育发展的质量情况。表1报告了具体的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1 变量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其他变量对高中教育普及率发展影响的回归结果。由于文章对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人均GDP做了取对数处理,因此与ln人 均GDP的系数代表了解释变量每变化1%,对每十万人在校高中生人数变化影响的绝对量。文章首先采用基本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
表2 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高中教育普及率的固定效应回归
续表
在回归1和回归2中,笔者仅考虑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变动1%对每十万人中高中生人数的影响。回归3和回归4是在回归1和回归2的基础上,加入了小学生师比、初中生师比、人均GDP取对数、城镇化率、教育经费比重和产业结构等会对高中教育普及度产生影响的变量。 回归1和回归3尚未控制时间效应,回归2与回归4控制了时间效应。由回归1和回归3所示,ln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变化会对高中教育的普及度产生正向影响,并且由回归2和回归4可知,在引入了时间效应后,系数会增大,这代表着在剔除了时间的波动效应后,ln房地产投资的增大会对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显著产生积极影响。
文章控制了小学与初中生师比这一对代表着义务教育质量的变量,由回归4可知,小学显著负相关,与生师比、与每十万人在校高中生变化显著负相关,表明高质量的小学教育有助于提高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这是因为小学教育的高质量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能让小学生充分得到科学的培养。初中生师比与每十万人在校高中生人数变化显著正相关,表明重视初中教育的质量可能会影响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可能是因为初中升学没有淘汰机制,因此初中生基数大,教育经费在财政支出与社会投入中所占比重较大,初中生师比的提高,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的财政支持、经费投入产生“挤出效应”,这是小而美和广却不精的权衡。
文章还控制了教育经费比重用来测度政府对高中教育的支持程度,由回归4可知,教育经费比重与高中教育的普及程度正相关。财政支持程度越大,高中就有更多的资金新建校舍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同时由于我国许多高中都设有初中部,充足的经费不仅能够带动初中部的发展,还能使初中部的学生有更大的机会获得免试直升。
此外,在控制了时间效应后,产业结构与每十万人中高中生数是不显著的负相关,城镇化率与十万人中高中生数是不显著的正相关,说明由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的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不一定能抑制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由于高中入学与高考户籍限制的存在,城镇化率提升也不是必然带动高中教育普及程度的发展。
据此,笔者初步验证前文所提出的房地产行业的繁荣会对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发展产生正外部性的影响。
尽管通过上文基准回归发现了在全国平均意义上房地产投资能够带动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提升,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等原因,仍需要研究该结论在空间上是否具有异质性。并且我国改革开放具有“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先沿海后内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区域经济发展难免存在不平衡。在房地产行业中,还存在着中部一些省由于战略定位等原因,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抑制了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发展的现象。文章使用由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正式公布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域划分对省份进行分类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高中教育普及率的分类回归
回归结果表明在中部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高中教育的规模经济显著正相关,并且系数大于其他两地。而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变化1%,对每十万人在校高中生人数变化影响仅略大于中部地区的一半,并且西部地区不显著,系数仅为2.671。由中部地区小学生师比与初中生师比的系数都为正可知,虽然存在着耕地面积管控等原因,房地产开发受限,但由于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等,房地产开发投资给高中教育的规模经济带来的边际影响十分显著。而东部地区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发展,教育基础设施比中部地区更充足,因此在2001年后受房地产开发影响带来的提升较小,而西部地区由于山地、草原面积大,房地产开发并不繁荣,并且义务教育落后,投资与财政经费主要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由此可以看到西部地区小学生师比的系数大于中部与西部。在我国还存在着内地西藏中学班这一制度,因此房地产投资对每十万人在校高中生人数的关系较弱,并且不显著。
本部分将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提升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机制,即通过房地产的开发促进固定资本的积累,从而带动资本税基的增长以提高财政收入,促进高中教育发展的机制进行探究。前文已经探讨过,在当前中国许多省份,房地产是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有助于缓解政府资金紧张的问题,并且由于经济增长,政府会对人力资本的积累给予更多的关注,以提升教育经费的占比。
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发现,不论是采用资本积累口径,还是固定资本积累口径,房地产投资都会对资本的积累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结果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每提升1%,资本形成的份额可以提升0.13,固定资本的形成份额提升0.136。
表4 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本积累效应
根据文章所研究的问题,以及核心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部分选取了交叉项和工具变量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文章选用固定效应和年份效应的交叉项,以更好地减少遗漏变量问题对估计变量结果的影响。前文已经讨论过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区域间房地产开发资源存在着区域性特征。东部、中部、西部之间存在着经济地理意义上的差别,因此通过控制固定效应和年份效应的交叉项排除这个问题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5中的列(1)所示。
此外文章通过工具变量法解决遗漏变量和互为因果的问题。由于可能存在着无法被观测的变量通过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影响高中教育的水平,因此选用土地出让面积作为内生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通过土地的供应排除对房地产投资额变量的影响。同样由于数字大,波动明显,文章对其作取对数处理。回归结果如表5中的列(2)所示。
根据回归结果如表5中的列(1)展示的回归结果,在控制固定效应和年份效应的交叉项后,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对高中教育的规模经济仍然是显著的正相关,并且边际效应与未控制前的基准回归接近,因此可以初步得到估计结果没有受到遗漏变量的影响。接下来,采用了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后,仍然可以得到显著的结果,并且由于边际效益明显的加强,可以推断回归结果受到反向因果的影响更大,并且房地产行业的繁荣是提升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重要途径。
文章还通过将数量指标每十万人在校高中生人数更换为质量指标普通高中生师比的方法,检验房地产行业的繁荣能否在提升普及程度的同时相应的提升质量。回归结果如表5列(3)所示,发现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高中生师比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房地产开发投资未能降低高中生师比以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可能的解释是在房地产行业高速增长的省份,由于原先的教师配备充足,甚至是超额配备,教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无须扩大教师的规模即可满足高中生增量对师资力量的需求。
表5 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高中教育普及率的稳健性回归
文章利用2001—2019年国家统计年鉴中31个省关于经济与教育的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计量方法研究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于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影响。根据文章的估计结果,高中教育的规模经济程度不仅受到小学教育质量、初中教育质量、人均GDP、城镇化率、教育经费比重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还受到当地房地产行业繁荣景气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受到房地产行业的积极影响最为显著,东部其次,而在西部两者间的关系不太显著。并且还发现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通过对资本积累的途径,增加了资本税基,以带动教育的发展。在稳健性检验中,利用控制固定效应和年份效应,以及采用土地供应面积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巩固了文章的结论,即房地产开发投资有助于提高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程度。但是通过将被解释变量更换为普通高中生师比,发现房地产行业的繁荣并没能对高中教育的质量做出改善,甚至会降低生师比。
根据文章提供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提升高中教育规模经济的机制以及证据,可以为我国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管控提供以下建议:在如今去杠杆的大势之下,仍然要看到房地产行业是政府提供如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有力支撑。尤其是在教育薄弱、房地产开发潜力大的省份,应当积极地招商引资,吸引房地产企业来投资,以增加本省的GDP以及资本积累,可以有力地提升高中教育的规模效应,进一步促进本省的人力资本积累。同时在政府发展高中教育时,不仅应当关注数量上的发展,还应当为学生配备足够的师资,才能达到深化高中教育发展、带来规模经济效应的目标。